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事件 >

朱曰藩等瞻礼杨慎画像,作《人日草堂诗》寄杨慎。

输入历史事件:

朱曰藩等瞻礼杨慎画像,作《人日草堂诗》寄杨慎。

公元1559年 正月
朱曰藩等瞻礼杨慎画像,作《人日草堂诗》杨慎

杨慎在滇,已七十二岁。朱曰藩《人日草堂诗引》:“升庵先生在江阳,以厥像托玉泉陈君寄我白下。予即揭于白下寓斋,日夕虔奉,如在函丈之下。乃己未人日,积雨稍霁,西城金子、东海何子、吴门文子黄子郭子、秣陵盛子顾子相约过予,觞之斋中。宾主凡八人,斋南向,先生像在壁间,诸君不肯背之坐,各东西其席,如侍侧之礼。先是,比丘圆澜自焦山来,罂中泠泉见饷,罂未启,置在墙脚,乃觅得阳羡贡茶一角,烹泉为供。茶熟,以宣瓯注之,焚沉水香于炉,作礼毕,就坐,各瞻仰,啧啧叹曰:‘幸甚!今日乃得睹升庵先生之像。’郭子曰:‘先生长耳重颐,寿者之相,今甲子几何矣?’予屈指曰:‘戊申甲子乙丑庚辰,今年七十有二。’金子曰:‘先生风骨癯然,而胸中蕴蓄如此,殆所谓芥子纳须弥者耶?’盛子曰:‘博哉精哉,宋以来无此人。’予曰:‘先生此中如大圆镜,烛理精莹,不以纤毫臆见自覆,岂宋人之学可语?’文子曰:‘今日之会奇矣,讵可无述,予当勉作人日草堂图以寄先生,庶几因像见像,如子所谓大□□重重发光也。’予不觉欣然,拊掌大笑,因歌‘人日题诗寄草堂,遥怜故人思故乡’之句,择其平声,去其重字,令童子作八阉散诸君前,约曰:‘请各赋一篇拜寄先生,见吾辈万里驰仰之怀,何如?’于是诸君各欣然拊掌大笑曰:‘幸甚!’越二日,文子告成。又二日诸君诗次第成。予乃为之引,复以诸君姓字乡里及生平列于后,仿佛季伦金谷之叙、□乐邺中之拟云尔。”所举七人,分别为西域金大舆东海何良俊、吴门文伯仁、黄姬水、郭子第、秣陵盛时泰、顾应祥。时朱曰藩任南礼部郎中何良俊在翰林,金大舆黄姬水等侨寓金陵。朱曰藩字子价。王士祯《带经堂诗话》卷二十五:“杨升庵先生在滇,有张半谷含辈从游,时谓杨门六学士,以比黄、秦、晁、张诸人。半谷即愈光,余则杨弘山士云、王纯庵廷表、胡在轩廷禄、李中溪元阳、唐池南锜,又有吴高河懋为七子,以拟廖明略,升庵谓‘七子文藻皆在滇南,一时盛事’是也。按朱曰藩《射陂集•人日草堂诗引》云:……牧斋曰:‘嘉靖己未,先生年七十二,以是年六月卒于永昌,诗画邮致之时,先生已不及见矣。’按先生集有《己未六月病中诀李张唐三君》诗,所谓‘魑魅御客八千里,羲皇上人四十年’是也。当时先生流离颠沛,远在天末,而远近为人企慕如此,何殊东坡,惜身殁南荒,不及玉局之生还耳。彼谗人者遗臭万年,岂止与烟草同腐而已哉!”“升庵客滇,游其门者自六学士外,又有隐士董难。难字西羽,太和人,尝辑转注古音,著《韵谱》《滇志》《隐逸传》。曾见其《题玉局寺》一诗极佳,录之:‘杜鹃枝上春可怜,杜鹃声里雨如烟。萋姜满目芳草碧,杳杳一发青山悬。忽悲麦秀客游次,却忆楝风花信前。惆怅池塘绿阴树,惊心一曲南薰弦。’风格宛似升庵。”(居易录


丙寅,安禄山以讨伐杨国忠为名,率大军十五万自幽州南下,河北诸地尽陷。
安禄山称大燕皇帝,建元圣武(《资治通鉴》卷二一七)。
李白时年五十六,此月或稍后,有诗《北上行》;至华州,写有《古风》之一九《西上莲花山》诗;不久,避乱南奔,有《奔亡道中五首》。
杜甫时年四十五,自奉先归京,仍官右卫率府胄曹参军,写有诗《苏端薛复筵简薛华醉歌》。
郎士元、皇甫冉、令狐峘、关播、封演、李征、袁傪、刘舟、殷少野等三十三人登进士第;时礼部侍郎杨浚知贡举,试《东郊迎春》诗。
韦述撰《集贤注记》三卷。
王维时年六十五,在长安官给事中,有诗《左掖梨花》。
独孤及时年三十二,力华阴尉,有诗《雨后公超谷北原眺望寄高拾遗》。
八日,哥舒翰兵败潼关。
十三日,玄宗自长安奔蜀。
万齐融在越州,撰《唐法华寺玄俨律师碑》,后数年卒。
太子李亨即位于灵武,改元至德,是为肃宗。
颜真卿年四十八,拜工部尚书兼御史大夫、平原郡太守、河北招讨采访处置等使。
杜甫陷身长安贼中,写有诗《月夜》。
王维陷长安,被送置洛阳菩提寺,受伪职。
储光羲年约五十一,自长安南奔江汉,有诗《登秦岭作时陷贼归国》、《留别安庆李太守》、《奉别长史庾公太守徐公应召》等。
韦应物年约三十一,离家避乱,有诗《九日》。
皇甫冉至越州,有诗《宿严维宅送包七》。
房琯兵败咸阳陈涛斜,杜甫作《悲陈陶》、《悲青坂》、《对雪》等诗。
李白入永王李璘幕,有诗《赠韦秘书子春》、《别内赴征三首》。
崔涣巡抚江南,补授官吏,刘长卿授为长洲尉。
崔峒参选,有诗《扬州选蒙相公赏判雪后呈上》。
王昌龄年约六十七,“以世乱还乡里,为刺史阎丘晓所杀”(《新唐书》卷二○三王昌龄本传)。
元结本年三十八,自商余山逃难,经襄阳入鄂州猗玗洞,作《虎蛇颂》,著《猗玗子》三篇。
岑参本年四十岁,在北庭,为伊西北庭支度副使。
李希仲避乱江淮。
吴筠自嵩山避乱南来,栖止于庐山。
许嵩于此年或稍后撰《建康实录》二○卷。
安庆绪杀其父安禄山而代之。
永王璘兵败被杀,李白自丹阳南逃,写有《南奔书怀》。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