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事件 >

《大明日历》纂成。

输入历史事件:

《大明日历》纂成。

公元1374年 五月
《大明日历》纂成。

陶凯《故晋相府长史朱公行状》:“七年,学士宋公与公等又奏所纂《皇明宝训》五卷。正月十六日,驾幸翰林院,公应制赋《檐鹊春声》诗。二月,赐春衣,罗一缣、绢一匹、高丽布一匹。五月十八日,《日历》净本成,计一百册。上御奉天殿,丞相胡公、学士宋公、承旨詹公进,上曰:‘此千万世事迹,皆汝等力也。’命藏殿前金匮内。”《文宪集》卷九《送徐教授纂修日历还任序》:“洪武六年秋九月,皇帝御谨身殿,从翰林学士宋濂之请,妙柬文学之士四三人,纂修《大明日历》,而诏濂与吏部尚书詹同司总裁事。当是时,杭州府学教授徐君大章实在选中。开局于内府,日给大官之膳,而令贵人护阍,非奉敕旨不敢人。其事至严也。濂时与大章辰入而申出,凡兴王出治之典,命将行师之绩,采章文物之懿,律历刑法之详,咸以事系日,以日系月,以月系年,必商确而谨书之。濂年加耄,不能有所猷为,惟发凡举例而已。其助我者,大章之力居多。越四月书成,共一百卷。遴日上奏,登盘龙金匮中,奠于丹陛之下。”明史徐一夔传:“明年书成,将续修元史,袆方为总裁官,以一夔荐。一夔遗书曰:‘迩者县令传命,言朝廷以续修元史见征,且云执事谓仆善叙事,荐之当路。私心窃怪执事,何惓惓于不材多病之人也?仆素谓执事知我,今自审终不能副执事之望,何也?近世论史者莫过于日历。日历者,史之根柢也。自唐长寿中,史官姚璹奏请撰时政记,元和中,韦执谊又奏撰日历。日历以事系日,以日系月,以月系时,以时系年,犹有春秋遗意。至于起居注之说,亦专以甲子起例,盖纪事之法无逾此也。往宋极重史事,日历之修,诸司必关白。如诏诰则三省必书,兵机边务则枢司必报。百官之进退,刑赏之予夺,台谏之论列,给舍之缴驳,经筵之论答,臣僚之转对侍从之直前启事,中外之囊封匦奏,下至钱谷、甲兵、狱讼、造作,凡有关政体者,无不随日以录。犹患其出于吏犊,或有讹失,故欧阳修奏请宰相监修者,于岁终检点修撰官日所录事,有失职者罚之。如此则日历不至讹失。他时会要之修取于此,实录之修取于此。百年之后,纪、志、列传取于此。此宋氏之史所以为精确也。元朝则不然。不置日历,不置起居注,独中书置时政科,遣一文学掾掌之,以事付史馆。及一帝崩,则国史院据所付修实录而已。其于史事,固甚疏略。幸而天历间,虞集仿六典法,纂《经世大典》,一代典章文物粗备。是以前局之史既有十三朝实录,又有此书可以参稽,而一时纂修诸公如胡仲申、陶中立、赵伯友、赵子常、徐大年辈,皆有史才史学,廑而成书。至若顺帝三十六年之事,既无实录可据,又无参稽之书,惟凭采访以足成之,窃恐事未必核也,言未必驯也,首尾未必穿贯也。而向之数公或受官,或还山,复各散去。乃欲以不材多病如仆者承之于后,仆虽欲仰副执事之望,曷以哉?谨奉状左右,乞赐矜察。’一夔遂不至。”


初六,张伯淳卒,年六十一。
田衍辑其先友翰墨,中有名撖举者,或以为即曲家阚彦举。
二十六日,翰林国史院进太祖、太宗、定宗、睿宗、宪宗五朝实录。
揭傒斯作《湖南宪使卢学士,移病归颖,舟次武昌,辱问不肖姓名,先奉寄三首》诗。
邓剡卒,年七十二。
余阙生。
傅若金生。
梁寅生。
危素生。
睢景臣与钟嗣成相识于杭州。
《元典章前集》于本年初刊。
何梦桂卒于本年之后。
初八,汪克宽生。
刘将孙序周南瑞所编《天下同文集》。
辛文房撰《唐才子传》成。
虞集、袁桷、贡奎等六人游大都长春宫,赋诗唱和。
二十日,王恽卒,年七十八。
初一,戴表元序洪焱祖所作诗。
二十日,方回序唐元所撰《艺圃小集》。
二十四日,舒頔生。
大德六年至本年间,臧梦解、陆垕荐蒋捷于朝,不就。
戴表元起为信州儒学教授。
仇远由镇江路儒学正迁溧阳州儒学教授。
汪元量筑楼于丰乐桥外,以为湖山隐处,刘将孙为作《湖山隐处记》。
揭汯生。
本年或稍后,卢挚还朝为翰林学士。
令御史台、翰林、集贤院、六部于五品以上各举廉能识治体者三人,行省、行台、宣慰司、廉访司各举五人。
初七,梁栋卒。
初八,方回作《学诗吟》十首。
十五日,张炎与仇远会于溧阳。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