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事件 >

汪元量筑楼于丰乐桥外,以为湖山隐处,刘将孙为作《湖山隐处记》。

输入历史事件:

汪元量筑楼于丰乐桥外,以为湖山隐处,刘将孙为作《湖山隐处记》。

公元1304年 本年
汪元量筑楼于丰乐桥外,以为湖山隐处,刘将孙为作《湖山隐处记》

时元量年六十馀,后十馀年方卒。刘将孙《湖山隐处记》:“水云名元量,字大有,其家尊名琳,字玉甫,生甲申,于今八十一。七子,明、白、灿、逸、清、远,皆从元,水云其三,各取号于水,以月、天、霞、相、玉、楼为序”(《养吾斋集》卷二十二)或以为记作于至元三十一年(1294),甲申乃甲戌之误。(孔凡礼:《汪元量事迹纪年》《增订湖山类稿》,中华书局1984年版)刘辰翁《湖山类稿序》:“杭汪水云,以布衣携琴渡易水,上燕台。侍禁时,为太皇、王昭仪鼓琴奉卮酒。又或至文丞相锒铛所,为之作《拘幽》以下十操,文山亦倚歌而和之。昔者乌孙公主王昭君,皆马上自作曲,钟仪之絷,南冠而操土音。自作乐,使人听乐,孰乐?或谓作者之悲,不如听者之乐;听者之乐,复不如旁观者之悲也。汪氏之琴,天其使娱清夜、释羁旅耶?何其客之至此也。琴本出于怨,而怨者听之亦乐,谓其能雪其心之所谓也。当其奏时,如出乎人间,落乎天上,殆泊与淡相遭,而卒归于无有,其亦有足乐耶?归江南,入名山,着黄冠,据槁梧以终,又起而出乎江湖。迩者,名人胜士以诗见。其诗自奉使出疆,三宫去国,凡都人忧悲恨叹,无不有。及过河所历皇王帝伯之故都遗迹,凡可喜、可诧、可惊、可痛哭而流涕者,皆收拾于诗。解其囊,南吟北啸,如赋史传,亦自有可喜。余盖不忍观之。孰不游也,以琴遇少,琴能诗又少,余欲尽其卷计之,而不胜其壹郁也,则复使之进琴焉。”(《湖山类稿》卷首)文天祥《书汪水云诗后》:“吴人汪水云,羽扇纶巾,访予于幽燕之国,袖出行吟一卷。读之,如风樯阵马,快逸奔放。询其故,得于子长之游。嗟夫异哉!乃为之歌曰:南风之熏兮琴无弦,北风其凉兮诗无传,云之汉兮水之渊,佳哉斯人兮水云之仙。一百五日,庐陵文山文天祥履善甫。”(《湖山类稿》卷五)遂昌杂录:“宋季琴士汪水云者,工于诗,诗皆清丽可喜。”四库提要卷一六五:“《湖山类稿》五卷、《水云集》一卷,宋汪元量撰。……其诗多慷慨悲歌,有故宫离黍之感。于宋末诸事,皆可据以征信。故李鹤田《湖山类稿跋》,称其‘记亡国之戚,去国之苦,间关愁叹之状,备见于诗,微而显,隐而彰,哀而不怨。开元、天宝之事记于《草堂》,后人以诗史目之。水云之诗,亦宋亡之诗史’云云。其品题颇当。惟集中《醉歌》一篇,记宋亡之事曰:‘乱点连声杀六更,荧荧庭燎待天明。侍臣已写投降表,臣妾佥名谢道清。’以本朝太后,直斥其名,殊为非体。《春秋》责备贤者,于元量不能无讥。然元量以一供奉琴士,不预士大夫之列,而眷怀故主,终始不渝。宋季公卿,实视之有愧,其节概亦不可及。笔墨之间,偶然失检,视无礼于君者,其事固殊。是又当取其大端,恕其一眚者矣。黄虞稷千顷堂书目《湖山类稿》十三卷、《水云词》三卷,久失流传。此本为刘辰翁所选,只五卷,前脱四翻,间存评语。近时鲍廷博因复采《宋遗民录》,补入辰翁元序,合《水云集》刻之。以二本参互校订,诗多重复,今亦姑仍原本焉。”


游肇(452—520)卒。
中山王元熙并其子弟被斩于邺下。
孝明帝请释昙两派上殿互陈利弊。
释昙衍十八岁,举秀才,贡上邺都。
北天竺僧佛陀扇多在洛阳译经十部。
王峻卒,年五十六。
王僧孺入直西省,知撰谱事。
萧洽受敕撰《当涂堰碑》。
周兴嗣卒。
刘峻撰《自序》,充满悲凉之气。
洛阳菩萨寺佛大写《道行经》。
释法贞与僧建同渡江求法,法贞为追兵所杀。
始兴王萧憺薨,太子命仆射刘孝绰议礼仪事。
刘孝绰为昭明太子编辑文集并作序。
萧业徵为散骑常侍、护军将军。
王僧孺卒,时年五十八。
杜之伟年十五,遍观文史及仪礼故事,有逸才。
宋云与惠生自西域返抵洛阳,得佛经170部。
诏行崔光表上之《正光历》。
元顺作《蝇赋》。
萧纲“徙为使持节、都督雍梁南北秦四州郢州之竟陵司州之随郡诸军事、平西将军、宁蛮校尉、雍州刺史”。
明山宾迁散骑常侍,领青冀二州大中正。
阮孝绪撰《七录》。
崔光卒,时年七十三。
李崇长史魏兰根作《说李崇》,劝立边郡州县,庶无北顾之虑。
贾思伯为侍讲,授孝明帝以《杜氏春秋》。
常景拟刘琨《扶风歌》作诗十二首。
阳固(463—523)卒,时年六十一岁。
释慧远(523—592)生。
释慧藏(523—605)生。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