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事件 >

  万树(?一1687)卒。

输入历史事件:

  万树(?一1687)卒。

公元1687年 是年
  万树(?一1687)卒。

张慧剑编著《明清江苏文人年表》于是年下据《璇璣碎锦弁语》云:“宜兴万树此际以病自粤北还,行至广西濛江死。”嘉庆《宜兴旧志》卷八:“万树,字花农,又字红友。学识明达,以国子生游都下,才名藉甚,然弗轻与人交。客游秦晋,归购吴氏鹦鹉园故址,葺而居之。绕园种绿杨,名堆絮。名其轩曰萝隐。吴大司马兴祚总督两广,爱其才,延至幕,一切奏议,皆出其手。暇则制曲为新声,甫脱稿,大司马即令家伶捧笙璈,按拍高歌,以侑觞。所填乐府二十馀种。又以《诗馀谱》旧图多纷乱,取宋元以来名家词,字栉句比,别同异,辨谬讹,成《词律》二十卷,艺林珍之。归自粤中,殁于江西舟次。著《堆絮园集》《香胆词》《花农集》《璇璣碎锦》、乐府十六种、《左传论文》行世。其《词律》采入《钦定四库全书》。”叶恭绰《全清词钞》卷六选其词五首,小传云:“万树,字红友,一字花农,江苏宜兴人。监生。有《香胆词》一卷(一名《堆絮词》)、《词律》二十卷。”万树又号山翁,著有杂剧八种、传奇九种。今传《空青石》《念八翻》《风流棒》三种传奇,合称《拥双艳三种曲》。又有传奇《锦尘帆》《十串珠》《玉双飞》《金神凤》《资齐鉴》《黄金瓮》与杂剧《珊瑚球》《舞霓裳》《邈姑仙》《青钱赚》《焚书闹》《骂东风》《三茅宴》《玉山庵》,皆无刻本,或已佚。(以上传奇九种、杂剧八种,均见庄一拂《古典戏曲存目汇考》著录)《四库总目提要》卷一八三著录万树《璇璣碎锦》二卷:“国朝万树撰。树字红友,宜兴人。是集皆迥文诗图,上卷三十幅,各以名物寓题,组织颇巧,然亦弊精神于无用之地矣。苏若兰事不可无一,亦不必有二也。”又同书卷一九九著录万树《词律》二十卷:“国朝万树撰。树有《璇璣碎锦》,已著录。是编纠正《啸馀谱》《填词图谱》之讹,以及诸家词集之舛异,如《草堂诗徐》有小令、中调、长调之目,旧谱遂谓五十八字以内为小令,五十九字至九十字为中调,九十一字以外为长调。树则谓《七娘子》有五十八字者,有六十字者,将为小令乎,中调乎?《雪狮儿》有八十九字者,有九十二字者,将为中调乎,长调乎?故但列诸调,而不立三等之名。又旧谱于一调而长短不同者,皆定为第一、第二体,树则谓调有异同,体无先后,所列次第,既不以时代为差,何由知孰为第几?故但以字数多寡为序,而不列名目。皆精确不刊。其最入微者,以为旧谱不分句读,往往据平仄混填,树则谓七字有上三下四句,如《唐多令》‘燕辞归客尚淹留’之类。五字有上一下四句,如《桂华明》‘遇广寒宫女’之类。四字有横担之句,如《风流子》‘倚栏杆处’、‘上琴台去’之类。一为词字平仄,旧谱但据字而填,树则谓上声、入声有时可以代平,而名词转折迭宕处,多用去声。一为旧谱五七字之句,所注可平可仄,多改为诗句,树则谓古词抑扬顿挫,多在拗字。其论最为细密。至于考调名之新旧,证传写之舛讹,辨元人曲词之分,斥明人自度腔之谬,考证尤一一有据。虽其考核偶疏,亦所不免,如《绿意》之即为《疏影》……如斯之类,千虑而一失者,虽间亦有之,要之,唐宋以来,倚声度曲之法久已失传,如树者,固已十得八九矣。”沈雄《古今词话•词评》下卷《万树香胆词》:“沈雄曰:读红友词,已见细心微诣。近得《词律》一书,留情倚声,服其上下千载,有功词学,固当以公瑾望之。”吴衡照莲子居词话卷一《万树词宗护法》:“万红友当轇轕榛楛之时,为词宗护法,可谓功臣。旧谱编类排体,以及调同名异,调异名同,乖并蒙混,无庸议矣。其于段落句读,韵脚平仄间,尤多模糊。红友《词律》,一一订正,辩驳极当。所论上、去、入三声,上、入可替平,去则独异。而其声激厉劲远,名家转折迭宕,全在乎此,本之伯时。煞尾字必用何音方为入格,本之挺斋。均造微之论。”丁绍仪听秋声馆词话卷一《万树词》:“格调之舛,明词为甚,国初诸家,亦尚不免。盖奉程、张二家《啸馀》《图谱》为式,踵讹袭陋,如行云雾中。康熙初,宜兴万红友(树)龂龂辩证,定为《词律》,廓清之功不小。惜所收各调,错漏尚多。其所自著,亦鲜杰作。殆与考据家罕工古文相似。兰泉司寇词综,仅录其《浣溪沙》一阕。”杜文澜憩园词话卷一:“阳羡万氏红友,独求声律之原,广取唐、宋十国之词,折衷剖白,精撰《词律》二十卷,虽不免尚有遗漏舛误,而能于荆棘之内,力辟康庄,实为词家正轨。”又云:“万红友作《词律》,不收明人自度腔,极为卓识。”李佳左庵词话卷上《词律少发明》:“宋沈义父所著乐府指迷、元张炎所著词源、陆辅之所著词旨,法律讲明特备,不可不读。万红友《词律》,不过备载各调,词家妙处,却少所发明。”江顺治词学集成卷一《万树不明宫调》:“红友开辟棒莽,二百年来填词家恪遵矩矱,一洗明人之荒谬。近时讲究益密,乃有摘其疵颣,补其罅漏者,其草昧之功不可没也。惜不明宫调,仅从四声斤斤比较,究非探源星宿耳。”谢章铤赌棋山庄词话卷八《万红友词》:“红友《词律》、去矜《词韵》,皆声名极盛之作,而二君于词,都非超乘,但红友较强耳。”又云:“去矜、红友,皆工院本,红友所撰杂剧、传奇至十六种之多(黄文旸《曲海》),盖红友为吴石渠(炳)之甥,石渠以四种得名,渊源固有所自。”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一《引言》:“词兴于唐,盛于宋,衰于元,亡于明,而再振于我国初,大畅厥旨于乾嘉以还也。国初诸老,多究心于倚声。取材宏富,则朱氏(彝尊)词综;取法精严,则万氏(树)《词律》;他如彭氏(孙遹)《词藻》金粟词话西河词话毛奇龄)、《词苑丛谈》徐釚)等类,或讲声律,或极艳雅,或肆辨难,各有可观。”又同书卷三《万树词与词律如出两人手》:“万红友《香胆词》,颇多别调,语欠雅驯,音律亦多不协处。与所著《词律》,竟如出两人手,真不可解。”陈匪石声执卷上《词律与词谱》:“以句法平仄言律,不得已而为之者也。在南宋时,填词者已不尽审音,词渐成韵文之一体。有深明音律者如姜夔杨缵张枢辈,即为众所推许,可以概见。及声律无考,遂仅有句法平仄可循;如诗之五七言律绝矣。万树《词律》,作于清康熙中。前乎万氏者,明有张綖《诗馀图谱》、程明善《啸馀谱》,清有沈际飞《词谱》、赖以邠《填词图谱》,触目瑕瘢,为万氏所指摘。证以久佚复出之各词集,万说十九有验。为明人以五十九字以内为小令,五十九字至九十字为中调,九十字以上为长调,其无所据依,朱彝尊讥之,实先于万氏。万氏之书,虽不能绝无疏舛,然据所见之宋元以前词,参互考定,且未见乐府指迷,而辨别四声,暗合沈义父之说。凡所不认为必不如是,或必如何始合者,不独较其他词谱为详,且多确不可议之论,莫敢訾以专。辄识见之卓,无与比伦,后人不得不奉为圭臬矣。后乎万氏者,有白香词谱,有《碎金词谱》,既沿词谱体例,取材不丰。叶申芗《天籁轩词谱》,虽偶补万氏之阙,亦莫能相尚。清圣祖王奕清等定《词谱》四十卷,后于万氏三十年,沿袭万氏体例。中秘书多,取材宏富,且成书于历代诗馀后,词人时代先后,已可考见。依次收录创调者,或最先之作者,什九可据。惟以备体之故,多觉泛滥,所收之调,涉入元曲范围,不如万氏之严。同治间,徐本立参合所见之晚出各书,作《词律拾遗》杜文澜又据王敬之、戈载订正万氏之本,并参己意,作词律校勘记。然词集孤本,续出不穷,不得谓徐、杜已竟其业也。”


湖北江陵张家山汉墓竹简文书《奏谳论》中一案例文字作于本年。
湖北江陵张家山汉墓竹简文书《奏谳论》中一案例文字或作于本年。
《穆天子传》成书于本年之前。
湖北云梦睡虎地竹简秦律《封诊式》末章《亡自出》一段文字作于本年或稍后。
《鹖冠子·世兵》作于本年后至前236年间。
拟托虞卿说春申君之辞作于本年后。
《史记•春申君列传》载:“(楚)考烈王元年,以黄歇为相,封为春申君,赐淮北地十二县。
吴师道《战国策校注补正》据文中虞卿“今楚王之春秋高矣”之说,以为《策》文应为楚襄王晚年事。
黄式三《周季编略》、于鬯《战国策年表》,据《史记•春申君列传》、《六国年表》,“春申君献淮北地徙封于吴”记载,定《策》文事在楚考烈王十五年(前248年)。
此《策》文若按上述任何一家系年,后面“夫楚亦强大矣,天下无敌”说法,就完全不符合事实。
黄歇事迹,司马迁也不甚明了。
《春申君列传》载“歇乃上书说秦昭王”在楚徙都陈时,即楚顷襄王二十年(前279年)。
《策》文中虞卿云:“今楚王之春秋高矣,而君之封地不可不早定也,为主君虑封者,莫若远楚。
另外,《策》文后半与《韩策一·王曰向也》相同,应为一模仿另一之作。
湖北江陵张家山汉墓竹简文书《奏谳论》中一案例文字或作于本年。
邹衍卒于本年前后。
邹衍著作,《史记•孟荀列传》记“乃深观阴阳消息而作《怪迂之变》、《终始》、《大圣》之篇十余万言”,“作《主运》”。
《汉书•艺文志》“阴阳家”类著录“《邹子》四十九篇,《邹子终始》五十六篇”,皆已失传。
邹奭本年或稍前至“稷下”。
《吕氏春秋》成书。
对《吕氏春秋》成书之所以存在不同看法,问题主要在两个方面:《史记•吕不韦列传》言其成于秦始皇元年至七年间,与《吕氏春秋•序意》之说不同;《史记•太史公自序》、《汉书·司马迁传·报任安书》言“不韦迁蜀,世传《吕览》”。
《汉书·艺文志》“杂家”类著录“《吕氏春秋》二十六篇”。
读“不韦迁蜀,世传《吕览》”时,有两点值得注意:即“传”之含义与“《吕览》”之称。
陈奇猷言《吕氏春秋》之《纪》、《览》、《论》三部分各自独立,其说是也。
荀子被免兰陵令,不久卒,葬于兰陵。
《盐铁论·毁学》载因李斯相秦,荀子不吃东西。
《汉书·艺文志》“儒家”类著录“《孙卿子》三十三篇”。
《荀子》著者,据司马迁《史记•孟荀列传》、刘向《孙卿书录》所说,为荀子自作。
虞卿卒于本年前后。
《韩非子》中《内、外储说》等作时,应在前238年后几年中(详前238年条)。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