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事件 >

读“不韦迁蜀,世传《吕览》”时,有两点值得注意:即“传”之含义与“《吕览》”之称

输入历史事件:

读“不韦迁蜀,世传《吕览》”时,有两点值得注意:即“传”之含义与“《吕览》”之称

公元-240年 月份不详
读“不韦迁蜀,世传《吕览》”时,有两点值得注意:即“传”之含义与“《吕览》”之称。

首先“传”之意应放到全段语境中来理解:“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这一段中,每句前一句型均为整齐的“主语+谓语+宾语”结构,而后几句,句型不一样。其他几句就内容之正确性暂且不论,从字面意思看,均表明某人在某种状态下创作了某作品。所言为某人个人行为,不涉及他人。但“世传《吕览》”表明不韦迁蜀时,《吕览》已流传开来,故曰“世传”,同时也表明吕氏春秋不韦迁蜀之前已完成。这一点,吕思勉《经子解题》、陈奇猷《吕氏春秋校释》等均有说明。至于吕氏春秋为何称《吕览》,吕思勉《经子解题》云:“据《本传》‘号曰吕氏春秋’之语,则四字当为全书之名,故《汉书•艺文志》亦称吕氏春秋。然编次则当如梁玉绳初说,先《览》《论》,而终之以《纪》。世称《吕览》,盖举其居首者言之。《序意》《十二纪》之后,犹其明证。毕氏沅《礼运注疏》,谓以《十二纪》居首,为《春秋》之所由名;(说本王应麟,见《玉海》《四库提要》谓唐刘知幾作史通《自序》《内篇》之末,《外篇》之前,因疑《纪》为内篇,《览》《论》为外篇杂篇,皆非也。”实际上,《史记•吕不韦列传》《太史公自序》对此书名称已有不同称呼。至于编撰次序,因吕氏春秋本身及其他史料对编撰次序均无说明,后人之说,均为推测。以《史记•吕不韦列传》《太史公自序》看,其书名当时应叫《吕览》,号称吕氏春秋。为何有此号,或如陈奇猷《吕氏春秋校释》所附文章言:“至于以《十二纪》《八览》《六论》统称为吕氏春秋,那和《左氏春秋》晏子春秋《李氏春秋》《虞氏春秋》相类,是后人给予的,不是吕氏自命之名。”实际上,这里认识就统一起来了:人们探讨了《吕览》号称吕氏春秋的由来,《吕览》吕氏春秋始自司马。而为何称吕氏春秋司马所言极明:“以为备天地万物古今之事,号曰吕氏春秋。”吕氏春秋《吕览》同出史记《太史公自序》为何称《吕览》,也许是为了行文上整齐、统一的需要。若将《吕览》改为吕氏春秋,语气上和其他句子就不统一,读起来拗口。像司马这样的大手笔,写史记要“成一家之言”,不会不考虑行文之法。还有,史记大多数情况下,在谈到某人某书时以“世多有其书”笼统言之,只有《吕不韦列传》言及吕氏春秋时,具体谈到主事者、作者、内容、字数。再有,由《吕不韦列传》不韦乃使其客人人著所闻,集论以为《八览》”看,司马将“人人著所闻”而成单篇内容全部称为“论”,编辑者将“论”分成《览》《论》《纪》三部分。


董养著《无化论》以讽贾后。
华峤封乐乡侯,迁尚书。
裴頠领左军将军。
裴頠奏修国学,刻石写经。
张华议废杨太后事。
傅咸转太子中庶子,迁御史中丞,致书于太宰汝南王司马亮,又上书言选举。
挚虞讨论新礼,上礼议十五篇。
夏侯湛卒。
潘岳坐杨骏除名,为公孙宏所救,作《夏侯常侍诔》。
刘颂从淮南王司马允入洛,为三公尚书,上书论律令,监斩楚王。
石崇赠王恺鸩鸟,为司隶校尉傅祗所纠。
陆机迁太子洗马。
嵇含因楚王事免官。
束皙奔卫恒丧,为吊文。
潘岳为长安令,作《西征赋》、《伤弱子辞》。
嵇含作《遇虿赋》。
潘尼作《献长安君安仁》。
诏荀籓校乐。
潘尼为太子舍人,上《释奠颂》。
傅咸上《皇太子释奠颂》。
孙楚卒。
华峤卒。
傅咸卒。
陆机出为吴王郎中令,作《皇太子清晏诗序》《吴王郎中时从梁陈作》。
潘尼作《赠陆机出为吴王郎中令》,陆机作《答潘尼》。
裴頠拜吏部尚书,上书言刑法。
张华救武库火。
张华为司空,与赵王伦、孙秀结怨。
潘尼作《赠二李郎诗序》、《赠汲郡太守李茂彦》。
潘岳约于此年作《闲居赋》。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