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事件 >

《汉书·艺文志》“杂家”类著录“《吕氏春秋》二十六篇”。

输入历史事件:

《汉书·艺文志》“杂家”类著录“《吕氏春秋》二十六篇”。

公元-240年 月份不详
汉书·艺文志》“杂家”类著录“吕氏春秋二十六篇”。

后来人们对其学派归属意见不同。高诱《吕氏春秋序》言:“此书所尚,以道德为标的,以无为纲纪,以忠义为品式,以公方为检格。”清包世臣《包世臣文集·致沈小宛论荀子书》云:“荀子之文平实而奇宕,为后世文章之鼻祖。韩氏得其奇宕,《吕览》得其平实。盖韩为荀门弟子,而《吕览》亦多成于荀氏门人之手也。”(转引自马积高《荀学源流》《四库提要》以为“大抵以儒为主,而参以道家、墨家,故多引六籍之文与孔子之言”。陈澧以为“吕氏春秋多采古儒家之说,故可取者最多”(《东塾读书记》)。后代持道家说者如任继愈(《中国哲学发展史》,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金春峰《汉代思想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版)以为吕氏春秋的主要倾向为“新儒家”。熊铁基将吕氏春秋淮南子等称为“秦汉新道家”(《秦汉新道家略论稿》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牟钟鉴《<吕氏春秋>道家说之论证》以为其博采“百家争鸣”中道、法、墨、儒等众家之长,而对道家各派收罗更多。可以说是以道家黄老思想为主导(《道家文化研究》第十辑)。胡家聪《稷下争鸣与黄老之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同意其说。持墨家说者如清卢文弨《抱经堂文集》)。持阴阳说者如陈奇猷《吕氏春秋校释》(学林出版社1995年版)。肖萐父、李锦全则言吕氏春秋“显然以黄老道家的思想路线为中心,兼采儒、墨、名、法、及阴阳家言”。(肖萐父、李锦全主编中国哲学史)郭沫若(载《十批判书·吕不韦与秦王政的批判》)、杜国庠以为儒、道兼之(载《杜国库文集》,人民出版社1962年版)。我们以为,应以《汉书•艺文志》为是。吕氏春秋与先秦绝大多数古籍成书过程及内容不一样。首先是有人主其事,负责召集他人来撰写;其次是“不韦乃使其客人人著所闻”,不限于一门一派学说;第三为一定时间里集中完成。吕氏春秋作为一部材料汇编,各种材料不可能在同一年全写出来,而应该有先后。《序意》所说“维秦八年,岁在涒滩”指秦始皇六年,经过清人与今人辨别,应不会有大问题。依古人著书“序”在全书末之体例,结合《序意》内容看,今本《序意》应是叙作《十二纪》之意,不是叙全书之意(“序”在全书之末者如庄子·天下》淮南子·要略》史记·太史公自序》汉书·叙传》等)。陈奇猷《吕氏春秋校释》就此对杨树达之说予以辩驳。也正因如此,今本吕氏春秋序次应该为是,《序意》不应在全书之末。若将《十二纪》编排于后,则《序意》亦应在全书之末,但仍为《十二纪》之序,非全书之序。或许编吕氏春秋者正是基于如此考虑,为了不给人以错觉,所以将《十二纪》置于书前。《序意》中“赵襄子游于囿中”一段,则显然为错简混入,不应在此。基于此,依《序意》观之,到秦始皇六年时,《十二纪》已完成。至于《览》《论》完成到何种程度,不好猜测。但无论如何,不会在不韦被遣出京城后始作。


  李光地考中二甲第二名进士。
  陆陇其考中二甲第七名进士,榜名陆龙其。
  王士祜考中二甲第十名进士。
  叶燮考中二甲第二十一名进士。
  吴伟业为龚鼎孳诗集作序。
  二十六日,张竹坡(1670一1698)生。
  吴伟业去无锡,在舟次为陈玉璂《学文堂集》撰序。
  蒲松龄应孙蕙之邀,赴江苏宝应作幕僚。
  邓汉仪始编《诗观初集》。
  邹祗谟(?一1670)卒。
  吴伟业为余怀《玉琴斋词》作序。
  蒲松龄在宝应邀请李渔私家戏班为知县孙蕙祝寿。
  十四日,王士禛、王士禄、曹尔堪等齐集宋琬京邸观赏宋琬所作杂剧《祭皋陶》。
十六日,张岱《西湖梦寻》撰成。
  蒲松龄辞孙蕙之聘归里。
  吴之振、吕留良等《宋诗钞初集》编选历时九年蒇事。
  钱澄之有诗寄吴伟业,感叹其一生遭际。
  初七日,方以智(1611—1671)卒。
  二十八日,吴伟业病中作《与子暻疏》,述平生忧苦,嘱托后事。
  朱鹤龄《愚庵小集》十五卷梓行。
  八日,计六奇撰《明季南略》十六卷成。
  二十三日,吴伟业作《临终诗四首》。
  二十四日,吴伟业(1609—1671)卒,年六十三。
  禁唱秧歌妇女。
  禁内城开设戏馆。
  丁耀亢(1599一1671)卒。
  冯班(1604一1671)卒。
  陈忱(1615一1671?)卒。
  李玉(1591 ?—1671以后)卒。
  二十日,陆世仪(1611一1672)卒。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