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事件 >

宣宗朱瞻基卒,年三十八。

输入历史事件:

宣宗朱瞻基卒,年三十八。

公元1435年 正月
宣宗朱瞻基卒,年三十八。

《明宣宗章皇帝实录》卷一一五“宣德十年春正月乙亥(初三)":“上崩。”艺苑卮言卷五:“宣宗天纵神敏。长歌短章,下笔即就。每遇南宫试,辄自草程序文,曰:‘我不当会元及第耶?’而一时馆阁诸公无两司马之才,衡、向之学,不能将顺黼黻,良可叹也。”明史宣宗本纪:“即位以后,吏称其职,政得其平,纲纪修明,仓庚充羡,间阎乐业,岁不能灾。盖明兴至是历年六十,民气渐舒,蒸然有治平之象矣。若乃强藩猝起,旋即削平,扫荡边尘,狡寇震慑,帝之英姿睿略,庶几克绳祖武者欤。”古今说海卷一三六梅纯损斋备忘录:“宣庙诗多六言,如《过史馆》云:‘荡荡尧光四表,巍巍舜德重华。祖考万年垂统,干坤六合为家。’《上林春色》云:‘山际云开晓色,林间鸟弄春音。物意皆含春意,天心允合吾心。’二诗今人家往往有石刻摹本,盖石不在禁中,故人多得之。臣又尝于一故家获睹《咏撤扇》一首,云:‘湘浦烟霞交翠,剡溪花雨生香。扫却人间炎暑,招回天上清凉。’与前二诗皆一视同仁气象,而此一章尤有克治之意。大抵皆以天地万物为一体。真帝王之言也!”《列朝诗集小传》干集上《宣宗章皇帝》:“帝天纵神敏,逊志经史,长篇短歌,援笔立就。每试进士,辄自撰程文,日:‘我不当会元及第耶?’万机之暇,游戏翰墨,点染写生,遂与宣和争胜,而运际雍熙,治隆文景。君臣同游,赓歌继作,则尤千古帝王所希遘也。”《珊瑚网》卷四五《名画题跋二十一》:“《景陵九鸶图》宣德年制。又《芦雁图》宣德年制。……章皇帝圣能天纵,一出自然,若化工之于万物,因物赋形,不待矫揉而各遂生成也。敬观二图,柳丝鸟毣细过于发,一种生动之致,又居然写意家神逸品。”《静志居诗话》卷一《明宣宗》:“景陵当海宇承平之日,肆意篇章。尝于九年元夕群臣观灯,各献诗赋,汇成六册。惜今已无存。即所遗御制集诸诗,视民如伤,从善不及。宜薛禄武人,比之南仲、山甫,而拊心感泣也。”《明诗综》卷一《宣宗章皇帝》:“何乔远曰,章皇寤寐思贤,未尝一日去书。下笔蜂涌,皆传修齐治平之道。翰墨图画,随意所在,尽极精妙。”存诗九首:《猗兰操》《思贤诗》《赐许廓巡抚河南》《悯农诗示吏部尚书郭琎》《示户部尚书夏原吉》《捕蝗诗示尚书郭敦》《减租诗》《悯旱诗》《草书歌赐程南云》


徐阶为吕柟《泾野先生文集》作序。
蔡汝楠(1516一1565)由四川按察司副使擢江西参政,洪朝选作《送蔡白石叙》。
王世贞、宗臣、吴国伦等为位哭梁有誉于燕邸。
王崇庆为毛伯温《新梓东塘毛公全集》作序。
杨慎为朱曰藩(1501—1561)《山带阁诗》作序。
李开先作《诗禅》自序。
顿锐《鸥汀渔啸集》刊行,岳东升作前序,邹察作序后,裴绅作叙。
南院妓赵丽华同西池征君、质山学士集海滨天香书屋,题诗于画扇。
王维桢(1507一1555)、袁炜(1508—1565)等为乡试主考。
世宗复选女十岁以下者一百六十人入宫,供炼延年药之用。
兵部员外郎杨继盛(1516—1555)以论劾严嵩被杀。
总督侍郎张经(?一1555)被赵文华谮杀。
皇甫沖《舟中读杨兵部疏》作于稍后。
赵时春为薛应旂《方山先生文录》作序。
南京光禄寺卿马理(1474—1556)、南京兵部尚书韩邦奇(1479—1556)、南京国子监祭酒王维桢(1507一1556)以地震卒。
郭应奎为湛若水(1466一1560)《甘泉先生续编大全》作序。
卢柟(?一1559)托张佳胤序刻其《蠛蠓集》。
北京讲学之风盛行,尤以灵济宫讲阳明学之讲会为盛。
杨巍(1517一1608)补山西按察佥事,始从提举曹汴学诗。
茅坤等为西湖社游。
南京礼部仪制司郎中何良傅(1509—1562)乞致仕,得请归。
张佳胤偕余曰德造访王世贞。
华察(1497—1574)《岩居集》付梓。
李仲撰序刊杨昱《牧鉴》。
李贽任共城(今河南辉县)教官,自本年至嘉靖三十八年。
尹台以少詹兼讲读学士。
邓原岳(1555—1604)生。
娄坚(1555— 631)生。
潘之恒(1556—1621)生。
诸大绶等进士及第。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