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事件 >

杨巍(1517一1608)补山西按察佥事,始从提举曹汴学诗。

输入历史事件:

杨巍(1517一1608)补山西按察佥事,始从提举曹汴学诗。

公元1555年 本年
杨巍(1517一1608)补山西按察佥事,始从提举曹汴学诗。

杨巍字伯谦,海丰人。嘉靖庚戌进士(一说丁未进士),官至吏部尚书,加太子太保,进太保,赠太师。有《梦山集》。邹观光《梦山存家诗稿序》:“观光昔与河朔魏允中同为郎,允中善称诗,数击节诵公晋中诗,如‘灯前梳白发,马上梦青山’,思沉而致远,非唐人不能道。观光心识之。公不以诗自命,无从得睹大全,然观光待罪吏部久,虽未得悉公诗,顾数闻公之教矣。公之言曰:‘余家海上,盖有桃花岭之丹葩紫萼,照映于烟窗云岛,此何必减度索之山、武陵之溪哉?而余念之,不得归。’余闻此于公,叹焉。公清真雅素,自其天性,数晋要路津,数抗疏乞归,而御太夫人板舆,累诏强起之田间,无岁不引疾,无念不在丹山碧水,非虚语也。即公之出处以窥公诗,其必高旷玄远,冲夷澹泊,契玄理于寰中,托沉词于物外,不待尽读其集而后知已。’”《静志居诗话》卷十三《杨巍》:“梦山自言不知诗,补晋臬时,学使者曹君纪山谓当以唐人为宗,且辨其体格。及归田,四明吕山人往来海上,相与倡和,共明此道云云。吕山人者,时臣中甫也。纪山名汴,江陵人,嘉靖辛丑(1541)庶吉士,仕至右副都御史巡抚云南。以梦山推许若是,度其诗必有可观,惜无好事如王、谢两公刻之以传也。”王士祯分甘余话卷二:“吾郡杨太宰梦山先生巍,五言冲古淡泊,在高子业、华子潜季孟间,如:‘远道令人愁,况近单于垒’,‘秋风入雁门,羽书日三至’,‘微微霁景流,天壤色俱素’,‘乡心生塞草,世事入秋风’,‘风雨楼烦国,关山李牧祠’,‘闲将流水引,梦与古人居’,‘雨响残秋地,城分不夜天’,‘古石苔生遍,泉香麝过余’,皆逼古作。”《四库全书总目》集部别集类二五著录杨巍《存家诗稿》八卷,提要曰:“巍扬历中外,居官有能声。自跋称幼习举子业,不知诗。至嘉靖乙卯,补晋臬,提举曹忭始导之为诗。归田后,与山人吕时臣相倡和,得诗六百余篇,属邢侗、邹观光评骘而存之。盖其中岁学诗,与唐高适相类。而天分超卓,自然拔俗,故能不染埃𡏖,独发清音。王士祯池北偶谈称其五言简古得陶体,为明人所少。又举其‘前年视我山中病,落日独骑骢马来。记得任家亭子上,连翘花发共衔杯’一绝。盖其神韵清隽,与士祯论诗宗旨相近,故尤赏之。然其它高旷简古之作,尚复不少,固与当时嘈杂之音相去远矣。”《明诗纪事》戊签卷四录杨巍诗三十二首,陈田按:“《梦山集》五律最胜,直擅右丞、文房胜境,余子不足道也。自书《存稿》后,乃谓得于曹纪山、吕时臣为多。雅抱冲襟,令人翛然意远。”


林廷机(1492—1580)卒。
徐师曾(1517—1580)卒。
冯惟敏(1511一约1580)约卒于今年。
吕天成(1580一1618)生。
王世贞为胡应麟《少室山房类稿》作序。
陕西提学副使王世懋以疾乞休,筑澹圃别业于城西南隅。
沈懋学为梅鼎祚《庚辛草》作序。
屠隆《由拳集》刊行。
神宗御文华殿,宣召王家屏、沈懋孝、张元忭、刘元震、邓以赞进见,示以景陵《玄兔图》,谕诸臣题诗于轴。
高濂作《雅尚斋诗草》二集自序。
郑若庸《玉玦记》刊行。
凌稚隆编刊《汉书评林》,茅坤作《刻汉书评林序》。
吕时《甬东山人稿》七卷刊行。
茅坤为唐顺之《稗编》作序。
李贽自今年起寓居黄安,持续多年。
王衡与陈继儒同学于里。
袁宗道得奇病,有道人教以数息静坐之法有效,愈后颇信神仙冲举之事。
徐渭狂病复发,十年不食五谷杂粮。
林从吾为孙高亮《旌功萃忠全传》作叙。
金瑶《六爻原意》成书。
许国、陈经邦任礼部右侍郎。
一条鞭法自今年始在全国推行。
施绍莘(1581一约1640)生。
梅鼎祚作《庚辛草自序》。
洪朝选(1516—1582)为巡抚劳堪诬构,死于狱中。
王世贞为张凤翼《处实堂集》作序。
程善定作《刻俞仲蔚先生集后序》。
授庶吉士冯梦祯(1548一1605)为翰林院编修。
张居正(1525—1582)卒。
朱赓、沈鲤任乡试主考。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