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事件 >

卢柟(?一1559)托张佳胤序刻其《蠛蠓集》。

输入历史事件:

卢柟(?一1559)托张佳胤序刻其《蠛蠓集》。

公元1555年 本年
卢柟(?一1559)托张佳胤序刻其《蠛蠓集》

张佳胤携归,许以异日寿诸梓。张佳胤《蠛蠓集序》云:“嘉靖乙卯,余使闽,投马邺都,卢仲木山人从浚来,出所著《蠛蠓集》,顿首请曰:‘柟死罪,徼惠于足下,幸不弃诸市,今老矣而无后,所与为后者斯言尔,藉第一旦填沟壑,世复有知柟者哉?’言讫,泣数行下。余受书卒业,稍加评次,归而许之以异日寿诸梓,相与痛饮达旦别去。后余贬居浮湛下吏,隆庆己巳(1569)稍迁魏,使者求山人,而墓木拱矣。浚人故忌山人,收其遗言无所得,乃为诗吊之,檄有司树碣墓道,并恤其寡君云。越数年而余抚吴,从友人王元美索山人集,未全也。一日客建业,与姚叙卿谈山人。姚故守大名,因出其集,即邺都旧本也。余抚卷而悲之,又何能食前诺,负山人地下哉?乃属友人周兴叔纳言,删定入梓。呜呼!山人河朔间高士也,平生以才取祸,至所为骚赋诗文,诸家评叙互得其似,余不具论。山人有奇行,则余耳目所睹记者。往余客燕市,申考功仪卿语余曰:山人游太学归,过魏访考功,入门大哭不休,已而长叹曰:太学,士人之薮,卒无有与于斯文,悠悠宇宙,不知涕之何从也。考功笑而饮之至醉,出厩中紫骝马,命之赋。山人左手浮白,右手挥毫,须臾数百言,翩翩乎李供奉之音也,今集中亦未之载。山人初囚浚狱,余时时问劳,及出犴狴,而锒铛桎梏,犹然拘挛也,山人则诣余厅事,稽首谢余。始识面,亟引副署中阍人列榻雁行,山人乃举械手揖余曰:‘柟乌鸢之余肉也,以分何敢望见君侯,顾君侯知己,宜当客礼。’遂上坐。夫称正平、越石父之不见于今久矣,山人甫释南冠,手木且未脱,即俨然据上坐,英论四发,不作沾沾困苦之态,然则世之龌龊缩肭、改虑患难者何可胜数,宜山人自豪一世矣。元美旧为山人刻赋二卷,比者东明穆敬甫考功、石拱辰符卿刻山人诗二卷。三君子以文章气节闻天下,爱重山人如此,固有以感之矣。集刻既成,余且挂冠去,虑刻之无所托也,而穆、石两君书适至,概然欲为之传。山人素未尝从两君游,而两君慕义怜才,可谓笃矣。余近闻浚人已仆山人墓碣,呜呼!词人终在阳九,至身后且不免,微两君,则山人安可死哉!万历二年甲戌三月朔日,西蜀居来山人张佳胤。”隆庆己巳为1569年,万历二年甲戌为1574年。


释文政序释重显《祖英集》。
师之形言也,且异乎阳春白雪、碧云清风者也。
《祖英集》二卷,宋释重显撰。
著录:《四库提要》卷一五二、瞿镛《铁琴铜剑楼藏书目》卷二〇、《上海图书馆善本书目》、《北京图书馆古籍善本书目》、台湾《中央图书馆善本书目》。
癸卯(二日),监修国史吕夷简上《三朝宝训》三十卷,赐编纂官直集贤院王举正三品服、李淑五品服。
庚戌(九日),吕夷简加中书侍郎。
辛丑(二日),以三司使、兵部侍郎晏殊为枢密副使。
丙午(七日),以枢密副使晏殊为参知政事。
是月,殿中丞滕宗谅、秘书丞刘越准诏上封事。
穆修卒,54岁。
著有:《穆参军集》三卷。
文章随时美恶,咸通已后,文力衰弱,无复气格。
欧阳修等于普明寺竹林饮别梅尧臣,分韵赋诗。
余将北归,河阳友人欧阳永叔与二三君具觞豆,选胜绝,欲极一日之欢以为别。
六日,改元。
欧阳修等游嵩山。
谢希深、欧阳永叔官洛阳时,同游嵩山。
癸未(十五日)。
壬寅(五日),知天雄军、天平节度使王曾加同平章事,知天雄军如故。
壬子(十五日),殿中丞宋祁为直史馆,太子中允韩琦为太常丞、直集贤院,大理评事石延年赵宗道、上元县主簿吴嗣复、合肥县主簿胡宿并为馆阁校勘。
庚申(二十三日),命枢密直学士权三司使李谘、翰林学士盛度、侍读学士王随同议解盐法。
(辽兴宗重熙元年)是年,放进士刘师贞等五十七人。
刘恕(1032—1078)生。
王令(1032—1059)生。
释了元(1032—1098)生。
吕惠卿(1032一1111)生。
李清臣(1032—1102)生。
程颢(1032一l085)生。
沈辽(1032一1085)生。
杜纯(1032—1095)生。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