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文言文译文 >

《明史·王洽传》

输入关键字:

《明史·王洽传》


明史
原文
    王洽,字和仲,临邑人。万历三十二年进士。历知东光任丘服阕补长垣洽仪表颀伟危坐堂上吏民望之若神明其廉能为一方最擢吏部稽勋主事历考功文选郎中天启初,诸贤汇进,洽有力焉。迁太常少卿。三年冬,以右佥都御史巡抚浙江。洽本赵南星所引,及魏忠贤逐南星,洽乞罢,不许。 
    五年四月,御史李应公希忠贤指劾洽,遂夺职闲住。崇祯元年,召拜工部右侍郎,摄部事。兵部尚书王在晋罢,帝召见群臣,奇洽状貌,即擢任之。上疏陈军政十事,帝并褒纳。寻上言:“祖宗养兵百万,不费朝廷一钱,屯田是也。总督张佳允、巡抚张国彦行之蓟镇,为豪右所阻。遗天施地生之利,而日讲生财之术,为养军资,不大失策乎!乞敕诸道监司,遵先朝七分防操、三分屯垦之制,实心力行,庶国计有裨。”帝称善,即命行之。尝奏汰年深武弁无荐者四十八人,以边才举监司杨嗣昌、梁廷栋,后皆大用。 
    二年十月,大清兵由大安口入,都城戎严。洽急征四方兵入卫,督师袁崇焕、巡抚解经传、总兵官祖大寿等先后至,不能拒,大清兵遂深入。帝忧甚,十一月召对廷臣。侍郎周延儒言:“本兵备御疏忽,调度乖张。”检讨项煜继之,且曰:“世宗斩一丁汝夔,将士震悚,强敌宵遁。”帝颔之,遂下洽狱。明年四月,洽竞瘐死。寻论罪,复坐大辟。洽清修伉直,雅负时望,而应变非所长。骤逢大故,以时艰见绌。遵化陷,再日始得报,帝怒其侦探不明,又以廷臣玩祗,拟用重典,故于洽不少贷。厥后都城复三被兵,枢臣成获免,人多为洽惜之。 (节选自《明史•王洽传》) 

译文
    王洽,字和仲,是临邑人。万历三十二年中进士。先后担任东光、任丘、服阕、补长垣等职务。王洽仪表颀长俊伟,直坐堂上,属吏和百姓看他像神明一样,他的廉洁是地方上最出色的。升任吏部稽勋主事,又担任考功文选郎中。天启初年,众多贤人连类同进,洽有功劳。升任太常少卿。天启三年冬天,他以右佥都御史的身份巡抚浙江。王洽本来是赵南星所引荐,等到魏忠贤驱逐赵南星,王洽请求罢职,不被允许。 
    五年四月,御史李应公请求魏忠贤指责弹劾王洽,于是王洽被罢职闲居。崇祯元年,召任他为工部右侍郎,暂时主持工部事务。兵部尚书王在晋罢职后,皇帝召见群臣,觉得王洽样貌奇特,就提拔任用他。王洽上疏陈述军政十件大事,皇帝都褒奖他并接纳。不久上书说:“祖宗养兵百万,却没有花去朝廷一钱,这是因为屯田。总督张佳允、巡抚张国彦来到蓟镇,被地方豪强所阻碍。丢失了天施地生的便利,却每天讲究生财之道,作为军资,难道不是大大失策吗!请求命令诸道监司,遵从前朝七分防操、三分屯垦的制度,切实执行,也许对国家大计有好处。”皇帝认为他说得好,就命他实行这事。王洽曾经上奏淘汰四十八个年老的无人认可的低级武官,并以边才为理由举荐监司杨嗣昌、梁廷栋,这些人后来都被重用。 
    崇祯二年十月,大清军队由大安口攻入,都城戒备森严。王洽急调四方军队入京护卫,督师袁崇焕、巡抚解经传、总兵官祖大寿等人先后到达,却不能抵挡敌军,大清军队于是深入。皇帝十分担忧,十一月召大臣们应对。侍郎周延儒言:“王洽的防御之事做得不好,不服从朝廷调度。”检讨项煜也这么说,并且道:“世宗斩了一个丁汝夔,将士就震恐惊慌,强敌连夜逃走。”皇帝同意,于是把王洽下狱。第二年四月,王洽最终在狱中病死。不久论罪,又处以死刑。王洽为人清廉正直,在当时很有声望,但应变不是他所擅长。突然遭遇大的变故时,就会因困难而做不好事情。遵化陷落以后,第二天才得到报告,皇帝怒他侦探不清楚,又因为大臣陷害他,打算对他用重刑,所以对王洽毫不宽容。那之后都城又多次遭遇兵乱,中枢大臣成却被免罪,很多人为王洽感到可惜。 (译者:尹瑞文) 

《明史·王洽传》    


《严祺先文集序》
郑思肖《自戒》
《宋史·范雍传》
晁错《论贵粟疏》
《明史·于谦传》
《宋史·刘锜传》
《秋湖觞芰图序》
《贤士隐居者》
《自相矛盾》
《掩耳盗铃》
《傅马栈最难》
《烛邹亡鸟》
《东野稷败马》
《刻舟求剑》
《郢人燕说》
吴起列传之《吴起者,卫人也》
秦观《龙井题名记》
《游龙井记》
《周必大传》
《晏子谏齐景公》
《马价十倍》
《清稗类钞·吏治类》
《三国志·魏书·刘劭传》
《三国志·魏书·夏侯渊传》
《三国志·魏书·臧霸传》
《元龙高卧》
《三国志·魏书·牵招传》
《三国志·魏书·管宁传》
汪琬《传是楼记》
《金史·张浩传》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