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事件 >

二十七日。

输入历史事件:

二十七日。

公元1777年 五月
二十七日。

戴震卒,年五十五。据段玉裁《戴东原先生年谱》《戴东原集》十二卷、《札记》一、《年谱》一卷(段玉裁撰)乾隆五十七年经韵楼刊行。据贩书偶记卷一五。章学诚《书朱陆篇后》:“凡戴君所学,深通训诂,究于名物制度而得其所以然,将以明道也。时人方贵博雅考订,见其训诂名物有合时好,以为戴之绝诣在此。及戴著《论性》原善诸篇,于天人理气实有发先人所未发,时人则谓空说义理,可以无作。是固不知戴学者矣。”(胡适《章实斋年谱》)《国朝文录·存吾文集录》卷二《戴东原事略》李祖陶评语:“自乾隆间东原戴氏出,一时学者皆以为宗,几于周、孔复生,许、郑再见。其倡言排之者,吾乡则纪慎斋大奎,浙江则许周生宗彦。”李慈铭越缦堂读书记·戴东原集》:“戴氏音韵考据之学固为卓绝,而不肯以此自居,谓穷极性命之理,其最切要在孟子字义疏证一书。又谓文最忌整,故所作务为拙古,以自比于周、汉之儒。然义理固由考证而出,戴氏之学,训诂、名物、地理三者为最。其言阴阳、性命,则去董江都等尚隔数层。所作原善三篇,缀集经子之言,而又欲自明所得,支离漫衍,按之皆糟粕耳。其中略无真际,而徒貌为高古,以自附于垂世立教。其《法象篇》《书孟子言性后》等作皆是类也。”“戴氏于学,实


刘向又作《新序》。
刘歆与父共校《列女传》。
刘向奏《谏营起昌陵疏》。
谷永以京房《易占》作《日食对》。
杜邺以病去官。
谷永作《星陨对》《日食对》。
杜邺除大司马主簿,成王商心腹。
谷永迁为凉州刺史;赴任前,受皇太后与诸舅怂恿,作《黑龙见东莱对》,借天变而切谏;成帝大怒,令侍御史收之;侍御史追之不及,成帝怒解而悔。
师丹征为光禄大夫、丞相司直;数言民困。
李寻师事翟方进。
陈汤以妄言罪被劾大不敬,成帝以其有功,免为庶人,徙敦煌。
冯衍约生于此年(前15?—59?)。
诏举惇朴逊让有行义者。
师丹为少府。
成帝以刘向言复甘泉泰畤、汾阴后土、雍畤、陈仓陈宝祠。
谷永作《说成帝距绝祭祀方术》。
《尚书百两篇》因樊并起义被黜。
谷永弃用原名“并”,易为“永”。
师丹转光禄勋。
陈汤约六十一岁,转徙安定。
谷永征为太中大夫,迁光禄大夫给事中;上书救刘辅。
师丹约五十一岁,上书救刘辅。
马援生(前14—49)。
谷永作《上理梁王立疏》。
扬雄四十一岁,作《县邸铭》《王佴颂》《阶闼铭》《成都城四隅铭》《绵竹颂》;复作《蜀都赋》《蜀王本纪》。
杜邺举侍御史;作《说王商》。
长安人作《尹赏歌》。
谷永言灾异,奏《门牡自亡对》。
星孛东井,诏内郡国举方正能直言极谏者。
谷永为北地太守,作《请深畏大异定心为善对》《星孛对》。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