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事件 >

王彝《王常宗集》刊刻。

输入历史事件:

王彝《王常宗集》刊刻。

公元1502年 三月
王彝王常宗集刊刻。

都穆《王常宗集序》:“洪武史臣嘉定王先生常宗,有遗文一编,穆乡尝校定,厘为四卷,藏之箧笥者二十年矣。刘君子珍,世居嘉定,好古博雅,谓是集为里中故物,刻梓以传,而俾穆序之。惟吴为东南文献之地,自汉唐以来,名人魁士,踵武相望。至我朝洪武而益盛,盖当是时,修元史者三十有二人,皆极天下之选,而出于吴者,高季迪氏、谢玄懿氏、杜彦正氏、傅则民氏,而先生与焉。先生之文,精严缜密,明畅英发,不为谀辞浪语以逐世好,要之根据乎六经,出入乎诸子百氏,而其识见之卓,论议之妙,求之当时,已不多得,而况遗之百数十年之远,其可以弗传耶?……先生少贫,尝读书天台山中,师事孟长文氏,长文盖兰溪文安公弟子。故先生之学,远有端绪,若文则其所自得者为多,而未尝苟同于人。初,会稽杨维桢以文雄一时,吴越诸生多归之者,先生独目为文妖,作文低之,凡数百言。穆于是又有以验先生之学之正,推是心也,岂希宠盗名以徼一时之利者哉?是以史成而归,身犹布衣,而惟以读书奉母为事。呜呼!若先生者,匪徒能言,实允蹈之而足为乡邦之重者也。先生名彝,其先蜀人,父东轩公尝教授昆山州学以卒。嘉定昆山之接壤也,故先生遂为嘉定人云。都穆序。”浦杲《题王常宗集后》:“杲童幼,稔闻长老论及嘉定乡先生学行纯正、文章典雅,必王先生常宗为称首。自恨生晚,不获一掺杖屦,以备牛马之走。间尝得其诗文一编曰《三近斋稿》,其议论根据,精彩发越,反复诵咏,使人有手舞足蹈之意。此杲所为恨生晚,不得以从问道执业之末。然是时,抱生晚之恨者,岂独杲也?吾友刘君子珍,过而见之,默然有契于中,乃曰:‘君贮之箧笥,以私一人之观览,孰若镂板以传,庶斯文之不坠,而先生之名亦得以垂不朽也?’遂许捐金以成厥美。其间多有陶阴亥豕等字,复求进士都公玄敬校雠点检,略无苟且,复为序文,以弁首简。……弘治壬戌春正月望,邑人后学浦杲敬识。”刘廷璋《王常宗集跋》:“吾练川有妫蜼子先生者,姓王名彝,字常宗,其学之传,出于仁山金氏,故渊源有自。发为诗文,皆平顺和畅,根于至理。国初以布衣召修元史,书成,受金币之锡,有以荐于翰林者,先生以母乞归,后竟不得其死。呜呼!先生之才之德,而不得其死,今乏曾、玄以衍其后,使其文不传,不为真死也欤?余因采访其文集数卷,出资绣梓以广其传。刻成,因缀数语于后,以见先生虽亡,而所以不亡者自若也。弘治十五年春三月朔,同邑后学刘廷璋谨书。”王常宗集卷首提要:“王常宗集四卷,《补遗》一卷,《续补遗》一卷,明王彝撰。其集本名《三近斋稿》,弘治中都穆编为文三卷、诗一卷,刘廷璋、浦杲又辑补遗一卷。今世所传钞本,又有续补遗一卷,不知何人所辑。考其体格,与全集相类似,非赝作也。”


  十五日,郑成功(1624—1662)生。
  大学士叶向高致仕。
  削吏部侍郎陈于廷、副都御史杨涟、佥都御史左光斗籍。
  冯梦龙编刊《警世通言》成。
  太仓人张溥、张采创建应社,十一人参加。
  叶昼等在开封创海金社。
  陆绍珩编《醉古堂剑扫》十二卷刊行。
  计东(1624—1675)生。
  彭师度(1624一1692)生。
  周朝俊(约1580一1624后)卒。
  邓志谟(1554 ?一1624以后)卒。
  十六日,冯梦龙为王骥德《曲律》作叙。
  叶绍袁考中三甲第四十六名进士。
  二十一日,钟惺(1574—1625)卒。
  毁首善书院。
  魏忠贤兴大狱,捕杨涟、魏大中、左光斗等,三人受酷刑不屈死。
  诏毁天下书院。
  榜东林党人姓名示天下。
  初六日,陈维崧(1625—1682)生。
  陈子龙与夏允彝等人交往。
  魏学洢(1596—1625)卒。
  卓人皋(1625—1677)生。
  以顾秉谦、黄立极、冯铨为总裁,编纂《三朝要典》。
  苏州民变。
  十七日,高攀龙(1562—1626)卒。
  二十五日,王士禄(1626一1673)生。
  十七日,周顺昌(1584—1626)卒。
  二十日,《三朝要典》成。
  初一日,黄尊素(1584—1626)卒。
  李维祯(1547—1626)卒。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