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知识 >

中体西用

输入关键字:

中体西用

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简称。亦称旧学为体,新学为用。近代中国一大社会思潮。鸦片战争后,魏源首倡“师夷之长技以制夷”,为中体西用论之思想先导。十九世纪六十年代,成为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咸丰十一年(1861)冯桂芬在《校邠庐抗议》中提出:“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的主张。光绪二十一年(1895)沈寿康发表《救时策》一文,认为:“中西学问,本自互有得失。为华人计,宜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嗣署江苏按察使吴之榛在《上张香帅请设中西学堂书》中亦云:“创‘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冀开海内风气。”二十二年孙家鼐在《议复开办京师大学堂折》中指出:其立学宗旨“自应以中学为主,西学为辅;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中学有未备者,以西学补之;中学有失传者,以西学还之。以中学包罗西学,不能以西学凌驾中学”。二十四年张之洞发表《劝学篇》,系统阐发“旧学为体,新学为用”,“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并以此为建国治国之方针。清末新政即奉行这一主张。它是以封建主义文化为主体、结合西方资产阶级文化的产物,在中国近代政治、思想上有过较大影响。


【检索中体西用 ==>】 古籍全文检索:中体西用     全站站内检索:中体西用

八喇沙衮
八答晕锦
八鲁剌思
八旗人丁
八旗井田
八旗公产
八旗正身
八旗汉军
八旗则例
八旗庄田
八旗米局
八旗制度
八旗官学
八旗官缺
八旗通志
八旗蒙古
八旗满洲
八儿忽真隘
八耳谷台吉
八百宣慰司
八舟长官司
八里桥之战
八作左右院
八纮同轨乐
八旗官学生
八旗觉罗学
八旗俸饷处
八寨长官司
八旗世袭谱档
八旗官兵庄田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