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知识 >

三民主义

输入关键字:

三民主义

中国同盟会纲领的简称,孙中山革命思想的精髓。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同盟会成立时,通过以孙中山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十六字为纲领。后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香港《中国日报》在广告上介绍《民报》时省称“三民主义”,渐被人们广泛采用。民族主义即实行民族革命,对内推翻满洲贵族的反动统治,对外维护国家的主权和独立;民权主义即实行政治革命,推翻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民生主义即进行社会革命,用“土地国有”、“平均地权”的办法,预防未来资本主义发展所产生的贫富悬殊等社会弊端。是为后人所称“旧三民主义”。1924年,孙中山在改组中国国民党时重新解释三民主义,形成“新三民主义”。


【检索三民主义 ==>】 古籍全文检索:三民主义     全站站内检索:三民主义

徐市
徐宁
徐玑
徐戎
徐达
徐扬
徐夷
徐光
徐众
徐庆
徐关
徐州
徐阶
徐防
徐纥
徐寿
徐坚
徐县
徐作
徐伯
徐奉
徐苗
徐松
徐忠
徐和
徐岳
徐贲
徐勃
徐郙
徐爰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