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事件 >

中華人民共和國紀年 干支丁巳 公元1977年

输入历史事件:

中華人民共和國紀年 干支丁巳 公元1977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
中共中央主席
首都北京
華國鋒
副主席
國務院總理
副總理
葉劍英 鄧小平 李先念 汪東興
華國鋒
鄧小平

月 曆 表

6690—354—2443546


干支
序數
星期
月序
1 2 3 4 5 6 1 2 3 4 5 6 1 2 3 4 5 6 1 2 3 4 5 6 1 2 3 4 5 6 1
  公曆1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8 夏曆十二月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13)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回曆2月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藏曆十二月       12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5 26 27 28 29 3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公曆2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39 夏曆正月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43) 2 3 4 5 6 7 8 9 10 11       
  回曆3月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1 2 3 4 5 6 7 8 9       
陰火蛇年 藏曆一月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1 2 3 4 5 6 7 8 9 10       
  公曆3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40 夏曆二月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13)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續表


干支
序數
星期
月序
1 2 3 4 5 6 1 2 3 4 5 6 1 2 3 4 5 6 1 2 3 4 5 6 1 2 3 4 5 6 1
  回曆4月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藏曆二月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公曆4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41 夏曆三月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42)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回曆5月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藏曆三月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公曆5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42 夏曆四月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12)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回曆6月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藏曆四月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公曆6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43 夏曆五月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42)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回曆7月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藏曆五月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公曆7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44 夏曆六月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1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回曆8月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藏曆六月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公曆8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45 夏曆七月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回曆9月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藏曆七月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公曆9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46 夏曆八月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回曆10月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藏曆八月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公曆10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47 夏曆九月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40)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回曆11月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藏曆九月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公曆11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48 夏曆十月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回曆12月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藏曆十月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公曆12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49 夏曆十一月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9)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1398年 回曆1月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藏曆十一月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大事記

2月7日,兩報一刊發表社論:《學好文件抓住綱》,社論首次公開提出兩個“凡是”。4月30日,華國鋒的文章《把無產階級專政下的繼續革命進行到底——學習〈毛澤東選集〉第五卷》發表。7月,中共中央十屆三中全會在北京舉行,會上,華國鋒、葉劍英、鄧小平作了重要講話。會議一致通過《關於追認華國鋒同志任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主席、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的決議》、《關於恢復鄧小平同志職務的決議》。全會一致通過《關於王洪文、張春橋、江青、姚文元反黨集團的決議》。8月6日,方志敏烈士的遺骨安放儀式在南昌舉行。8月12日,中共十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出席大會的代表有1510名,代表了三千五百多萬黨員。中共中央主席華國鋒在大會上宣佈,歷時十一年的“文化大革命”,以粉碎“四人幫”為標誌,宣告結束。由於當時歷史條件的限制和華國鋒同志的錯誤的影響,這次大會沒有能够糾正“文化大革命”的錯誤理論、政策和口號等。8月19日,中共十一屆一中全會在北京舉行,會議選舉華國鋒為中共中央主席,葉劍英、鄧小平、李先念、汪東興為中共中央副主席,并選出中央政治局常委和委員。8月29日,毛主席紀念堂全部建成,安放毛主席遺體的水晶棺已經移入堂内。9月9日,隆重紀念毛主席逝世一週年及毛主席紀念堂落成典禮大會在紀念堂前舉行。華國鋒在會上講了話。10月5日,中共中央發佈關於辦好各級黨校的决定。10月9日,中共中央黨校舉行開學典禮。是歲,與我國建交的國家:利比里亞、約旦、巴巴多斯。陳望道卒(1896—1977)。潘漢年卒(1906—1977)。




田单破燕时作歌亲唱之以鼓舞士气。
拟托张仪说燕王之辞作于本年后。
荀子于本年或稍前自楚至齐“稷下”,三为“祭酒”。
《史记•孟荀列传》载,荀子此次至齐时,“田骈之属皆已死。
燕王遗乐毅书,乐毅作《报燕王书》,后卒。
《燕策二》记燕惠王以书让乐毅,毅以书报事,司马光《资治通鉴》、林春溥《战国纪年》、顾观光《国策编年》均系于前279年;但黄式三《周季编略》系于周赧王三十七年(前278年)。
燕王使人让乐毅书与乐毅报燕王书,均为两篇美文。
《策》文云:“君之于先王也,世之所明知也。
《策》文还云:“且寡人之罪,国人莫不知,天下莫不闻。
《史记•乐毅列传》载:“燕王恨不用乐间。
从文章角度言,《燕策三》自“先王举国而委将军”一段,意思似乎没有结束,显得有头无尾。
乐毅《报燕王书》,笔法讲究,文采华丽,情感真挚、恳切、曲折、委婉。
乐毅卒年,史无明载。
庄辛于本年前后作《谏楚襄王》。
赋文开头追述了楚都被攻陷之前庄辛直谏无效、不得不至赵避难,襄王逃奔陈城后,有所悔悟而征召庄辛归来之始末。
庄辛自赵回楚后完作《说剑》以劝谏顷襄王。
其一,从政治主张和哲学思想来看。
庄周及其学派攻击儒家道德,不遗余力。
其二,以史实观之,此“庄子”非“庄周”。
从庄辛活动来讲,其离楚在秦发兵攻楚之前。
根据以上考辨,《说剑》应是庄辛回楚后,为进一步讽谏楚襄王而写的一篇带有寓言性质的小说。
唐勒《奏士论》、《论义御》、《远游》作于本年至前241年间。
《楚辞章句•远游序》中说《远游》为屈原所作,此后学者多从之。
过去还有一种观点认为,《远游》不是屈原作品,却是汉代作品(如吴汝纶《古文辞类纂评点》以为“后人伪《大人赋》为之”;陆侃如《屈原评传》以为“大约是一个汉代的无名氏伪托的”;郭沫若《屈原赋今译·后记》以为是《大人赋》底稿;谭介甫《屈赋新编》则据《汉书•叙传》中所引班嗣报桓谭书“持论很和《远游》所说相同”,将其归于班彪从兄班嗣名下)。
首先,刘向编《楚辞》一书,《远游》即被收入其中。
《远游》乃是唐勒的作品。
《论义御》为唐勒所作,还可以从《远游》和《论义御》共同之处可知。
由以上五点看,《远游》同《论义御》应出于一人之手,也就是说,皆应归于唐勒名下。
唐勒《惜誓》作于本年后的二十多年间。
《惜誓》的作者为《汉书•艺文志》所著录的“《唐勒赋》四篇”中的一篇。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