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知识 >

天人合一

输入关键字:

天人合一

指天道决定人事,人事也可感知天道,二者合而为一。商周时维护统治权之神学理论。《书·泰誓》:“天祐下民,作之君,作之师。”意谓人间之君、师系天为保护下民而树立的。《诗·大雅·文王》:“文王陟降,在帝左右。”即以祖先配天,祈求祖先福佑。战国时思孟学派则视为道德修养之最高目标。宣称“国家将兴,必有祯祥;国家将亡,必有妖孽”(《礼记·中庸》),“得福”、“得祸”亦然。个人道德修养达于“至诚”境界,就可以预见兴亡福祸,如此“则可与天地参矣”。西汉董仲舒将其系统化,认为,天生人之形体、性格、情感和道德,并生万物以养人,派君主以治人,而君主之作为亦能影响天,故称“以类合之,天人一也”(《春秋繁露·阴阳义》),主张“事应顺于名,名应顺于天,天人之际,合而为一”(《春秋繁露·深察名号》)。宋代理学家提出“天人本无二,不必言合”(《二程全书·语录》),将“天人合一”发展为“天人同一”。


【检索天人合一 ==>】 古籍全文检索:天人合一     全站站内检索:天人合一

朱楹
朱粲
朱鉴
朱筠
朱滔
朱模
朱榑
朱㮵
朱儁
朱鲔
朱端
朱熊
朱瑾
朱聪
朱樉
朱震
朱嶟
朱㿥
朱璘
朱熹
朱橞
朱穆
朱儒
朱衡
朱檀
朱燮
朱㰘
朱一贵
朱一新
朱九涛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