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图集|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中医中药 >

本草蒙筌

> 卷之四 淡竹叶

淡竹叶

味甘、淡,气平、寒。阴中微阳。无毒。竹类颇多,难指何是。惟尝笋味,淡者为然。 竹、雷竹、水竹,味淡兼甜,治病第一。 竹、 竹,味皆纯淡,采用亦宜;苦竹、紫竹,苦辣而膻,不堪入药。东坡苏公云∶淡竹者对苦竹为文,除苦竹之外,皆淡竹也。迹此观之,足可征矣。逐上气咳逆,喘促,退虚热烦躁不眠。专凉心经,尤却风痉。(一种草类如铁线,茎似嫩稷,叶长尺余,亦名竹叶,俗多采,利小水,治喉痹等证并神效。)根止消渴神明,轻身益气。皮茹削去青色,惟取向里黄皮。主胃热呃逆殊功,疗噎膈哎哕神效。 败船茹原亦竹皮刮下,大 用程漏处极多。取干煮之,亦止诸血。烧取竹沥,与荆沥同。横锯截尺余,直劈作数块。两砖架起,紧火中烘。沥从两头流出,少加姜汁调服。(每沥一杯,加生姜自然汁二匙。)却阴虚发热,理中风噤牙。小儿天吊惊痫,入口便定;妇人胎产闷晕,下咽即苏。《衍义》云∶胎前不损子,产后不得虚。止惊悸,却痰涎。 痰在手足四肢,非此不达;痰在皮里膜外,有此可驱。但世俗反以大寒,置疑不用。殊不知系火 出,又佐姜汁,有何寒乎?竹肉状如肉脔,每生苦竹枝上。鸡蛋般大,生啖毒多。戟人喉颡来红,且令爪甲变黑。须灰汁煮炼三度,然后依常菜食之。杀三虫,破老血。别有功效,人未尽知。竹蓐惟盛夏间,状类鹿角色白。系慈竹逢雨滋润,每滴汁着地发生。同赤白治验。节内黄粉,即天竺黄。(俗云天竺国生,非也。)旋飞尘沙结成,老竹间或可得。形类黄土,一名竹膏。 治小儿急慢惊抽,疗肥人卒暴风中。镇心明目,解热驱邪。竹笋发气托痘疮,更止消渴利小水。 桃竹笋苦有毒,(赖笋不成竹者,俗谓顽笋是也。)用捣成膏;六畜皮肉生蛆,纳入尽出。灰汁煮才可食,不尔亦戟人喉。更有仙人杖味咸,是笋成竹时立死。色黑如漆,收宜夏初。惟苦 竹多生,专生哕气呕逆。大人翻胃反食,以虱入腹为病。状如症瘕,煮服即除。

返回目录 >> 《本草蒙筌》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 单词 趣味历史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