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姓的来源主要有三个。一是以封邑名为姓氏,出自姬 姓。周文王有子叫伯廖,因受封于廖邑,其后裔也有以邑名 “廖”为姓氏的,称廖氏。二是相传帝颛顼有后裔叫叔安,夏 朝时,因封于飂国(又作蓼国,今河南唐河南),故称飂(古 廖字)叔安,其后代以国名飂为姓氏,称廖氏,是为河南廖 姓。三是出自改姓。商朝末年,纣王残暴,缪、颜两姓为避祸 而改姓廖。
廖姓发源于河南,秦汉之际开始向周边迁徙,其中一支形 成巨鹿郡望。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廖姓南迁至湖北、四川、 江苏、浙江一带。唐代廖姓进入福建,宋代成为福建大姓。明 初,廖姓作为山西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河北、 江苏、北京等地。如今廖姓以江西、湖南、四川、广西、广东 等省居多。
廖姓历史人物有廖扶,东汉学者,兼善诗画。满腹经纶, 精通天文、谶纬之术,名满天下。廖化,襄阳(今湖北襄樊) 人,三国蜀汉右车骑将军,封中卿侯,为人忠烈果敢。小说里 面流传有“蜀中无大将,廖化为先锋”的说辞。廖仲恺,著名 的国民党左派领袖,早年入同盟会,追随孙中山投身革命。孙 中山逝世后,他坚持执行三大政策,辛亥革命后任广东都督府 总参议,兼理财政。历任国民党中央常委、工人部长、农民部 长、黄埔军校党代表、广东省长、财政部长。1925年被国民党 右派暗杀于广州。
廖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三百四十二位。
【源】 ①古时廖、飂、蓼通,春秋时国名(故城在今河南固始东蓼城冈)。廖叔安之后,子孙以国为氏,见《风俗通》(1,6,7,15,17)。②系自姬姓。周文王之子伯廖之后(7,9,12,17,60)。③缪、颜二姓,皆皇帝所赐,迨殷纣无道,缪、颜同隐于黄河西北,改姓曰廖,见《小溪廖姓祖祠房谱廖姓考源》(69)。④清乾隆二十三年赐台湾土著7姓,第4姓为廖(65)。⑤宋时抚水州民有区、廖、潘、吴4姓(111)。后改安化州,即今广西环江、贵州荔波一带。今毛难族姓。⑥仫佬(112)、瑶(118)、水(125)、苗(135)、回、蒙古、壮、布依等民族均有此姓。【变】亦作飂(12)。【望】巨鹿(17,60,418)。【布】分布很广,约占全国人口0.34%,为中国人口最多一百个姓之一。尤以江西、湖南、四川、广西、广东等省多此姓,5省区廖姓约占全国汉族廖姓人口73%。【人】廖顗,汉时巨鹿太守(6,15)。
现行较常见姓氏。今北京,天津之武清,山东 之平邑、龙口,山西之太原,甘肃之永登,湖北之监 利,江西之宜丰、金溪,广西之田林、灌阳,云南之 泸水、陇川,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分布。汉、满、 鲜、蒙、壮、苗、土家、布依等多个民族有此姓。 《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 其注云: “亦作 ‘飂’, 并力 救切; 今呼为 ‘料’。《风俗通》: 古有廖叔安,《左 传》 作 ‘飂’, 盖其后也。今衡山南剑多廖氏。 或言: 周文王子伯廖之后。” (按: 《中国姓氏辞典》 引 《尚 友录》 作: “古有廖叔安,春秋伯飂其后也, 今衡闽 中多此姓。”与郑樵所说有别,兹录以备考。)望出巨 鹿。
东汉有廖扶; 三国时蜀有廖化,并州剌吏; 南唐 有廖澄,大理评事; 明代有廖道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