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事件 >

  十七日,朱之瑜(1600—1682)卒。

输入历史事件:

  十七日,朱之瑜(1600—1682)卒。

公元1682年 四月
  十七日,朱之瑜(1600—1682)卒。

梁启超《朱舜水先生年谱》:“庚子[明万历二十八年(公元1600年)]十月十二日申时先生生……壬戌[永历三十六年,清康熙廿一年(公元1682年)]先生八十三岁。是年正月,先生在江户……三月某日,设宴招亲友及门人等,力疾起坐,谆谆教诲,盖永诀也。四月十七日,无有他疾,语言声色,不异平日,未时奄然而逝,年八十三。”朱之瑜,字楚屿,又作鲁玙,号舜水,浙江馀姚人。明诸生,崇祯十七年,特征不就;福王、鲁王屡征辟,亦不就。从事抗清活动,辗转于浙江、福建沿海以及日本、安南、暹罗,清顺治十六年曾参加郑成功长江之役,眼见复明无望,遂去日本,先住长崎,后移居江户(今东京),身著明人衣冠,教授生徒以终。朱谦之有整理本《朱舜水集》二十二卷,附录五种,较为完备,中华书局1981年出版。《清史稿•遗逸传》:“朱之瑜,字鲁玙,号舜水,馀姚人,寄籍松江。少有志概,九岁丧父,哀毁逾礼。及长,精研六经,特通毛诗。崇祯末,以诸生两奉征辟,不就。福王建号江南,诏授江西按察司副使,兼兵部职方司郎中,监方国安军,之瑜力辞。台省劾偃蹇不奉诏,将逮捕,乃走避舟山,与经略王翊相缔结,密谋恢复。渡海至日本,思乞师。鲁王监国,累征辟,皆不就。又赴安南,见国王,强令拜,不为屈,转敬礼之。复至日本,时舟山既失,之瑜师友拥兵者,如朱永祐、吴钟峦等皆以死节,乃决蹈海全节之志,遂留寓长崎。日人安东守约等师事之,束修敬养,始终不衰。日本水户侯源光国厚礼延聘,待以宾师,之瑜慨然赴焉。每引见谈论,依经守义,曲尽忠告善道之意。教授学者,循循不倦……日人文教,为之彬彬焉。之瑜居日本二十馀年,年八十三卒。葬于日本长崎瑞龙山麓。日人谥曰文恭先生,立祠祀之,并护其墓,至今不衰。之瑜严毅刚直,动必以礼。平居不苟言笑,唯言及国难,常切齿流涕。鲁王敕书,奉持随身,未尝示人,没后始出,人皆服其深密谨厚云。著有《文集》二十五卷、《释奠仪注》一卷、《阳九述略》一卷、《安南供役纪事》一卷。”翁洲老民海东逸史卷一八《朱之瑜传》:“之瑜问学赅博,少从业慈溪李契元,有诗数十篇,附刻《姚江诗存》,文集二十八卷,皆海外所作,日本正德二年源纲条刻之,有安东守约序。日本高弟有守约子安积觉,又令井将兴。”今井弘济、安积觉《舜水先生行实》:“先生性质谨慎,强记神敏,虽老而疾,手不释卷。凡所经览,钩深体实,博而约,达而醇……作文雄壮古雅,持论逸宕,笔翰如流,随手成章。尝曰:‘大凡作文须本六经,佐以子、史,而润泽以古文。内既充溢,则下笔自然凑泊,不期文而自文。若有意为文,便非文章之至也。’硕儒学生常造其门者,相与讨论讲习,善诱以道。”


吕坤(1536—1618)生。
杨南金为杨慎词集《升庵长短句》作序。
王纳言为张经(蔡经)《北寓稿》作叙。
刑部尚书唐龙录上前坐事充军应赦者马录等共142人,独丰熙、杨慎、王元正等八人不赦。
韩邦靖(1488—1523)《韩汝庆集》由赵伯一刊行,康海作序。
归有光婢寒花去世,作《寒花葬志》以寄哀悼之情。
帅机(1537一1595)生。
高叔嗣(1501一1537)卒。
王廷陈与文溪子相见于大江之滨,作《丁酉之夏觏文溪子于大江之滨与之述往感时命酒坐石挥涕而别太息成诗》。
朱浚明为王宠(1494一1533)诗文集《雅宜山人集》作序。
姚涞、江汝璧等任乡试主考。
山东提学佥事王慎中为胡缵宗(1480一1560)《鸟鼠山人集》作序。
陈绍文中举。
冯惟敏(1510一1590)中举。
孙允中《云中纪变》成书。
潘士藻(1537—1600)生。
陆采(1497—1537)卒。
王立道(1510一1547)授翰林院编修。
湖广提学佥事陈束刻《湖广乡试录》并作序,王慎中不满于第二问策之指斥宋儒。
应天主考及广东巡按御史以试录语触世宗怒,俱遭逮问。
骆文盛(1496—1554)授翰林院编修,邀同馆诸人岁时宴集赋诗。
张邦奇以吏部左侍郎兼任翰林学士。
顾璘再起为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湖广,兼赞理军务。
陆深(约1475—1544)召为太常卿兼侍读学士。
吏部尚书荐起杨士云等若干人。
南京翰林院孔目蔡羽(?一1541)致仕归。
李攀龙(1514—1570)得山东督学王慎中赏拔,以“狂生”之名闻于诸生间。
世宗令拆毁湛若水所创书院。
欧大任(1516一1595)得黄佐赏识,始与梁有誉、黎民表、潘光统等交游。
袁褧为顾璘《国宝新编》作跋。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