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事件 >

  顾湄(1633一?)生。

输入历史事件:

  顾湄(1633一?)生。

公元1633年 是年
  顾湄(1633一?)生。

顾湄,字伊人,江南太仓(今属江苏)人。其生年,见冯其庸、叶君远《吴梅村年谱》“崇祯六年”注[三]。诸生,因以奏销案罣误,绝意仕进。父顾梦麟,长于毛、郑之学,顾湄能传其业,且为陈瑚高弟,肆力于诗古文辞,其诗清丽。著有《吴下丧礼辨》一卷、《水乡集》钱谦益《有学集》卷四八《题顾伊人诗》:“杜子美诗云:‘陶潜一老翁,闻道苦不早。有子贤与愚,何其挂怀抱?’及其晚年居蜀,喜宗文、宗武诵诗入学,欢喜吟赏,累见于诗。有子贤愚,何尝不挂怀抱也。东坡云:‘轼困穷本缘文字,在海外见过文字一篇,辄数日喜。’今观织帘父子唱和之诗,去之十馀年,旁观者尤为色动,而况其父子之间乎?聊书其后,以见古人之意,亦庸以励儿曹也。甲辰仲春朔,东涧老人谦益书。”吴伟业《吴梅村全集》卷三八《顾母陈孺人八十序》:“余及门顾伊人居州之凤里,事母陈孺人以孝闻。其先君麟士,长于毛、郑之学,稽经缉传,自名一家,海内所称织帘先生也。余常访伊人于其里,茅斋三楹,衡门两版,庭阶洁治,地无纤尘。散步至后圃,见嘉树文石,则曰:此吾父在日,某先生所尝过而憩焉者也。丹黄遗帙,插架如新,藓壁旧题,漫漶可识。噫嘻!麟士可谓有子矣。”归庄《归庄集》卷三《顾伊人诗序》:“顾麟士先生之笃于学也,海内仰之者三十馀年。无子,有养子曰伊人,少能诗,吾友言夏尝序而刻之,兹又将刻其近作,因言夏以请序于余,似以余为知诗者。磋乎!余今曰则何敢言诗?余学为诗二十馀年,今乃取其可存者录而置之,自为序以志悔,悔其二十馀年不知为有体有用之学,而费白日、敝精神于雕虫之技也……伊人喜文辞,见父之执颇恭谨,庶几能传其家学。诗雅淡清洒,二病皆无之,是可与语学问性情者。更愿伊人益深其学问,养其性情,而勿求工于诗!诗固雕虫之技,余之所悔而不可追者也,其亦务为士君子之所急乎?夫士君子之所急者,不过反之于身,实求所以深其学问,所以养其性情,如是而已。试以吾言质之言夏,以为如何?”王豫《江苏诗征》:“王屋云,湄本惠安令程新子,新与顾梦麟善,梦麟无嗣,幼鞠湄,遂姓顾。克承经学,以陈瑚为师,吴伟业称曰,麟士有子。”沈德潜《国朝诗别裁集》卷一四选其诗二首,于《感怀》下评云:“福王时,马、阮秉政,诛戮名流,长江不守。作者感慨言之,知小朝廷之必亡也。”于《阅江楼》下评云:“楼在师子山,又名卢龙山,明高皇有诗,又命宋濂作序。”徐世昌编晚晴簃诗汇卷三十八选顾湄诗四首,引钱谦益语云:“钱牧斋曰:伊人为诗陶冶性灵。清丽婉约,名章秀句,清丽芊绵,至于孤情瘁旨,作者有不自知,而秋士恨人每抚卷三叹焉。”又《诗话》云:“伊人父麟士,长于毛、郑之学,故兼通经,曾佐徐健庵编刻《宋元经解》。得苏长公所书《渊明集》,名其斋曰‘陶庐’,牧斋为之记,又赠诗有云:‘无终路阻重华远,只合南郊订卜居。一邓之诚《清诗纪事初编》卷一著录顾湄《太仓十子诗选•水乡集》云:“顾湄,字伊人,诸生。师事陈瑚为高弟。慎交、同声社兴,皆以得湄为重。值奏销朓误,绝意进取,专力诗古文。昆山徐乾学慕其名,延馆于家,时刻《通志堂经解》,湄较雕之力为多。”选其诗五首。袁行云《清人诗集叙录》卷八著录顾湄《水乡集》一卷(《太仓十子诗选》本):“顾湄撰。湄字伊人,本姓程,父新令惠安,与太仓顾梦麟善。梦麟无子,因鞠之,遂姓顾。师事陈瑚,学诗于吴伟业《吴梅村集》《寿顾母陈孺人序》。顺治间以奏销案罣误,绝意进取。康熙十九年,徐乾学延馆于家,刻《通志堂经解》,湄董校雠之役。谷应泰撰《明诗纪事本末》,湄出力亦多。又校订《吴梅村集》《太仓十子诗选》,殆为江南才士,缙绅士夫交相誉之。诗歌清绝挺拔,养邃心细。《乙未海上作》《练川感事怀前朝诗老》《秋夜读书作》《己亥六月杂诗十二首》并序,气韵并胜。赠呈钱谦益、怀顾炎武、赠杜濬等人诗,尤可征事。揆其生平所为,不当止于是,今仅存此百首,只可见其丰格而已。”


皮日休约本年前后撰《刘枣强碑》,其中有论当代诗风之言。
六十篇,亦收于《皮子文薮》中,当为咸通七年前之作。
韦保衡、萧遘、卢隐、李峭、裴偓等二十五人登进士第。
韦保衡,《旧唐书》卷一百七十七本传:“韦保衡者,字蕴用,京兆人。
萧遘,《旧唐书》卷一百七十九本传:“遘,兰陵人,开元宰相嵩之五代孙。
李峭,《唐语林》卷七补遗(起武宗至昭宗):“卢隐、李峭皆王铎门生。
裴俚,《资治通鉴》卷二百五十二:“蕲州刺史裴偓,王铎知举时所擢进士也。
诸科九人。
卢简求(789—864)卒,年七十六。
诗。
裴休(791—864)卒,七十四。
刘崇龟、袁皓、常修、翁缦等二十五人登进士第;知贡举为中书舍人李蔚。
刘崇龟,《旧唐书》卷一百七十九《刘崇望传》:“刘崇龟,咸通六年进士擢第。
袁皓,《永乐大典》引《宜春志》:“袁皓字退山,宜春人。
常修,《南楚新闻》(《太平广记》卷二七一引):“关图有一妹甚聪慧,文学书札,罔不动人。
翁绶,《唐诗纪事》卷六六:“绶,登咸通进士第。
崔凝,原列卷二十七《附考•进士科》,徐氏考云:“刘崇望《授崔凝沈文伟守本官充翰林学士制》:‘皆以墨妙词芬,策名试第。
诸科十八人。
拔萃科。
知贡举:中书舍人李蔚。
礼部侍郎。
薜逢在绵州刺史任,时剑南东川节度使高璩入朝为宰相,逢在越王楼有诗赠行,璩亦酬答之。
皮日休为江州刺史所荐入京赴试,途中先至霍山,有《霍山赋》之作。
輶轩使,得采以闻。
刘沧(800?—865?)卒,年约六十六。
柳公权(778—865)卒,年八十八。
蒋泳、欧阳琳、杜裔休、沈光、汪遵、崔璐、孔炅、幸轩等二十五人登进士第,状元为韩衮。
韩衮(韩绲),状元。
蒋泳,《唐摭言》:“咸通中进士及第,遇堂后便以骡从,车服侈靡之极。
欧阳琳,《永乐大典》引《闽中记》:“欧阳琳字瑞卿,衮之子,咸通七年及第,又中宏词科。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