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图集|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事件 >

裴休(791—864)卒,七十四。

输入历史事件:

裴休(791—864)卒,七十四。

公元864年 十月
裴休(791—864)卒,七十四。

休能文擅书,曾集希运《传心法要》一卷。新唐书裴休传记裴休“由太子少保分司东都,复起历昭义、河东、风翔、荆南四节度。卒,年七十四,赠太尉。”《唐方镇年表》卷五亦考裴休卒于本年。《旧唐书•裴休传》:“性宽惠,为官不尚皦察,而吏民畏服,善为文,长于书翰,自成笔法。”《新唐书•裴休传》称其“能文章,书楷遒媚有体法。为人酝藉,进止雍闲。宣宗尝曰‘休真儒者’。”李昉太平广记卷一一五:“裴休:唐开成元年,宰相裴休,留心释氏,精于禅律。师圭峰宗密禅师。得达摩顿间密师注法界观禅诠,皆相国撰文序。常被毳衲,于歌妓院中,持钵乞食,自言曰:‘不为俗情所染,可以说法为人。’每自发愿,愿世世为国王,弘护佛法。后于阗国王生一子,手文中有裴休二字,闻于中朝。其子弟请迎之,彼国不允而止。”裴休中年以后,“休性宽惠,为官不尚暾察,而吏民畏服。善为文,长于书翰,自成笔法。家世奉佛,休尤深于释典。太原、风翔近名山,多僧寺。视事之隙,游践山林,与义学僧讲求佛理。中年后,不食荤血,常斋戒,屏嗜欲。香炉贝典,不离斋中;咏歌赞贝,以为法乐。与尚书纥干皋皆以法号相字。时人重其高洁而鄙其太过,多以词语嘲之,休不以为忤。”(旧唐书卷一百七十七裴休传),与身兼华严、禅宗两派传人,后被定为华严五祖的圭峰宗密交情甚厚。为宗密著作《注华严法界观门》《禅源诸诊集》《大方广圆觉经疏》(俗称《大疏》)等作序。宗密残后,裴休曾作《唐故圭峰定慧禅师传法碑》裴休撰文书丹、柳公权撰盖,不仅是书法史上的名品,而且是研究宗密禅学思想的可靠史料。宣和书谱卷九记其“刻意翰墨,真楷遒媚,作行书尤有体法”、“字势奇绝”。黄檗与裴休洪州宛陵有过交往,在裴休所作《黄檗山断际禅师传心法要序》中言之;黄檗禅学对裴休佛学思想有很深的影响,所录《传心法要》(《新唐书•艺文志五十九》)、《宛陵录》洋洋万余言。据《景德传灯录》卷十二:“守新安日,属运禅师初于黄聚山舍众入大安精舍,混迹劳侣,扫洒殿堂。公入寺烧香,主事抵接。因观壁画,乃问:‘是何图相?’主事对曰:‘高僧真仪。’公曰:‘真仪可观,高僧何在?’僧皆无对。公日:‘此间有禅人否?’曰:‘近有一僧,投寺执役,颇似禅者。’公曰:‘可请来询问得否?’于是遵寻运师,公睹之欣然,曰:‘休适有一问,诸德吝辞,今请上人代酬一语。’日:‘请相公垂问。’公即举前问,师朗声曰:‘裴休!’公应诺。师曰:‘在什么处?’公当下知旨,如获髻珠,曰:‘吾师真善知识也!示人克的若是,何汩没于此乎?’时众愕然。”


吴大帝孙权迁都建业。
曹睿诏刑律用郑玄章句。
卫觊奏请置律博士。
曹睿准置律博士;诏删约汉法,制新律。
刘劭征拜骑都尉,与陈群、庾嶷、荀诜等定魏法,作《新律》十八篇、《州郡令》四十五篇,《尚书官令》《军中令》,合百八十余篇;著《律略论》。
曹睿作《诏青州刺史礼遣管宁》。
曹植徙封东阿王,作《转封东阿王谢表》《迁都赋》《社颂》。
诸葛亮徙府营于南山下原上,筑汉城于沔阳,筑乐城于成固。
卫觊卒,年约六十九(161?—229)。
虞翻六十岁,在交州已九年,讲学不倦,门徒数百,注《老子》《论语》《国语》等;作《上吴帝书》。
蒋济约四+七岁,上疏曰“宜遵古封禅”,曹睿诏曰:“闻济斯言,使吾汗出流足。
王肃三十六岁,拜散骑常侍。
诸葛恪二十七岁,转为左辅都尉。
范慎为吴太子孙登宾客。
羊祜九岁,习诗书。
钟会五岁,见蒋济,蒋济称其“非常人也”。
曹睿作《策试罢退浮华诏》。
曹睿又作《刊<典论>诏》,令太傅三公,以曹丕《典论》刻石,立于庙门之外。
王基为司马懿所辟,未至,擢为中书侍郎。
管宁获去岁十二月征召之诏,称草莽臣上疏,陈情辞召。
钟会丧父。
曹植母卞太后崩。
曹睿省上庸郡。
吴质卒,年五十四(177—230)。
曹植母卞太后祔葬于高陵,曹植作《卞太后诔》《上卞太后诔表》。
陈群谏曹真欲从斜谷伐蜀,明帝从之;又谏曹真从子午道伐蜀。
曹睿命伐蜀。
夏侯霸为魏伐蜀军先锋。
曹睿东巡;幸许昌宫。
诸葛亮次于成固赤坂以待魏兵。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 单词 趣味历史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