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事件 >

锦衣卫经历沈炼(1507—1557)上疏劾首辅严嵩,请诛之以谢天下,被谪佃保安。

输入历史事件:

锦衣卫经历沈炼(1507—1557)上疏劾首辅严嵩,请诛之以谢天下,被谪佃保安。

公元1551年 正月
锦衣卫经历沈炼(1507—1557)上疏劾首辅严嵩,请诛之以谢天下,被谪佃保安

王世贞《明故锦衣卫经历赠奉议大夫光禄寺少卿青霞沈公墓志铭》:“当先皇帝己酉(1549)、庚戌(1550)间,余守尚书刑部郎,而沈公由清丰令入为锦衣卫经历,数从故尚宝丞张逊业饮,沈公少饮辄醉,醉则击缶呜呜,诵《出师》二表、《赤壁赋》,已慷慨曼声长啸,泣数行下,余私心慕异之。而亡何,敌阑入塞,都门不启,天子坐西斋宫忧之,亡所出。会敌获我贵人,为嫚书附以进曰:‘予我币,通贡,即解围。不者岁一髡而郭。’时华亭公(徐阶)领大宗伯,要诸大臣以御朝请,而天子下其书大宗伯,会文武群臣计:即予贡弗予孰便?甫就计,国子司业赵先生贞吉曰:‘敌所谓贡者也耶?彼傅城而军,我城下盟耳。窃以为天子奉天门,出内帑飨士,释言者,旌功臣,敌固当自退。’而检讨毛先生起嗫嚅言:‘吾姑宽赦,以予贡而出之,而后议守便。’赵先生廷叱之,争之坚,而沈公复为申赵理,刺刺不休。太宰夏公怪而问曰:‘若何小吏也?’沈公目摄之曰:‘大吏噤弗言,故小吏言,胡怪也?且不曰主辱臣死耶?’太宰意不自得罢,而华亭公持众议上,竟弗予贡。次日天子出视朝,有所诛进矣。当是时,沈公气甚壮,欲力吞敌,几得以身当一面,毕见其长,乃上疏言:‘请以万骑护陵寝,万骑防通州,饷而合勤王之师十余万,鼓而薄其惰归,必大胜。’报闻罢。盖是时相严嵩独贵幸用事,数寝抑边事,不以报。而见事急则若为开言路有所诛进者,将帅当事臣迫诛,益人赇居间嵩以免,而其进有时贿,贿价暴起,言者日以益,嵩日以重,于是沈公饮张丞所,泣而叹曰:‘《诗》不云乎:“潝潝訿訿,亦孔之哀。谋之其臧,则具是违。谋之不臧,则具是依。”已矣,亡所信吾谋矣。吾即不死,而苞苴日蝇然过我而集于西第何也?且夫社稷何赖焉?’乃抗疏言:‘相嵩父子,翼虎社鼠,误国大计,请僇之以谢天下。太宰阿私,亡所异同,宜从坐。’诏以公昔岁喧哗,亡人臣礼,今复诬诋大臣,自为名,廷榜之数十,谪田塞外。而先是赵先生亦坐他法谪斥矣。”《列朝诗集小传》丁集中:“炼字纯甫,会稽人。嘉靖戊戌进士,知溧阳茌平清丰三县,入为锦衣卫经历。庚戌(1550)岁,虏薄城下,廷议乞贡事,群臣畏严氏,莫敢发言。纯甫越阶抗论,当从赵司业贞吉议,拒贡去虏,明日上疏,请得二万骑,护陵寝通饷道,合勤王之旅,击其堕归,俾只轮不返。疏报闻,朝廷壮之。明年正月,抗疏劾相嵩父子,请诛之以谢天下,杖四十,谪田保安州。”《明文远》卷四七评沈炼《早正奸臣误国以决大策疏》曰:“忠愤郁结,发为谠言,真有罄南山、决东海之意,亦有鹰鹯逐鸟雀之意,杀机从此伏矣。虽然,志士仁人舍生取义,与日月争光可也。”


王翰(?—735?)卒。
高适应制科试,落第。
征诣长安。
杜甫由吴越返洛阳,应县试、府试。
元结年十七,始折节读书。
崔颢在代州都督府,作边塞诗多首。
韦应物(735?—792?)生。
张建封(735—800)生。
杜佑(735—8l2)生。
张巡等二十人进士及第,考功员外郎李昂知贡举。
诏改由礼部侍郎知贡举。
之而将革焉。
杜甫应进士试落第。
颜真卿以判入高等,授秘书省校书郎。
韦济在恒州刺史任,撰《白鹿泉神祠碑》,未己入为户部侍郎。
李白在太原,一尝北游雁门关;后南返至洛阳,遇元丹丘。
张九龄作《咏燕》诗及《白羽扇赋》。
四年,夏,盛暑。
五日,张九龄献《千秋金镜录》贺玄宗生日。
御楼设绳技,卫士胡嘉隐作《绳技赋》以献,词甚宏畅。
张守节撰《史记正义》成,献上。
孟浩然赋诗送韩朝宗守洪州。
李白与元丹丘、岑勋饮宴,作《将进酒》等诗。
进酒君莫停。
戊申,玄宗自东都归长安,张九龄等扈从,各有诗作。
礼部侍郎姚奕请进士帖《左氏传》、《周礼》、《仪礼》。
张九龄为尚书右丞相,罢知政事。
吴道玄于景公寺画《地狱变》,都人咸观,皆惧罪修善,两市屠沾不售。
孙逖由吏部郎中擢中书舍人。
高适在长安,与颜真卿、张旭等交游。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