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事件 >

朱同卒,年四十六。

输入历史事件:

朱同卒,年四十六。

公元1385年 三月
朱同卒,年四十六。

覆瓿集卷三《遭诬得罪赋此以见志》:“四十趋朝五十过,典章事业历研磨。九重日月瞻依久,一代文章制作多。岂有黄金来暮夜,只惭白发老风波。归魂不逐东流水,直上长江诉汨罗。”题下注“乙丑三月”。范涞《覆瓿集序》:“文则羽翼六经,诗则盛唐风致,犹可想见国初浑浑噩噩之景象焉。”《复瓶集》卷八《范平仲书云溪归隐图后》:“大同既优于学,而机巧天成,故精于书,又善绘事。凡音律技艺之事,皆能谙焉。”范檀《覆瓿集跋》:“公文才、武略,图绘丹青,无所不精,时称为三绝。……尝忆族祖平仲公师事枫林先生,从隐石门三年,后举明经,以理学名世。汪仁峰先生集拟之胡云峰、陈定宇之俦。及门之士犹然,况家学渊源如先生,必无不殚悉要领,穷究精微。岂其明哲不足以保身而顾罹于祸,天耶?命耶?于先生何尤耶?语有之,‘求忠臣于孝子’,今观集中,思慕之篇不一而足,数十年如一日,所谓五十而慕非欤?世乌有为孝而不为忠者哉?亦足以征先生矣。”梧冈集卷七《跋朱大同草书》:“昔风林先生讲道于棠樾,予尝侍先君白云先生过从之,极谈经史子志百家之说。至于字学,谓自篆、隶分楷之后,变而为草,趋简便之极,‘甚’少于‘其’,‘即,多于‘卿’,无复存六书之遗法,学者何必动心以求之!及观欧阳文忠公跋怀素帖,以魏晋诸贤逸笔余兴,初非用意,后人乃弃百事,以学书为务。盖与先生之意合矣。大同,先生嗣子也,聪明才俊而多艺能,虽异于家学,然临池清趣,笔势纵逸,亦可少发胸中之奇思耳。同里沉彦华得此幅,如蛇惊鸟迅,初无定迹,犹可想其挥洒时也。呜呼!大同往矣。惜其才而推其学,感叹久之。”朱枫林集附录引尧山堂外纪卷七八《国朝》:“朱升,字允升,号枫林先生。徽之休宁人,徙居歙之石门。天兵下徽,请留宸翰,以光后圃书楼,上亲书‘梅花初月’赐之。先生早从资中黄楚望泽游,偕同郡赵汸受经,余暇遂得六壬之奥。偶访友人,见案上置四合,戏谓:‘君能射复乎?中则奉之,否则为他人饷也。’先生更索一合,书射语,亦合而置之,曰:‘少俟则启。,适有借马者,友人令仆于后山牵驴应之,先生即令一时俱启。前四合皆鱼也。射语云:‘一味鱼,两味鱼,其余两味皆是鱼。有人来借马,后山去牵驴。’宾主为之绝倒。子同初生时,先生课之曰:‘此子后必遭妇人之祸。’后同仕至礼部侍郎,善诗翰,大被宠遇,禁中画壁多其题咏。或令题诗赐宫人,忽御沟中有流尸,上疑之,令同自经。壬课精妙,一至于此。"[按,《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24册,朱枫林集附录所引,与尧山堂外纪本书,字句不一一合,而事无增损]覆瓿集卷首提要:“覆瓿集七卷,明朱同撰。同,字大同休宁人。洪武中翰林学士升之子也。承其家学,自号紫阳山樵。明史附见升传中,所纪官履甚略。范檁跋称,洪武中以人材举为东宫官,寻进礼部侍郎。而同时范准作《云溪归隐图跋》,则云由吏部员外郎礼部侍郎。准,字平仲,尝受业于升,与同交至契,所记宜得其实。又明史载同坐事死,不详其由。蒋一葵尧山堂外纪乃云同以词翰受知,宫人多乞书便面。一日御沟有浮尸,帝疑之,遂赐死。其说颇荒唐,未可信也。集凡诗三卷,多元末之作,爽朗有格。文四卷,议论纯粹,不愧儒者之言。惟以七言古体之八句者列为律诗,则编者之误耳。”《明诗纪事》甲签卷一五《朱同》陈田按:“黄瑜《双槐岁抄》称,‘大同父升,得六壬之奥。生子同,升课之曰:“此子后必遭妇人之祸。”天兵过徽,高皇帝素知升名,召问,遂预帷幄密议。临行问所愿欲,升跽而泣曰:“臣子同后得全躯而死,臣在地下亦蒙恩不浅矣。”后同仕至礼部侍郎,善诗翰,大被宠遇。禁中画壁,多其题咏,或令题诗赐宫人。忽御沟中有流尸,上疑之,将杀同,因念允升之请,令其自经。’壬课精妙亦至于此,与尧山堂外纪所言同一不经。今检《复瓶集》《遭诬得罪赋诗见志》云:‘四十趋朝五十过,典章事业历研磨。九重日月瞻依久,一代文章制作多。岂有黄金来暮夜,只愁白发老风波。归魂不逐东流水,直上长江诉汨罗。’盖以赃罪见诛也。大同兼长书画,诗格高老,亦明初一作家。”


陈黻宸入学,文章为乡先辈孙衣言、孙锵鸣兄弟所推许。
庄棫(1830—1878)卒,年四十九。
苏廷魁(1800—1878)卒,年七十九。
杨象济(1825—1878)卒,年五十四。
金安清(1816—1878)卒。
刘青生。
连横生。
汪荣宝生。
陈曾寿生。
范紫东生。
恽铁樵生。
高燮生。
陈书以丁日昌之荐入浙抚幕。
刘熙载成《说文叠韵》二卷并自叙。
八日壬子(1879年3月3O日),日本侵占琉球。
二十日,于右任生。
“独逸窝退士”自序《笑笑录》六卷。
初五,吴可读(1812—1879)自尽以殉穆宗,年六十八。
黄遵宪始与长洲王韬订交。
杨翰(1812—1879)卒。
易顺鼎刻《丁戊之间行卷》于贵阳。
郭嵩焘自序《罪言存略》。
八日,吴闿生生。
总理衙门以同文馆聚珍板印行黄遵宪《日本杂事诗》,凡二卷,都一百五十四首。
二十四日,陈独秀(1879—1942)出生于安徽省怀宁县城。
至迟于本月,聚珍堂刊出《三侠五义》一百二十回,题“石玉昆述”。
顾印愚、况周颐乡试中式。
二十九日,刘履芬(1827—1879)自尽于嘉定县署,年五十一。
初六日,沈葆桢卒于两江总督任。
纂修《穆宗圣训实录》告成。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