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事件 >

初一,杨士弘自序所编《唐音》。

输入历史事件:

初一,杨士弘自序所编《唐音》。

公元1344年 八月
初一,杨士弘自序所编《唐音》

序见本集卷首,又有虞集所作序。据宋讷《唐音缉释序》(西隐集卷六),知丹阳颜润卿尝为之释,经六载而成《唐音缉释》一书,有序作于至正甲午(1354)六月。后高棅辑录《唐诗品汇》,于其书多所参考。又明成化、弘治间,旌德汪谅尝为重刻,陆深为之序(俨山集卷三十八)。《唐音》十四卷,今存《四库全书》本。杨士弘,字伯谦,襄城人,寓居清江。尝官涟水教官。著有《鉴池春草集》苏伯衡《古诗选唐序》:“昔襄城杨伯谦选唐诗为《唐音录》蜀郡虞文靖公序之。慨夫声文之成,系于世道之升降,而终之以一言曰:‘吾于伯谦之录,安得不叹夫知言之难也。’盖不能无憾焉。无他,文之日降,譬如水之日下,有莫之能御者。故唐不汉,汉不秦,秦不战国,战国不春秋,春秋不三代,三代不唐、虞;自李唐一代之诗观之,晚不及中,中不及盛。伯谦以盛唐、中唐、晚唐别之,其岂不以此乎?然而盛时之诗,不谓之正音而谓之始音;衰世之诗,不谓之变音而谓之正音;又以盛唐、中唐、晚唐并谓之遗响。是以体裁论,而不以世变论也。其亦异乎大小雅、十三国风之所以为正、为变者矣。诗与乐固一道也,不审音不足以知乐,不审音则何以知诗。伯谦之于音如此,则其于诗也可见矣。此文靖之所以不能无憾也欤!”(《苏平仲文集》卷四)杨士奇《唐音跋》:“余读《唐音》,间取须溪所评王、孟、韦诸家之说附之,此编所选,可谓精矣。近闻仲熙行俭在北京,录唐诗,甚富用之。读之快意,而颇致憾此编,以为太略。其所录余未及见,然余意苟有志学唐者,能专意于此,足以资益,又何必多也。”杨士奇《录杨伯谦乐府跋》:“杨伯谦名士弘,其先襄城人,后官临江,遂家焉。父兄皆武职,伯谦始读书为儒。工于诗,又工乐府,尝选《唐音》。前此选唐者,皆不及也。虞道园为之序。而所与交游讲论诗学者,傅若金、辛敬万、石旷达、练高、周祯、刘永之之徒,皆有诗名。伯谦尝为涟水教官,有诗集刻焉。余昔得之,以遗本之。此乐府四十九首,吾友吴中杨仲举手录,而近得之曹冀成也。”(《东里续集》卷十九)麓堂诗话:“选诗诚难,必识足以兼诸家者,乃能选诸家;识足以兼一代者,乃能选一代。一代不数人,一人不数篇,而欲以一人选之,不亦难乎?选唐诗者,惟杨士弘《唐音》为庶几。次则周伯弜《三体》,但其分体于细研讨会,而二书皆有不必选者。赵章泉绝句虽少而精。若《鼓吹》则多以晚唐卑陋者为入格,吾无取焉耳矣。”


梁文炬(885—943)生。
僖宗自凤翔逃至宝鸡。
崔致远已在新罗,撰奏状《进诗赋表状等集状》上新罗朝廷,献其在唐时所作诸诗文集凡二十八卷。
司空图年五十,在中书舍人任,时僖宗避乱赴宝鸡,图不获从,遂复退还河中,作《丙午岁旦》抒怀。
人。
郑谷,三十八岁。
罗隐本年五十四,仍在钱塘。
韦庄于本年夏初自润州北上,过汴宋路拟往兴元谒僖宗。
僖宗仍在兴元。
因战乱,至六月方于行在兴元放榜,中书舍人郑损知礼部贡举。
陆康以第一名为进士科状元。
徙家于陕。
顾在镕,生卒年不详,本年进士及第。
苏鹗,生卒年不详,本年进士及第。
知贡举:中书舍人郑损。
镇海节度使周宝以兵袭常州,逐刺史张郁。
秦宗权攻陷许州,杀节度使鹿晏弘。
黄滔有《鄜畤李相公》诗上李思孝。
司空图秋日有《五十》一诗。
韦庄过昭义、相州路归金陵,途中有《自孟津舟西上雨中作》、《含山店梦觉作》、《题貂黄岭官军》、《过内黄县》、《壶关道中作》、《垣县山中》、《上元县》、《谒蒋帝。
庙》、《台城》、《长干塘别徐茂才》诸诗。
方干(约809—约886)约此时前卒,年约七十八,私谥玄英先生。
不沾身,身没诗名万古存。
学士李拯被乱兵所杀。
孟棨《本事诗》成,撰序记之。
高骈年六十六,已兼中书令,充江淮盐铁转运使、诸道行营兵马都统,然崇奉神仙,日夕斋醮,炼金烧丹,其《步虚词》等诗约此时所作。
朱玫属将王行瑜自凤州引兵归长安,斩朱玫。
张允(886—950)生。
李山甫仍为魏博判官,出使太原、汴州等地。
人日,司空图作《光启三年人日逢鹿》诗。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