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事件 >

傅若金卒,年四十。

输入历史事件:

傅若金卒,年四十。

公元1342年 三月
傅若金卒,年四十。

苏天爵《元故广州路儒学教授傅君墓志铭》:“未几,遇暴疾卒,至正二年三月某日也。”(滋溪文稿卷十三)范梈《与虞伯生书》:“近来武昌,与乡友傅汝砺会,其人妙年力学,所为诗赋,警拔可爱,其为人静慎,又可尚论。”揭傒斯《傅与砺诗集序》:“德机没后,又得其乡傅与砺焉。德机盛矣。余每读与砺诗,风格不殊,神情俱诣,如复见德机也。然德机七言歌行胜,与砺五言古律胜,馀亦在伯仲之间。而德机得盛名时,年已过与砺,使与砺及德机之年,不知又当何如也。……傅君初字汝砺,余以天下同其姓字者众也,而易之曰与砺,且以‘与’与‘汝’声相近而便于改称也。”(《傅与砺诗文集》卷首)苏天爵《元故广州路儒学教授傅君墓志铭》:“君学长于《毛诗》,尤喜汉魏、盛唐诸作。其诗数百篇,多可传诵。及使远方,果能以专对之才称。宜有铭。铭曰:士之穷经,本以致用。《诗》三百篇,有谕有风。达于从政,专对四方。其或不能,空言奚望。傅君言诗,上本风雅。汉魏盛唐,作者之亚。持节侃侃,佐使南交。言谕远人,玉帛以朝。我述铭章,纳于君墓。后生学诗,勿溺章句。”梁寅《傅与砺文集叙》:“其为文舂容而雅畅,质不失之俚,赡不失之浮,固宜与诗歌并传,无愧于古之兼美者。”杨士奇《跋傅与砺诗一集》:“傅诗工致,而古体出《选》,近体往往出盛唐,故可传也。”(《东里续集》卷十九)谰言长语:“元傅与砺素贫,初学织席,坐于地。一家用裁缝裁衣,逐出之,傅遂学裁缝。又一家延客,令裁缝出外,傅愧之,乃读书。今傅之诗文具在,脍炙人口,人可以不自励耶!”居易录卷一:“元傅汝砺若金诗集八卷,有范德机、揭曼硕序,洪武壬戌刊本。歌行颇得子美一鳞片甲,七律亦有格调,视南宋俚俗之体相去远甚。”石洲诗话卷五:“傅汝砺诗有格调,其用‘小谢体’诗,神貌俱似。《剑门图》一首,直用杜韵,却无出路。”又:“虞公极赏傅若金《古松图歌》,由是名动京师。然末句仍回到首句之意,未免味薄。虽多一韵,以唱叹出之,然此句似不必叠韵也。《浑沌石行》,赋武侯八阵碛中小石也。其诗仿少陵《古柏行》,此固不为化境,然与李景文一辈不同。至于《题刘伯希古木》《双剑图歌》之类,则真得杜意,宜乎渔洋谓其歌行得子美一鳞片甲也。《送邓朝阳归赴分宁州杉市巡检》诗末句云:‘我有家君欲寄将。’此上三下四句法,自韩公以后,人罕为之。然与砺笔虽清劲,而与韩派法自殊,似未叶合。”又:“傅与砺歌行之学杜,自后山、简斋不及也,然尚恨未能出脱变化。此亦边幅之隘,难以相强者也。”又:“元时如傅与砺之似杜,李溉之之似李,皆有格调而无变化,未免出于有意耳。”四库提要卷一六七:“《傅与砺诗文集》二十卷,元傅若金撰。……揭傒斯称‘每读与砺诗,如复见范德机。德机七言歌行胜,与砺五言古律胜,馀亦相伯仲’。王士祯居易录则称其‘歌行得老杜一鳞片甲,七律亦有格调’。与傒斯论小异,当以士祯之说为然。古文盖其馀事,然亦和平雅正,无棘吻螫舌之音,虽不能凌跨诸家,要亦一时之俊才矣。”养一斋诗话卷三:“人以‘杏花城郭青旗雨,燕子楼台玉笛风’,‘翡翠飞来春雨歇,麝香眠处落花多’,‘万点愁心飞絮影,五更残梦卖花声’为元诗之佳者,而元诗信不足重矣。不知‘霜气隔篷才数尺,斗杓插地已三更’,‘天连阁道晨留辇,星散周庐夜属橐’,‘松杉绕屋清宵响,雷雨悬崖白昼阴’亦元诗也。道园、与砺,可以晚唐概之乎?人若常常揅摩《学古录》,可安步而入老杜之门矣。与砺诸体清苍,长律亦杜之正传,羽翼道园,颇无愧色。”


文帝有《伐吴诏》。
大军伐陈,薛道衡言败之理。
姚察文笔名重当时。
江总赠陈君范书五言诗,以叙他乡离别之意。
正月,平陈。
获宋齐旧乐,置清商署。
牛弘等参古律度制乐器。
文帝作《广平王雄拜司空册书》。
徐德言与其妻乐昌公主破镜重圆,二人各有诗作。
文帝幸并州,宴秦孝王等,有诗作。
杨素为内史令。
江总在长安,与薛道衡、元行恭游昆明池,各有诗作。
达摩笈多被延至京师,奉敕译经。
隋文帝幸国学。
魏澹(526?—590?)卒,年六十五。
李德林以取高阿那肱市店事为隋文帝所恶,未几,又以奏议律令停废事忤旨,出为湖州刺史,转怀州刺史。
徐孝克被召讲《金刚般若经》,后转国子博士、东宫侍讲。
王绩(590?—644)生。
虞世基在长安,有诗赠王眘。
晋王杨广为总管扬州,从智顗受菩萨戒。
二十五日,并教坊司入拱卫司。
颜之仪(523—591)卒,年六十九。
诏灵裕赴长安阐扬佛法。
陆爽(539—591)卒,年五十三。
辛彦之(? —591)卒。
颜之推撰《颜氏家训》成。
素王作,及门之徒,颜氏八人焉,斯已盛矣。
本止二卷。
真观作《愁赋》。
二十四日,慧远卒,年七十,薛道衡制碑文,虞世基书写。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