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图集|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事件 >

胡祗遹、王恽途径扬州,与白朴会,并以诗文赠珠帘秀。

输入历史事件:

胡祗遹、王恽途径扬州,与白朴会,并以诗文赠珠帘秀。

公元1289年 本年
胡祗遹、王恽途径扬州,与白朴会,并以诗文赠珠帘秀

白朴天籁集卷下《木兰花慢》(拥煌煌双节)词,题作《己丑,送胡绍闻、王仲谋两按察赴浙右闽中任。时浙宪置司于平江,故有向吴亭句》。考元史卷一六七王恽本传,其授福建闽海道提刑按察使在至元二十六年;元史卷一七〇传言祗遹至元十九年为济宁路总管,升山东东西道提刑按察使,召拜翰林学士,不赴,改江南浙西道提刑按察使。胡祗遹《朱氏诗卷序》王恽《赠珠帘秀序后》俱未署岁月,然考二人行止,其于本年作为最近。姑系于此。胡祗遹另作有《黄氏诗卷序》《优伶赵文益诗序》,黄氏及赵文益,皆为当时之戏曲演员。胡祗遹《朱氏诗卷序》:“学业专攻,积久而能,老于一艺,尚莫能精,以一女子,众艺兼并,危冠而道,圆颅而僧,褒衣而儒,武弁而兵,短袂则骏奔走,鱼笏则贵公卿。卜言祸福,医决死生,为母则慈贤,为妇则孝贞,媒妁则雍容巧辨,闺门则旖旎娉婷。九夷八蛮,百神万灵,五方之风俗,诸路之音声,往古之事迹,历代之典刑,下吏污浊,官长公清。谈百货则行商坐贾,勤四体则女织男耕,居家则父子慈孝,立朝则君臣圣明。离筵绮席,别院闲庭,鼓春风之瑟,弄明月之筝,寒素则荆钗裙布,富艳则金屋银屏。九流百伎,众美群英,外则曲尽其态,内则详悉其情。心得三昧,天然老成,见一时之教养,乐百年之升平。惜乎吐林莺露兰之馀韵,供终日之长鸣,虽可一唱而三叹,恐非所以惜芳年而保遐龄。老人言耄,醉墨欹倾。因冠群诗,以为写真之序,又庶几效欧阳文忠执史笔而传伶官也。”(《紫山大全集》卷八)王恽《赠珠帘秀序后》:“七窍生香咏洛姝,风流不似紫山胡。半床梦冷珠帘月(原注:用烟中怨事),一序情钟乐籍图。锤破小山犁舌狱,倒翻卓氏拍沽垆。芳踪苦殢同心赏,遏断行云唱鹧鸪。”(《秋涧集》卷二十一)“紫山胡”即胡祗遹。胡祗遹所言朱氏者,即当时著名戏曲演员珠帘秀,与时之名士多有交往,后辈多以朱娘娘称之。全元散曲录其小令1首,套数1套。夏庭芝青楼集:“珠帘秀,姓朱氏,行第四。杂剧为当今独步,驾头、花旦、软末泥等,悉造其妙。胡紫山宣慰,尝以《沉醉春风》曲赠云:‘锦织江边翠竹,绒穿海上明珠。月淡时,风清处,都隔断落红尘土。一片闲情任春舒,挂尽朝云暮雨。’冯海粟待制,亦赠以《鹧鸪天》云:‘凭倚东风远映楼,流莺窥面燕低头。蝦须瘦影纤纤织,龟背香纹细细浮。红雾敛,彩云收,海霞为带月为钩。夜来卷尽西山雨,不著人间半点愁。’盖朱背微偻,冯故以帘钩寓意。至今后辈以‘朱娘娘’称之者。”南村辍耕录卷二十:“歌儿珠帘秀,姓朱氏。姿容姝丽,杂剧当今独步。胡紫山宣慰极钟爱之,尝拟《沉醉东风》小曲以赠,云:……。冯海粟先生亦有《鹧鸪天》云:……。皆咏帘以寓意也。由是声誉益彰。”此外,关汉卿卢挚等人亦有赠珠帘秀之曲词。


嬉怡纵逸乐,食无便利患。
持戒常摄心,得生自恣地。
无事亦无难,常得肆乐志。
诸天得自在,忧苦不复生。
所欲应念至,身光照幽冥。
如是种种乐,皆由施与戒。
今欲得此报,当勤自勉励[31]。
此段文字兼顾“五根”以写得自在者的快乐,令读者心向往之。
太子处幽夜,光明甚辉耀, 。
如日照须弥,坐于七宝座。
薰以妙丹檀,彩女众围绕。
奏犍挞婆音,如毗沙门子, 。
众妙天乐声。
佛经中有意识按“五根”(特别是眼、耳、鼻)之感受来制造烘托气氛,这样的例子在佛典中颇为常见。
梁简文帝《答新渝侯和诗书》赞美新渝侯诗“风云吐于行间,珠玉生于字里”。
一言以蔽之,佛经中自有雏形的“宫体诗”在,佛教经典对于宫体诗之“声色大开”起着重要的作用——某些佛经如马鸣《佛所行赞》堪称是宫体诗之始作俑者。
[1]由后汉安玄共沙门严佛调译出。
[2]由支谦译出。
[3]失译人名附凉录。
[4]吴康僧会译出。
[5]睡虎地秦墓竹简整理小组编:《睡虎地秦墓竹简》,北京:文物出版社1990年版。
[6]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第八函卷七十五。
[7]首收于1938年版的《鲁迅全集》第8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年版的《鲁迅辑录古籍丛编》第1卷又加以重印。
[8]《广弘明集》卷三十二。
[9]《大正藏》第十三卷大集部(四)鸠摩罗什译《自在王菩萨经卷下》。
[10]《大正藏》第三卷。
[11]失译人名附后汉录。
[12]《大正藏》第十卷华严部下(三)。
[13]《〈四十二章经〉辨伪》,《佛学研究十八篇》,北京:中华书局1988年版。
[14]《大正藏》第五十三卷事汇部上,梁宝唱等集《经律异相》。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 单词 趣味历史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