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祗遹、王恽途径扬州,与白朴会,并以诗文赠珠帘秀。
公元1289年 本年
胡祗遹、王恽途径扬州,与白朴会,并以诗文赠珠帘秀。
白朴《天籁集》卷下《木兰花慢》(拥煌煌双节)词,题作《己丑,送胡绍闻、王仲谋两按察赴浙右闽中任。时浙宪置司于平江,故有向吴亭句》。考《元史》卷一六七王恽本传,其授福建闽海道提刑按察使在至元二十六年;《元史》卷一七〇传言祗遹至元十九年为济宁路总管,升山东东西道提刑按察使,召拜翰林学士,不赴,改江南浙西道提刑按察使。胡祗遹《朱氏诗卷序》、王恽《赠珠帘秀序后》俱未署岁月,然考二人行止,其于本年作为最近。姑系于此。胡祗遹另作有《黄氏诗卷序》与《优伶赵文益诗序》,黄氏及赵文益,皆为当时之戏曲演员。胡祗遹《朱氏诗卷序》:“学业专攻,积久而能,老于一艺,尚莫能精,以一女子,众艺兼并,危冠而道,圆颅而僧,褒衣而儒,武弁而兵,短袂则骏奔走,鱼笏则贵公卿。卜言祸福,医决死生,为母则慈贤,为妇则孝贞,媒妁则雍容巧辨,闺门则旖旎娉婷。九夷八蛮,百神万灵,五方之风俗,诸路之音声,往古之事迹,历代之典刑,下吏污浊,官长公清。谈百货则行商坐贾,勤四体则女织男耕,居家则父子慈孝,立朝则君臣圣明。离筵绮席,别院闲庭,鼓春风之瑟,弄明月之筝,寒素则荆钗裙布,富艳则金屋银屏。九流百伎,众美群英,外则曲尽其态,内则详悉其情。心得三昧,天然老成,见一时之教养,乐百年之升平。惜乎吐林莺露兰之馀韵,供终日之长鸣,虽可一唱而三叹,恐非所以惜芳年而保遐龄。老人言耄,醉墨欹倾。因冠群诗,以为写真之序,又庶几效欧阳文忠执史笔而传伶官也。”(《紫山大全集》卷八)王恽《赠珠帘秀序后》:“七窍生香咏洛姝,风流不似紫山胡。半床梦冷珠帘月(原注:用烟中怨事),一序情钟乐籍图。锤破小山犁舌狱,倒翻卓氏拍沽垆。芳踪苦殢同心赏,遏断行云唱鹧鸪。”(《秋涧集》卷二十一)“紫山胡”即胡祗遹。胡祗遹所言朱氏者,即当时著名戏曲演员珠帘秀,与时之名士多有交往,后辈多以朱娘娘称之。《全元散曲》录其小令1首,套数1套。夏庭芝《青楼集》:“珠帘秀,姓朱氏,行第四。杂剧为当今独步,驾头、花旦、软末泥等,悉造其妙。胡紫山宣慰,尝以《沉醉春风》曲赠云:‘锦织江边翠竹,绒穿海上明珠。月淡时,风清处,都隔断落红尘土。一片闲情任春舒,挂尽朝云暮雨。’冯海粟待制,亦赠以《鹧鸪天》云:‘凭倚东风远映楼,流莺窥面燕低头。蝦须瘦影纤纤织,龟背香纹细细浮。红雾敛,彩云收,海霞为带月为钩。夜来卷尽西山雨,不著人间半点愁。’盖朱背微偻,冯故以帘钩寓意。至今后辈以‘朱娘娘’称之者。”《南村辍耕录》卷二十:“歌儿珠帘秀,姓朱氏。姿容姝丽,杂剧当今独步。胡紫山宣慰极钟爱之,尝拟《沉醉东风》小曲以赠,云:……。冯海粟先生亦有《鹧鸪天》云:……。皆咏帘以寓意也。由是声誉益彰。”此外,关汉卿、卢挚等人亦有赠珠帘秀之曲词。
- 嬉怡纵逸乐,食无便利患。
- 持戒常摄心,得生自恣地。
- 无事亦无难,常得肆乐志。
- 诸天得自在,忧苦不复生。
- 所欲应念至,身光照幽冥。
- 如是种种乐,皆由施与戒。
- 今欲得此报,当勤自勉励[31]。
- 此段文字兼顾“五根”以写得自在者的快乐,令读者心向往之。
- 太子处幽夜,光明甚辉耀, 。
- 如日照须弥,坐于七宝座。
- 薰以妙丹檀,彩女众围绕。
- 奏犍挞婆音,如毗沙门子, 。
- 众妙天乐声。
- 佛经中有意识按“五根”(特别是眼、耳、鼻)之感受来制造烘托气氛,这样的例子在佛典中颇为常见。
- 梁简文帝《答新渝侯和诗书》赞美新渝侯诗“风云吐于行间,珠玉生于字里”。
- 一言以蔽之,佛经中自有雏形的“宫体诗”在,佛教经典对于宫体诗之“声色大开”起着重要的作用——某些佛经如马鸣《佛所行赞》堪称是宫体诗之始作俑者。
- [1]由后汉安玄共沙门严佛调译出。
- [2]由支谦译出。
- [3]失译人名附凉录。
- [4]吴康僧会译出。
- [5]睡虎地秦墓竹简整理小组编:《睡虎地秦墓竹简》,北京:文物出版社1990年版。
- [6]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第八函卷七十五。
- [7]首收于1938年版的《鲁迅全集》第8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年版的《鲁迅辑录古籍丛编》第1卷又加以重印。
- [8]《广弘明集》卷三十二。
- [9]《大正藏》第十三卷大集部(四)鸠摩罗什译《自在王菩萨经卷下》。
- [10]《大正藏》第三卷。
- [11]失译人名附后汉录。
- [12]《大正藏》第十卷华严部下(三)。
- [13]《〈四十二章经〉辨伪》,《佛学研究十八篇》,北京:中华书局1988年版。
- [14]《大正藏》第五十三卷事汇部上,梁宝唱等集《经律异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