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事件 >

杜仁杰作《谷山寺碑》。

输入历史事件:

杜仁杰作《谷山寺碑》。

公元1284年 正月
杜仁杰《谷山寺碑》

《泰山志》卷十《祠庙碑》。此为仁杰所存纪年较晚之作。又胡祗遹《紫山大全集》卷六《挽杜止轩》云:“八十康强谈笑了,一襟收我泪沾巾。”王恽《秋涧集》卷十七《挽杜止轩》二首其二云:“一代人文杜止轩,海翻鲸掣见诗仙。细吟风雅三千首,独擅才名四十年。”则杜仁杰之卒,或在此年后不久。其诗文今多不可见,近人辑有《善甫先生集》一卷。全元散曲录其小令1首,套数3套,残套2套。〔按,民国《长清县志》卷十云:“元杜文穆君仁杰墓。……现存一石门,其上横书杜征君神道。石门之南,东偏有一碑破碎在地,字不可辨。细查之,其额上题曰‘故金府京兆君杜公墓志’,系篆书。其文内有贞祐丙子公殁于泗上,并有高祖文、曾祖实、祖渊等字。石之正南,更有一碑,亦极破碎,查有‘知建昌总管府事男质立’等字。”(转引自《方志著录元明清曲家传略》)元无以贞祐纪年者,或为至元之误。李修生《杜仁杰行实系年》《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专刊)考其生卒为1198一约1277年。〕山房随笔:“杜善甫,山东名士,工诗文,不屑仕进,游严相之门。严乃济南望族,善甫为所敬重。一日,谗者间之,情分浸乖,杜谢以诗云:‘高卧东窗兴已成,帘钩无复挂冠声。十年恩爱沦肌髓,只说严家好弟兄。’严悟非其过,款密如初。时有掌兵官远戍于外,其妻宴客,笙歌终夕。善甫诗日:‘高烧银烛照云鬓,沸耳笙歌彻夜阑。不念征西人万里,玉关霜重铁衣寒。’闻者快之。有荐之于朝,遂召之。表谢不赴,中二联云:‘俾献言于乞言之际,敢尽其忠;若求仕于致仕之年,恐无此理。不能为白居易,漫法香山居士之名;惟愿学陆龟蒙,拜赐江湖散人之号。’予分教溧阳,一候士过,求宿学舍。士游山东甚久,为余道其辞甚多,仅记此。”魏初《杜止轩词翰》:“方朔才名语意新,牧之风调笔如神。庞眉苦节秋风客,未必如公出处真。”(青崖集卷二)王恽《挽杜征君止轩》:“泰岱东蟠未了青,文章公独萃精英。赋方庚信才华壮,诗到樊川气格清。平日酒杯追散圣,一生高节见陈情。风流想在齐梁席,未让邹枚独擅名。”(《秋涧集》卷十六)又《挽杜止轩》二首其一:“贫乐能安贵不淫,百年宦海寄浮沉。闲中今古资谈具,物外江山助醉吟。气义见来先急难,文章拈出更雄深。追攀逸驾磋何及,时向逃空得苦心。”(《秋涧集》卷十七)王旭《祭止轩先生文》:“呜呼!造化钟秀,江山孕奇。贤运五百,非公而谁。学际天人,声名四驰。雄章俊语,星日争辉。高文典册,元气淋漓。豁达飘逸,灵襟坦夷。鼓舞群才,妙无端倪。动风雷于唇吻,溢阳春于须眉。斯文不坠,学者知归。惟登夫岱宗之巉岩,而后知丘陵之为低;惟游夫沧海之汪洋,而后知坎井之为卑;惟观夫神龙之变化,而后知蛭蚓之玄微。大鹏不可笼,天马不可羁。伟先生之浩荡兮,信馀子之难为;佩青霞而服明月兮,陋蝉冠与锦衣。悠悠东山,白云紫芝。挹浮丘以劝酒,抚洪崖而诵诗。徒有勤于丹诏,终无梦于皇扉。意哲人之寿考,必神明之扶持。岂期微疴,缠绵岁时。膏育成兮,恨医和之去早;招魂远兮,怨巫阳之来迟。亭孤芳而室则迩兮,竟一朝去此而何之。忆先生之超忽兮,游汗漫以奚疑;骑苍龙而谒帝兮,纷群圣之相随;饭玉屑而殇琼液兮,奏钧天与咸池。俯五岳于毫峰,视沧溟于一杯。死之乐,盖有甚于生也,顾尘世之何知。磋予小子,久从吾师。开发成就,馀力不遗。恩深海岳,报未毫厘。忽讣音之南来,痛贯彻于肝脾。腰绖执绋,于礼则宜。恨山川之莫往,徒北向而歔欷。瞻落月于屋梁,忄兄音容其在兹。罄馀哀于一奠,魂归来其庶几。”(《兰轩集》卷十四)同恕《跋止轩先生辞翰》:“恕年十六七时,先生来关中,寓几杖元都观。恕往拜之,先生以故人子,谕诲勤恳,至再至三。授以《清晖亭赋》,草《长安怀》乐府,书于方丈壁间,仍命读之,为说字音变例,恍然如对祥云丽日也。俯仰之间,六十年矣。今观此卷,赋及乐府皆在墨妙中。先生东归,道出覃怀时所书也。朱文公言半山老人词旨笔势,直有跨越古今、开阖宇宙之气。先生游艺洒落如此,见之者谓斯言当属之谁邪?……至顺改元冬至日,同恕书。”(《榘庵集》卷四)元诗选三集甲集:“仁杰字仲梁,先称善夫,济南长清人。金正大中,尝偕麻革信之、张澄仲经隐内乡山中,以诗篇倡和,名声相埒。元至元中,屡征不起。子元素,仕元任福建闽海道廉访使,仁杰以子贵,赠翰林承旨、资善大夫,谥文穆。仲梁性善谑,才宏学博,气锐而笔健,业专而心精。平生与李献能钦叔、冀禹锡京父二人最为友善。遗山元好问《送仲梁出山》诗有云:‘平生得意钦与京,青眼高歌望君久。’其相契之深可知也。”


二日,苏舜元卒,49岁。
著有:《苏才翁集》一卷(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别集类下》)、《奏御集》十卷(蔡襄《苏才翁墓志铭》)、《塞垣近事》二卷(蔡襄《苏才翁墓志铭》)、《奏议》三卷(蔡襄《苏才翁墓志铭》)、《苏舜元集》十卷(蔡襄《苏才翁墓志铭》)。
子美兄舜元,字才翁,诗亦遒劲多佳句,而世独罕传。
欧阳修服除,入京都。
晏殊以病归京师。
甲子(三日),诏刊修《唐书》官宋祁、编修官范镇等速上所修《唐书》。
己巳(八日),权知开封府、龙图阁直学士、兵部郎中吕公弼为枢密直学士、知益州。
甲戌(十三日),知渭州、端明殿学士、礼部侍郎张方平为户部侍郎、知益州。
十三日,欧阳修权判吏部流内铨。
戊子(二十七日),龙图阁直学士、吏部郎中欧阳修知同州。
癸卯(十三日),诏观文殿大学士晏殊五日一赴内殿起居。
十七日,留欧阳修刊修《唐书》。
初,欧阳修罢判流内铨,吴充、冯京罢判南曹。
壬子(二十二日),诏观文殿大学士晏殊赴经筵,赐坐凳如宰相仪。
辛酉朔(一日),权三司使、翰林学士、兼端明殿学士、翰林侍读学士、礼部侍郎、知制诰杨察为户部侍郎、提举集禧观事。
辛酉(一日),欧阳修迁翰林学士;壬戌(二日),兼史馆修撰,又差勾当三班院。
癸亥(三日),起居舍人、知制诰吕溱,工部郎中、知制诰、兼侍讲、史馆修撰王洙,并为翰林学士。
甲子(四日),起居舍人、直集贤院、同修起居注吴奎为兵部员外郎,太子中允、直集贤院、同修起居注刘敞,并知制诰。
丙寅(六日),翰林学士王洙上《周礼器图》。
辛巳(二十一日),三司使、吏部侍郎王拱辰为回谢契丹使。
癸丑(二十三日),开封府推官、祠部员外郎、集贤校理刁约提点在京刑狱。
癸亥(四日),翰林学士承旨、兼端明殿学士、侍讲学士、户部侍郎杨察权三司使事。
乙丑(六日),太常丞、直集贤院、判磨勘司、同修起居注冯京落同修起居注。
丁卯(八日),江南东路转运使、刑部员外郎、直史馆唐询同修起居注。
二日,曾巩作《先大夫集后序》。
公所为书,号《仙凫羽翼》者三十卷、《西陲要纪》者十卷、《清边前要》五十卷、《广中台志》八十卷、《为臣要纪》三卷、《四声韵》五卷,总一百七十八卷,皆刊行于世。
庚子(十一日),翰林学士王洙、太常少卿直集贤院王禹偁锡上《皇祜方域绩图》。
丁未(十八日),殿中丞、直秘阁司马光上古文《孝经》,诏送秘阁。
张耒(1054—1114)生。
侯蒙(1054—1121)生。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