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事件 >

尹焞(1071—1142)生。

输入历史事件:

尹焞(1071—1142)生。

公元1071年 本年
尹焞(1071—1142)生。

所以系尹焞生年于此,乃据《宋史•高宗纪》《历代名人年谱》宋史卷四二八《尹焞传》:“尹焞字彦明,一字德充,世为洛人。……少师程颐。尝应举,发策有诛元祐诸臣议,焞曰:‘噫,尚可以干禄乎哉!’不对而出,告颐曰:‘焞不复应进士举矣。’颐曰:‘子有母在。’焞告归其母陈,母曰:‘吾知汝以善养,不知汝以禄养。’颐闻之曰:‘贤哉母也!’于是终身不就举。焞之从师,与河南张绎同时,绎以高识,焞以笃行。颐既没,焞聚徒洛中,非吊丧问疾不出户,士大夫宗仰之。靖康初,种师道荐焞德行可备劝讲,召至京师,不欲留,赐号和靖处士。……次年,金人陷洛,焞阖门被害,焞死复苏,门人舁至山谷中而免。刘豫命伪帅赵斌以礼聘焞,不从则以兵恐之。焞自商州奔蜀,至阆,得程颐易传十卦于其门人吕稽中,又得全本于其婿邢纯,拜而受之。绍兴四年,至于涪。……辟三畏斋以居,邦人不识其面。侍读范冲举焞自代,授左宣教郎,充崇政殿说书,以疾辞。范冲奏给五百金为行资,遣漕臣奉诏至涪亲遣。六年,始就道,作文祭颐而后行。 ……八年,除秘书少监,未几,力辞求去。上语参知政事刘大中曰:‘焞未论所学渊源,足为后进矜式,班列得老成人,亦是朝廷气象。’乃以焞直徽猷阁,主管万寿观,留侍经筵。……除太常少卿,仍兼说书。未几,称疾在告,除权礼部侍郎侍讲。时金人遣张通古、萧哲来议和,焞上疏曰……又移书秦桧……疏及书皆不报,于是焞固辞新命。九年,以徽猷阁待制提举万寿观兼侍讲,又辞。……疏上,以焞提举江州太平观。引年告老,转一官致仕。焞自入经筵,即乞休致,朝廷以礼留之。浚、鼎既去,秦桧当国,见焞议和疏及与桧书已不乐,至是得求去之疏,遂不复留。十二年,卒。当是时,学士程颐之门者固多君子,然求质直弘毅、实体力行若焞者,盖鲜,颐尝以‘鲁’许之,且曰:‘我死,而不失其正者尹氏子也。’其言行见于《涪陵记善录》为详,有《论语解》《门人问答》传于世。”


郑颢大中三年(849),自起居郎充翰林学士。
侯道华(818—851),陕州芮城(今属山西)人,宣宗时为永乐县中条山阳道静院道士。
姚康,一作姚元康,本年为太子詹事。
《全唐诗》存诗四首。
夏侯孜进士及第已二十五年,本年出为陕虢观察使。
悟真(?—889?)本年(851)至长安,授京城临坛大德。
崔龟从本年(851)罢为宣武节度使。
崔荆本年、明年(851—852)中,以太子庶子分司东都。
窦弘馀本年(851)为台州刺史。
裴思谦唐代诗人。
魏暮(793—858)本年(851)以本官同平章事,加中书侍郎。
礼部侍郎崔玙知贵举,刘驾、许道敏、苗台符、张读、赵骘等二十八人登进士第。
(见《登科记考》卷二二)。
刘驾,《唐才子传》卷七:“驾,字司南,大中六年礼部侍郎崔玙下进士。
许道敏,唐高彦休撰《唐阙史》卷上:“贡士许道敏随乡荐之初,获知于时相。
苗台符,王定保《唐摭言》卷三:“苗台符六岁能属文,聪悟无比。
张读,《旧唐书》卷一百四十九张荐传云:“张读登进士第,有俊才。
赵骘,《旧唐书》卷一百七十八赵隐传:“弟骘,亦以进士登第。
践省阁,咸通初以兵部员外郎知制诰转郎中正,拜中书舍人。
知贡举:礼部侍郎崔玙。
杜牧(803—852)卒,年五十。
《樊川文集》卷十有《自撰墓志铭》,乃本年杜牧所撰,中云:“年五十,斯寿矣。
若牧之,藻绮若庭筠,精深若义山,整密若丁卯,皆晚唐铮铮者。
杜牧在当时负有盛名,所以他的文集流传很快,在他卒后数年,皮日休为童子时,在乡校中已见到《樊川集》的传抄本。
有其附传。
于瑰、崔殷梦、李詹、韦蟾等三十人登进士第,于瑰为本年状元,知贡举为中书合人崔瑶。
于瑰,原作“于玙”,徐氏考云:“《广卓异记》引《登科记考》:‘于瑰,大中三年状元及第。
崔殷梦,原作“崔瑰”,《玉泉子》:“崔殷梦瑰,宗人瑶门生也,夷门节度使龟从之子。
考,知崔殷梦于大中二年(848)由京兆府等第,而至本年擢第。
李詹,《玉泉子》:“唐李詹,大中七年崔瑶下擢进士第。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