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事件 >

《南齐书•文学传》:史臣曰:文章者,盖情性之风标,神明之律吕也。

输入历史事件:

《南齐书•文学传》:史臣曰:文章者,盖情性之风标,神明之律吕也。

公元419年 本年
《南齐书•文学传》:史臣曰:文章者,盖情性之风标,神明之律吕也。

蕴思含毫,游心内运,放言落纸,气韵天成。莫不禀以生灵,迁乎爱嗜,机见殊门,赏悟纷杂。若子桓之品藻人才,仲治之区判文体,陆机辩于文赋李充论于《翰林》,张眎擿句褒贬,颜延图写情兴,各任怀抱,共为权衡。属文之道,事出神思,感召无象,变化不穷。俱五声之音响,而出言异句;等万物之情状,而下笔殊形。吟咏规范,本之雅什,流分条散,各以言区。若陈思《代马》群章,王粲《飞鸾》诸制,四言之美,前超后绝。少卿离辞,五言才骨,难与争骛。桂林湘水,平子之华篇,飞馆玉池,魏文之丽篆,七言之作,非此谁先。卿、云巨丽,升堂冠冕,张、左恢廓,登高不继,赋贵披陈,未或加矣。显宗之述傅毅,简文之摛彦伯,分言制句,多得颂体。裴頠内侍,元规凤池,子章以来,章表之选。孙绰之碑,嗣伯喈之后;谢庄之诔,起安仁之尘。颜延《杨瓒》,自比《马督》,以多称贵,归庄为允。王褒《僮约》束皙《发蒙》,滑稽之流,亦可奇玮。五言之制,独秀众品。习玩为理,事久则渎,在乎文章,弥患凡旧。若无新变,不能代雄。建安一体,典论短长互出;潘、陆齐名,机、岳之文永异。江左风味,盛道家之言,郭璞举其灵变,许询极其名理,仲文玄气,犹不尽除,谢混情新,得名未盛。颜、谢并起,乃各擅奇,休、鲍后出,咸亦标世。朱蓝共妍,不相祖述。今之文章,作者虽众,总而为论,略有三体。一则启心闲绎,托辞华旷,虽存巧绮,终致迂回。宜登公宴,本非准的。而疏慢阐缓,膏肓之病,典正可采,酷不入情。此体之源,出灵运而成也。次则缉事比类,非对不发,博物可嘉,职成拘制。或全借古语,用申今情,崎岖牵引,直为偶说。唯睹事例,顿失精采。此则傅咸五经,应璩指事,虽不全似,可以类从。次则发唱惊挺,操调险急,雕藻淫艳,倾炫心魂。亦犹五色之有红紫,八音之有郑、卫。斯鲍照之遗烈也。三体之外,请试妄谈。若夫委自天机,参之史传,应思悱来,忽先构聚。言尚易了,文憎过意,吐石含金,滋润婉切。杂以风谣,轻唇利吻,不雅不俗,独中胸怀。轮扁斫轮,言之未尽,文人谈士,罕或兼工。非唯识有不周,道实相妨。谈家所习,理胜其辞,就此求文,终然翳夺。故兼之者鲜矣。赞曰:学亚生知,多识前仁。文成笔下,芬藻丽春。


《说诗晬语》卷下:王、李既兴,辅翼之者,病在沿袭雷同;攻击之者,又病在翻新吊诡。
《说诗晬语》卷下:万历以来,高景逸攀龙、归季思子慕五言,雅淡清真,得陶公意趣。
《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七九集部别集类存目六:显祖于王世贞为后进,世贞与李攀龙持上追秦汉之说,奔走天下。
《明诗纪事》庚签序:万历中叶,王、李之焰渐熠,公安、竟陵狙起而击。
《明诗纪事》庚签卷十六《陶望龄》陈田按:公安楚咻,始于伯修。
妖人王大臣之狱起。
徐渭等游广孝寺。
顾起纶《国雅品》由姚咨细校完毕。
张居正进讲《帝鉴图说》,至汉文帝劳军细柳事,因奏请选任将帅之“忠勇”者。
许谷(1504—1586)七十大寿。
何良俊(1506—1573)卒。
王世贞除母服,赴湖广按察司提学副使任。
赵伊(1512一1573)卒。
王锡爵、范应期等任乡试主考。
林章(1553—1599)中举,此后屡试不第。
梅鼎祚乡试落第。
陈文烛为朱曰藩(1501—1561)《山带阁集》作序。
王世懋(1536—1588)起补祠曹,寻迁尚宝丞,与黎民表、李维桢、欧大任、沈思孝等相与征逐诗酒之社。
徐渭赴张元忭招,饮于张家寿芝楼。
王锡爵作《袁文荣公文集序》,论台阁文字宜“华富温密”,以润饰鸿业。
王世贞作《悲七子篇》,不胜物是人非之感。
谢榛复游彰德,赵穆王宾礼甚备。
诸朝士撰文为张居正之父称寿,独汪道昆文深当居正之意。
茅坤作《浙直分署纪事本末》六卷。
盛时泰谒王世贞于小祗园,和元美拟古七十章,三日而毕。
李蛰任南京刑部主事,始聚友讲学。
黄文华辑《鼎镌昆池新调乐府八能奏锦》刊行。
杨表正《琴谱大全》初刊本问世。
申时行以少詹事兼讲读学士。
孙继皋(1550—1609)等进士及第。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