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事件 >

陈寿生(233—297)。

输入历史事件:

陈寿生(233—297)。

公元233年 是年
陈寿生(233—297)。

陈寿,字承祚,巴西安汉(今四川南充)人。年少好学,师事谯周。仕蜀为观阁令史,以不肯阿附宦官黄皓,屡被谴黜。入晋后,张华爱其才,举为孝廉,除佐著作郎,出补阳平令。因进奏所撰《诸葛亮故事集》,除著作郎,领本郡中正。“撰魏、蜀、吴三国志,凡六十五篇,时人称其善叙事,有良史之才”。后举为中书郎,迁长广太守,辞不就。授御史治书,以母忧去职。后数岁,起为太子庶子,未拜。元康七年病卒。曾“上《官司篇》七篇,依据典故,议所因革。又上《释讳》《广国篇》”,“又撰《古国志》五十篇,《益都首旧传》十篇”,“凡寿所述作二百余篇”。(《华阳国志•陈寿传》卷十一、《晋书•陈寿传》卷八十二)《隋书•经籍志》卷三十三:“《魏名臣奏事》四十卷,目一卷,陈寿撰。”同书卷三十五:“梁有《汉名臣奏》三十卷,《魏名臣奏》三十卷,陈寿撰。……亡。”严可均全三国文卷七十一收其文二篇。永瑢等:“三国志六十五卷,晋陈寿撰,宋裴松之注。寿事迹具晋书本传,松之事迹具宋书本传。凡《魏志》三十卷,《蜀志》十五卷,《吴志》二十卷。其书以魏为正统,至习凿齿汉晋春秋,始立异议。自朱子以来,无不是凿齿而非寿。然以理而论,寿之谬万万无辞。以势而论,则凿齿帝汉顺而易,寿欲帝汉逆而难。盖凿齿时晋已南渡,其事有类乎蜀,为偏安者争正统,此孚于当代之论者也。寿则身为晋武之臣,而晋武承魏之统,伪魏是伪晋矣,其能行于当代哉?此犹宋太祖篡立近于魏,而北汉、南唐迹近于蜀,故北宋诸儒皆有所避而不伪魏。高宗以后偏安江左近于蜀,而中原魏地全入于金,故南宋诸儒乃纷纷起而帝蜀。此皆当论其世,未可以一格绳也。惟其误沿史记周秦本纪之例,不托始于魏文,而托始曹操,实不及魏书叙纪之得体。是则诚可已不已耳。宋元嘉中,裴松之受诏为注,所注杂引诸书,亦时下己意。综其大致,约有六端:一曰引诸家之论以辨是非,一曰参诸书之说以核讹异,一曰传所有之事详其委曲,一曰传所无之事补其阙佚,一曰传所有之人详其生平,一曰传所无之人附以同类。其中往往嗜奇爱博,颇伤芜杂。如《袁绍传》中之胡母班本因为董卓使绍而见,乃注曰:‘班尝见太山府君及河伯,事在搜神记,语多不载。’斯已赘矣。《钟繇传》中乃引陆氏《异林》一条,载繇与鬼神妇狎昵事。《蒋济传》中引列异传一条,载济子死为泰山伍伯,迎孙阿为泰山令事。此类凿空语怪,凡十余处,悉与本事无关,而深于史法有碍,殊为瑕颣,又其初意似亦欲如应劭之注汉书,考究训话,引证故实。故于《魏志•武帝纪》‘沮授’字则注‘沮音范’。‘犷平’字则引《续汉书•郡国志》注‘犷平,县名,属渔阳’。‘甬道’字则引汉书高祖二年‘与楚战,筑甬道’。‘赘旒’字则引《公羊传》。‘先正’字则引《文侯之命》。‘释位字则引《左传》。‘致届’字则引《诗》。‘绥爰’字、‘率俾’字、‘昏作’字则引《书》。‘纠虔天刑’字则引国语。至《蜀志•郤正传》‘释诲’一篇,句句引古事为注,至连数简。……亦间有所辨证。其他传文句,则不尽然。然如《蜀志•廖立传》首,忽注其姓曰‘补救切’。《魏志•凉茂传》中,忽引《博物记》注一‘襁’字之类,亦间有之。盖欲为之而未竟,又惜所以成,不欲删弃,故或详或略,或有或无,亦颇为例不纯。然网罗繁富,凡六朝旧籍今所不传者,尚一一见其厓略。又多首尾完具,不似郦道元水经注李善文选注皆剪裁割裂之文,故考证之家,取材不竭、转相引据者,反多于陈寿本书焉。”(《四库提要》卷四十五)


慧远卒。
张野作《远法师铭》。
谢灵运作《庐山慧远法师诔并序》,又为慧远作碑铭。
谢晦从刘裕北征关、洛,作《彭城会诗》。
裴松之任司州主簿,转治中从事史。
傅亮从征关、洛,作《为宋公至洛阳谒五陵表》《策加宋公九锡文》。
范泰兼司空,随军到洛阳。
颜延之奉命北使洛阳,途中作《北使洛》《还至梁城作》二诗。
谢灵运奉命往彭城慰劳刘裕。
谢惠连能属文。
徐广上《晋纪》,迁秘书监。
刘裕率舟师进讨后秦,军次留城,经张良庙,命僚佐赋诗。
谢瞻作《张子房诗》。
刘义隆任冠军将军、徐州刺史。
郑鲜之作《行经张子房庙诗》。
傅亮作《为宋公修张良庙教》《从征诗》《从武帝平闽中诗》《征思赋》。
西凉李暠作《顾命长史宋繇》,卒。
刘裕作《赐沈林子书》。
谢灵运离彭城还京,作《撰征赋并序》。
刘裕作《沈林子战功表》。
刘裕至长安,悉收后秦太乐伎、清乐。
傅亮《为宋公修复前汉诸陵教》。
郭澄之诵诗劝诫刘裕不要西伐。
陶渊明作《赠羊长史诗》《饮酒诗》二十首。
刘穆之卒。
傅亮作《司徒刘穆之碑》《为宋公求加赠刘前军表》。
范泰作《为宋公祭嵩山文》。
孔琳之任侍中。
刘裕解司州,领徐、冀二州刺史。
刘义隆改授西中郎将、荆州刺史。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