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事件 >

袁康始作《越绝书》(《越绝记》)。

输入历史事件:

袁康始作《越绝书》(《越绝记》)。

公元53年 是年
袁康始作越绝书《越绝记》)。

袁康(? — ?),会稽(今浙江绍兴)人,生平行状不详。按,据《越绝书•吴地传》中“勾践徙琅邪到建武二十八年”及书末《跋》中“勾践以来至乎更始之元”等语,可知袁康为东汉初人。《隋书•经籍志》卷三十三:“《越绝记》十六卷,子贡撰。……陆贾《楚汉春秋》,以述诛锄秦、项之事。又有《越绝》,相承以为子贡所作。后汉赵晔,又为吴越春秋。其属辞比事,皆不与《春秋》史记汉书相似,盖率尔而作,非史策之正也。灵、献之世,天下大乱,史官失其常守。博达之士,愍其废绝,各记闻见,以备遗亡。是后群才景慕,作者甚众。又自后汉以来,学者多钞撮旧史,自为一书,或起自人皇,或断之近代,亦各其志,而体制不经。又有委巷之说,迂怪妄诞,真虚莫测。然其大抵皆帝王之事,通人君子,必博采广览,以酌其要,故备而存之,谓之杂史。”杨慎:“或问《越绝》不著作者姓名,何也? 予曰:姓名具在书中,览者第不深考耳。子不观其绝篇之言乎? 曰:‘以去为姓,得衣乃成;厥名有米,覆之以庚。禹来东征,死葬其乡。不直自斥,托类自明。文属辞定,自于邦贤:以口为姓,承之以天;楚相屈原,与之同名。’此以隐语见其姓名也。去其衣,乃袁字;米覆庚,乃康字;禹葬之乡,则会稽也。是乃会稽袁康也。其曰‘不直自斥,托类自明’,厥旨昭然,欲后人知也。‘文属辞定,自于邦贤’,盖所共著,非康一人也。‘以口承天’,吴字也;屈原同名,平字也。与康共著此书者,乃吴平也。不然,此言何为而设乎? 或曰:二人何时人也? 予曰:东汉也。何以知之? 曰:东汉之末,文人好作隐语,黄绢碑,其著者也。又孔融以‘渔父屈节,水潜匿方’云云,隐其姓名于《离合诗》。魏伯阳以‘委时去害,与鬼为邻’云云,隐其姓名于《参同契》。融与伯阳俱汉末人,故文字稍同。则兹书之著为同时何疑为? 问者喜曰:二子名微矣,得子言乃显之,谁谓后世无子云乎!……《越绝》一书,或以为子贡作,又云子胥,皆妄说也。而‘越绝’二字,尤非。解者曰:绝者绝也,谓勾践时也。内能约己,外能绝人,故曰‘越绝’。又曰:圣文绝于此,辩士绝于彼,故曰‘越绝’。二说似梦魇谵语,不止齐东人之类而已。王充《论衡•案书篇》:‘临槐袁太伯文术,会稽吴君高,即其人乎?’又曰:‘吴君高作《越纽录》,纽,即绝字之误。书以‘纽’名,犹《汉菴》之例也。’绝字迂曲不通,而千年之误,无人证之。袁康吴平之姓名,著在书末,无人知之。盖观书者卤莽,阅未数简已欠伸,意思睡,而束之高阁矣。余始发其隐,然即其书以证其人,以订其名,非臆说也。博古君子,必印可而乐闻之乎?”(《杨升庵全集》卷十)胡应麟:“按《汉书•艺文志》‘杂家’有‘《伍子胥》八篇’。观此跋(指《越绝书•跋》)首言‘子胥之述吴越’,终言‘述畅子胥,以喻来今’,岂东汉越中文士以子胥杂家之旧,而附益以勾践、种、蠡行事,会为此篇易名《越绝》乎? 不然此书所载吴越事相半,何得独云‘述畅子胥’? 且首言‘子胥之述吴越’又何也? 用修(杨慎字)据‘以去为姓’等语,而得袁康吴平名姓,可谓异代赏音;至于子胥撰述之由,明记始末,而不复详察,亦得其一而不得其二者欤? (胡注:余著九流绪论,以《越绝》本于《子胥》,是时尚未参此跋也。)此书以为子贡作者,绝不经,又一无左验。第据‘乱齐存楚’一章尔。用修以为妄说,是也。详味此跋,维‘子胥之述吴越,以事类,以晓后世。著善为诚,讥恶为诚’,洎后‘温故知新,述畅子胥,以喻来今’等语,则子胥旧有是书,述吴越杂事,而后人温其故典,而畅述之,以传于世,意旨甚明。其云‘更始之元’,当是西京之末,而此书文气全不类其时,盖袁康者先述此书于东汉初,而吴平者复为之属文定辞于东汉之季。故云‘百岁一贤,犹为比肩’也。其云‘禹来东征,死葬其疆’,末又云‘覆之以庚’,兵绝之也。岂袁非越人,更始间为乱兵戕于越地,囙而葬欤? 吴平则自是越人成此书者,故云‘文辞属定,自于邦贤’也。此书阅世数千年,至用修始发作者姓名,而未及究其颠末之悉,余不敏,实首窃窥。岂书之显晦,自有时欤?”(《少室山房笔丛续编•艺林学山六》)永瑢等:“越绝书十五卷,不著撰人名氏。书中《吴地传》称‘勾践徙瑯琊,到建武二十八年,凡五百六十七年’,则后汉初人也。书末《叙外传记》,以廋词隐其姓名,其云‘以去为姓,得衣乃成’,是袁字也;‘厥名有米,复之以庚’,是康字也;‘禹来东征,死葬其疆’,是会稽人也;又云‘文辞属定,自于邦贤’,‘以口为姓,承之以天’,是吴字也;‘楚相屈原,与之同名’,是平字也。然则此书为会稽袁康所作,同郡吴平所定也。王充《论衡•按书篇》曰:‘东番邹伯奇,临淮袁太伯,袁文术,会稽吴君高、周长生之辈,位虽不至公卿,诚能知之囊橐,文雅之英雄也。观伯奇之《元思》、太伯之《易童句》(按,童疑作章)、文术之《箴铭》、君高之《越纽录》、长生之《洞历》,刘子政、扬子云不能过也。’所谓吴君高,殆即平字;所谓《越纽录》,殆即此书欤? 杨慎《丹铅录》胡侍珍珠船、田艺蘅《留青日札》,皆有是说。核其文义,一一吻合。《隋、唐•志》皆云子贡作,非其实矣。其文纵横曼衍,与吴越春秋相类,而博丽奥衍则过之。中如《计倪内经》《军气》之类,多杂术数家言,皆汉人专门之学,非后来所能依托也。此本与吴越春秋,皆大德丙午绍兴路所刊。卷末一《跋》,诸本所无,惟申明复仇之义,不著姓名。详其词意,或南宋人所题耶? 郑明选《秕言》《文选•七命》注引越绝书:‘大翼一艘十丈,中翼九丈六尺,小翼九丈。’又称王黎震泽长语越绝书‘风起震方’云云,谓今本皆无此语,疑更有全书,惜未之见。按崇文总目越绝书‘旧有内记八、外传十七、今文题阙并,裁二十篇’,是此书在北宋之初,已佚五篇。《选》注所引,盖佚篇之文,王鏊所称,亦他书所引佚篇之文。以为此本之外,更有全书,则明选误矣。”(《四库提要》卷六十六)


五年,礼部侍郎崔枢知贡举,似即《语林》故事所指(此崔枢见《唐摭言》卷十一),顾时代又远在彦威前也。
仲春十九日,若耶溪女子题诗三乡驿壁,叹其夫亡后孤身飘零之悲辛。
赵嘏(805?—?)本年约三十七岁。
戊寅,受册尊号,大赦。
二十三日,杜牧(803—853)在黄州刺史任,作《黄州准赦祭百神文》。
在此任上,另作有《黄州刺史谢上表》、《上李中丞书》等文。
武宗优赐道士令着紫,排抑两街大德佛徒。
刘蜕(820—?)居襄阳之野,编其此前所作文为《文泉子集》十卷,并自撰集序。
月,“非会昌某年之三月,而是正式受西华主人降及遣使册命一大事之三月”,“即从会昌二年三月此大事之后顺数第三月,即会昌二年六月是也”(见《刘复愚遗文中年月及其不祀祖问题》,收《金明馆丛稿初编》页344)《文泉子集》之成集、《序》之作应在此时。
田群将赴蔡州刺史任。
赵嘏自岭南赴长安途中,过黄州界,寄诗前黄州刺史窦弘余,并作《齐安早秋》(《全唐诗》卷五四九)。
刘禹锡(772—842)卒,年七十一。
年七月以病卒,赠兵部尚书。
《说诗晬语》:“大历十子后,刘梦得骨干气魄,似又高于随州。
《洛中集》三十、联句五,《名公唱和集》八十六,《吴蜀集》一十七,《柳柳州集》六,《道涂杂咏》一,《南楚新闻》四,《九江新旧录》一,《登科文选》一,《送毛仙翁集》一。
回纥大举犯边,乌介可汗帅众过杷头烽南,突入大同川。
就备战会纥之策,本月二日,李德裕上《论讨袭回纥事宜状》;七日,上《论回纥事宜状》;十八日,上《论回纥石诫直状》;二十七日,上《驱逐屈纥事宜状》等系列奏章(见《会昌一品集》卷十四)。
杜牧在黄州刺史任,感回纥入侵,边民流散,遂赋《早雁》诗。
秋后,白居易以刑部尚书致仕,给半俸。
唐武宗欲征用白居易为相,宰相李德裕言居易衰病不任朝谒,荐居易从弟白敏中。
为翰林学士。
杜牧在黄州郡斋感慨中唐以来藩镇叛乱、回纥入侵之局势:作《郡斋独酌》诗。
十九日,唐武宗下敕,僧尼不修戒行者、惜钱财而情愿还俗者,勒还俗。
一日,封敖(?—约864)为翰林学士。
魏扶(?—850)亦自起居郎充翰林学士。
杜牧身处黄州,心系回纥边患,作《雪中书怀》诗,抒其胸蓄长策、报国无门之愤慨。
卢肇明年登进士第,依例本年冬计偕上京,途至襄阳,作真珠之嘲以讥刺牛僧孺,。
赋《汉堤诗》盛赞卢钧。
卢肇于明年春及第前作有《上王仆射书》并赋一篇献王起,希求援引。
白居易以己之不恋仕途,“(宁愿)罢太子少傅称白衣居士”高标风操,特写真于香山寺藏经堂,并作《香山居士写真诗并序》。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