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事件 >

吴公子季札访问鲁国,观周乐,乐工为奏十五国风及《大雅》、《小雅》、《颂》,季札评

输入历史事件:

吴公子季札访问鲁国,观周乐,乐工为奏十五国风及《大雅》、《小雅》、《颂》,季札评

公元-544年 月份不详
吴公子季札访问鲁国,观周乐,乐工为奏十五国风及《大雅》《小雅》《颂》季札评乐论政。

《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季札观乐是流传至今的孔子诗论之前最完整的文艺批评文献,涉及文学批评的多个方面,在当时及后世均有很大的影响。其一,由此年“观诗”可知周代对“诗乐”作过系统的整理工作,为诗歌批评奠定了基础;其二,可知当时诗、乐、舞是一体的,相互为用;其三,季札指出不同地域诗歌的优缺点,反映当时对乐调与诗歌风格多样化的欣赏;其四,季札借诗论政,是对以诗“观志”批评方法的继承与发展。后来吕氏春秋·适音》云:“凡音乐,通乎政而移风平俗者也。俗定而音乐化之矣。故有道之世,观其音而知其俗矣,观其政而知其主也矣。”礼记·乐记》云:“声音之道,与政通矣。”“审音以知政,而治道备矣。”两者都提到“治世”之音、“乱世”之音的特点及其与政治之关系。这都显然受到季札之说的影响;其五,季札赞美《邺》《鄘》《卫》风“忧而不困”,《王风》“思而不惧”,《豳风》“乐而不淫”,又用“直而不倨,曲而不屈”等相反相成的范畴赞美《颂》,显然是《尧典》中“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无虐,简而无傲”等观念以及《唐风·蟋蟀》“好乐无荒”和赵孟所谓“乐而不荒,乐以安民,不淫以使之”(《左传·襄公二十七年》)等思想的发展,表现出对中和之美的强烈向往,为孔子赞美“《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先驱。以上几方面都表明,当时对于诗歌品评鉴赏的理论已经相当成熟。诗的专门化与职业化,意味着艺术已经从早期简单原始的群众性参与的艺术转变成为专门化职业化的观赏性艺术。春秋诗歌由“作诗”(创作)的阶段,全面进入“用诗”的阶段。


太宗命魏王李泰置文学馆,得自招学士。
慧赜(580—636)卒,年五十七。
杨师道代魏徵为侍中,退朝辄为宴集文会。
退朝后,必引当时英俊,宴集园池,而文会之胜,当时莫比。
太宗皇后长孙氏卒。
长孙皇后葬于昭陵,李百药、朱子奢为作《挽歌》。
刘孝孙迁吴王友,为王撰《古今类序诗苑》。
杜嗣先为蒋王李恽撰《兔园策府》三十卷。
诏崇道教,令当供斋行立及讲论时,道士女冠位在僧尼之前。
至于称谓,道士女冠可在僧尼之前。
太宗至洛阳,猎于广成泽,有诗作。
道恭等奉诏至洛阳宫,太宗召见,令赋诗咏衲袈裟,赐以绢。
魏徵上《十思疏》。
诏行新定唐礼及郊庙新乐。
太宗宴群臣于积翠池,君臣各赋咏史诗。
太宗赋《尚书》曰:……。
张文收请厘正太乐,太宗未许。
姚思廉(557—637)卒,年八十一。
王绩以家贫赴长安参选,授太乐丞,有诗赠房玄龄。
马周奏置街鼓以便民,道人裴翛然因此有诗作。
谢偃上封事以言时政得失,为太宗所赏,授魏王府功曹,后又撰《述圣赋》等诗文多篇。
颜师古奉皇太子李承乾命注《汉书》。
武则天年十四,入宫为才人。
乙未,高士廉等受太宗命,以今朝品秩为高下撰成《氏族志》,上之。
太宗自洛阳返长安,便道幸陕州、蒲州,途中君臣作有诗文多首。
丙戌,太宗还至长安。
辛亥,邓世隆请编太宗文集,太宗不许。
壬申,虞世南(558—638)卒,年八十一。
无名氏撰《补汇总白猿传》以谤伤欧阳询。
孔颍达《五经正义》撰成。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