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民族史 >

东夷

  可检索2.8万词条
输入关键字:

东夷

古代夏族及后来的汉族对东方诸民族的泛称。“”原是夏商周时期对周边各族的泛称,约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以夷蛮戎狄配四方,因有是称。《礼记·王制》云:“中国戎夷五方之民,皆有性也,不可推移。东方曰夷,南方曰蛮,西方曰戎,北方曰狄”。许慎《说文解字》也说,“”为“东方之人也”。实际上,这一划分并非十分严格,《孟子·梁惠王下》有“东面而征,西夷怨,南面而征,北狄怨”;《后汉书》中有《西南夷传》,《宋史》也有《西南诸夷传》,即至宋代仍把西南方诸民族称为“”。它所包括的具体族国,因时间和朝代不同,指称的对象皆有变化和扩大。先秦时期,指居住今山东半岛和淮河中下游的莱夷、徐夷、淮夷等(有说徐夷、淮夷不属东夷,徐夷为诸夏之一)。因《礼记·明堂位》、《尔雅·释地》,言夏商周时期东方有“九夷”,后世史书往往以我国东北方或东方沿海的九种民族(或部落)来足“九夷”之数,《后汉书·东夷传·序》列举的古“九夷”为:畎夷、于夷、方夷、黄夷、白夷、赤夷、玄夷、风夷、阳夷。秦汉以后的东夷,是指我国东北地区、朝鲜半岛以及今日本国等地的族国,如《后汉书》、《三国志》、《南史》、《宋书》、《南齐书》、《梁书》、《隋书》、《旧唐书》、《新唐书》等《东夷传》中列举的族国虽不尽相同,但皆不出下列族国:夫余、挹娄、靺鞨、渤海、高句骊(高丽)、沃沮、、三韩、新罗、百济、倭(日本)、流鬼(在今堪察加半岛,一说为阿拉斯加半岛)等。《通典》、《通志》、《文献通考》、《续文献通考》等《四裔考》中所举“东夷”,大体与上述相同。先秦的东夷,与华夏族(汉族)融合,《孟子·离娄下》有舜为“东夷之人也”;秦汉以后的东夷,变化复杂,详见有关条目。



中俄科布多界约
中山王兆域图铜板
中山国遗址及墓葬
中共绥远特别支部
中共绥蒙区委员会
中英会议藏印条约
中英会议藏印续约
中英新订藏印条约
中国回教文化协会
中国回教文化学会
中国回教青年学会
中国回教救国协会
中俄布连斯奇界约
中俄陆路通商章程
中俄喀什噶尔界约
中共绥察边区委员会
中华苏维埃博巴政府
中国回民教育促进会
中国伊斯兰教布道会
中俄乌里雅苏台界约
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
中俄塔尔巴哈台界约
中国少数民族地区漫记
中国共产党新疆省支部
中英修订藏印通商章程
中俄会订呼伦贝尔条件
中俄续勘喀什噶尔界约
中共土默特旗工作委员会
中俄关于呼伦贝尔之协定
中俄塔尔巴哈台西南界约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