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输入关键字:

人们想像中的万事万物的主宰。周人开始有“”的观念,提出“以德配天”,认为唯有“敬德”,才能“祈天永命”(《书·召诰》)。春秋战国间,儒家提出“死生有命,富贵在天”(《论语·颜渊》)、“获罪于天,无所祷也”(《论语·八佾》)。墨子提出“天志”,保留天之主宰性,又谓“天志”犹工匠之规矩、环法,用以“量度天下之王公大人卿大夫之仁与不仁”(《墨子·天志中》),具有方法与道德标准之含义。战国时期,思孟学派以“”为“知性”、“知天”的“天道”,使天具有道德和义理含义。老庄学派称“无为为之之谓天”(《庄子·天地》),否定天之至上性。至汉,董仲舒提出“天者,百神之大君也”(《春秋繁露·郊义》)、“天亦人之曾祖父也”(《春秋繁露·为人者天》),又把天人格化。唐韩愈本董仲舒之说,认为天有意志,能赏善罚恶,主宰人之贵贱祸福。至宋,理学家以天为理,而“理便是仁、义、礼、智”(《朱子语类》卷三),发挥思孟学派之观点,使天具有精神本性和伦理道德之属性。后代学者论天大体本宋儒程、朱或张载之说。至近代,资产阶级革命派视天为封建神权之化身,主张“革天”,谓“天革,而他革乃可诶”(《革命》,《国民日报汇编》第一集),认为“革天”是进行资产阶级革命之先导。


【检索天 ==>】 古籍全文检索:天     全站站内检索:天

御仓
御方
御正
御札
御史
御仗
御戎
御名
御庄
御医
御伯
御妻
御府
御河
御试
御带
御亭
御笔
御断
御婉
御椅
御厨
御属
御媛
御马院
御马监
御书处
御龙氏
御龙直
御史台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