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知识 >

洛学

输入关键字:

洛学

理学的一派。北宋程颢、程颐创于洛阳,故名。代表人物还有谢良佐、杨时、游酢等。与王安石新学对立,与蜀学亦相攻讦,不推崇“濂学”,与关学联系较密。以儒学为宗,兼采佛道,以“”为最高范畴,万物都是“”的体现,并将“”与命、性、心相联系,构造了以“天理”为中心的伦理体系,提出天理与人欲的对立,主张通过“格物”,革除“私意”,以便回复“天理自然”。程颢早卒,程颐继续传播其学。颐卒,洛学始衰,弟子杨时等仍传其学。南宋朱熹继承其学说,创闽学。后由朱熹推崇,成为理学正宗。洛诰 《书·周书》篇名。内容为洛邑建成,周成王至洛致祭,周公还政成王,史逸记述经营洛邑及当时君臣问答之辞。


【检索洛学 ==>】 古籍全文检索:洛学     全站站内检索:洛学

杨行密
杨名时
杨汝士
杨守仁
杨守素
杨守随
杨守敬
杨安儿
杨寿臣
杨志学
杨志诚
杨芳灿
杨村堰
杨时乔
杨时伟
杨岐宗
杨岐珍
杨岐派
杨秀清
杨作枚
杨伯起
杨伯通
杨伯雄
杨佛嵩
杨龟山
杨应诏
杨应询
杨应琚
杨应聘
杨沃衍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