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知识 >

社学

输入关键字:

社学

学校名。古代乡绅主持的教育场所。始于元代。世祖至元七年(1270)颁布立社令文,每五十家立一社,每社设立学校一所,选择通晓经书者为学师,于农闲时令子弟入学,先读《孝经》、《小学》,次及《大学》、《论语》、《孟子》等,以达到“各知孝悌忠信,敦本抑末”的目的。二十五年,全国社学达二万四千余所。世祖以后,社制逐渐破坏,许多地方社学随之废弃。明初复兴。洪武八年(1370)下令延师以教民间子弟,兼读《大诰》及本朝律令。正统时,许社学学生补州县学生员。弘治十七年(1504),令各府、州、县建立社学,选民间幼童十五岁以下者送入读书,讲习冠、婚、丧、祭之礼。后久废不行。清代于每乡置一所,择文行优者充社师,免其差徭,量给廪饩。凡近乡子弟十二岁以上者令入学。中叶以后,逐渐成为举办地方团练之所。鸦片战争时期,广东人民曾利用社学编练义勇,以抗击英军。《南京条约》签订后,广州周围各乡社学互相联络,共同御侮,尤以升平、东平、南平、隆平等社学名声最著。


【检索社学 ==>】 古籍全文检索:社学     全站站内检索:社学

伏完
伏图
伏胜
伏恭
伏牺
伏湛
伏滔
伏无忌
伏火法
伏龙桥
伏生女
伏连筹
伏羌县
伏虎林
伏皇后
伏俟城
伏帝难
伏帝匐
伏流城
伏羲氏
伏义将军
伏火矾法
伏武将军
伏波将军
伏顺将军
伏消石法
伏硫黄法
伏古敦可汗
伏波大将军
伏流重源说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