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知识 >

齐刀钱

输入关键字:

齐刀钱

春秋、战国时期齐国青铜刀钱。弧背凹刃、刀身边缘隆起。刀面竖铸阳文地名,加“之夻夻”或“夻”字样,夻字旧释“”,或释“”。“”旧释 “化”(货),或释“”,或释“”。可分为以下几种:(1)“节(即)墨之夻”。即墨,齐邑,在今山东平度东南。形体较重 大,通长18—19厘米,最宽2.8—3厘米,重51—61克,背文有“开邦”或“安邦”等字样。一般认为是齐刀钱中铸行最早者,约铸行于春秋时期,下限可能延至战国中期。另有“节墨夻”刀,背无文,形体较小,通长14—16厘米,最宽2—2.2厘米,重33—35.5克。时间较晚。(2)“安昜(阳)之夻”。形制近于“节墨之夻”刀,时代亦相近,通长18—18.5厘米,最宽2.8—2.9厘米,重44.5—50克。背文为单字。(3)“邦[之夻]”。旧释“簟(谭)”,一说应释“”,读作“”。仅残存一段刀头,残长4.6厘米,最宽2.3厘米。传1930年出土于山东章丘东平陵古城遗址西南区。现藏天津历史博物馆。(4)“齐之夻”。通长11.5—18.9厘米,最宽2.7—3厘米,重44.5—52克,一般略轻于“节墨之夻”,形制相近,铸行时间近同或略晚。(5)“齐建(或释‘造’,或释‘返’)邦(长)夻”。多有一字背文。通长18.2—18.5厘米,最宽2.8—2.9厘米,重42.3—47克。一说系田齐初期币。(6)“齐夻”。通长17.8—19厘米,最宽2.6—3厘米,重40.8—52.4克,为现今所见齐刀中遗存最多的一种。曾于临淄等地的战国中晚期地层中发现,临淄齐故城宫城遗址内亦曾发现铸造此种齐刀之作坊。(7)“”字刀。面文“”字,旧多读作“”。背文为“齐”等,通长3.3厘米,最宽约1.6厘米左右,重约13.5克。多在齐国旧境以及齐、燕相邻地区发现。一般通称为“齐明刀”。以上诸种齐刀钱除(3)、(7)两种外,近年在山东各地多有出土。

齐刀钱


【检索齐刀钱 ==>】 古籍全文检索:齐刀钱     全站站内检索:齐刀钱

解汝楫
解典库
解帖哥
解烦督
解梁城
解散髻
解围元薮
解忧公主
解事舍人
解州盐使司
𨝋
酱匠
鹑火
鹑首
鹑阴县
鹑觚县
鹑觚原
禀文
禀台
禀帖
亶甲
亶洲
廓州
廓尔喀
廓尔喀之役
廓尔喀纪略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