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知识 >

有无

输入关键字:

有无

中国古代的一对对立范畴。指有形与无形、实有与虚无之间的关系。《老子》第四十章:“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以“无中生有”表述中国思想史上最早的有无观。三国魏王弼《老子注》第四十章:“天下之物皆以有为生,有之所始,以无为本。”以“无”为天地万物之本原,比“有”(具体存在的一切东西)更根本,是对《老子》上述思想的发挥。晋裴頠著《崇有论》反对“以无为本”,认为万有各自生,非无所生,否认有离开“有”而存在的绝对的“无”。晋郭象著《庄子注》,既反对“以无为本”,又反对“有”为独立的物质实体,用不知所以然而然,不知所以生而生的“自生”说解释万有的存在。东晋南北朝之际,佛学般若学兴起,有无之辩成为当时的中心议题,因理解不同,而有六家七宗之别。僧肇著《不真空论》,认为无不绝虚,有非真有,以非有非无,有无合一之说超越于玄学、佛学各派之上。唐刘禹锡《天论》从认识论上证明,有无为物质存在的不同形式:“以目而视,得形之粗者也;以智而视,得形之微者也。”明清之际王夫之主张用“往来”、“屈伸”、“聚散”、“幽明”说明“”的运动形态,反对释、道“有无”之说(见《张子正蒙注·太和》)。


【检索有无 ==>】 古籍全文检索:有无     全站站内检索:有无

墨山国
墨胎氏
墨特川
墨特勤
墨尔根王
墨尔根城
墨庄漫录
墨敕斜封
墨海书馆
墨家三派
墨曹参军
墨尔根岱青
墨尔根绰尔济
镇主
镇台
镇州
镇守
镇抚
镇兵
镇国
镇标
镇星
镇将
镇监
镇海
镇冀
镇东王
镇东军
镇北关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