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知识 >

司马

输入关键字:

司马

官名。(1)掌管军政、军赋、马政的执政大臣。亦称大司马。相传商代已置,为天子五官之一。西周为三公之一。《周礼》列为六卿之一,为夏官。春秋战国沿置,位列卿。西汉所置称大司马。(2)春秋晋国置,掌军中司法及诸侯之赋。大夫爵。(3)春秋战国县都邑军政长官。《墨子·迎敌祠》:“司马视城,修卒伍,设守门。”战国铭刻有都司马、都大司马等名。(4)高级幕僚。两汉至南北朝诸公府、军府皆置,位仅次于长史,掌参赞军务,管理本府武职。其品秩随府主地位而定。北周、隋勋官开府者之府及隋诸卫府、鹰扬府亦置。唐则于藩镇、元帅、都统等军府置行军司马,总参谋议,为军府重职。又,隋唐都护府亦置,唐从四品下至从五品下。宋代大都督府、都督府亦置,为虚职,无职事。元末朱元璋于大都督府置,明初罢。(5)领兵武职。春秋至秦汉皆置为领兵官,或分左、右。汉代或称军司马、军假司马,辅佐校尉领营兵,校尉缺则代行其事;亦有单独领营者,称别部司马。皇宫诸门皆置,属卫尉。边郡亦置。两晋、南北朝左右卫、殿中、羽林皆置,各领一部禁军,掌宫殿宿卫,亦名“司马督”。后渐为侍从武官或散官名号,不典兵,有正员、员外之分。(6)州郡佐官。三国蜀于益州置前后左右四部司马,非常制。两晋、南北朝州郡长官多置为幕僚,主军务,武职。隋文帝开皇三年(583)改州佐官治中为司马,协助刺史管理州事,位次长史。上州正五品,中州从五品,下州正六品。炀帝省。唐高宗即位后复置,与别驾、长史并为州上佐,名义上纪纲众务,通判列曹,品高俸厚,实际上无具体职事,多用以安置贬谪官员,或用作迁转官阶。上州从五品下,中州正六品下,下州从六品上。(7)王国、王府属官。两晋、南北朝所置属中尉,品秩随王地位而定。隋、唐置于王府,通判府事。隋从四品,唐从四品下。宋代仅存其名。金代掌王府门禁,总统府事,从六品。元代诸王内史府置四员,正四品。(8)麹氏高昌国置,为吏部、祠部、库部、仓部、主客、礼部、民部、兵部八部之次官,又与侍郎相监检校诸城,名为城令。(9)东汉末、三国魏所置典农司马之省称。(10)明、清对兵部尚书的别称。兵部侍郎称少司马。(11)同知、通判的别称。(12)清代农民起义军捻军所设职官。


【检索司马 ==>】 古籍全文检索:司马     全站站内检索:司马

邮传部借款合同
男钱
男馆
男下女
困知记
困学纪闻
串夷
串票
串雅
员外
员程
员外郎
员半千
员外将军
员外散骑侍郎
员外散骑常侍
听记
听请
听敕
听雨丛谈
吻兽
吹忠
吹釉
吹没辇
吹纶絮
吹剑录
邑人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