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知识 >

议政王大臣会议

输入关键字:

议政王大臣会议

又称国议。清初满族贵族参预国政之政治制度。始于清太祖努尔哈赤筹建后金政权之际,时特置议政大臣(即理政听讼大臣)五人佐理国事,与诸贝勒每五日集朝一次,协议国政,公断是非。天命七年(1622)后,实行八和硕贝勒“共议国政”制。十一年九月,皇太极嗣位,为加强君权,分散诸王贝勒权力,命八旗总管大臣(固山额真)均参加议政。后又将议政范围扩大到贝子,定每旗各设议政大臣三人。此后,议政制度逐渐成为王大臣共同辅政的一种形式。顺治元年(1644),于内廷设议政处,以为议政王大臣的办公处所。其议政形式有两种:一是廷议,即凡军国重务不由内阁票发者,由议政王大臣“坐中左门外会议,如坐朝仪”;二是交议,即凡奉旨交议政王大臣会议的事件,由内阁转交议政处,王大臣共同会议后核奏。雍正年间成立军机处后,重要军国大政皆由军机大臣承旨遵办,王公大臣议政制度遂废。至乾隆五十六年(1791)正式取消。


【检索议政王大臣会议 ==>】 古籍全文检索:议政王大臣会议     全站站内检索:议政王大臣会议

不咸山
不耐城
不课口
不课户
不得已
不屠何
不答合
不𡠧簋
不赛因
不二法门
不入八分
不儿罕山
不下带编
不可思议
不他失礼
不亦鲁黑
不里牙惕
不里牙敦
不里阿耳
不忧军事
不枉法赃
不易之地
不真空论
不课役户
不缠足会
不入八分公
不合古列坚
不系舟渔集
不系将禁兵
不拣中禁兵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