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知识 >

方志

输入关键字:

方志

记述一方事物的志书。“”或指先秦一个邦国,或指秦汉以后一个政区或一地区。“”通“识”、“誌”,即记述。《周礼·地官·诵训》始见“方志”,《周礼·春官·外史》作“四方之志”。《后汉书·西域传·论》提到西域有“二汉方志”。但先秦至西汉的方志,既早已全部失传,亦不见诸家著录。东汉以后见于著录的,或称某州、某郡“记”、“图经”,或称某地区“记”、“”、“”。隋大业中普诏天下诸郡纂修图经,唐定制诸州三、五年一造图经,北宋也多次下令诸路、府、州、县纂修图经。两宋之际图经渐次改称为志,至明、清凡县以上各级政区,都每隔若干年修一次志。清代太湖流域富庶乡镇,亦往往有志。现存全国历代方志共八千余种,基本上是明清两代的,宋元志传世者不过三十多种,宋以前只有几种。传世古籍中以古吴越地区为记述范围的东汉袁康、吴平《越绝书》,以秦岭以南即华山之阳为记述范围的东晋常璩《华阳国志》,《四库全书》列入史部载记类,清以来学者多推为最早的方志。敦煌发现的《沙州图经》、《西州图经》残卷,可借以窥见隋唐图经的一般情况。这些古方志的体裁内容,与南宋以后的方志不尽相同。就是南宋以后,方志体制也在逐步演变。大致时代越后,卷帙越繁,趋势是由记述一方的地理、历史纲要,变而为备载这一地区古今各种事物的百科全书。方志虽然源远流长,但在明以前诸史艺文志和诸家书目中皆与其他地理著作并列于一门类,未予区别。清修《四库全书》,始称方志为地理类中的“都会郡县之属”,与其他性质体制的地志相区别。自章学诚著《方志略例》,倡方志之学,“方志”一称,渐为世所常用。约自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以来,又习称方志为“地方志”,1935年出版朱士嘉《中国地方志综录》的第一版。


【检索方志 ==>】 古籍全文检索:方志     全站站内检索:方志

三司勾当公事
三司都凭由司
三司都理欠司
三司都催欠司
三司都磨勘司
三司推勘公事
三刘汉书标注
三州都巡检使
三江师范学堂
三纪甲子元历
三吴水利便览
三国干涉还辽
三国志注证遗
三国志裴注述
三省边防备览
三部勾院判官
三朝北盟会编
三朝辽事实录
三等九则人丁
三藩纪事本末
三十三日脱难记
三门白波发运司
三元里抗英事件
三台五都侍御史
三君行事纪要录
三国郡县表补正
三京留司御史台
三保太监下西洋
三旗牛羊群牧处
三旗包衣护军营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