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知识 >

三才

输入关键字:

三才

①唐时,河内李商隐与太原温庭筠、临淄段成式齐名,时号三才。②古代农业生产中对天、地、人三者关系之看法。始见于《周易·说卦》:“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农业生产中天、地、人关系最为密切,为构成农业生产之三大要素。对农业生产中生物有机体与人和环境之间关系,春秋战国时已有一些思想家曾从不同角度对之论述过,有较深刻认识。《吕氏春秋·审时》:“夫稼,为之者人也,生之者地也,养之者天也。”“”,主要指气候条件,人类很难加以改变,《审时》对农作物生长依赖于天之关系有充分阐述。“地”,包括水、土、植被等条件,核心是土壤,人们在一定程度上能对之进行改造,所以,《任地》总结出“地可使肥,又可使瘠”之土壤肥力发展变化观点。至于“人”,可以在认识掌握自然规律和作物生长发育规律基础上,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故《管子·八观》说:“天下之所生,生于用力”;荀子则进一步提出“制天命而用之”之命题。


【检索三才 ==>】 古籍全文检索:三才     全站站内检索:三才

陇坻
陇城
陇拶
陇干县
陇上歌
陇右道
陇右镇
陇西县
陇西郡
陇庆侯
陇城县
陇联星
陇川土司
陇右三使
陇西郡王
陇西鲜卑
陇木长官司
陇右节度使
陇右群牧使
陇右诸牧监使
陈子
陈王
陈开
陈午
陈文
陈亢
陈书
陈平
陈东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