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图集|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中国旧制规定对犯人执行死刑前应反复向皇帝报告的制度。此制古已有之,北魏时确立。《新唐书·太宗纪》:“(贞观五年十二月诏)决死刑,京师五复奏,诸州三复奏,其日尚食毋进酒食。”《唐律疏议·断狱》:“诸死罪囚,不待复奏报下而决者,流二千里。”明承唐制,死刑即决及秋后并三复奏。清时对朝审、秋审均行三复奏之法。乾隆十四年(1749年)改为朝审三复,秋审一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