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汉语词典 >

九江

九江   


《书·禹贡》荆州,“九江孔殷”,“九江纳锡大龟”。后人解释可分为三派:(1)《汉书·地理志》寻阳,“《禹贡》九江在南,皆东合为大江。”谓九江在寻阳境内,即今湖北武穴市、黄梅一带。汉唐诸儒一般皆主此说,但对九江的江源又有不同说法:《汉书注》应劭郭璞《山海经注》《尚书伪孔传》都认为源自大江,派分为九;《书正义》引郑氏则认为九江各自别源,出自山溪,《经典释文》六朝《寻阳地记》《缘江图》,并列举九江名目,而二书互有出入。(2)《晋太康地记》:“九江,刘歆以为湖汉九水入彭蠡泽也。”这是汉人别说,以注入彭蠡(今鄱阳湖湖汉水(今赣江及其八大支流合称九江。(3)宋人胡旦、朱熹蔡沈等皆以注入洞庭湖的沅、湘等水为九江,各家所举名目也不尽相同。按:《禹贡》下文导山、导水二章都提到“过九江”,其地望在大江北岸,故三说中以第一说为比较符合于原义。寻阳在汉代虽地属扬州西境,于《禹贡》应属荆州东境。
郡名。秦置。治所在寿春(今安徽寿县。辖境约当今安徽河南淮河以南,湖北黄冈市以东和江西全省。以九江在境内得名。楚、汉之际割西境置衡山郡,割南境置庐江豫章二郡。汉初改置淮南国,元狩初复为九江郡。辖境相当今安徽淮河以南、瓦埠湖流域以东、巢湖以北地区。三国魏改为淮南郡。
府名。1361年朱元璋改江州路置。治所在德化(今九江市。辖境相当今江西九江德安湖口瑞昌彭泽等市县。1912年废。
市名。在江西省北部、长江南岸,邻接湖北省。辖浔阳庐山二区及瑞昌市和九江彭泽湖口都昌星子永修德安武宁修水九县。晋以后为江州治,明清为九江府治。1949年以九江县城区及近郊设市。人口432万(市辖区47.7万,1996年)。京九、合九两铁路交会境内,向为赣北物资集散及水陆交通中心。长江中游重要港口之一。旧为中国四大米市之一。有机械、纺织、石油化工、造船、建材、食品加工等工业。建有九江长江大桥。名胜古迹有甘棠湖及烟水亭、锁江楼、能仁寺、浪井、浔阳楼等。市南庐山,为著名的游览和避暑胜地。
县名。在江西省九江市西南部、长江南岸,邻接湖北安徽两省。京九铁路通过境内。县人民政府驻沙河街镇。隋置寻阳县,唐改浔阳县,五代南唐改德化县,1914年改九江县。农产有稻、棉花、油菜籽、麻类、烟草等。水产业亦盛。工业有采矿(铜)、机械、化学、建材。名胜古迹有狮子洞、涌泉洞、陶渊明祠墓。



「九江」开头的词语:

九江
九江八河
九江市
九江长江大桥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