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成语词典 >

含珠见求

成语:含珠见求

【成语】:含珠见求
【拼音】:
【简拼】:
【解释】:

借指儒者之死。宋梅尧臣《哀国子黄助教》诗: “儒者务欲博,涌说穷冬秋。衣裙未及解,含珠以见求。” ●《庄子·外物》: “儒以《诗》、《礼》发冢,大儒胪传曰‘东方作矣,事之何若? ’ 小儒曰: ‘未解裙襦,口中有珠。《诗》固有之曰: “青春之表,生于陵陂。生不布施,死何含珠为为?” ’ 接其鬓,其, 儒以金椎控其颐, 徐别其颊, 无伤口中珠。 ”《诗》、《礼》: 泛指儒家经典。发冢: 挖坟。胪(lu)传: 传话。 东方作: 东方亮。 (hui):指下巴。 控: 敲打。颐(yi): 面颊。别: 分开。庄子认为,儒者都是既要名又要利的人。他们在盗窃死人口中珠玉时,还要打着《诗》、《礼》的招牌。


含珠见求 成语接龙

【顺接】:求生不得 求民病利 求益反损 求之近者 求名求利 求贤如渴 求过于供 求舍问田 
【顺接】:知足无求 无迹可求 声应气求 缘木难求 声气相求 梦寐以求 夸毗以求 焚林之求 
【逆接】:含辛茹荼 含牙戴发 含气之类 含冤负屈 含悲茹痛 含毫吮墨 含笑九原 含垢匿瑕 


 查看:「含珠见求」的典故、含珠见求成语故事

「含珠」开头的成语:

含珠见求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