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图集|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5

  最胜人王今方至  谛听谛听我当说
  象马车乘过百千  种种庄严甚殊妙
  从迦毗罗而引出  人王宝藏及诸乘
  青马青车青庄严  将从衣服悉青色
  靴帽刀拂咸亦青  青鞭青辔青铃网
  青衣人持青幢盖  人马皆青甚殊妙
  黄马黄车黄庄饰  将从衣服悉黄色
  靴帽刀拂皆亦黄  黄鞭黄辔黄铃网
  黄衣人持黄幢盖  人马皆黄甚殊妙
  赤马赤车赤庄饰  将从衣服悉赤色
  靴帽刀拂皆亦赤  赤鞭赤辔赤铃网
  赤衣人持赤幢盖  人马皆赤甚殊妙
  白马白车白庄严  将从衣服悉白色
  靴帽刀拂皆亦白  白鞭白辔白铃网
  白衣人持白幢盖  人马皆白甚微妙
  杂色车马杂庄严  将从衣服悉杂色
  靴帽刀拂皆亦杂  杂色鞭辔杂铃网
  杂色衣人持幢盖  人马皆杂甚微妙
  彼诸车后庄严象  其数足满八十千
  金鞍金鞯金庄饰  象背皆有七宝殿
  种种庄饰妙龙马  其数亦满八十千
  七宝庄严甚奇丽  众妙服饰从车后
  以诸妙花散御路  用五种香熏其地
  悬诸瓶香并缯彩  壮士戏人歌舞辈
  种种庄严遍其路  作诸音乐从王后

  尔时净饭王。及诸侍从。至尼俱树园。下车而入。步众导从前后围绕。尔时世尊。知父王心深生怨恨。为度王故。过于人上。在虚空中。自在游行。如来行时。娑婆世界主大梵天王在如来右。释提桓因在如来左。须夜摩天王。兜率陀天王。化乐天王。他化自在天王。各各执持种种天盖。供养如来。尔时毗沙门王提头赖吒天王。在佛东面。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向佛。现恭敬相。毗楼勒叉王。毗楼博叉王。在佛西面。亦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向佛。现恭敬相。尔时四天王天。三十三天。夜摩天。兜率陀天。化乐天。他化自在诸天子等。在虚空中。雨天优钵罗花栴檀末香曼陀罗花。作天伎乐及以歌舞。复于虚空中雨诸香水。从昔以来未曾见闻。优钵罗华旃檀香末。供养如来。尔时世尊。示现神通。以通力故。令人见天差别之相。时净饭王。见诸天子供养如来。生希有心。复见严饰七宝重阁满虚空中。见已作是说言。如来本昔作童子时。不以四天下转轮圣王生于顾恋。何以故。今在三千大千世界中。为大法王统领天人富贵自在。今此世尊为正法王。我今于此为人围绕。世尊乃有天人侍卫。尔时净饭王。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头面礼足。合掌向佛。而作是言。世尊初生之时无人扶持而行七步。观察十方而作是言。我于世间最尊最胜当得度脱老病死边。我于尔时头面礼世尊足。复于后时至于田村。阎浮树下坐于清凉。日虽西移影初不动。复有六天童子。合掌作礼在如来前。我于尔时头面作礼大牟尼足。我今第三复亦头面礼世尊足。尔时净饭王。而说偈言。
  两足世尊初生时  无人扶持行七步
  自说我于世最胜  尔时我礼明智者
  牟尼逾城至田村  阎浮树影荫不移
  六天童子修供养  我时复礼世应供
  今是第三稽首礼  恭敬怜愍世间尊
  堪受人天微妙供  世无如佛何有胜
  世尊本号悉达多  字为父母所喜乐
  始知如来名称实  得愿满足获甘露

  尔时欲界诸天。与世尊敷师子座。以天妙衣。敷在座上及尼俱园。复以天劫波树衣。弥覆虚空。尔时世尊。从空而下。在师子座加趺而坐。时净饭王。及诸眷属头面礼足退坐一面。欲色二界诸天子等。亦头面礼足。于虚空中退坐一面。尔时世尊。而说偈言。
  净饭大王及眷属  来诣世尊设供养
  从迦毗罗妙城出  趣尼俱陀可乐园
  佛与无量众围绕  阿修罗王及龙王
  鸠槃荼王金翅王  乾闼婆王并眷属
  夜叉大王鬼神众  紧那罗王悉皆集
  欲界天王并天子  一切皆生欣喜心
  六欲诸天既如是  梵辅梵身梵天众
  遍净诸天并眷属  乃至广果净居天
  沙门大众婆罗门  僧佉卫世尼乾子
  及余一切诸外道  修行种种异术士
  斯等诸方皆来集  如来示现自神力
  令净饭王及释种  获得信心欣喜成
  如来普为一切众  以微妙语善义句
  世尊意在净饭王  现化种种胜神力
  王本不许佛出家  相师本昔相童子
  在家必作转轮王  无量亿众所供养
  满足圣王七种宝  亦复具有四神通
  如法正治护国土  王四天下刹利王
  尔时菩萨发是言  我昔无量那由劫
  于一切时常实语  大王谛听我今说
  大王昔来于我所  实自初无信敬心
  欲以轮王令我作  以四天下生恋惜
  譬如本昔有通龟  随海水潮在陆地
  其海潮水回还去  龟便坠堕深井中
  井中旧鳖问海龟  汝本何处今至此
  广智海龟答井鳖  我遇海潮坠此井
  其海潮水还源时  我行迟迟遂不及
  以斯我今失时节  堕此小井共汝住
  井鳖复问海龟言  其海多少井中水
  岂复宽广于此耶  为大为小愿速说
  广智海龟答井鳖  无智住人穿凿处
  我于大海水中居  在彼经历多年载
  犹尚不知海处中  况复了达其彼岸
  如是大王都不知  我之神通威德力
  欲以轮王四天下  世间势贵恋惜我
  我今现作法轮王  统领三千大千界
  如法正治离刀仗  得于八部最胜供
  我今称颂昔日言  故来应现此大众
  以神通力修其心  用慈悲念召集众
  一切诸有皆云会  莫不为王得净信

  阿修罗王授记品第三

  尔时世尊。现其瑞相以是相故。时毗摩质多阿修罗王。作是念言。我今最初供养世尊。时毗摩质多阿修罗王。与其徒众六十那由他。婇女眷属亦六十那由他。以其海中无价宝珠及余海中所无悉采供养。尔时阿修罗王。化作六十那由他七宝车。一一宝车复化六十那由他调顺之马。一一调马复化七宝铃网庄饰马上。复化真金铃钏以饰马脚。一一马亦复化作七宝缠髻[肆-聿+((稯-禾)-凶+(鬯-匕))]尾。一一调马复以真金鞦辔。彼诸调马皆以七宝为角。彼诸调马车上七宝庄严轩盖。皆用七宝在虚空中。随车行住。一一轩盖皆悬七宝旒苏铃带。一一轩盖皆化宝网弥覆其上。彼诸车马轩盖铃网。为风所吹出微妙音夺人视听。犹如善击百伎音乐出种种声。令人喜乐夺人心意。一一宝车在虚空中。去地六十由旬。一一车后作诸音乐。一一车上皆有阿修罗女。种种严饰在其车上。是诸女等。或有立舞。或有坐舞。或有唱歌。或身动转。或散栴檀末香。或散优钵罗末。或雨沉水末。或雨多摩罗拔。或雨天诸末香。或散阿修罗香末。或雨金末。或雨曼陀罗花。摩诃曼陀罗花。曼殊沙花。摩诃曼殊沙花。波卢沙迦花。摩诃波卢沙迦花。迦迦罗婆花。摩诃迦迦罗婆花。波吒梨花。摩诃波吒梨花。质多罗波吒梨花。摩诃质多罗波吒梨花。悉皆化作用供养佛。或散金花。银花。毗琉璃花。颇梨花。赤真珠花。马瑙花。车磲花。或持七宝以散世尊。有散衣服。或以手环臂脚钾钏宝冠宝鬘庄严之具。金锁银锁真珠绳贯。或长或短。或有七宝项巾及诸璎珞金银耳珰。或以七宝盛发之袋以散于佛。或以顶鬘在臂铃钏动摇发声。或以七宝填鬘以金庄严。或以金填七宝庄严。有执金网。有捉金旒苏。有持摩尼旒苏。有持真珠旒苏。或持金盖银盖。或持毗琉璃盖。有持七宝盖者。或持种种宝幢。或持种种色幡。或雨香水者。皆为供养佛故。或有合掌说偈赞叹曰。
  归命丈夫调御师  归命丈夫最胜士
  归命丈夫两足尊  归命丈夫无等伦
  归命明照世间者  归命最上大智海
  归命具足功德林  归命最胜微妙山
  归命具足功德聚  归命灭除诸烦恼
  归命修诸净行师  归命净行无断绝
  归命无依不怯弱  归命无懈无悼动
  归命决定发精进  归命决定满足者

  尔时阿修罗王。亦复化作六十那由他七宝帐幕甚奇微妙杂色庄严。一一帐幕净游之下亦复化作六十那由他七宝大地。彼诸地上亦复化作六十那由他楼橹却敌。七宝合成微妙第一。一一却敌亦复化作六十那由他重阁殿堂。七宝庄严。一一堂殿复有六十那由他门户窗牖。七宝庄饰。一一门户金门银扇杂宝雕饰。其诸门阃一一皆用毗琉璃宝。一一门枢皆用车磲。复以车磲为柱。一一柱上以赤真珠以为栌栱。马瑙为地。其银门者悉用金扇。毗琉璃为阃。车磲雕镂马瑙为枢。赤珠为柱。白玉为栱。颇梨为地。毗琉璃门户。颇梨为扇。金为门阃。银为户枢。白玉为柱。马瑙为栱。赤真珠为地。颇梨门户。毗琉璃为扇。马瑙为阃。赤珠为枢。以金为柱。银为基栱。白玉为地。马瑙门户白玉庄饰。赤真珠宝以为阃扇。银为户枢。琉璃为柱。金为基栱。颇梨为地。赤真珠户马瑙庄饰。白玉阃扇。银为户枢。毗琉璃柱。颇梨基栱。黄金为地。白玉门户马瑙庄饰。金为阃扇。毗琉璃枢。白银为柱。颇梨为地。赤真珠宝以为基栱。彼诸门户。一一户中。化作六十那由他师子之座。七宝合成。以诸天人阿修罗衣。弥覆其上。或敷迦旃陵伽衣。或敷憍奢耶衣。其座两头置朱色枕。彼诸座前有七宝几。一一几上有于六亿阿修罗王种种衣服。所谓诸天树衣。刍摩罗衣。憍奢耶衣。迦尸迦衣。一一师子座上。各各皆有二修罗女众宝庄严。一一女人皆持七宝多罗树叶。以为其扇。一一座中皆有化修罗子。在于座上两女侠侍。持七宝扇。彼诸门户亦复化作六十那由他七宝幢盖。于金门户化作青幢黄柄颇梨间错。于银门户化作黄幢赤真珠柄白银间错。于毗琉璃门化作赤真珠幢。黄金为柄颇梨交错。颇梨门户化作杂色宝幢。黄金为柄白银交错。青幢黄头黄幢青头赤幢白头白幢赤头杂色幢者七宝为头。彼诸宝幕及诸殿堂于虚空中。绕佛三匝犹如三十三天。伊罗婆那龙象在空游行。俱持毗陀罗婆树梨耶多罗树。供养诸天。彼诸帐幕于虚空中。右绕三匝亦复如是。彼诸宝幕却敌之中。及以地上重阁殿堂。有诸门户师子之座庄严宝盖宝幢幡花。雨天真檀末香天优波罗末香沉水末香。复雨曼陀罗花。摩诃曼陀罗花。曼殊沙花。摩诃曼殊沙花。迦迦罗婆花。摩诃迦迦罗婆花。波吒梨花。摩诃波吒梨花。质多罗波吒梨花。摩诃质多罗波吒梨花。金花银花。毗琉璃花。颇梨花。一切众宝花。雨金雨银雨天树衣。彼诸修罗王子手中悉持如是宝珠。以珠力故。随意所须皆能降雨。尔时迦毗罗城。四门之外。各各纵广六十由旬。以阿修罗王威神之力。放光遍照六十由旬。上照六万由旬周围遍满供养之具。彼诸浮游帐幕绕佛而住。时迦毗罗城中积曼陀罗花。举高七丈。天上香水成泥。以佛神力。令其香气遍满三千大千世界。于此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住大乘者彼诸众生闻其香气。乃至初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得不退转。况复久修。时毗摩质多阿修罗王。乘七宝车绕佛三匝。以妙天真檀末以散佛上。而说赞曰。
  我今归依婆伽婆  能施天人无畏者
  归依最胜不可动  悕望无上妙菩提
  我今归依婆伽婆  心喜不堕三恶趣
  是故我今归依佛  悕求无譬妙菩提
  我今归依婆伽婆  能除生死大苦海
  能断旷野离恼净  堪能引导众生师
  我今归依婆伽婆  以此归依不求生
  老死所逼大苦恼  世尊为诸天人归

  尔时毗摩质多阿修罗王。以偈叹佛。右绕三匝。时彼诸马璎珞庄严。彼诸车庄严。彼诸阿修罗。阿修罗女庄严。彼诸幡幢宝盖铃网等。为风所吹。出深妙声。称心夺听。譬如具足百伎音乐。善巧奏击出深妙音。称意音声。甚可听采。夺人耳目。如是诸马庄严璎珞。乃至铃网。为风所吹。出微妙音。如巧奏击百种音声甚可爱乐。尔时毗摩阿修罗王。绕佛三匝。雨天真檀末香。优钵罗末。沉水末香。多摩罗末。种种阿修罗香末。从空而下。雨天曼陀罗花。摩诃曼陀罗花。曼殊沙花。摩诃曼殊沙花。波卢沙迦花。摩诃波卢沙迦花。迦迦罗婆花。摩诃迦迦罗婆花。波吒梨花。摩诃波吒梨花。质多罗波吒梨花。摩诃质多罗波吒梨花。复有种种化花。雨金花银花毗琉璃花乃至七宝众花从空而下。雨天香水阿修罗香水。从空而下。以香水故。迦毗罗城内外。纵广六十由旬。悉成香泥。以其泥香遍满三千大千世界。所有菩萨闻其香者。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转。尔时毗摩质多阿修罗王。绕佛三匝。以佛神力于虚空中。作天伎乐及阿修罗音声。彼诸音乐以佛神力。其音遍满三千大千世界。皆悉闻知。所有住大乘者闻其声已。悉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转。无量百千阿修罗女或歌或舞。或奏音乐或身动转。又散天真檀末。优钵罗末。沉水末。多摩罗拔香。曼陀罗花。摩诃曼陀罗花。曼殊沙花。摩诃曼殊沙花。波卢沙花。摩诃波卢沙花。迦迦罗婆花。摩诃迦迦罗婆花。波吒梨花。摩诃波吒梨花。质多罗树花。摩诃质多罗树花。金花银花。毗琉璃花。众宝杂花。又雨化花以散佛上。又散诸天衣服。臂脚铃钏以散佛上。腰璎珞。手臂璎珞。指环项巾。七宝之鬘。金锁银锁。真珠之贯。摩尼璎珞。半月珠璎于两肩上。七宝衣璎。种种宝璎。两耳珰磲盛发宝袋庄严顶冠种种旒苏。种种香旒苏。种种真珠旒苏。种种摩尼旒苏。或雨天种种宝盖金末香水。又阿修罗女。手把赤真珠以散佛上。又捉宝散者。又捉种种珠散者。皆为供养佛故。毗摩质多阿修罗王。与其眷属皆悉相顺而说偈言。
  我常如是心  值遇佛世尊
  归依如来故  未来常供养

  尔时波罗陀阿修罗王。所设供养。亦如毗摩质多阿修罗王。等无有异。乘七宝车。右绕三匝。以偈赞佛。
  我礼得实十力士  亦礼离怖无畏者
  决定得于不共法  归命导引诸世间
  我礼断除结缚者  亦礼出离生死道
  我礼到岸住陆地  将导贫乏众生师
  我礼深智不思议  与众和合不悼动
  于诸趣中心解脱  犹如莲花不著水
  牟尼本修诸空法  离诸栋择得无相
  于一切处无所愿  我礼如空无所依

  尔时善臂阿修罗王。所设供养广大无量。如毗摩阿修罗王。等无有异。乘众宝辇。右绕三匝。散诸金粟以偈赞曰。
  大牟尼尊无等伦  天上天下亦无比
  佛知众生如阳焰  非真实有唯想转
  于此无作无受者  亦无士夫空无我
  离诸所作无体性  说于一切寂定法
  于善逝法得信解  观一切法悉平等
  彼当得作导师子  顺佛言教如父说
  我今赞叹所得福  唯佛智解能照知
  我以福德悉无余  回施众生皆作佛

  尔时复有跋墀毗卢遮那阿修罗王。所设供养。亦如毗摩质多阿修罗王。等无有异。乘七宝车。绕佛三匝。散以银花。说偈叹曰。
  我今礼佛妙好相  度生死海到彼岸
  自身得度复度他  安置彼岸无畏处
  唯佛大慧知群生  倒见丛林无智者
  迷惑焰水计为实  无等悲心皆已知
  世尊妙人见众生  如幻阳焰如光影
  牟尼如法生善子  三有中行不染污
  大自在人知非实  知诸法性彼此空
  愚痴如梦受欲乐  佛子知已修诸行

  尔时罗睺罗阿修罗王。所设供养。亦如毗摩质多阿修罗所设供养。乘七宝车。绕佛三匝。以质多罗波吒梨花。以散佛上。说偈赞曰。
  大仙如来神妙身  超过一切诸天人
  既如须弥比芥子  复似大海譬牛迹
  如来颜容甚端正  众相庄严第一最
  超过一切色中上  如日出现萤息照
  世尊无量威德聚  超过一切威德者
  令诸威德不能现  如日出时萤光隐
  大圣世尊智慧海  超过遍覆三有界
  蔽诸外道令不现  如日盛明月光没

  尔时睒婆利阿修罗王。所设供养。亦如毗摩质多阿修罗王。修供养已。乘七宝车。绕佛三匝。用摩诃波吒梨花。以散于佛。说偈赞曰。
  乐奢摩他智慧者  能除三毒贪嗔痴
  引导众生出世间  犹如甘雨灭尘焰
  世尊炽然正法眼  亦如苏投大盛火
  能断烦恼疑网尽  亦如火烧大圹野
  颜容端正甚微妙  众相庄严最第一
  超过一切诸妙色  如日出时萤光隐
  如来秉持诸善根  无量亿万那由劫
  能除烦恼及恶业  如食甘露去身毒
  吹除一切无明冥  如夜明炬照黑闇
  如来示现正法眼  犹如珠师显宝价

  尔时乐战阿修罗王。所设供养。亦如毗摩质多阿修罗王。设供养已。乘七宝车。绕佛三匝。散众宝花。以偈赞曰。
  难调恶心佛能调  如勇健士降胜敌
  善得柔软心自在  我礼心调无畏者
  能调诸根离怨对  离畏无畏得安隐
  世尊烦恼不更发  消伏毒害悉无余
  那罗延力善修慈  于爱憎中心平等
  如来知诸众生相  不为六道之所摄
  离诸想心竭有爱  放智慧光破诸闇
  于诸法中心不著  牟尼超过无等伦

  尔时善目阿修罗王。所设供养。亦如毗摩质多阿修罗王。修供养已。乘七宝车。绕佛三匝。奉众宝藏。以献于佛。说偈叹曰。
  大雄久已知  诸法真实相
  所谓法名者  各各和合假
  一切诸法体  种种求不得
  所言此法者  说唯是假名
  离名名体性  诸相亦如是
  无相亦无名  已离三种法
  所言解说者  实无可显说
  说者说亦无  解者亦复然
  如是知于法  无上牟尼子
  于诸法不著  修行大名称

  尔时伏三界阿修罗王。所设供养。亦如毗摩质多阿修罗王。修供养已。乘七宝车。绕佛三匝。用真珠璎珞。以奉如来。说偈叹曰。
  我今叹佛离怨敌  颜容端正戒智力
  一切世间无如佛  以无比身伏仇对
  色力光明照三有  修诸善业得端正
  以布施力得其相  八十种好悉严净
  净持戒力无能动  明人思量所不得
  佛持戒心清净故  人中师子所作成
  如来智力更无比  以无怖畏胜三界
  如师子王众中吼  超过一切诸外道

  尔时毗卢遮那阿修罗王。所设供养。亦如毗摩质多阿修罗王。设供养已。乘七宝车。绕佛三匝。手执众宝。以散如来。复以偈颂。而赞叹曰。
  诸众皆集牟尼所  净心瞻仰如来面
  一切现前睹世尊  斯则如来不共相
  佛以一音演说法  种种随心各皆解
  世尊说应众生机  斯则如来不共相
  佛以一音演说法  众生随类各得解
  称意所欲知其义  斯则如来不共相
  佛以一音演说法  或有修进或调伏
  或有获得无学果  斯则如来不共法

  尔时目真邻陀阿修罗王。所设供养。亦如毗摩质多阿修罗王。修供养已。乘七宝车。绕佛三匝。手执赤真珠。以散佛上。说偈赞曰。
  欣喜净心敬信佛  离于傲慢无邪见
  顺佛阿含不放逸  是为修行无比子
  诸法自性不可得  如梦行欲悉皆虚
  但随想起非实有  世尊知法亦如是
  如秋时云水中月  迷惑无智愚众生
  不能惑著明智人  深乐佛法精进者
  妙人最妙不错悟  于佛法中不放逸
  分别诸法悉如梦  得见如实妙三昧

  尔时毗摩质多阿修罗王等。有六十那由他阿修罗。设供养已。皆各合掌作礼而住。欣欣踊跃情意充满喜乐称心。菩提之心流注不绝。
  尔时世尊知彼诸阿修罗信心供养已。如诸佛法示现微笑相。从其面门。放无量色光。青黄赤白红紫颇梨。亦如金银及以杂色。从口出已。绕佛三匝还从顶入。尔时慧命马胜比丘。从坐而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向佛。为佛作礼。以偈问曰。
  雄猛牟尼现瑞相  愍世间者非无因
  人中最胜愿为说  大仙所现之因缘
  怜愍世间现瑞应  见诸修罗胜供养
  欲授修罗决定记  令我等辈得欣欣
  朝有胜心无有疑  此众中有发心者
  世尊知其信根已  人中师子现此瑞
  朝日谁发清净心  谁于人中生胜信
  世尊知其信根已  现此最妙之瑞相
  今此大众皆有疑  皆见如来现微笑
  谁复朝日降魔怨  现此瑞相为此人
  善哉降怨大仙尊  愿断大众心犹豫
  愿尊速说勿踟蹰  断此大众之疑网

  尔时世尊。以偈答马胜比丘曰。
  善哉比丘所问义  我所现瑞利世间
  我说果报无有余  汝今一心善谛听
  诸阿修罗供养佛  为求无上胜菩提
  修罗心意无所依  如手在空不障碍
  此等供养世尊已  阿修罗众心清净
  大智皆舍修罗道  于人天中久受乐
  此等于其未来世  值遇恒沙人师子
  于善名劫得成佛  如来皆号为善名
  数满六十那由他  名振十方照世间
  演说无依无著法  广能度胜天人众
  彼诸佛土甚严净  佛知世间离五浊
  净佛国土三千界  满足六十那由他
  彼国无诸三恶趣  以欣喜心土田净
  彼佛雄猛除诸难  演说无上大乘法
  彼等诸佛得寿命  住世六十那由劫
  演说无所依止法  一一导师皆亦然
  彼诸如来灭度后  世间智者尽皆灭
  满足六十那由劫  彼佛正法住在世
  是诸如来各各度  如恒河沙众生聚
  彼诸如来等无量  土寿法住亦如是
  彼诸善逝能成熟  六十那由众生数
  皆令安住大乘中  各各绍继三宝种
  今此授记为修罗  利世间者大仙说
  天人闻斯授记已  身心踊跃得净信

    大宝积经卷第六十二

    大宝积经卷第六十三

    北齐三藏那连提耶舍译

  菩萨见实会第十六之三本事品第四

  尔时慧命摩诃迦叶。见诸阿修罗王供养佛已。生希有心。作是思惟。世尊本修菩萨行时。作何善根得是果报。时迦叶即入如实三昧。以其三昧严心力故。忆念过去阿僧祇阿僧祇劫。如来所修一切功德。于彼彼道彼彼生中所修善根。皆为满足无上菩提。以此善根得住不退转地。彼诸善根皆得念知。尔时迦叶忆念如来大善根时。作如是心。如佛所习善根广大。如来一一发心善根。如十方世界恒沙刹土。其中众生皆得人身。得人身已。众生如恒沙劫。供养善逝亦如修罗。一一众生如恒沙劫。供养如来已。不能报如来一发心善根。尔时慧命摩诃迦叶。从三昧起。以偈赞曰。
  一一如来牟尼尊  发心广大向菩提
  此修罗等所供养  佛迦罗分不及一
  世尊应供人中上  如须弥山真檀聚
  人天中胜所供养  由度功德彼岸故
  人中师子应受供  过诸恒河沙数等
  譬如大海满中水  香水和合而供养
  具足功德应受供  多于恒河沙数等
  积满花聚而供养  犹如斫迦婆罗山
  自然大士应受供  如须弥山灯明炷
  大海以为香油器  以灯供养诸胜者
  应受供养大威势  多于恒河沙数等
  造立塔庙而供养  由度功德彼岸故
  人中坚固应受供  以诸广大胜宝盖
  其盖遍覆三千界  经于那由他劫数
  怜愍世间人中尊  无边功德应受供
  以诸宝幢所供养  遍满十方诸世界
  于不思议亿劫数  以广大幡而供养
  满恒河沙诸世界  经于无量亿劫数
  供养如来人师子  起于分别作譬喻
  大论师中师子子  谛听谛听诸天人
  我及诸来在此众  若如恒河沙数等
  诸有十方世界众  一切皆当得作佛
  具足十力人师子  彼佛头数如恒沙
  一一皆有恒沙头  于一一头如恒沙
  各各皆有恒沙口  彼于一一无量口
  有于无量沙数舌  以舌赞叹于如来
  彼诸如来说不尽  功德彼岸不可到
  一切智智不可量  由度功德彼岸故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言。善哉善哉。诸比丘。我诸声闻端直而住。有智有法亦如梵天。乃能入我功德海中。何以故。如来具足无量功德。具足不思议功德。诸比丘。如来功德聚不可思议。诸比丘。如来功德聚若是色者。一一发心所得功德如恒河沙等世界中所不容受。何以故。诸比丘。如来一一发心功德。一切智所攀缘处。如洹沙等诸佛。如恒沙等劫。不能思量。说不可尽。何以故。如来本修菩萨行时。无一发心不为利益一切众生。众生所摄者无一发心不为一切众生。众生界无边际。其中众生亦无边际。所有众生界无边际。如来一一发心功德亦无边际。何以故。如众生界无边际。如众生界不可量。如来一一发心功德聚不可穷尽。皆为怜愍利益安乐一切众生故。是故发心。假使一切众生供养时。不能报如来一发心功德。何以故。彼诸众生供养如来。皆为悕望杂食世报故。菩萨本发心离于杂食求世报心。为利益安乐众生故。欲令众生背于生死趣向涅槃。如来本修菩萨行时。为利益安乐众生。离于杂食不求世报。佛告诸比丘。于过去世无量无边流转生死。阿僧祇不可思议无始世界。不可说劫中。有佛号曰因陀幢王。出现于世。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婆伽婆。彼佛如来。以一一发心。如恒沙等世界中。曾为众生。作利益安乐思量发心。比丘。彼因陀幢如来作佛时。恒河沙世界同一佛刹。其因陀幢如来应供正遍知国土严净。离于恶趣及以八难。是因陀幢如来应供正遍知。其国土中所有众生住正定聚。其邪定众生。增上慢众生一向皆无。不净身业。不净口业。不净意业一切皆无。亦无恶趣烦恼作恶趣业。何以故。因陀幢如来教是众生。令其发心止一切恶。以其善法授令修学。是因陀幢如来国土中。曾得五种乐。所谓一得欲乐。二得出家乐。三得禅乐。四得三摩跋提乐。五得无上菩提乐。彼诸众生虽受其乐而不贪著。譬如蜜蜂但取其味不取花色。彼诸众生。亦复如是。虽受其乐而不取著。譬如飞鸟空中而行不著其空。如是众生虽受其乐而不取著。亦复如是。是因陀幢如来应供正遍知。其佛土中所有众生。无有忧苦唯有喜乐。亦无不苦不乐受。愚痴无故。唯有称心之乐。何以故。彼诸众生本修善故。由彼因陀幢如来本修菩萨行时。现诸相好。令彼众生不作一切恶。安置众生修习善法。彼等次第离诸恶道。安于善处。彼等于一切种不善业。一向悉无。其所作业得果报时。心不欣乐。生苦受者。无有是处。不作恶业不受苦果故。愚痴无故。不苦不乐受亦无。彼因陀幢如来佛土中。一切时恒无恶风暴雨。亦无毒热。彼诸众生时节变易苦。一切皆无。彼因陀幢如来本修菩萨行时。彼佛土中。其诸众生。一切身业智。上首智。顺转演说开示正显。如是一切口业智。上首智。顺转演说开示正显。如是一切意业智。上首智。顺转演说开示正显。如是彼诸众生从彼菩萨闻已。彼诸众生一切身业。一切口业。一切意业智上首智顺转回向。以善业故。愚痴报不生。以其愚痴故。受不苦不乐受。彼诸众生于彼佛土中。苦受不苦不乐受一向皆无。以离愚痴故。彼诸众生生彼国土时。其因陀幢如来教化已。于法敬重。若游行时。思量于法。爱欲于法。染著于法。彼等心生爱欲染著。于法游行时无有苦受。行住坐卧睡寤。乃至无有威仪之苦。彼诸众生在国土中。无恶可顺。以无恶故。无苦可生。于善无著。以是因缘。彼诸众生善顺无故变易苦无。于诸法中不生贪著。是故坏苦不生。亦无怨憎会苦。何以故。由彼众生于一切众生中得住平等心现前。是故无有怨憎会苦。亦无爱别离苦。何以故。由彼众生于一切法不著故。其爱别离苦从爱而生。是故无有爱别离苦。苦苦亦无。何以故。于乐受不生著故。唯有行苦。所谓无常苦。何以故。彼佛唯说第一义故。彼佛住世经恒沙劫。于彼佛刹。无一众生与佛竞论者来生其国。何以故。由彼如来本行菩萨时成熟众生故。
  佛告诸比丘于意云何。能以下善根。少善根。不善习善根。不善相应善根。非大精进善根。非善趣善根。非善发善根。非善回向善根。可能利益如是等众生能与乐除苦耶。可能净如是广大国土成熟如是多众生耶。诸比丘言。不也世尊。佛复告诸比丘言。于意云何。可以下心怯弱不善根相应心。非精进心。非善集根心。非善趣心。非善发善根心。非善回向心。可能利益如是等众生思惟与乐能除苦耶。可能严净如是广大佛刹成熟如是多众生耶。诸比丘言。不也世尊。佛复告诸比丘言。于意云何。可以下信少信。羸信怯弱信。不善相应信。非精进信。非善集善根信。非善趣信。非善发善根信。非善回向信。能利益如是等众生。除苦与乐耶。能严净如是广大佛刹。成熟如是多众生耶。诸比丘言。不也世尊。佛复告诸比丘。于意云何。可以下戒少戒羸戒。非精进戒。非善集善根戒。非善趣戒。非善发善根戒。非善回向戒。能利益如是等众生。除苦与乐耶。能严净如是广大佛刹。成熟如是多众生耶。诸比丘言。不也世尊。佛复告诸比丘言。于意云何。颇以下精进。少精进。羸精进。怯弱精进。非相应精进。非精进精进。非善集善根精进。非善趣精进。非善发善根精进。非善回向精进。能利益如是等众生。除苦与乐耶。及能严净如是广大佛刹。成熟如是多众生耶。诸比丘言。不也婆伽婆。佛复告诸比丘。于汝意云何。颇以下念少念。羸念怯弱念。非相应善根念。非精进念。非善集善根念。非善趣念。非善发善根念。非善回向念。能利益众生。及思惟与乐耶。及能严净如是广大佛刹。成熟多众生耶。诸比丘言。不也世尊。佛复告诸比丘言。于汝意云何。颇以下定少定。羸定怯弱定。非相应善根定。非精进定。非善集善根定。非善趣定。非善发善根定。非善回向定。能利益众生。思惟与乐耶。能严净如是广大佛刹。及能成熟如是多众生耶。诸比丘言。不也世尊。佛复告诸比丘言。于汝意云何。颇以下慧少慧。羸慧怯弱慧。非相应善根慧。非精进慧。非善集善根慧。非善趣慧。非善发善根慧。非善回向慧。能利益众生。思惟与乐耶。能严净如是广大佛刹。及能成熟如是多众生耶。诸比丘言。不也世尊。佛告诸比丘言。诸比丘实如是。不以少善根少戒少信少精进少念少定少慧。能利益众生。及思惟与乐离苦耶。能严净广大佛刹。成熟如是多众生耶。
  佛告诸比丘。于意云何。彼时因陀幢如来汝知谁也。如来问已。诸比丘默然不答。当于尔时。东方过如恒沙等诸佛世界。有世界名曰月光庄严。彼土有佛。号高威德王如来应供正遍知。今现住世。文殊师利在彼众中。即知释迦牟尼心念已。即白高威德王佛言。今释迦如来。在娑婆世界说法。世尊。我今往彼见释迦如来。礼拜听法供养恭敬。作是请已。时高威德王如来。告文殊师利。任意而去。今正是时。尔时文殊师利童子。从座而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头面礼高威德王如来。右绕三匝。譬如壮士屈伸臂顷。时文殊师利。在彼月光庄严世界中没。释迦牟尼佛前出。头面接足敬礼如来。却坐一面。白佛言世尊。昔时因陀幢如来者。今即世尊是也。何以故。由是世尊具足不可思议诸善方便。能成熟众生净佛国土。恒不疲倦亦无厌足故。世尊。安置众生住菩萨乘亦无厌足。若有实语人作正语者。胜中之胜。胜中之妙。胜中上首。最胜中最胜言。佛如是者当知释迦牟尼佛真实无异。时文殊师利。而说偈言。
  雄猛巧方便  怜愍诸世间
  现大威神力  成熟众生故
  已于过去世  曾作八亿佛
  犹自有神力  无心取正觉
  六十一三千  清净佛国土
  浅识不知佛  牟尼巧方便
  不舍初发心  彼彼处处现
  更于未来世  示现无量佛

  伽楼罗王授记品第五

  尔时复有八亿六千万金翅鸟王。见诸阿修罗供养世尊及得授记已。于如来所生无等敬信。踊跃欣喜为供养故。化作八亿六千万殿堂。纯以诸天七宝庄饰甚奇微妙。一一殿堂七重钩栏四宝所成微妙第一。所谓金银琉璃颇梨金钩栏者金为寻梁。及作众柱。银为曲鞚。银钩栏者银为寻梁。及作众柱。金为曲棂。毗琉璃钩栏。以毗琉璃。而为梁柱。颇梨为棂。颇梨钩栏。颇梨梁柱。毗琉璃棂。彼诸殿堂。周匝四面。垂七宝铃。所谓金银琉璃颇梨真珠车磲马瑙。其宝精奇微妙第一。是诸殿堂。复以七宝罗网覆上。所谓金网银网毗琉璃网颇梨宝网赤真珠网车磲之网马瑙网等微妙第一。复更化作八亿六千万七宝之盖。微妙奇特。所谓金银乃至马瑙。复更化作八亿六千万七宝妙幢。所谓金银乃至马瑙。青幢黄头。黄幢青头。赤幢白头。白幢赤头。杂色之幢纯色为头。纯色之幢杂色为头。复更化作八亿六千万七宝妙幡。有种种色严净第一。复更化作八亿六千万七宝之帐。所谓金银乃至马瑙宝线织成微妙第一。尔时诸金翅鸟王。持是八亿六千万七宝殿堂。八亿六千万七宝之盖。八亿六千万七宝之幢。八亿六千万七宝之幡。八亿六千万七宝之帐。悉以奉献如来世尊。既奉献已。彼诸鸟王及供养具。于虚空中绕佛三匝。譬如[嘌-示+土]罗婆那象王于三十三天。顶戴诸天乘空而游。诣波利质多罗树。彼诸鸟王。持是殿堂盖幢幡帐。飞腾虚空绕佛三匝亦复如是。尔时彼诸鸟王。敬绕佛已。却住一面。曲躬合掌。众共一音。以偈赞曰。
  归命出离生死者  归命救度生死人
  归命无等坚固士  归命无上无等圣
  愿我当得坚固身  三十二相自严饰
  复有八十随形好  唯愿我等如导师
  愿我圆光具威德  形颜功德皆成就
  愿得第一佛威仪  令他心净证寂灭
  愿具持戒三摩提  亦得诸佛上智慧
  愿悉作佛度群有  如佛今作世导师
  世尊我愿具十力  亦到十八不共岸
  成佛智慧过世间  如今如来上中上
  亦知众生无体性  如幻如梦无所依
  宣说如响如虚空  如佛今日为众说

  尔时世尊。知诸鸟王得敬信已。现微笑相。是时慧命马胜比丘。见佛微笑。以偈问曰。
  人中无上胜导师  非是无事现微笑
  愍世间者为我说  现此微笑何因缘
  彼诸鸟王已供佛  宝殿幢幡空中现
  令此天人生希奇  愿两足尊说是义
  一切大众合掌住  深心清净皆欣喜
  愿闻金翅未来果  愿两足尊说此义
  人中最胜若说已  一切大众皆无疑
  大众离疑得无畏  如来智能令欣喜
  大众欣喜得无畏  离诸过恶心清净
  彼众乐闻如来说  犹如弟子受师言
  愿断大众心所疑  愿佛摄受令欣跃
  大众欣喜皆来集  愿说金翅当来果

  尔时世尊。以偈答慧命马胜言。
  十力真实超一切  八枝梵声悉具足
  降伏诸根为马胜  说于金翅未来果
  善哉马胜问是义  我现微笑愍世间
  谛听彼报以悦意  心当欣喜除疑网
  鸟王于我设妙供  为求无上菩提果
  十种智力四无畏  得彼法故成导师
  复求十八不共法  此等金翅供善逝
  亦求坚固不坏身  三十二相八十好
  求佛净戒三摩提  诸佛境界大智慧
  成就净土度世间  金翅求此供养我
  彼等信心供我已  智者能离畜生趣
  当必得生于天上  此是恶道最后身
  彼等后如恒沙劫  常生人中及天上
  供养无量诸佛已  当得作佛伏诸根
  彼佛国土无恶趣  具足身相离八难
  彼佛同名普端正  其劫名曰须弥幢
  八亿四千万岁中  怜愍世间故住世
  彼时一切诸善逝  住寿佛事皆悉同
  彼佛离热度烦恼  一一诸佛八十会
  一一会中八亿人  离于憍慢得自在
  以彼本有金色身  大力常怀憍慢故
  后成佛时为众生  除断憍慢转法轮
  彼等过去已曾为  修极苦行仙人众
  其数八亿六千万  凡所修行为神通
  彼诸仙人得通时  叹己苦行为希有
  不犯禁戒具功德  居住林中生憍慢
  以慢故生金翅中  以通心故具神力
  戒清净故得见佛  以慢故忘菩提心
  如是佛授菩提记  及说金翅本所生
  大众闻已皆欣喜  喜已皆成菩提器

  龙女授记品第六

  尔时九亿六千万龙女。见诸阿修罗伽楼罗供养世尊及授记已。心生欣喜。彼得欣喜踊悦称心。于世尊所起心供养。化作九亿六千万盖。皆七宝成。毗琉璃网以覆其上。赤真珠宝以为网缘。金为盖茎。毗琉璃宝以为盖子。数有百千。杂宝旒苏垂下四面。化作九亿六千万马。青马青色青形青光。诸庄严具一切皆青。毗琉璃宝以为缰鞚。于上虚空中。化作大威德摩尼宝车。于其车上复有宝殿。纵广正等六十由旬。其殿遍覆诸来大众。其殿四面化作九亿六千万众宝旒苏。周遍垂下甚奇微妙。其诸光彩夺人心目。化作宝网弥覆殿上。复有宝铃悬殿四厢。化作七宝鸧鹄白鸽。以次飞行绕殿四面。又复化作九亿六千万种诸龙音乐。时诸龙女乘彼青马。各掷宝盖。于虚空中自然游行。是诸龙女各取乐器奏诸音声绕佛三匝。以天旃檀末。天沉水末。多摩罗叶末。天真金末。及诸龙花。并复化作种种之花而散佛上。复以优波罗花旒苏。种种杂色众花旒苏种种无量杂香旒苏。种种无量杂色之衣。种种无量杂色璎珞。以用散佛广设供养。亦如彼诸阿修罗王。尔时九亿六千万龙女。作音乐时。以佛神力。其声遍满三千大千佛之世界。其中众生闻是声者。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转。于大威德众宝殿中。及宝旒苏众鸟行间。诸宝铃网微风吹击出妙音声。其声和雅甚可爱乐。譬如百伎音乐善巧学人之所击作。所出音声和雅可爱。于彼大威德殿。乃至铃网所出之声亦复如是。此声亦遍三千大千佛之世界。其中众生若闻声者。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不退转。尔时彼诸龙女。复更雨于种种天花种种天香。与水俱下。其香花气顺风逆风。不顺不逆皆悉能去。以香水故。于迦毗罗城。纵广正等六十由旬。皆成香泥。其香泥气。遍满三千大千世界。其中众生闻是香气。亦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转。尔时彼诸龙女供养佛已。及九亿六千万盖。九亿六千万马。九亿六千万音乐。一切众宝庄严供具。于虚空中。头面礼佛。右绕三匝。却住一面。曲躬合掌。以偈赞曰。
  诸龙妇等有智慧  心意踊悦生欣喜
  供养释迦牟尼佛  愿求安隐大菩提
  化作九亿六千万  宝盖及与妙庄严
  供养善逝善调心  出离一切诸障碍
  复化九亿六千万  妙马及与庄饰具
  马与庄严皆青色  亦复更有青色幢
  彼马一切空中行  诣于佛所作供养
  龙妇咸有信敬心  头面顶礼如来足
  于龙宫中化音乐  为供养故而持来
  来已奉上释迦文  应受供养大导师
  善逝令彼音乐声  遍满三千大千界
  无量众生得闻已  皆悉不退菩提心
  彼诸龙女于空中  化作一大众宝殿
  纵广由旬有六十  遍覆十方一切众
  宝名威德炽然光  普照十方大千界
  彼诸龙女大众前  净心欣喜供养佛
  生于踊悦无等心  为求安隐菩提果
  愿令我等当作佛  利益一切众生故
  我等愿于无量众  说法度诸烦恼缠
  亦如十力大导师  现救苦恼众生等
  一切诸法如幻焰  亦如水沫不坚实
  又如注雨所起泡  当知诸法无有主
  众生如像亦如影  如是观察世间已
  唯愿我等为众说  法性真如及实际
  如佛无过善见法  虚伪妄相诳愚者
  如幻庄严无有实  唯能惑乱诸凡夫
  众生于法迷无智  不知诸法如实性
  导师已见彼彼法  复能令他众生解
  虚空兴云遍覆地  见彼空云犹如影
  彼无体实无所依  亦复如影无有实
  如是众生无体性  唯能诳惑诸根门
  佛智如是见有趣  但能诳惑无智者
  世间尊重以此业  于智慧人作利益
  如来示现无体性  一切众生真实故
  唯以实法悦预子  生死泥中作桥梁
  愚痴实法非境界  由于著声不求义
  以佛无边我归依  具足示现真实者
  能与愚夫作亲救  归趣舍宅善知识
  如是为求大菩提  我等供养尊导师
  愿得作佛觉寤他  我益世间犹如佛

  尔时世尊。知诸龙女得深信已。现微笑相。尔时慧命马胜比丘。以偈问曰。
  于世智中胜智者  最胜导师现微笑
  尊重坚固德如山  今现微笑非无因
  人中最上胜尊主  愿为说此笑因缘
  天人龙鬼若得闻  于佛皆生大欣喜
  世间导师于世闻  常知一切因缘法
  无有一法佛不解  因缘种类佛悉知
  唯愿善逝见为说  如佛所知笑因缘
  一切大众若得闻  皆生欣喜除疑网
  如来妙法有大利  此等大众必当获
  大众若得寂定心  由味妙法利益故
  佛力令断分别已  唯乐菩提听佛说
  若得闻于笑因缘  当必成就于佛道
  若人于法情有疑  其心掉动生苦恼
  现今此会大众是  不知微笑因缘故
  大众堪能断疑网  唯愿导师令除灭
  速为众说度我等  以何因缘现微笑
  谁于今日心清净  谁于今日降魔怨
  谁于佛所生敬信  谁于今日供养佛
  唯愿导师大众前  演说谁有如是力
  我等闻已生喜心  生喜心已得安乐
  此诸大众咸敬礼  一切皆有疑网心
  愿说笑因生喜故  唯愿世尊断众疑
  此诸天人得闻已  大众当得无疑网
  若得闻于如来说  一切当得欣喜心

  尔时世尊。以偈答慧命马胜言。
  善哉善哉慧马胜  能问如来笑因缘
  见诸龙女供养已  我愍世间故微笑
  我今为汝说彼果  离诸过恶至心听
  我今所为现微笑  汝马胜等听我语
  此诸龙女心无著  求大菩提修进行
  以智慧修世间空  决定安住菩提道
  于此无作无受者  亦无生者养育者
  但有诸法无余事  其法亦妄如焰像
  以知恩故供养我  能以智慧知真实
  善哉佛解诸世间  所谓能见空无主
  彼乐此空善修习  虽设供养犹如幻
  于胜菩提所发愿  观彼菩提亦无著
  此以无等供养佛  亦观众生空寂已
  永离龙道恶趣身  与彼帝释天中住
  在忉利天极受乐  尽彼天子寿命已
  无能毁訾彼名称  复得生彼夜摩天
  居止夜摩天宫时  具受彼天胜妙乐
  诸佛子等住彼中  乃至尽彼天寿量
  此诸佛子具受乐  尽彼夜摩天寿已
  复得往生兜率天  与彼处天同其类
  为诸天女常围绕  具受彼天胜妙乐
  心无所著住善道  譬如莲花水不污
  彼天能以大智慧  观察一切世间空
  犹如画石字不灭  彼念不失亦如是
  彼诸天子居彼天  具受彼中胜妙乐
  于彼善道尽寿已  当更往生化乐天
  彼得善名无能毁  为诸天女胜供养
  虽住天宫心无著  乃至尽彼天寿限
  于彼化乐天宫中  具受彼天胜乐报
  彼智慧者命尽已  于一切法得究竟
  往生他化自在天  作大商主信清净
  住彼天中心无染  如是住时爱乐法
  彼等居彼天宫殿  受彼极妙五欲乐
  无愚痴者住善道  乃至尽彼限寿量
  虽受天欲见其过  乐求寂定及涅槃
  修习获得禅定已  命终即生梵天中
  于梵宫中善知禅  受彼禅果寂灭乐
  智慧无等住一劫  愿求无上大菩提
  住彼梵宫一劫时  善住威仪求智慧
  方便以利益世间  广作无边无有量
  智住梵宫乐在禅  于禅不著而寂灭
  知著禅乐亦是过  诸根寂定求菩提
  于一切处心信解  皆得安住菩萨行
  知诸禅定虚诳相  唯求寂灭大涅槃
  彼诸佛子于彼中  求于安隐菩提果
  在彼梵宫心清净  思利世间善调心
  诸梵天等自然教  彼说梵教非出世
  唯有诸佛菩提道  究竟能得出世间
  梵天当时生信已  发心安住于佛法
  知本梵天自然教  非是究竟出世道
  于善逝法彼相应  为于世间说是法
  如彼法眼所说果  令彼闻者速能知
  彼等住彼梵宫时  作诸利益世间已
  能令无量那由他  亿众安住菩提道
  彼于无量那由劫  当得供养一切佛
  后于未来星宿劫  诸根寂静当作佛
  诸天人龙阿修罗  金翅夜叉乾闼婆
  鸠槃茶鬼紧那罗  一切大众皆欣喜
  彼等一切佛教化  于佛法中得力已
  皆悉欣喜合指掌  稽首顶礼于佛足

    大宝积经卷第六十三

    大宝积经卷第六十四

    北齐三藏那连提耶舍译

  菩萨见实会第十六之四龙王授记品第七

  尔时难陀优波难陀龙王等。九亿诸龙。见诸龙女设妙供养。及闻龙女得授记已。生希有心未曾有心。作是思惟。乃至如来世尊应正遍知希有未有。以是如来知诸众生机根深信如来。无有少分不见不闻不证如来正法。是其善说能令大众闻已现知无有时节。随机授法必令得果。令诸智者现得证知。乃至女人动转轻躁。智慧浅短。犹得解佛所说深法。况余智者善能安住如来法中诸弟子众。如诸女人欲心增上。嗔心增上。痴心增上。犹能得知如来所说。是故难陀优波难陀龙王。及诸龙等。于如来所生希有心。生未有心。为供养故。遍阎浮提诸山大海。兴云遍覆一切世间。普雨香水以成香泥。彼香泥气。充满三千大千佛刹。其中众生闻香气者。皆不退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迦毗罗城纵广正等六十由旬。雨赤真珠。遍覆其地。复以无价种种众宝。周匝遍覆尼拘陀园。复以龙华化成妙堂。纵广正等六十由旬。椽柱梁壁皆用七宝。复更化作无量乐器。为供养故击出妙音。于彼龙花微妙堂中。化作九亿种种杂色众花旒苏。悬于堂上。以毗琉璃网覆诸宝柱。以无价宝遍布堂下。其宝柔软。譬如三十三天般筹缄婆罗石。其石之色如毗琉璃。石触柔软如迦遮邻提迦衣。微妙可乐系人眼目。令诸天人爱恋系念。彼诸宝等亦复如是。彼诸种种摩尼宝中。或有出于凉冷光焰。有出青水。有出赤水。有出白水。有出黄水。或复有出杂色之水。或复有出凉乐之风。或有宝珠随诸众生所须之事皆悉出之。或复有宝出于腴泽。或有摩尼堪为明镜。一切大众皆现其中。于迦毗罗大城之中。所出人民随其多少皆现宝中。一切大众皆悉睹见佛及声闻。作此种种神通变化。以彼摩尼宝神力故。于其地中。出于种种杂色宝盖。及以种种杂色宝幢。亦有种种杂色宝幡。复出种种杂花旒苏。亦有种种杂香旒苏。复有种种杂宝旒苏。复出种种真珠旒苏。复出种种杂色龙幡。复出种种众宝铃网。复出种种杂色良马。诸所出者皆是龙力。尔时难陀优波难陀龙王。及九亿龙。驱彼良马随而步行右绕三匝。以妙迦遮邻提迦柔软之宝。而散世尊。于彼堂下地中所出。种种众宝上升虚空。雨于如来及声闻上。复以诸龙无量乐器。于虚空中自然出好微妙音声。供养于佛。尔时九亿诸龙绕佛三匝已。在于佛前合掌默然。念佛功德。瞻仰如来目不暂舍。乐佛功德。深心安住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彼等少时合掌默然。念佛功德已。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向佛。五体投地。为佛作礼。众共一音。以偈赞曰。
  久修威仪百福相  悲心离垢行具足
  弃舍无尽众宝地  世尊出于迦毗城
  于六年中修苦行  如来不得甘露道
  善逝意犹不退闷  以其久修智慧故
  如来真是天人师  为世间故修苦行
  世人闻已尚不堪  况复能以目亲睹
  牟尼过去舍头目  如圣所集菩提心
  我等闻是不生乐  由闻如来苦行故
  如佛本作忍辱仙  为迦利王截手足
  及劓耳鼻不生恚  我等闻是不能忍
  如佛以身上秤盘  为鸟归投不舍弃
  我等闻已亦不乐  如来过去甚勤苦
  何故我等心不乐  以世尊行极苦故
  于如来所作恶者  堕恶道时佛复悲
  具足圣慧大导师  云何能行不害心
  修习道行无疮疣  唯愿佛说安乐行
  今此龙众已发心  求于善逝菩提行
  如佛所说悉能行  唯愿速说菩提道
  此诸龙众甚渴仰  唯求不死不生处
  愿说如来安隐行  令此众生易受化

  尔时世尊。见诸龙众设其供养。及闻发愿知深信已。佛于尔时现微笑相。诸佛法尔。若现微笑。即于面门。放种种色无量光明。其光遍照上至梵天。照已还来从佛顶入。尔时慧命马胜比丘。以偈问曰。
  善哉沙门大牟尼  非是无因现微笑
  慈悲导师唯愿说  无等善慧笑因缘
  大众瞻仰求欲闻  世尊无量功德行
  于笑生疑心不乐  唯愿法王断众疑
  谁于释迦佛法中  今生敬信心欣喜
  谁令今日魔波旬  心意迷乱不欣乐
  谁于今日能恭事  功德法父大导师
  谁作第一胜供养  愿释师子上上说
  此诸大众合指掌  皆悉对佛瞻仰住
  唯愿导师除疑网  为众演说笑因缘
  大众闻已生欣喜  能知世尊正法教
  大智世尊令众喜  随顺正教善安住

  尔时世尊。以偈答慧命马胜曰。
  深广智慧大众师  说时梵音具八种
  清净其心离秽浊  谛听我说笑因缘
  此诸龙王敬信心  于我设供超一切
  是等为求佛菩提  利益一切世间故
  悲心增上观众生  无有导师云何乐
  我云何得大菩提  成熟众生不疲劳
  深乐寂定具智慧  乘安乐乘心清净
  于空无相及无愿  无量劫来久已修
  其心平等观世间  如佛所得智慧相
  慈悲喜心皆平等  为令世间安隐故
  第一悲心怜愍者  当得作佛称其意
  彼等观察世间已  当成导师号无怨
  彼等当得甘露时  无有魔怨亦无余
  恒常演说无我法  一向无有世俗说
  彼诸如来具大悲  令诸众生入佛智
  是诸善逝说法时  一切众生皆信解
  彼等世世修道时  成熟众生不为难
  彼所成熟闻法已  当得解脱证甘露
  诸闻法者悉解脱  是诸众生皆端严
  一切众生皆能知  彼诸如来所说法
  一切鬼神及畜生  无有不解彼佛语
  一切皆得念法已  能解如来甘露法
  无有众生闻佛说  当时不生爱乐心
  爱乐彼佛所说者  一切皆悉得甘露
  彼时所有受化者  当得解脱生老病
  及解脱死忧悲苦  闻佛说已心无垢
  如是释迦牟尼佛  说诸龙意答佛子
  如彼坚智心中转  为得无等菩提故
  如来授彼诸龙记  大众闻已皆欣喜
  大众喜已归依佛  一切皆悉心寂静

  鸠槃茶授记品第八

  尔时复有诸鸠槃茶一亿八千万。见诸阿修罗伽楼罗龙女龙王等。供养如来闻授记已。称其心意。踊跃欣喜。生希有心。得未曾有。如来世尊功德智慧微妙殊胜。得如是等希有供养。不怪不喜。以佛智慧于诸智慧最尊胜故。譬如大海不增不减。何以故。以深广故。如是世尊。得胜供养心无增减。亦复如是。何以故。于一切法无所疑故。尔时一亿八千万鸠槃茶等为供养故。化作一亿八千万盖。皆是七宝之所成就。金线宝盖银线宝盖毗琉璃线众宝之盖。颇梨珠线众宝之盖。赤真珠线众宝之盖。马瑙珠线众宝之盖。车磲珠线众宝之盖。彼诸鸠槃茶于众宝盖悬宝旒苏。有种种色。金线宝盖银线旒苏。银线宝盖金线旒苏。毗琉璃盖颇梨旒苏。颇梨宝盖毗琉璃线以为旒苏。赤真珠盖车磲旒苏。车磲宝盖赤真珠线以为旒苏。马瑙宝盖颇梨旒苏。又复化作一亿八千万众宝之车。亦种种色甚奇微妙。所谓金银琉璃颇梨真珠车磲马瑙。于其车上。复更化作一亿八千万众宝之盖。与车相连。一一宝盖皆有百子。其诸盖茎皆用金银及以颇梨毗琉璃等。于彼宝盖。复化种种宝花旒苏。严饰其盖。所谓金花旒苏。银花旒苏。毗琉璃花以为旒苏。颇梨旒苏。赤宝旒苏。龙珠旒苏。赤真珠花以为旒苏。复以赤真珠网弥覆其上。又复化作鸠槃茶乐出种种声而用乐佛。复更化作一亿八千万众宝色马。调伏骏疾以驾其车。尔时鸠槃茶等各乘宝车。绕佛三匝。以七宝花而散佛上。尔时彼诸鸠槃茶等。从车而下来至佛前。头面礼已。复绕三匝。曲躬合掌。住立一面。以偈赞曰。
  不增不减大牟尼  譬如须弥诸山王
  受此无上供养者  如来以得无畏故
  观诸众生但有名  及但有用不取著
  导师以修寂灭定  是故智者无贡高
  牟尼知世犹如幻  亦如梦中受欲乐
  复似水月春时焰  如是观察悉无余
  譬如干城无有实  于十方求不可得
  其城无实但有名  佛见世法悉如是
  一切人天所供养  宝车宝盖及音乐
  幢花旒苏合掌等  世尊观知如影响
  我等设是供养已  愿我当来得作佛
  亦愿我知世如梦  知已说法如世尊
  我等见诸苦恼者  生老病死之所逼
  愿知无死佛菩提  说令闻者得解脱
  于诸无智众生所  愿得菩提为说法
  演说无有垢浊法  无道众中为作导

  尔时世尊知诸鸠槃茶等深生信已。现微笑相。尔时慧命马胜比丘。以偈问曰。
  佛非无因现微笑  不怪一切为希有
  如来不怪而现笑  我今愿闻此因缘
  一切天人皆有疑  见佛口中现微笑
  唯愿断除诸疑网  演说世尊微笑事
  谁于正法得深信  谁能如法见慈父
  谁佛所赞行供养  人中胜者我愿闻
  今日谁于有为行  见其过患能弃舍
  今日谁能住实际  清净心者我愿闻
  谁能降魔及眷属  谁能令佛心欣喜
  谁能得深有为底  我愿得闻断疑心
  一切大众合掌住  为闻如来笑因缘
  愿断一切众生疑  两足尊者说彼记

  尔时世尊以偈答慧命马胜言。
  善哉马胜问是义  汝于世间大利益
  以汝问笑因缘故  谛听马胜我今说
  鸠槃茶众供养我  于寂灭法心得住
  彼等见我不惊怪  心生希有起愿求
  彼等今日供养我  其心简择寂灭法
  以深心信起大悲  于失道者能作道
  愍众生故供养我  为失道者起慈心
  此等贤智作是已  得舍鬼身生忉利
  天主恒以慈悲心  在天数数教导彼
  彼于诸法得无疑  得为帝释亲眷属
  彼于无量恒沙劫  一一国土行佛行
  被大弘誓坚固铠  供养具大正法者
  彼于无量诸国土  心无疲倦令清净
  利益大众作导师  当得作佛号不怪
  彼于诸国行行时  是国人必知成佛
  以此方便未来世  虽度众生无怪心
  为求无上安隐道  净诸国土都不怪
  于所作事心无著  于大菩提亦如是
  所问笑因我已答  众生疑心皆得断
  大众离疑得欣喜  以定得知彼供养

  乾闼婆授记品第九

  尔时复有三亿六千万乾闼婆众。见诸阿修罗迦楼罗龙女龙王鸠槃茶等。供养世尊闻受记已。称其心意。欣喜踊悦。生希有心。得未曾有。叹言希有未曾有事。乃至如来所说法界无有变异。而示有作善根增长。虽无作者而示作业。彼乾闼婆等于此法中如是知已。于如来所心生尊重。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彼欣喜已为供佛故。化作三亿六千万头[嘌-示+土]罗婆那大龙象王。皆有六牙。一一牙上化作七池。一一池中化七莲花。一一莲花化作千叶。一一叶上化七玉女。一一叶间化七侍女。以天诸宝为庄严具而用庄饰。复执天香而用供养。复于一一[嘌-示+土]罗婆那象王头上。化作三亿六千万盖。七宝旒苏悬盖四边。七宝罗网以覆盖上。复于一一[嘌-示+土]罗婆那象王头上。化作三亿六千万帐。皆是诸天妙香所成。缯彩旒苏悬帐四边。化作三亿六千万头[嘌-示+土]罗婆那大象王已。彼乾闼婆等各乘其象鼓天音乐。于虚空中旋绕如来。三十六匝。以天旃檀末。天沉水末天多摩罗叶末。天真金末。曼陀罗花。摩诃曼陀罗花。曼殊沙花。摩诃曼殊沙花。波楼沙花。摩诃波楼沙花。迦迦罗婆花。摩诃迦迦罗婆花。又复化作七宝之花而散佛上。彼乾闼婆等散香花时。是香花气。逆风顺风纵横皆去。复雨种种天妙香水。雨香水时。于迦毗罗城纵广正等六十由旬。皆成香泥。其香泥气。充满三千大千世界。其中众生闻香气者。皆悉不退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奏音乐时。其诸音声。遍满三千大千世界。其中众生闻此声者。亦得不退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是一一诸乾闼婆。各于三亿六千万象王头上。设其供养。令诸玉女有作乐者。有作歌者。有作舞者。彼诸玉女作歌舞时。令诸大众一心观望。复有玉女动身手者。散旃檀末者。散沉水末者。广作供养如阿修罗所设之事等无异也。尔时乾闼婆等各乘[嘌-示+土]罗婆那大象王头。于虚空中绕佛三十六匝已。各从象下复绕三匝。头面礼佛曲躬合掌。在一面住以偈赞曰。
  世尊胜慧出有顶  自既出已复度他
  一切世间无如佛  相好光颜极端正
  人中最妙无边称  示现世间不思议
  不见一法性相异  而令众生住于善
  无有变异真如法  但有言说无余义
  无有用事及用者  虽然佛化诸群生
  不来不去亦不生  佛能演说如是法
  虽说诸法体性空  世雄而令修习道
  无有一法能自作  世间明者说有作
  诸法各各不觉知  世尊示现一切作
  如车多集众分支  彼支不知自能作
  其车功用现可见  佛说诸法亦如是
  诸法各各不相教  亦不迭互相觉寤
  一切亦复不相依  法本不生亦不死
  佛为世谛如是说  世谛诸法不全无
  如世谛法体性住  如是知已为众说
  世尊如是说诸法  大悲所作甚奇特
  诸法体性不可见  如来方便说其性
  我等愿作无边称  具百福相大导师
  大悲利益诸世间  愿作世亲如今佛
  我等愿于闇障者  随顺贪駃欲流者
  渴爱所缠百苦者  救济度脱如世尊
  我等愿于众苦者  不见彼岸魔缚者
  走如猿猴轻躁者  救济度脱如世尊
  我等愿于盲冥者  六趣往来疲劳者
  于己自坏业果者  救济度脱如世尊

  尔时世尊知彼三亿六千万乾闼婆众深生信已。现微笑相。尔时慧命马胜比丘。以偈问曰。
  无边威德现微笑  导师如是非无因
  愿佛速说此因缘  断除众生诸疑网
  今见世尊微笑已  大众皆悉为疑网
  一切愿闻微笑义  唯愿大悲断众疑
  谁于佛法生敬信  能得离于诸疑网
  佛知众生深信已  人天胜者故现笑
  谁有智慧能随顺  如来所说真如法
  知其念慧解行已  在大众中现微笑
  一切大众无异心  唯欲乐闻雄猛说
  合十指掌在首顶  一心瞻仰如来面
  离诸秽浊无忧虑  世眼现在故欣喜
  为除一切心疑惑  愿大悲说笑因缘

  尔时世尊以偈答慧命马胜言。
  我所现笑为世故  善哉汝问正是时
  大众善根当增长  为我微笑授记事
  马胜谛听我所说  导师所现此微笑
  我今当正说彼义  汝应欣喜听我说
  乾闼婆王敬信佛  其心清净生欣喜
  依于实法入法已  于佛正法生希奇
  诸法寂灭安不动  此等大众趣实际
  如乾闼城如是入  供养于我无有等
  如是诸法无有生  一切亦复不尽灭
  大众思惟如幻住  未能解了生疑惑
  不可说法方便说  我以真实故如是
  彼等入我正法已  乘大龙象供养佛
  观察菩提无生灭  乾闼婆王供养我
  悲愍愚迷众生等  是故求大一切智
  彼等发愿当作佛  令诸愚迷失智者
  入真实法安住已  使得不死寂灭句
  此等作是供养已  舍离鬼身心喜悦
  定得往生天宫中  恒与帝释相亲近
  得值多亿那由他  供养无垢诸善逝
  从一佛刹至一刹  于诸佛所得闻法
  彼等修净佛行已  所得佛土亦清净
  化无量众发道心  令其增长佛种子
  知诸世间性空已  亦以此法教导他
  令众安住一切智  住世无量那由劫
  彼佛同号无边慧  一一诸佛住于世
  皆悉无量那由劫  演说佛道令他闻
  如是释迦牟尼佛  说乾闼婆供养报
  与其授记令得闻  马胜所问笑因缘
  大众闻已皆欣喜  知彼佛记甚可乐
  闻是无等佛记已  皆悉归依释迦文

    大宝积经卷第六十四

    大宝积经卷第六十五

    北齐三藏那连提耶舍译

  菩萨见实会第十六之五夜叉授记品第十

  尔时复有八亿夜叉。见诸阿修罗伽楼罗龙女龙王鸠槃荼乾闼婆等。供养如来闻授记已。欣喜踊悦皆得称心。生希有心得未曾有。知佛世尊智慧无尽最尊最胜无所挂碍不可思议。复更得闻法门次第。于佛世尊作导师想。复于佛所作无尽慧想。彼诸夜叉知佛智慧无有尽已。于佛正法生爱乐心。彼于佛法甚爱乐已。为供养故。发勤精进。亦以偈赞曰。
  我等今赞利世者  以佛智力具足故
  无尽无量如大海  故人师子身无等
  须弥可得知轻重  虚空可得知广狭
  如来所有智慧力  一切不能得测量
  知诸众生敬信心  是故应受皆已度
  于其度者知所趣  故佛无比亦无等
  随彼所修善恶界  一切生处受其身
  知彼根信所应受  故佛无比亦无等
  贪欲恶行嗔恚行  及以痴行佛悉知
  憍慢嫉妒亦如是  故佛无比亦无等
  众生于此多所失  如来善知彼业道
  世尊知彼甚捷利  故佛无比亦无等
  善逝善见诸世间  随其方面所失者
  及以语言所丧失  世尊见彼悉无余
  于六道中几时住  随彼多少所受苦
  及其所受种种身  世尊一切悉知见
  随其烦恼力所起  造作方便及与业
  随业所受种种苦  导师一切悉了知
  随其所求解脱道  于佛法中已出家
  精勤修学圣道已  尽诸烦恼佛悉知
  于佛法中有凡夫  虽得出家不知义
  诽谤明人微妙法  世尊亦复善见彼
  彼诸诽谤正法人  业行所得众苦恼
  随其地狱久近住  如来亦能具足知
  于佛深得敬信已  出家受持正法藏
  观察诸法皆悉空  断除一切诸有道
  不愿一切诸趣身  观察此身犹如幻
  知诸音声亦如响  坚住道者佛亦知
  赞叹无等大导师  我今所得福德聚
  以此福德愿成佛  亦愿众生成自然

  尔时世尊知夜叉众深心信已。现微笑相。尔时慧命马胜比丘。以偈问曰。
  人中师子所现笑  唯愿说其笑因缘
  一切诸佛非无因  而现微笑人中月
  今此大众皆怀疑  以见导师微笑故
  唯愿世尊除其疑  皆令此众得欣喜
  今于佛所得信者  及知微妙正法者
  其心坚固不动者  愿佛宣说令彼闻
  此诸大众皆怀疑  一切瞻仰如来面
  今日当有何等事  唯愿世尊断彼疑
  今日谁现大神力  今日谁发大精进
  今日佛共谁亲友  于此大众愿显现
  善哉牟尼愍世间  唯愿断除诸疑惑
  天人大众若得闻  今日必当大欣喜

  尔时世尊以偈答慧命马胜曰。
  善哉马胜汝所问  今当大利诸世间
  由汝能问笑因缘  故叹汝善解我意
  我今尽当答彼义  汝当一心专谛听
  知诸夜叉心意已  我为世间现微笑
  夜叉诸众心敬信  以知菩提寂灭故
  叹佛真实功德已  发心趣向大菩提
  为知诸法空寂故  除遣一切所有相
  于诸趣中愿舍已  发心趣向大菩提
  以禅定力知诸阴  但是世谛不取著
  不著诸有如莲花  发心趣向大菩提
  于诸有中障碍事  彼见空故不为缚
  知佛菩提无上已  彼等能修菩提行
  诸生老死皆悉空  此即无上菩提道
  知法自性空寂已  能得安隐大菩提
  知阴自性空寂已  寂静菩提性亦难
  所修菩提行亦空  此智能知非凡了
  能观智慧性自空  所观境界皆寂灭
  知者亦空知是已  是人能修菩提道
  当知空亦性自空  相愿亦复无体性
  若有人能如是知  是人能修真实行
  天人大众闻是已  心生欣喜获利益
  一切于佛敬信已  心住菩提寂静句
  今此殊胜供养已  夜叉之众心清净
  此诸智者舍鬼道  于善趣中久受乐
  彼于未来多亿佛  以神通力一念中
  于多佛土修供养  即于佛所获得忍
  于诸世界不起相  智者能以神力往
  观此世间犹如化  智者游行无所著
  此等勇猛供诸佛  当得无上大菩提
  亦得无上净佛土  其中当度无量众
  彼等当成世间解  一切同号无边智
  名闻十方寿千劫  寂灭智慧寿命等
  彼等所有声闻众  犹如静夜诸星宿
  彼悉易得大菩提  一切无有苦难事
  天人大众闻是已  为于菩提心踊悦
  其心坚固发精勤  以精进力持诸行

  紧那罗授记品第十一

  尔时复有八亿紧那罗众。大树紧那罗王以为上首。见诸阿修罗伽楼罗龙女龙王鸠槃荼乾闼婆夜叉等。供养如来及闻授记已。甚生希有未曾有心。作是思量。此实希有未曾有事。以其众生不可得故。无命者故。无生者故。无有人故。无摩那婆故。无养育故。无寿者故。无有我故。亦无我所故。以诸阴故名为众生。一切诸阴亦不可得。以其界故名为众生。一切诸界亦不可得。以有入故名为众生。一切诸入亦不可得。以有业故得有果报。而彼行业亦不可得。无上菩提亦不可得。一切菩萨亦不可得。一切诸佛亦不可得。世尊虽尔而复与诸菩萨授记。以何义故。如来与诸菩萨授记示其名号。显现业报说其当来。菩萨大众复显诸佛神通之力。又复说于正法之力。亦复显现庄严佛土。宣说众生有业有报。又复说于清净佛刹。示显菩萨游诸佛国从一佛土至一佛土。复演菩萨往彼供养。亦说供养殊胜神变。又列供具微妙希有。又复说于经若干劫当得作佛。其佛住世经若干劫。其佛当有若干声闻。彼佛灭后正法住世经若干劫。何故如来舍诸众生入般涅槃。尔时大树紧那罗王。生此疑已。与八亿紧那罗众。从座而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向佛。以偈问曰。
  我等闻佛所记已  甚生疑惑大智慧
  既说授记复言空  我于二说不能解
  既说空寂离自性  法界平等无变动
  而复如来受供养  此事云何众中月
  佛既说于无有生  而复说发菩提心
  于无量智二种说  此言秘密我不解
  云何言灭不可得  而人师子说有死
  唯愿如实为记说  除断我疑令无余
  云何佛说犹如幻  又复显示生天中
  于释师子如是说  此秘密教我不解
  佛说诸法无所依  而复说依善知识
  此是世尊秘密语  我实不解人中雄
  云何说于无所堪  复教众生修诸业
  降伏怨敌天中尊  秘密之说我不解
  云何佛说性自空  复言观空得解脱
  我今于此不能解  愿无边智断我疑
  云何佛说事尽灭  复说诸法性寂灭
  我今唯愿无等等  开显此等秘密说
  云何端正修伽陀  显示诸法如虚空
  而愚痴人毁谤法  死必堕于大地狱
  大雄恒说诸天道  又复说于诸余趣
  既言此等由作业  复道无有作业者
  不可胜者所宣说  种种差别不可知
  我今于此生疑惑  唯愿世尊见除断
  既言善业无可集  复说修行得菩提
  沙门法王如是说  此亦我等不能解
  云何说法不可尽  而言谤者罪可毕
  无量智慧愿开示  我于是中大有疑
  如来既说真际法  复言颠倒及施等
  无翳净眼灭罪者  此义唯愿为我说
  余无有能为我等  宣释如是所疑事
  唯有如来能断除  是故我敬一切智

  尔时世尊闻大树紧那罗王等问诸疑已。以偈答曰。
  汝言说空复授记  于此二事不能解
  诸法若是不空者  佛不为其说授记
  以何因缘如是说  诸法若有体性者
  一切常住不可转  彼应不减亦不增
  诸法体性本自空  犹如平正清净镜
  能现一切诸色像  如是当知一切法
  法界无有变异相  汝于一切供养物
  一一诸分当观察  何等分中而有相
  法界常住无变异  智者应当如是观
  诸凡夫人悉迷惑  无智慧故不能解
  汝言佛说无有生  复说发心为难解
  汝等今当一心听  十力所说秘密义
  凡夫没溺生死河  亦复系心著彼处
  心常怀于想颠倒  故受生死诸苦恼
  从本已来未闻法  我若为彼定说者
  凡夫愚人于此法  转复增长诸疑惑
  彼闻菩提胜利益  其心专注于彼果
  其心又复生味著  自然胜智无能过
  汝言无灭复有死  此二我今不能知
  于此一心应谛听  我当为汝真实说
  为彼计常诸众生  是故如来说于灭
  恒见诸有皆衰坏  无有一法是常者
  汝言诸法犹如幻  复言生天怀疑者
  学人凡夫善趣等  是法不定故如幻
  如汝所言无有依  复言依止善知识
  欲求弃舍依止故  善友为说无所依
  汝言毕竟无堪能  复言有作我不解
  当观车为众分成  亦观车有所作事
  若复有人著于我  亦复取于我所为
  我为是等说无堪  虽复如是非无作
  汝言一切性自空  复疑观空得解脱
  颠倒愚痴无智者  不能了知体性空
  从于妄想分别生  虚妄攀缘故被缚
  为化如是众生故  善逝说于性非有
  如汝所说事尽灭  一切诸法性亦灭
  迷惑无智诸众生  妄分别故生渴爱
  譬如渴者见阳焰  以忆想故增长渴
  愚人复为虚妄害  于无所有起分别
  渴者妄生见水想  阳焰之处水本无
  妄想所害诸众生  于诸不净起净想
  愚痴凡夫爱所缚  彼秽恶中性无净
  譬如阳焰似水相  彼中体性实无水
  如是身中无净色  身色亦复性非净
  愚痴凡夫颠倒见  妄作净想而被缚
  虽说诸法如虚空  亦说谤者堕地狱
  愚人闻之生怖畏  智者虽闻心安隐
  世间体性自空寂  愚痴无智起我想
  彼等若闻性空教  怖畏不得更受生
  彼等毁谤妙空法  皆由计著我见故
  如人系缚于虚空  是无智人堕地狱
  我本所说诸善趣  及为世间说余道
  说有作业而不失  亦夺其执有作者
  一切诸趣犹如梦  我为汝说如是知
  梦中无有去来相  颠倒见者著去来
  我既演说有作业  十方推求无作者
  譬如猛风吹诸树  其树相触则火出
  其风及树不作念  言谓我等能出火
  虽复如是而火生  当知有业无作者
  汝言福德无积聚  复云善得菩提果
  我今真实为汝说  汝当专谛至心听
  譬如世人得长寿  其命至于百余岁
  然彼岁数无聚积  一切缘集亦如是
  汝言诸法无有尽  复言我说业可毕
  观空法者无有穷  随世法故业有尽
  我虽说有实际法  颠倒亦非实际外
  颠倒愚痴众生辈  不能了知真实际
  紧那罗王当谛听  为具智慧勤进者
  一切诸相皆一相  所谓无相应当知
  若能解入于一字  我为智者说菩提
  一切诸法皆无作  此说阿字总持门
  一切菩萨之所行  无边之相我已说
  此亦能入一切法  所谓阿字总持门
  一切诸法皆寂灭  示阿字门令得入
  树紧那罗应当知  此亦阿字总持门
  一切诸法无分别  入此法门已宣说
  紧那罗王应当知  此亦阿字总持门
  一切诸法无自性  示阿字门令得入
  树紧那罗应当知  此亦阿字总持门
  一切诸法无有边  以阿字门说诸法
  紧那罗王应当知  此亦阿字总持门
  尽无尽法我已说  应说一切法无尽
  一切十方诸如来  已说无尽总持门
  一切诸法无有门  物无有故现非有
  此亦即是总持门  由是能入阿字门
  于诸不可思议法  诸佛依实能显示
  树紧那罗应当知  此亦阿字陀罗尼
  一切诸法无所趣  我为智者说菩提
  此亦即是总持门  是阿字门应当入
  一切诸法无有来  若不修者则不得
  此亦是其总持门  是阿字门应当入
  诸法假名皆当有  推其自性不可得
  此亦是其总持门  是阿字门应当入
  一切诸法无自性  推其自性不可得
  此亦是其总持门  是陀罗尼佛所说
  一切诸法不可得  以法自性无故然
  此亦是其总持门  是阿字门应当入
  树紧那罗应当听  一切诸法离思念
  此亦是其总持门  是陀罗尼善逝说
  诸佛世尊已显示  法无实故无障碍
  此亦是其总持门  当入阿字陀罗尼
  一切诸法无障碍  无有能障诸法者
  此亦是其总持门  入阿字门我已说
  一切诸法无有生  智者当知唯一相
  彼一切法无生者  当知是法无有名
  一切诸法无有生  其生本来不可得
  此亦是其总持门  是阿字门应当入
  若法无实无生者  不可睹见不可示
  诸法自性不可得  是故无有能见者
  一切诸法无有比  是故一相无有相
  譬如虚空无有等  一切诸法亦复然
  一切诸法无增减  非一非二非焦恼
  亦非是冷复非热  以非有故不可见
  无有曲相及直相  亦复无有明闇相
  亦无见闻诸相等  是无所有陀罗尼
  非是谄曲非正直  无有卷舒诸相等
  亦无嗔恚及欣喜  复无起作与寂灭
  无有入相及出相  无进无退无来往
  亦复无眠及无寤  离觉知相应当知
  非是其眼复非盲  无有能见及暗障
  亦无开相及闭相  非是调伏非不调
  非是掉动及止息  亦非世间非涅槃
  非是真实非虚妄  如是当知佛境界
  为欲调伏世间故  断除汝疑我无疑
  第一义中无人能  除断一切他疑网

  尔时大树紧那罗王。闻佛说于总持之门。心大欣喜。既欣喜已发勇猛心。即时化作八亿重阁。此诸重阁或在树上。或莲花上。或在山上。皆是七宝之所庄严。彼诸重阁。皆以种种众宝之盖种种宝幢。而用庄严。复以种种宝花旒苏。种种杂色缯彩旒苏。而为庄饰。尔时大树紧那罗王。并及八亿紧那罗众持香山中所有水陆一切诸花。以散佛上。既散佛已。一一各升七宝重阁。绕佛三匝。复以水陆所有诸花。重散如来复绕三匝。尔时大树紧那罗王。及与八亿紧那罗众。从重阁下复绕三匝。顶礼佛足一心合掌。瞻仰世尊目不暂舍。却住一面。思念如来过去现在无量功德。尔时世尊知大树紧那罗王及八亿众深心乐欲。现微笑相。尔时慧命马胜比丘。以偈问曰。
  善逝非是无缘笑  天人所供如实说
  众睹佛笑悉怀疑  众见最胜如初月
  妙色世尊谁今日  于无二法起胜慧
  我于今日怀疑惑  唯愿人尊除我疑
  谁于佛法得净心  如来由彼现微笑
  唯愿如来为记说  言说中胜断我疑
  是时一切诸大众  若闻佛说皆欣喜
  愿除彼等诸疑惑  如佛所教皆能行
  是故最胜两足尊  除断疑惑为记说
  愿为紧那罗王等  及为一切诸众生

  尔时世尊复以偈颂答马胜言。
  善哉马胜知时问  我今为汝分别说
  由汝问故我显示  众人当得佛功德
  汝当清净专一心  听希有事勿乱意
  所谓善逝最胜智  无有障碍大知见
  紧那罗王设疑问  为利一切诸众生
  我今说彼当来果  谛听我当断汝疑
  树紧那罗八亿等  王及臣民诸眷属
  是等于我供养已  从此命终生天上
  从此已后九亿劫  流转在于人天中
  具足修习五神通  得智自在心自在
  彼于那由他佛刹  是人师子遭化生
  身处天宫而不动  恒受禅悦安隐乐
  彼于九十千万劫  在于人天流转已
  各各自于佛刹中  皆得成于无上道
  其劫号曰常照曜  于彼劫中成佛道
  此皆一生补处人  彼智慧者当得佛
  彼佛国土无一人  非是修行成熟者
  皆是一生补处人  无求声闻二乘者
  一切皆是大菩萨  为世明者悉生彼
  悉是一生补处人  后当皆得成佛道
  彼土诸大菩萨众  安住弘誓大愿中
  我于无量诸佛刹  皆悉修治令清净
  彼菩萨愿甚广大  于长夜中善思量
  以其清净信乐心  各自修治已佛刹
  彼诸佛土妙庄严  远离一切诸烦恼
  其地遍有诸宫林  解脱一切诸恶道
  所有诸过及八难  彼佛国土悉皆无
  既修清净佛刹已  众生便即易调伏
  如是世尊天中天  为紧那罗说授记
  彼时一切诸大众  闻已心皆大欣喜

    大宝积经卷第六十五

    大宝积经卷第六十六

    北齐三藏那连提耶舍译

  菩萨见实会第十六之六虚空行天授记品第十二

  尔时复有八万虚空行天。见阿修罗伽楼罗及龙女龙王鸠槃茶乾闼婆夜叉紧陀罗等。供养如来并闻授记。皆大欣喜踊跃无量。于佛法中深心爱乐。为供养佛故。起勇猛心。彼虚空行天。于迦毗罗城外。周遍八方六十由旬。雨曼陀罗花遍布其地。至于人膝。雨曼陀罗花遍布地已。持供养佛。绕佛三匝。即以偈颂。而赞佛言。
  诸根寂静微笑面  救护一切诸众生
  善逝具足大慈悲  故为世尊人师子
  如来大众皆安住  于佛法中及涅槃
  导师世尊胜妙足  我今头面而顶礼
  如十五日月盛满  世人皆礼星中月
  如是一切诸天众  睹佛笑面咸敬礼
  积集无量大福聚  亦复成就智慧身
  具足无量大威德  故我顶礼世间亲
  具足十力功德山  于谛无畏离三垢
  成就十八不共法  明见无疑说中胜
  具足三十二种相  八十种好而自严
  其心胜上如帝幢  故我顶礼无等等
  已能究竟持戒力  禅力决定不倾动
  执持最上智慧剑  最胜勇健降天魔
  于智慧力到彼岸  调御声闻心无吝
  其心寂静游诸方  度脱一切诸天人
  世尊人中胜师子  得于最上寂灭法
  惟然十力愿我等  亦当得此胜妙法
  愿我亦当天人中  为诸世间所信乐
  愿如世尊等无异  了知众生心乐欲
  愿我得利诸世间  以怜愍心大悲心
  堕生死海苦众生  愿我皆能得度脱
  愿我于诸天人中  得作无上大导师
  我当解脱诸有趣  为百苦逼诸众生

  尔时世尊知虚空行天深心信乐已。即便微笑。时马胜比丘。即以偈颂。而问佛言。
  佛牟尼王非无缘  三界照明现微笑
  唯愿十力为我说  为何众生现喜相
  见佛如来最胜面  现微笑相令众喜
  一切大众皆怀疑  愿闻佛说笑因缘
  愿大导师速为说  微笑因缘利益事
  愿为除断众疑网  沙门中王为宣说
  孰能令佛现喜笑  谁于佛所上供养
  令谁能达生死底  愿人师子除我疑
  谁于今日动魔宫  令魔狂乱心不安
  谁于今日令天众  悉皆欣喜大踊跃
  唯愿为我速宣说  除断一切世疑网
  大众若得闻佛说  一切皆悉大欣喜

  尔时世尊即以偈颂答马胜言。
  马胜汝今请问我  虚空行天受记事
  汝今问我大利益  无量世间诸人天
  十力师子若无问  不得为说佛子记
  汝于今日问如来  广利一切世间故
  是空行天于我所  以欣喜心供养我
  过于阿僧祇劫数  灭除烦恼得成佛
  从于此间终没已  便即生于天胜处
  于无量亿诸佛所  悉知香花修供养
  于彼佛所发道心  亦复增进菩提意
  以诸无量胜妙偈  赞人师子自然智
  此等当于未来世  无量无边诸佛所
  以胜香花而供养  亦以妙偈而赞佛
  那罗延身菩萨等  供养赞叹诸佛已
  于当来世欣喜劫  得成最胜无上智
  其佛号曰花幢尊  名称普闻无讥毁
  彼等八万天神众  皆同一劫得作佛
  彼佛刹中无地狱  亦无饿鬼及畜生
  彼土亦无修罗趣  无有一切八难等
  此空行天成佛时  彼土一切诸人民
  彼诸众生寿无量  果报犹如忉利天
  其国不闻恶道名  何况而有作恶者
  彼时众生皆如法  一切悉是调伏众
  彼佛度人无量亿  其数过于恒河沙
  为说无依无著法  十力度脱彼众生
  彼佛入般涅槃已  广布舍利起佛塔
  彼佛一一诸舍利  于中皆现佛身相
  名称无毁诸身分  为彼众生示神变
  无量亿数诸众生  皆发无上菩提心
  导师如是智方便  为彼空行天授记
  一切大众闻记已  皆悉欣喜大踊跃

  四天王授记品第十三

  尔时九万四天王天。见阿修罗伽楼罗龙女龙王鸠槃茶乾闼婆夜叉紧陀罗等。供养如来并闻授空行天记。皆大欣喜踊跃无量。于佛法中深心信乐。譬如有人乘于瓦船入于河中。心作是念。如此瓦船。不久当坏。未没以来。可速度岸以免水难。如是九万四天王天亦复如是。睹佛威神。为得佛法故。起深信乐。发勇猛心。供养如来。尔时四天王天并四天王。变化九万七宝妙帐。杂色种种端妙希奇广大严丽。其中多有赤真珠帐。火珠宝帐。琉璃宝帐。天金色帐。金刚珠帐。化作如是九万七宝帐已。于虚空中绕佛三匝。又复化作九万天乐。于虚空中亦复旋转绕佛三匝。又复化作曼陀罗花。摩诃曼陀罗花。曼殊沙花。摩诃曼殊沙花。迦迦罗婆花。摩诃迦迦罗婆花。持此化花。而散佛上。复绕三匝。即以偈颂而赞佛言。
  诸天有九亿  悉于导师所
  皆一心合掌  愿乐佛功德
  无掉亦无没  无贪亦无悔
  无举亦无下  故礼两足尊
  断除诸有种  亦灭无明闇
  拔除烦恼刺  能摧我慢山
  佛善拔毒箭  能灭诸疮疣
  善修不逸行  身圆满无减
  灭除诸烦恼  解脱一切缚
  断除诸结使  出离诸愦闹
  空及无相法  是佛之所行
  一切诸有中  其心无愿乐
  除断渴爱根  弃舍无明闇
  于诸四颠倒  悉皆能远离
  佛能知实际  世间无知者
  凡夫闻生惧  如鹿怖猎师
  堕身见众生  于空不能知
  无明所覆蔽  著世间系缚
  如实见真如  观世犹空拳
  为世显实智  由彼获净眼
  显示诸阴空  名色亦复然
  界法体非有  诸入亦如是
  此法及余法  以名字而说
  此名字诸法  佛说悉皆空
  譬如大幻师  化作种种像
  无众生施设  无命亦无人
  如是诸阴界  诸根十二入
  皆从幻化生  如来作是说
  譬如善画师  画作白象身
  枝节皆相似  高下亦复然
  实无高下相  但惑愚者眼
  是法界平等  愚者自迷惑
  佛皆为显示  如掌庵罗果
  智者不迷惑  善学诸佛教
  如来大智慧  为世间智炬
  转于妙法轮  教化诸群生
  当愿开觉我  无上寂菩提
  转于妙法轮  如佛今所转
  我等于世间  迷失道路者
  当为说妙法  如今佛所说

  尔时世尊。知彼四天王天深心所念。即便微笑。其佛口中。出于种种五色光明。尔时马胜。即以偈颂。问如来言。
  佛非无因缘  而现微笑相
  大雄佛世尊  愿为说笑缘
  睹佛现微笑  一切诸会众
  悉怀大疑惑  人尊应当知
  谁今坏魔众  谁今得除疑
  谁于法决定  唯愿人尊说
  谁今得供佛  谁奉佛教行
  此众皆怀疑  愿导师为说
  两足尊说记  众生若闻已
  悉皆除疑网  唯愿导师说
  复令诸众生  依于种智道
  速逮得菩提  是故应说记

  尔时世尊。复以偈答马胜言。
  善哉汝马胜  为众故请佛
  其微笑因缘  谛听为汝说
  为愍诸世间  当一心专听
  诸天满九万  悉皆住我前
  以清净信心  已曾供养佛
  复以偈赞叹  了知诸空法
  于法得决定  安住我法中
  此等诸天众  曾供八亿佛
  复于当来世  无量亿佛所
  供养彼诸佛  求于无上道
  于无量亿佛  若不供养者
  彼于菩提树  终不坐取证
  彼等当来世  得成于佛道
  号名曰大持  于世间最上
  彼诸世间灯  各有声闻众
  八十众会集  知见无障碍
  彼等成佛已  彼土诸众生
  一切皆寿命  具足八亿岁
  彼佛无量智  无数亿比丘
  皆远尘离垢  悉住最后身
  彼佛灭度后  为彼功德者
  庄严彼佛刹  遣作无量塔
  彼无量千众  及百那由他
  供养彼塔庙  利益世间人
  或发菩提心  或有证涅槃
  彼佛灭度已  正法久住世
  经于八亿岁  无量那由他
  彼诸法王子  受持护法故
  四天王天众  彼佛授记已
  为利益世间  成熟众生故
  大众得闻已  心皆大欣喜
  踊跃无有量  奉顺如来教

  三十三天授记品第十四

  尔时复有八亿忉利诸天。其天帝释最为上首。见阿修罗伽楼罗龙女龙王鸠槃茶乾闼婆夜叉紧那罗虚空行天。乃至四天王天。供养如来及闻授记。皆大欣喜踊跃无量。于佛法中深心信乐。深信乐已。尔时帝释及忉利天。起勇猛心。供养如来。即便化作八亿七宝重阁。种种杂色端严殊特精妙希奇。皆悉垂布赤珠璎珞琉璃璎珞杂璎珞火珠宝璎珞。一一重阁皆有百级庄严幢门。一一级中。皆悉复有四小重阁。庄饰窗牖及师子座幢幡帐盖宝铃罗网。有天童女端严第一。侍重阁所及师子座。击诸天乐。又复化作八亿善调马车。天庄严具而严饰之。所谓宝幢幡盖及诸音乐。于一切迦毗罗大城。周遍纵广六十由旬。散曼陀罗花。摩诃曼陀罗花。曼殊沙花。摩诃曼殊沙花。迦迦罗婆花。摩诃迦迦罗婆花。波卢使迦花。摩诃波卢使迦花。遍布其地。至于人膝。尔时帝释又复化作八亿伊罗龙象。一一龙象有八亿头。一一象头各有六牙。一一牙上有七花池。一一池中有七莲花。一一莲花皆有千叶。一一叶中有七天女。一一天女有七侍女。种种庄严。于重阁间安置龙象宝车随后供养如来。天重阁上雨天栴檀末。天沉水末。天真金末。雨天曼陀罗花。摩诃曼陀罗花。曼殊沙花。摩诃曼殊沙花。波卢沙花。摩诃波卢沙花。迦迦罗婆花。摩诃迦迦罗花金花银花。毗琉璃花。种种杂色波吒梨花如是化作一切种种胜妙宝花而散佛上。彼天童女或作音乐。或歌或舞。或动其身。如阿修罗中广说。又复化作八亿善调马王。种种庄严而乘其上。复以种种天诸供具。而散佛上。复有八亿诸天音乐。在虚空中自然而作。复于八亿宝车之上。一一各有一化天女。彼八亿天女或歌或舞。或作音乐。或动其身。如修罗中广说。彼伊罗龙王头中。所化天女悉作音乐。如阿修罗供养中广说。尔时八亿天女悉供养佛。尔时彼八亿天。作如是念。是化天女供养如来。一切诸法亦复如是。如佛所说。彼知一切法如幻化已。于诸法中无有疑网。彼诸法中得无疑已。绕佛三匝。顶礼佛足。却住一面。彼于诸法知如幻已。亦知自身同于幻化。知彼供养及以如来亦同于幻。佛所说法亦复如是。于诸幻法得无疑已。即以偈颂。而赞佛言。
  此诸化人设供养  一切诸人亦复然
  帝释天等及诸法  一切悉皆如幻化
  如来导师亦如幻  声闻众从法化生
  于佛所说悉无疑  能解如来所说记
  如来世尊所说法  愚痴凡夫不能了
  如来所说诸法等  一切悉皆犹如幻
  若诸学人及无学  佛弟子众调伏者
  此等亦复如幻化  我于此法得无疑
  世尊若人乐寂默  独一无恼如骐驎
  此等一切悉同幻  我于此法亦无疑
  若行佛行菩萨行  利益众生不放逸
  彼是菩萨如来子  一切悉皆如幻化
  善逝导师自然智  十力大悲智无量
  智慧自在世间最  彼佛如是亦如幻
  如佛世尊所说法  清凉寂静无所依
  得涅槃法及涅槃  彼等亦复犹如幻
  善逝如法无所有  一切犹如幻化性
  于此佛法及智慧  我等于中悉无疑
  我等常愿得如佛  见一切法亦如幻
  我等行此佛境界  愿得成佛无有疑

  尔时世尊。知八亿三十三天深心信乐已。即便微笑。尔时慧命马胜。即以偈颂。请问佛言。
  名称无比具诸德  如来现笑非无因
  如来今日为何笑  唯愿为说除我疑
  众见如来现微笑  见已众皆怀犹豫
  唯愿除彼众疑惑  令众勿怀诸疑网
  彼诸天众皆欣喜  赞叹如来及供养
  如来现笑今为谁  愿佛为说令众喜
  诸德清净犹如月  应供养者愿为说
  如来所说彼若闻  此等欣喜得成佛
  如此诸天大众等  知一切法犹如幻
  诸天修学无障碍  唯愿十力说此事
  一切大众若除疑  以欣喜心修菩提
  起增上欲不下劣  众闻即发勇猛心

  尔时世尊。以偈颂答马胜言。
  马胜汝今问如来  善合时机大利益
  佛知天众欣喜已  我现笑缘今当说
  汝为天众问笑因  今大利益诸众生
  我今为汝说笑因  以清净心善谛听
  如是诸天大众等  知一切法犹如幻
  无量无碍智见慧  当来离闇得作佛
  过去流转生死中  曾供诸佛如恒沙
  于彼佛所数修习  一切诸法犹如幻
  今复于我设胜供  亦知诸法同幻化
  此于佛法深信乐  当来之世必成佛
  于此佛法所作福  无有失坏及障碍
  天众于我供养已  复知诸法犹如幻
  当来世近住劫中  得成最胜说中胜
  彼胜福者皆同号  名因陀罗幢王佛
  彼佛宣说如幻法  度脱无量亿众生
  是故汝等舍放逸  修一切法应如幻
  是不逸者我所化  为满菩提分法故
  精进由如救头然  速求寂灭胜菩提

  夜摩天授记品第十五

  尔时复有四亿夜摩天众。见阿修罗伽楼罗龙女龙王鸠槃茶乾闼婆夜叉紧那罗虚空行天四天王天忉利天等。供养如来并闻授记。皆大欣喜踊跃无量。尔时夜摩天众。知佛如来以无碍智授彼记已。即于佛法起信乐心。起信乐已即作是念。如是佛法甚奇微妙。若证佛法者。无有不知无有不见。无不简择无有不证。于已生未生现生。或已灭当灭现灭。若业及报。皆如实知。甚奇如来能知世谛及第一义。善知此二更无有余。彼佛世尊于其空法善能知见。善知简择善证相应。故名萨波若。何谓世谛。一切世俗生死所行。于此诸法悉能晓知。第一义者无有言说。无有知者。非心所行。以无知故。无能说者。无显示者。无开说者。无有闻者。以无说故。亦无知者无生无示。无有见者。无有施设。无有取著。无有觉知。无有能到亦无所到。无能亲近。无能恻量。无有建立。无有弃舍。无有所作。亦无能作。无誉无毁无利无衰。无称无讥无苦无乐。非色非非色。非数非非数。非明非非明。非有烦恼非离烦恼。非世间非涅槃。非觉非观。非进非退。无动无作。无有戏论。过诸戏论。所说色相不可得。受想行识亦不可得。眼相不可得。耳鼻舌身意诸相亦复如是。色相不可得。声香味触法相不可得。眼识相不可得。耳鼻舌身意识亦不可得。眼触相不可得。耳鼻舌身及意触相亦复如是。眼触生受亦不可得。耳鼻舌身意触生受亦复如是。色思觉相亦不可得。乃至法思觉相亦复如是。意相不可得。空相不可得。地界水界火界风界识界亦不可得。欲界相不可得。色界相不可得。无色界相不可得。有为相不可得。无为相不可得。如是等若彼彼法言说无能说者。如是如是法名不可说法也。佛法最胜无闻。愚痴凡夫众生不能知故。闻已惊怖。彼于佛法心生怖畏。于一切智智便即退失。诸天世人应当怜愍。如此众生常处生死恒为苦切。尔时夜摩天。观诸世间烦恼众生已。为得佛法故。为供养如来故。起勇猛心所设供具。过忉利天而供养佛。供养佛已顶礼佛足。右绕三匝。却住一面。尔时夜摩天。即以偈颂。而叹佛言。
  佛见诸阴皆空寂  于其界入亦复然
  诸根聚积皆离相  如来如实悉了知
  世间智者于实法  不从他闻自然解
  所谓世谛及真谛  离此更无第三法
  如来悲愍于一切  为利世间说俗谛
  如来宣说于世间  为诸众生显六趣
  地狱畜生及饿鬼  人天之道及修罗
  下劣之家及胜家  所有贫家及富家
  奴仆之属及婢使  男女等类及二根
  所有世间诸六道  佛无比身悉已说
  观于世谛诸法已  佛为利世故宣说
  众生乐著于生死  不能离于世八法
  所谓利衰及毁誉  所有称讥及苦乐
  得利便即生欣喜  失利心即生嗔恼
  余如所说应当知  世间皆随此八法
  于俗谛中说真者  彼颠倒慧应当知
  不净乐中说乐净  于无我中说为我
  无常法中说为常  住此相中而取著
  闻于如来所说教  恐怖诽谤不信受
  诽谤如来实教已  坠堕极苦地狱中
  凡愚贪求世乐故  转受无边百种苦
  若有于其佛法中  如实观察不颠倒
  弃舍诸有入涅槃  犹如蛇脱其故皮
  一切诸法体性无  空无有相第一义
  若闻此法生爱乐  必得无上胜菩提
  如来如实说此法  除断天众诸疑惑
  悉发无上菩提心  为度一切众生故
  如此天众发心已  皆悉欣喜心清净
  得闻最胜佛法已  此诸天众皆成佛

  尔时世尊。知彼四亿夜摩天众深心信乐。即便微笑。尔时马胜。即以偈颂。问如来曰。
  佛为世间故现笑  一切时众皆生疑
  唯愿世尊说笑因  令此众会皆欣喜
  闻于诸天授记已  一切皆悉大踊跃
  有智慧者发勇猛  于佛法中如说行
  此佛如来诸胜众  具足有佛功德器
  善哉宣说美妙言  为摄如是大众故
  闻佛功德心喜乐  此诸大众必当得
  闻于如来授记已  如法当勤修精进
  善哉人尊说中胜  于疑惑众二心者
  唯愿世尊速为说  时众一心乐欲闻
  彼夜摩天授胜记  愿人师子速为说
  此诸大众皆欣喜  一切悉发菩提心

  尔时世尊。即以偈颂答马胜曰。
  为利世间故现笑  马胜合时善咨问
  利益无量诸大众  闻佛如来功德故
  乐著贪嗔诸众生  于佛功德无乐惠
  其心愚痴所惑乱  当没生死大海中
  若于佛法深信乐  曾于先佛已请问
  与大悲心相应者  是人能得佛功德
  若人见彼衰恼逼  胜人于彼起悲心
  彼诸众生闻佛德  顶受佛教如花鬘
  我诸众会大清净  于先佛所曾修福
  彼于如来功德所  顶受犹如婆师鬘
  夜摩天众先佛所  曾修持戒除贪著
  厌离烦恼心清净  于秽众生起悲心
  于无量佛曾亲近  其数犹如恒河沙
  彼曾修习无量善  为求无上菩提故
  知众生没烦恼已  于苦众生起悲心
  于人师子利世者  问诸法门无有量
  我今导师为彼说  闻者悉得成佛道
  知彼众生烦恼钩  为说最上胜妙法
  彼胜丈夫大导师  为彼众生说空法
  彼闻诸佛所说已  悉皆了知诸法空
  所谓空无诸法相  说无自性无相法
  如是了知诸佛法  悉皆安住佛功德
  此等胜妙供养我  如法各自受记莂
  当于来世星宿劫  悉皆得成无上道
  如是如来无增减  其数满足四十亿
  其佛同号净智尊  开悟无量诸众生
  大仙降伏诸怨者  答于马胜所咨问
  满夜摩天所愿求  大众天人皆欣喜

    大宝积经卷第六十六

    大宝积经卷第六十七

    北齐三藏那连提耶舍译

  菩萨见实会第十六之七兜率陀天授记品第十六

  尔时八亿兜率陀天。见诸阿修罗伽楼罗。乃至夜摩天等供养如来。闻授记已欣喜踊跃作如是念。于何等法。世尊。与授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为色受记受想行识。得授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耶。彼等诸天复作是念非与色记。亦复非与受想行识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何以故。色既不生菩提亦不生。云何无生色能寤无生菩提。如是乃至识亦不生。云何无生识能寤无生菩提。色既不灭菩提亦不灭。云何不灭色能寤不灭菩提。如是乃至识亦不灭。云何不灭识能寤不灭菩提。色无分别菩提亦无分别。云何无分别色能寤无分别菩提。如是乃至识亦无分别。云何无分别识能寤无分别菩提。色既无二菩提亦无二。云何无二色能寤无二菩提。如是乃至识亦无二。云何无二识能寤无二菩提。色既无作菩提亦无作。云何无作色能觉无作菩提。如是乃至识亦无作。云何无作识能觉无作菩提。色既不可得菩提亦不可得。云何不可得色能觉不可得菩提。如是乃至识阴不可得菩提亦不可得。云何不可得识能觉不可得菩提。如是于彼不可得诸法中。何者是佛。何者是菩提。何者是菩萨。何者是授记。色阴空受想行识亦复皆空。何以故。性自空故。如是佛空菩提空菩萨空授记空。何以故。自体空故。如是性空一切法中所言佛者但名但用。但是世谛但是言说。但是施设所言色阴受想行识亦但名用。世俗言说及以施设。智者于此不应取著。譬如有人于其梦中受五欲乐。彼人寤已不见彼乐。忆念不得五欲乐故便生苦恼。如是住于菩萨乘者。若有取著不会菩提。不证菩提故不得其味。以不得味故心生苦恼。何以故。如是诸法如梦不实。彼法义别愚痴凡夫。取解各异。一切诸法当如是知。何法是佛。何法是菩萨。何法是菩提。彼诸佛法皆不可得。凡夫不可得。凡夫法亦不可得。声闻不可得。声闻法亦不可得。辟支佛不可得。辟支佛法亦不可得。菩萨不可得。菩萨法亦不可得。佛不可得。佛法亦不可得。菩提不可得。涅槃亦不可得。我等于此诸法之中。解了无疑。尔时兜率陀天。于斯法中既无疑虑。于世尊所乐修供养。所作供养胜夜摩天。顶礼佛足。右绕三匝却住一面。即以偈颂赞世尊曰。
  所有住佛功德者  如来为其说行法
  彼得三种解脱门  无等境界中修行
  无色亦无受想行  无其受者亦无心
  斯则无碍智境界  乐离欲阴人师子
  彼诸智慧妙丈夫  不取发于菩提想
  离阴已获胜善根  于佛功德无疑虑
  志愿无上大菩提  然于菩提离取著
  是故内心无忧喜  名为佛子修圣行
  同佛见法悉平等  是故于法无所畏
  智者于此世间处  求佛功德起修行
  简择色相无所著  弃舍一切有相心
  于彼三有不起愿  观察诸有悉皆空
  能知五阴各不生  如来授记及菩提
  菩提心等亦无生  作是说者非愚惑
  如来功德及生死  此诸佛法悉无生
  如是知者人中胜  是为真实如来子
  若能知是阴不灭  界入及以如来法
  佛与菩提及授记  斯等诸法皆不灭
  若为菩提修行者  当知彼亦是不灭
  知诸世间不灭故  彼求菩提不为难
  五阴界入与菩提  佛及菩萨皆无作
  如是了知为佛子  彼人能持佛正法
  阴界诸入皆无觉  菩提与佛并菩萨
  及以授记悉无觉  如是知者为佛子
  五阴界入性空寂  佛与菩提及授记
  如来真子修行者  斯等亦皆自性空
  阴界诸入悉虚妄  两足世尊及菩提
  行者授记亦虚妄  如是了知为佛子
  非是依止非不依  亦非有法非无法
  非是有为非无为  如是了知为佛子
  世尊如是见世间  我等如是知佛心
  即为胜妙供养佛  及以一切贤圣众
  我等赞佛所得福  唯佛世尊能了知
  以斯功德施群生  愿皆成佛具众相

  尔时世尊。闻彼兜率诸天赞已。及知深信。即为天众而现微笑。尔时慧命马胜以偈问曰。
  得大势力无上士  以其因力现笑光
  愿佛说是微笑因  令众得闻皆欣喜
  以见如来微笑故  此诸大众悉怀疑
  众会殷勤普瞻仰  咸皆一心欲听闻
  犹如世间有病人  唯思医师及良药
  如是大众于佛所  愿乐欲闻说授记
  斯等皆有深智慧  志求菩提无所著
  一切恭敬悉瞻仰  唯希如来为记莂
  世尊于此起大悲  以佛智力断疑网
  是故大众得欣喜  咸皆愿求佛功德
  世尊今正授记时  唯愿除灭诸疑惑
  如来久已离怨敌  愿断众邪外道论

  尔时世尊。即以偈答慧命马胜言。
  汝今启请如来义  问其微笑正是时
  为利世间故致问  必当饶益诸众生
  知诸天众心乐欲  故我现是微笑光
  以知佛法胜妙故  于我便作上供养
  彼皆如实见世间  随顺圣教得证法
  已到三种解脱门  非诸世间所能知
  过去已供无量佛  亦曾问是深义趣
  于彼佛所久修空  今故于斯显空义
  是故今者于此处  便得值遇佛世尊
  以空赞叹无上士  利益一切诸世间
  如斯世间悉无生  诸佛菩提及授记
  所有修行菩提者  彼等一切亦无生
  众生悉同有此法  如是知已得菩提
  过去曾学菩提心  彼于此义能解了
  如是世间亦不灭  斯诸天众善通达
  明智照了悉无疑  是故彼天皆作佛
  决定必得无依处  于法不取离分别
  一切世间皆无作  彼于斯义能了知
  一切法体离自性  天众心净无疑惑
  菩提及与菩提心  一切皆空无自性
  兜率诸天坚固慧  皆悉安住无所依
  故得菩提不为难  必当速成无上智
  于其未来星宿劫  当得度脱无边众
  彼天一切皆成佛  同号名曰择法王
  如来于此诸天众  知其心乐为记说
  一切天人闻说已  咸皆踊跃称心意

  化乐天授记品第十七

  尔时化乐天王为首。与其眷属七亿化乐诸天众等。见诸阿修罗伽楼罗。乃至见诸兜率天等供养如来闻授记已。欣喜踊跃咸皆称心得住实际。于真如中无有疑惑。从坐而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头面作礼。向佛合掌。异口同音。而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一切诸法是真实际无边际无碍际无住际无尽际不二际非际实际。世尊。所言实际者不颠倒故。无边际者无限量故。无碍际者离对治故。无住际者离自性故。无尽际者无有生故。不二际者谓一味故。言非际者是非有故。世尊。彼实际者遍一切处。无有一法而非实际。世尊。谓菩提者亦是实际。世尊。何者是菩提。一切法是菩提。离自性故。乃至五无间业亦是菩提。何以故。菩提无自性。五无间业亦无自性。是故无间业亦是菩提。世尊。言菩提者如无余涅槃性亦如无间业性。何以故。一切法即是无余涅槃性亦是无间业性。是故无余涅槃界即是菩提。世尊。若有众生住生死者可求涅槃。于实际中无住生死求涅槃者。何以故。实际无二故。世尊。我等于此解了无疑。若于此法无疑虑者。当知是人已曾过去于诸佛所。得授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
  尔时世尊。闻化乐天王及诸七亿化乐天等说授记已。欲令大众心喜悦故。而现微笑。尔时慧命马胜以偈问曰。
  怜愍世者现微笑  而不说其笑因缘
  天人导师非无因  现此奇特微笑相
  既见世尊笑光已  今诸大众悉怀疑
  唯愿说其微笑因  断除一切诸疑网
  斯等若蒙如来说  闻已咸生希有心
  为彼众会净真路  趣向菩提作因缘
  若有众生疑虑者  是人难得妙菩提
  唯愿大智断疑惑  精勤速证无上道
  世尊此诸大众等  志求菩提离诸恶
  得闻诸天授记已  决定当成大法王
  是故世尊愿怜愍  除断一切疑惑心
  授此诸天菩提记  令诸大众皆欣喜

  尔时世尊。以偈答慧命马胜曰。
  哀愍世间故现笑  马胜汝今问我义
  我悉与彼天授记  汝等咸各净心听
  此诸化乐天众等  自说授记得菩提
  众中既作师子吼  能坏外道诸邪见
  譬如空中雨众石  必堕大地无有疑
  如是佛子离疑惑  自知定当成佛道
  犹如日没至夜时  当知日出必不久
  如是佛子备众行  定知必当具十力
  又如日在正中时  观诸色像皆明了
  如是佛子具众行  自知必得萨婆若
  喻若日光至没时  众人咸知日不见
  如是佛子皆自知  决定当得最胜智
  譬如众流趣其下  智者当知归大海
  如是佛子具明慧  定知必得上菩提
  如人以石掷虚空  决定堕地无疑虑
  如是佛子悉自知  不久当得世间解
  智者法尔有此见  以知法故不致疑
  自知分有佛功德  必定近于自然智
  假使诸魔那由众  现佛言汝不作佛
  不能沮坏其心意  已自善解真法故
  决定于彼佛功德  咸各自说得授记
  于斯诸天授记事  如来悉生随喜心
  此天所修菩萨行  悉自了知不由他
  彼等自说成善逝  世尊于此皆随喜
  是故马胜若有人  欲得无上菩提者
  可于此法应勤求  必获最胜安隐处
  自成正觉寤斯理  随义如实能了知
  亲近供养善知识  彼证菩提不为难
  若有千劫修苦行  皮膏血肉无恋惜
  若能解了斯义趣  此福广大胜于彼
  过去所有一切佛  未来怜愍众生者
  及以现在诸世尊  悉依此法成佛道
  化天于我供养已  咸皆善知第一义
  曾供过去诸如来  寤斯义理当成佛
  诸佛所有胜三昧  及以现在所住定
  彼天深得佛境界  由本先世久修习
  马胜化乐天子等  于彼三昧无有疑
  清净佛法既善学  今于佛道现修行
  是故于理生信解  当正勤求离苦边
  常应亲近多闻者  必得无上大菩提
  闻佛所说妙法已  化乐诸天众会等
  皆悉欣喜除疑网  流注趣向大涅槃

  他化自在天授记品第十八

  尔时他化自在天王为首。与其眷属八十那由他诸天众等。见诸阿修罗伽楼罗龙女龙王鸠槃茶乾闼婆夜叉紧那罗。诃罗伽阇天。四天王。忉利天。夜摩天。兜率陀天。化乐天等。供养如来闻授记已。欣喜踊悦。皆得称心。异口同声。而白佛言。世尊。化乐诸天所说实际者。我等尚不见实况复见际。何以故。世尊。若见实者可言见际。何以故。是人行于二处住如是乘者。若善男子善女人。应为彼说此二种法。此二法者非真境界。世尊。若善男子善女人于不二法不信不入。虽复如是此人发心望得菩提。当知是人行于非径。何以故。此于菩提非道行故。世尊。若有众生求菩提者。是人不见一法可觉。何以故。无有少法可得觉寤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世尊。彼法非过去非未来非现在。非有为非无为。非有非无。非可识非可知非可舍非可修非可证。谓菩提者彼法非与余法作对治。余法亦不与彼法作对治。何以故。彼法非杂烦恼非离烦恼。法体不可得性自离故。此法不与彼法作对治。彼法亦不与此法作对治。何以故。一切诸法离诸相故。是故彼法非可知非可识。非可舍非可修非可证。世尊。色生者离生相故。彼亦非可知。乃至非可证。受想行识亦复如是。世尊。色灭者离色相故。彼亦非可知乃至非可证。受想行识亦复如是。世尊。过去者离过去相故。彼亦非可知乃至非可证。未来者离未来相故。彼亦非可知乃至非可证。现在者离现在相故。彼亦非可知乃至非可证。世尊。有为者离有为相故。彼亦非可知乃至非可证。无为者离无为相故。彼亦非可知非可识。非可舍非可修非可证。世尊。如是等乃至为阴所摄。或过去所摄。现在所摄。未来所摄。或有为所摄。无为所摄。此等诸法皆不可得。以不得故。是故彼法非可知非可识。非可舍非可修非可证。世尊。若有如是为求菩提发心修行。善男子善女人。彼皆名为住菩萨乘。尔时他化自在诸天。咸各说已所知法已。以偈赞曰。
  世尊善说尽有边  永不暂受六趣身
  世间无智畏生死  发心欲度生死岸
  彼诸阴体不可得  以阴性相本自空
  一切法空皆无相  是故诸法离对治
  自体即空无有物  无有可知及修舍
  亦复非是可证法  如来说有即非有
  相求菩提不可得  助道诸法亦如是
  取心求佛不可得  菩萨相求亦不得
  坚著诸相愚痴辈  彼等望得寤菩提
  颠倒境界取相行  无智非行菩提道
  入佛境界离众相  名为智者如法行
  远离诸相及无相  亦离于空及不空
  彼能寤解无上道  于诸外道非境界
  亦非声闻所能知  又非缘觉之所趣
  心得解脱净无垢  罗汉于法相应者
  及诸一切辟支佛  非彼智慧之境界
  彼句非为相心知  及修少空亦不解
  若有解空说空者  亦说诸法无自性
  彼受佛教无毁訾  是名善修空寂静
  能寤难寤菩提道  世尊于彼真导师
  赞佛二足最尊已  所获无量诸功德
  回施一切诸群生  成佛觉寤未觉者

  尔时世尊。知彼八十那由他他化自在天。及以天王等得深信已。欲令大众增益善根。故现微笑。尔时慧命马胜。以偈问曰。
  二足世尊现微笑  以知他化深信故
  未曾演说笑因缘  唯愿如来为解释
  大圣今者非无因  现是希有微笑相
  愿佛开显因缘义  灭除大众诸疑惑
  由见世尊微笑故  今此众会悉怀疑
  怜愍一切世间者  唯愿敷演分别说
  此众咸皆背生死  合掌恭敬求涅槃
  斯等靡不怀犹豫  无碍说者愿断除
  悉皆正信善逝法  心得开解离取著
  咸有净信尊重心  善哉牟尼愿解说
  勇猛精进于佛法  远离疑网登圣路
  一切诸佛游此道  是故愿除大众疑

  尔时世尊。以偈答慧命马胜曰。
  汝为怜愍大众故  以偈问我正是时
  具足辩才有巧便  乃能问此微笑义
  以问如来现笑故  必当利益无量众
  是故一切众会等  皆得住于胜菩提
  知彼他化深信已  故我现是微笑光
  一切随顺如来教  为求菩提修妙行
  观察世法离诸相  如见阳焰非真实
  愚者见焰谓是水  欲求菩提勿同彼
  取相贪乐凡夫境  无智常怖于无相
  愚痴执相舍正路  离相能获妙菩提
  妄想思量虚伪法  随所分别即被缚
  智者观相悉皆空  得上寂灭陀罗尼
  执相凡愚住恶心  彼皆无智归六趣
  轮回逼迫受众苦  都由愚痴住相故
  著相众生见诸阴  佛与菩提及菩萨
  智者离相见空已  能得无上大菩提
  住相之类增烦恼  能观无相得除结
  所谓结者即是相  观结无相即断除
  若有分别求道者  分别于道为障碍
  智者虽复行于欲  彼欲即为无相行
  诸法无体不可得  分别诸法说言空
  若离分别得无相  彼即菩提更无余
  闻于善逝说是语  大众除疑得无畏
  顶受牟尼所说法  如智顶戴瞻卜花
  斯诸天众获无畏  于我设供最无上
  亦知诸法佛境界  当作世间大导师

  诸梵天等授记品第十九

  尔时六千万诸梵众天。见诸阿修罗伽楼罗乃至他化自在天等供养如来闻授记已。欣喜踊跃。皆得称心。彼于世谛禅。以喜悦为食。亦于佛法中。得智慧明宿殖善根故。已曾亲承供养诸佛故。及深信清净故。于甚深法获得法忍。彼诸天等。知诸法无作非无作。非生非不生。非有非不有。非起非不起。非灭非不灭。非依非不依。非清非浊。非憎非爱。非贤非愚。非知非不知。非见非不见。非受非不受。非恻非不恻。非无非非无。非物非非物。非可得非不可得。非去非来。非趣非不趣。非空非不空。非相非不相。非愿非不愿。彼诸梵天。于一切法心无所著。亦无所住。于非用中不作非用想。于非不用中亦不作非不用想。于语言中无语言想。于非语言亦无非语言想。于有作中无其作想。于无作中亦无无作想。于凡夫不作凡夫想。于非凡夫亦不作非凡夫想。于凡夫法不作凡夫法想。于非凡夫法亦不作非凡夫法想。于声闻不作声闻想。于非声闻亦不作非声闻想。于声闻法不作声闻法想。于非声闻法亦不作非声闻法想。于缘觉不作缘觉想。于非缘觉亦不作非缘觉想。于缘觉法不作缘觉法想。于非缘觉法亦不作非缘觉法想。于菩萨不作菩萨想。于非菩萨亦不作非菩萨想。于菩萨法不作菩萨法想。于非菩萨法亦不作非菩萨法想。于佛不作佛想。于非佛亦不作非佛想。于佛法不作佛法想。于非佛法亦不作非佛法想。于涅槃不作涅槃想。于非涅槃亦不作非涅槃想。于生死不作生死想。于非生死亦不作非生死想。如是彼天一切皆悉离诸分别。定心清净。彼等既得清净心故。以寂灭法。说偈赞佛。
  大圣甚深寂灭智  修行寂灭到彼岸
  演说寂灭度众生  亦自常行寂灭法
  菩提寂灭善清净  斯法牟尼之境界
  速得寂灭胜甘露  以是今得尽诸有
  恒说寂灭微妙道  是彼智者所行处
  八正之路灭恼浊  拔济一切诸群生
  善修寂灭证菩提  乃是先佛之所行
  修彼能到安隐城  过去诸佛所证知
  是诸如来修学法  导师如是化世间
  若人能行有学法  获得无学胜菩提
  一心趣向寂灭道  诸根寂静久修习
  当得为佛世间解  那罗延力度群生
  若知寂灭甘露者  能尽一切诸有相
  是为真实如来子  寂灭能除世间畏
  彼等所设供养佛  胜上希有最殊特
  所说寂灭尽烦恼  于诸无相最第一
  世间寂灭离诸相  所谓寂灭即涅槃
  众生轮转受诸苦  远离寂灭取相故
  牟尼诸法不思议  即是菩提一切智
  已度淤泥到彼岸  故佛于此无疑虑
  若有离阴得解脱  于佛大乘不愿乐
  欲求菩提思灭度  于其五阴生怖畏
  离欲净心求涅槃  彼等如是简择智
  于法取相凡夫境  是谓如来之所说
  若取寂灭即是缚  以是不得一切智
  若有于其五阴相  不生存执取著心
  彼能利益释迦法  是名喜乐无相行
  能获无名安隐处  逮得菩提佛境界
  降魔诤论灭烦恼  速得成就一切智
  我等赞叹无上士  所获寂灭诸功德
  唯佛大智能了知  回施众生愿成佛

  尔时娑婆世界主大梵天王。知诸梵天赞叹佛已对佛正立。以实功德。而赞颂言。
  法王已知一切法  不实虚诳如空拳
  亦如秋云及电光  是故大圣离取心
  犹如梦中饥饿人  餐食百味甘美膳
  梦人饥食皆不实  如来见法亦如是
  又如梦中焦渴人  得饮清净凉冷水
  梦渴饮水皆虚妄  佛见诸法亦如是
  无作无受无众生  无其作业及得报
  亦无得受果报者  世尊于此无疑虑
  譬如美言得人爱  然彼语言无可最
  亦无言说及听者  大圣了知皆不实
  如闻箜篌美妙音  其声亦无真实性
  世尊如是见诸阴  知阴无体不可得
  犹如摩尼性自净  系之衣上随色变
  诸法自体本清净  虚妄分别增倒染
  譬如无垢鲜白衣  随受染色种种变
  诸法如是性自净  随所分别而染污
  犹如有人闻贝声  寻其贝声从何来
  其声非自非他性  大仙见法亦如是
  如人思美肴膳食  其食众缘所合成
  观食各各无自性  如来见法皆如是
  譬如众缘号为城  推其城体无自性
  如是众缘皆悉空  法王见法亦如斯
  喻若有人击鼓声  虽能令人心欣喜
  声及众缘皆悉空  大圣见法亦如是
  譬如有人打鼓时  其声不从十方来
  声灭亦不向诸方  世尊见法皆如是
  如是彼人击鼓已  其鼓不生憎爱心
  亦不分别众缘性  佛见诸法皆若斯
  又如彼人打妙鼓  声不作心生他喜
  及以众缘皆亦然  导师见法皆如是
  如人击彼妙鼓时  鼓亦不生苦乐想
  亦不观察众缘性  如来见法皆如是
  犹如有人击妙鼓  声不即缘亦不离
  及彼伎缘亦复然  牟尼见法皆如是

  尔时世尊。知诸梵天大梵王等深心敬信。及以寂灭赞颂佛已。又见大众欲生善根。即便微笑。尔时慧命马胜。以偈问曰。
  既见如来口中出  离垢清净微笑光
  世间天人大众等  一切咸生希有心
  以见世尊微笑故  诸来大众普怀疑
  皆悉瞻仰如来面  殷勤愿乐欲听闻
  愿佛开示笑因缘  荡除大众疑惑心
  最胜牟尼非无因  而现希有微笑相
  诸佛所现微笑光  必为利益诸世间
  今者为谁现此笑  唯愿敷演分别说
  大众得闻必欣喜  由知微笑因缘故
  斯诸大众皆合掌  一心瞻仰乐欲闻
  是故愿佛为解释  必当断灭诸疑惑
  导师为彼诸来众  愿垂演说微笑因
  众会若闻必喜悦  以得洗除疑网故
  众心坚固皆清净  专念希仰如来德
  大众瞻仰世尊颜  犹如睹见初生月
  具八妙声如梵天  一心渴仰愿速闻
  天人众等闻佛说  必得除疑住正法
  梵音演说义相应  得闻甚深出世法
  佛智善巧能悦豫  故令大众增踊跃
  此众心净离疑结  能乐如来一切智
  精进勇猛有力人  乃能志求无上道
  是故导师愍世间  唯愿解说令众喜
  善哉世尊平等心  怜愍一切诸众生
  令诸大众增善根  安心不动求佛智

  尔时世尊。即以偈答慧命马胜曰。
  怜愍一切诸世间  故我现是微笑光
  汝当谛听说彼因  其义甚深微妙句
  此诸众会若得闻  发勤精进修善业
  当得利益诸众生  于佛妙法起胜行
  斯诸梵众皆欣喜  如来法中悉无疑
  那由他劫久修行  犹如恒河沙劫数
  于诸境界悉不著  心如虚空无障碍
  虽乐常修菩萨行  而不速取菩提证
  此等复于未来世  无量亿劫恒沙数
  天众清净无垢秽  得大势力住世间
  然后当成一切智  为大法王有威力
  具足功德尽诸有  观诸世间悉空寂
  彼佛如本久修行  寿命限量亦如是
  斯诸善逝住世时  能于苦恼度众生
  彼佛国土无伦匹  世界严净甚滋茂
  无量那由劫数中  如来演说不可尽
  彼佛刹土严净事  无量佛说亦不尽
  彼佛同号大智力  国土皆悉名最胜
  为众演说不动法  不可思议无所依
  彼佛世界众生等  咸皆修治诸善根
  无一众生受后有  生死之中重生者
  彼等当时有一苦  于其世间便显现
  唯畏诸行皆无常  令诸众生起厌离
  尔时彼国众生辈  离老病死诸苦相
  一切依于一教法  同厌无常修胜行
  彼诸众生当尔时  耳更不闻余音声
  唯闻不净无常苦  无我寂灭空无相
  甘露涅槃及菩提  安隐清凉无上乐
  斯等如是胜妙音  恒常数数而得闻
  尔时更无余声响  若树若壁及露地
  或复空中及寺庙  但闻如是微妙句
  闻已一切皆得道  便于生死得解脱
  皆是如来神力故  具八功德妙音声
  尔时无有杂毒心  所谓离欲及嗔恚
  亦无愚痴出恶声  粗言逼恼来经耳
  一切厌背于生死  趣向涅槃大正路
  彼土一切悉当空  佛及众生皆灭度
  斯是彼佛大神力  发弘志愿不思议
  曾于过去那由劫  为求菩提修道行
  彼国所有诸众生  一切悉皆当作佛
  此诸梵天发广愿  皆由观察寂灭句
  悉得证知甚深义  解了如来吉祥路
  其所修学皆通达  于诸世间为导师
  彼能观察众生空  不生疲倦懈怠心
  是故巧入诸法性  修集菩萨胜妙行

    大宝积经卷第六十七

    大宝积经卷第六十八

    北齐三藏那连提耶舍译

  菩萨见实会第十六之八光音天得授记品第二十

  尔时五十八千万光音诸天见诸阿修罗伽楼罗乃至梵天等供养如来。闻授记已。欣喜踊跃皆得称心。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向佛合掌恭敬作礼。白佛言世尊。有三昧名照耀一切法。若菩萨摩诃萨学是三昧。一切法中悉得光明。得入菩萨法门。菩萨摩诃萨解了知已。得无边辩无碍辩相续辩种种辩美妙辩真善辩相应辩解脱辩微细辩不共辩甚深辩。乃至得于如来之辩。世尊。何者名为照耀一切法三昧。菩萨入此诸法门故。念诸觉观知一切法无觉离觉。是无觉法遍一切处。无有一法能觉察者。何以故。性自离故。若法无性。云何能觉知一切法。无其觉已。入阿字门得上辩才。彼菩萨入阿字门已。得无边辩。阿字无边。阿字非普遍。阿字无作。阿字非有为。阿字非成就。阿字非事。阿字无所依。阿字无动转。阿字非略。阿字非广。阿字非分别。阿字非众事成。阿字不可穿。阿字非色。阿字不可示。阿字不可观。阿字无有能见者。阿字非可思。阿字不定住。阿字非可知。阿字非能知。阿字非可测。阿字不能自示现。阿字亦不能示他。阿字非思议。阿字不去阿字不来。阿字非近阿字非远。阿字非言说。阿字亦非可说法。阿字非名。阿字非用。阿字非现前。阿字非覆障。阿字非移转阿字非可改。阿字非差别。阿字无二。阿字非生。阿字非虚妄。阿字非真实。阿字不可说。阿字非生灭。阿字非清净。阿字亦非可净法。阿字非执持。阿字非摄他。阿字非弃舍。阿字不为他法作。阿字亦不作他法。阿字不生阿字不灭。阿字不能生他法。亦复不能灭诸法。阿字非生非不生。阿字不与生法作生因。亦复不作不生缘。阿字非依非不依。阿字非假非不假。阿字非却非不却。阿字非许非不许。阿字非可得亦非不可得。阿字非空非不空。阿字非分别非不分别。阿字非相非不相。阿字非愿非不愿。世尊。一切诸法皆如是相。所谓无相。一切诸法皆同一实。所谓无实。皆同一趣。所谓无趣。皆同一入。所谓无入。皆同一假。所谓无假。皆同一用。所谓无用。一切诸法皆同一说。所谓无说。世尊。诸法无起不可得故。诸法非有以无有故。诸法无生以不生故。诸法无灭以不灭故。无为法者无有作故。世尊。一切法皆同一如。当如是知。世尊。是诸不生法彼法事用云何得知。世尊。譬如有人梦中所作。当知诸法亦复如是。何以故。梦所作事不生不起亦非有故。梦虽不实非无假名。说有梦作。一切诸法皆亦如是。世尊。譬如响声唯有假名。诸法但假亦复如是。世尊。喻若幻人但是假名。当知诸法亦复如是。世尊。譬如阳炎但假名字。诸法假名亦复如是。世尊。如镜中像但有名用。当知诸法亦复如是。世尊。为悦豫凡愚说有梦事。梦中所作皆非真实。响幻炎影亦复如是。但有假名皆无实作。世尊。我等如是解知如来所说法义。尔时光音诸天。以偈赞佛。
  世尊善知此法义  及余种种无边法
  如来所有诸佛子  得父资财常游戏
  世间少智莫能入  由常计著我心故
  十方求我不可得  我体本来性自空
  如空阳炎非实水  愚痴见彼作水想
  都由无智生迷惑  虚妄颠倒计我人
  彼痴愚惑如来教  是故不解深义趣
  凡夫心识如炎水  不能了知诸阴义
  心乐生死著苦箭  诸根駃流所漂溺
  斯等毕竟无自性  为痴覆蔽妄受苦
  彼皆失智心迷乱  于诸苦中生乐想
  心常颠倒顺三毒  是诸烦恼甚可怖
  贪欲嗔恚及愚痴  斯诸结使常随逐
  深乐受故生渴爱  愚痴不识故受苦
  无智随顺诸烦恼  如人痴负怨家行
  闻佛所说空教门  于空反畏失解脱
  譬如怯人执持刀  应得安隐反生畏
  大智世尊所说法  谓是微妙阿字门
  能生真实胜智慧  犹如平地生大树
  降诸魔怨那由众  能寤安隐妙菩提
  以彼八正大船筏  于诸有海度群生
  世尊所有诸佛子  了知如来胜教法
  速灭烦恼诸怨敌  疾证无上大菩提
  既自解脱离毒心  见余毒者施智药
  得到究竟彼岸果  获大安乐无为处
  一切诸法皆悉空  诸余外论妄分别
  明人弃恶就正路  皆由本来久修学
  心无所著即解脱  诸法体性自如是
  彼能如是了知者  成佛大力那罗延
  无有系缚及缚者  诸法性空皆亦无
  真如寂灭及非如  非是垢秽亦非净
  烦恼无相亦无断  以其本来性自空
  如是能知真实法  彼人当得一切智
  自证解脱复度他  此等不生亦不灭
  世间天人皆迷惑  如春禽兽见炎水
  虚妄分别起渴心  想见男女受苦恼
  以业种种生诸趣  由心作故有差别
  造业有报及以受  彼业无有能作者
  我等如是解佛法  是诸如来妙境界
  是故如来心调伏  诸根寂静能忍辱
  世尊如法得供养  清净无垢尽诸秽
  具足众德离闇冥  唯佛能施三界眼
  我今赞佛所获福  唯有出世大导师
  二足世尊功德聚  能知我等所得报
  以此微妙胜善根  回施一切诸群生
  愿彼当于未来世  悉得成就一切智

  尔时世尊。知光音天深信心已。及知修行辩才具足。欲令大众功德善根当复渐渐胜进增长故。是时如来即现微笑。尔时慧命马胜。即以偈颂。问世尊曰。
  大悲善逝非无因  而现希有微笑相
  能利世间无上士  正觉智慧超群生
  两足世尊功德聚  怜愍众生愿演说
  为谁而现此微笑  殊胜光显于世间
  一切众生若得闻  心意决定大喜悦
  修行善业证佛果  得离生死到涅槃
  斯诸世间天人众  生死苦恼之所逼
  愿度群生于有海  演说八正大船路
  如是得闻大仙说  具八功德最胜道
  世间于是生欣喜  乐修诸善愿成佛
  勇猛精进有大力  内心清净离诸疑
  当传如来所说法  是佛真子顺圣教
  此诸众会无余念  一心瞻仰大瞿昙
  唯愿敷演授记事  令其决断疑惑心
  合掌恭敬正意住  咸皆愿乐欲听闻
  善哉愿说甘露味  诸有渴法当得饮
  是等一切诸会众  心净爱乐胜功德
  瞻仰如来最胜颜  犹如婴儿观母面
  大慧愿授此天记  开现微笑因缘事
  得闻如来授记已  世间当获大利益
  谁于牟尼增善根  及以发愿得满足
  克获微妙功德藏  我今乐闻彼受记
  大众必生欣喜心  闻佛所说授记故
  决定当具念慧力  及得修行三昧定

  尔时世尊。即以偈答慧命马胜言。
  善哉马胜所问事  辩才应机正是时
  斯即如来神通力  以是汝今生智慧
  为利世间故增辩  是故汝今能致问
  我今为彼说授记  寂静诸根一心听
  此诸胜慧光音天  过去已供无量佛
  见是世间孤无救  发心安住欲作佛
  修治真实微妙行  必定当成一切智
  为求佛道诸众生  如迷失径教正路
  如是得闻世尊教  其声最胜无等等
  乐佛功德智慧人  必得究竟到彼岸
  彼有智力知善恶  决定当获佛菩提
  欣喜已发菩提愿  如妇生男称其心
  此天为求菩提者  示其出世真正路
  于不可说那由劫  修习菩萨胜妙行
  所化众生过众星  安置于佛菩提已
  当来具足世间解  自然成就一切智
  彼等妙土不可说  世界宽广有百亿
  是诸妙刹甚清净  无量种种胜庄严
  彼佛国土诸众生  无三恶趣及八难
  一切皆发菩提心  咸各得住不退转
  彼诸如来国土中  亦复无有小乘法
  众生悉皆求佛道  便得进趣不退地
  是诸刹土众生类  一切寿命悉齐等
  经于十亿恒沙劫  皆由值遇诸佛故
  若教那由刹众生  悉得入于小涅槃
  若复有人化一人  或男或女入大乘
  初福比此功德聚  算数譬喻不能及
  是故若住大乘者  应当转化于余人
  马胜以是因缘故  如来出世甚为难
  犹如优昙极难值  无边大智如是说
  以巧深智善知识  善解方便示正路
  安隐无上胜菩提  若人求者应亲近
  从佛口闻如是语  具足微妙甚深义
  一切大众皆欣喜  踊跃充满称心意
  那由诸天住空中  皆散天衣旋转下
  欣喜赞声满虚空  敬礼无比大神力
  清净妙智度世间  能灭众生烦恼热
  佛说甘露灭三毒  如阿伽陀消众毒
  得闻智慧断诸结  世间迷惑多苦恼
  于其有趣当得脱  从佛得闻胜法故

  遍净天授记品第二十一

  尔时十二那由他遍净诸天等。见诸阿修罗伽楼罗。乃至光音天等。供养如来。闻授记已。欣喜踊跃皆得称心。自现威力。而白佛言世尊。有三昧名超过一切法。菩萨摩诃萨得是三昧已。于诸攀缘及一切事。皆生乐受不生苦受。假使于其地狱事中。受诸苦恼皆生乐想。或复于其畜生道中。受畜生报亦生乐想。或复饿鬼道中。受饥饿苦亦生乐想。或复于彼阿修罗道中亦生乐想。或复人中所受诸苦。亦起乐想不生苦想。假使截手及以截足割耳劓鼻。或复鞭打杖刺入身。或复牢狱系闭。或复倒悬。或复裁割犹如衣帛。或复裹系及以束缚。或复切脍。或复锤捣犹如甘蔗。或复蹉踏破如芦苇。或复火烧如稣油炷。或复然身喻若明炬。或与师子虎狼为食。或复酽醋及以辛汁浇灌口鼻。或复蒸煮及以火炙。或与狂象践踏其身。或复挑目。或以鉾槊穿刺高举。假使嗔怒来截其首。如是一切悉生乐想。何以故。由彼菩萨于其长夜修菩萨行时发如是愿。若有众生施我食者。愿彼一切得涅槃乐。若有与我洗浴身体礼拜奉迎尊重供养。若有众生骂辱于我。复有人人赞叹于我。若有众生鞭打斫刺夺我身命。愿彼一切得涅槃乐。乃至觉寤无上菩提。彼菩萨成就如是心。具足如是业。亦复具足如是愿。于一切众生皆起乐想。常能修集无间不断。以是业报故。得一切法乐善取三昧。彼菩萨得此三昧时不为众魔之所动坏。亦不为魔事之所系缚。当知是菩萨得五种自在。何等为五。一者寿命自在。二者生自在。三者业自在。四者觉观自在。五者众具果报自在。彼菩萨摩诃萨。若欲过一生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以彼三昧力故即便能得。若不乐速证无上菩提。能住无量阿僧祇劫度脱众生。何以故。当知彼菩萨住于大乘。与诸菩萨常为导师。摄受一切诸余菩萨。是大菩萨厌离诸趣为众生故。亦复生于一切趣中。究竟一切菩萨所学。为般若波罗蜜之所摄受。具足一切巧方便力。知诸魔业得法究竟。彼诸菩萨承佛威神。于一切法皆得尽知。尔时遍净诸天。即以偈颂。赞世尊曰。
  我等一切遍净天  于诸佛法皆尽知
  头面归敬天人师  诸根寂静知寂灭
  解了诸义智所供  已度生死牟尼尊
  我今赞叹大导师  能善导他非他导
  诸法性相非究竟  亦复无有依住处
  如来善知妄想事  犹如幻师知幻术
  智人解了语言音  喻若深谷诸响声
  世尊如是善知见  一切世间天人等
  无有众生及以命  亦复无人无寿者
  大智观察一切想  了达众想悉归空
  二足世尊慈无等  恒常行慈不暂舍
  一切世间诸天人  不能测知如来智
  导师演说缘众生  所谓慈心是善修
  了知一切诸众生  无有众生及命者
  我等于此无垢浊  其心清净离疑惑
  是故于佛胜智慧  应受供者令供养
  于其十方世界中  求苦毕竟不可得
  如来无上天中天  说于众生起慈心
  斯即是其世尊教  我今得解亦如佛
  是故我于世间解  今得供养应供者
  既无众生亦无苦  是故无有可救度
  已得遣除心忧闷  便获欣喜大踊悦
  如是佛教不思议  我等已得如实知
  是故我今供养佛  愿得如来无上智
  佛于诸趣不见苦  涅槃亦复不可得
  增上弃舍于生死  以此饶益诸世间
  无苦无趣无众生  亦无涅槃而可依
  如是得知佛法已  是故我等今供养
  佛具慈悲及喜舍  转为世间常演说
  而复不见有众生  得住于四无量心
  不见有其放逸者  亦复不见不放逸
  如是知佛教法已  我今供养大导师
  于身离身无上士  观身毕竟不可得
  虽然亦非不有说  而说有念失念者
  善逝常说修学念  所谓观身正念处
  我等如是知佛法  今得供养救度者
  世尊观受不可得  以受无有体性故
  亦复观察于受者  毕竟无其真实性
  又复观彼修念者  究竟亦复不可得
  我等如是知佛性  今得供养天人师
  观心及以心数法  毕竟无体不可得
  亦复不见有修念  及以正住念处者
  佛说念与心和合  乐求解脱应修学
  我等如是知佛教  今得供养正遍知
  如来不见有诸法  亦复不见修法者
  大圣所说修习念  彼念亦复性自空
  复说念与法和合  欲求解脱应当修
  我等如是知佛法  今得供养一切智
  念处一尚不可得  何况而复有三四
  所谓于彼念住处  彼诸念处皆悉无
  是故真求不可得  毕竟无受苦乐者
  我等如是知圣教  今得供养佛世尊
  牟尼所说四正勤  若有比丘专修习
  斯即能为解脱路  当得出于生死海
  而无解脱无缚者  无佛无教及菩提
  然复不坏假名用  是故我今供大圣
  佛说四种如意足  胜妙安隐解脱道
  寂静诸根众生辈  修行此道得涅槃
  如意及足修行者  真实观察不可得
  而非断绝示有作  智慧境界不可见
  如是世尊教法中  我等于此皆悉知
  其心清净无垢秽  皆得远离诸疑惑
  以斯即为上供养  供养堪受胜供者
  是故妙智无伦匹  我今悉得修供养
  世间解者说五根  出世能趣解脱道
  慎莫放逸常勤修  是为趣向涅槃路
  无根及以修根者  亦无解脱及脱者
  我等于此悉无疑  是故今得供养佛
  导师所说五种力  非邪能趣涅槃城
  此能尽灭烦恼缚  令诸缚者得解脱
  彼诸力体性自空  烦恼及佛皆亦无
  我等于此无疑虑  是故今得供如来
  大仙所说七种善  菩提分法最胜道
  能解一切众生缚  趣向涅槃大正路
  无有系缚及解脱  亦无受缚得脱者
  我等于斯无疑惑  是故今得供养佛
  世尊说此八正路  显示一切诸群生
  是诸烦恼苦之本  修学圣道能断除
  斯等二法离对治  所谓圣路及烦恼
  诸天于此悉无疑  故今供养应供者
  修奢摩他及舍那  斯道能尽诸苦边
  令受诸苦习气垢  世尊旷劫已荡除
  奢摩他及舍那果  是等一切皆悉空
  天众于此离疑网  是故我等今供养
  佛说不净治贪欲  慈心对治于嗔恚
  毗婆舍那痴对治  如来显示诸众生
  斯皆无作无暂停  是故无垢亦无净
  我等于是悉无疑  常乐供养大导师
  如来所说十不善  斯等名之为业道
  杀生偷盗及邪淫  妄语两舌与恶口
  绮语贪欲及嗔恚  最后第十名邪见
  佛说此等为不善  是诸众生恶业道
  既无众生亦无害  自余九业亦如是
  无有对治诸善恶  以彼自性空寂故
  然复非无十力教  以其不坏法体性
  我于佛慧亦不疑  是故今供无上智
  若有修此如来法  是人即为真佛子
  彼人处处皆受乐  恒常远离诸苦恼
  如是善逝胜智慧  安隐引导诸群生
  我等于此离疑心  今悉供养应供者

  尔时遍净诸天偈赞佛已。咸皆默然却住一面。尔时世尊。见彼天众默然而住。及知彼天深信心已而现微笑。尔时慧命马胜。以偈问曰。
  今佛世尊最胜智  为利世间现微笑
  十力世雄超一切  而能化伏诸大众
  善解诸法大导师  所现微笑非无因
  心无所乏世间解  唯愿解说微笑义
  此诸大众皆一心  无其乱想住正念
  喜心瞻仰功德山  唯乐听闻恭敬住
  于佛自在大论师  若得闻说必欣喜
  善解诸法决定智  当得作佛导群生
  若人于佛生净信  必成大智世间最
  测知微妙甘露句  是人能观于十方
  谁于未来世劫中  当得作佛愍世间
  微妙言辞大导师  唯愿说彼令众喜
  若于圣雄沙门所  生其敬信尊重心
  亦住正法生信慧  一切诸魔不能动
  若能生信得决定  即是佛子从心生
  唯愿世尊演说彼  以是大众得除疑
  若有于其众生所  慈心普覆遍世间
  智慧坚固当成佛  便得安住一切智
  百福庄严无上士  唯愿开演除疑网
  谁欲受持世尊法  如来为其现微笑
  愿得闻佛善巧说  具八功德微妙音
  先自得趣于善道  后能引导诸群生
  如是善逝微妙法  佛子得住于彼中
  世尊佛种不断绝  必得久住于世间

  尔时世尊即以偈答慧命马胜言。
  马胜汝今问笑光  我为利益诸世间
  汝获福德称其心  斯福无量不可尽
  妙士乃能应时问  以是大利诸众生
  汝及一切大众等  欣喜一心听我说
  斯等遍净诸天众  于我法中悉无疑
  一切欣喜净信心  以偈赞颂我功德
  此天曾于过去世  供养千亿那由佛
  亦于彼佛问斯义  一切法中得无疑
  由彼往昔因缘故  今以偈颂赞叹我
  亦复净心当赞叹  贤劫一切诸如来
  当于优波罗劫中  成佛大力那罗延
  教化不思那由众  引导入于涅槃城
  彼诸大仙成佛时  所得名称甚微妙
  我今为汝说彼佛  一心寂静善谛听
  同其劫中悉作佛  号曰法幢等正觉
  咸皆救度不思议  那由他众入涅槃
  彼诸如来灭度已  焚身广布诸舍利
  以此舍利皆起塔  遍满佛刹如散花
  尔时一切佛舍利  各各皆悉广流布
  彼佛一一涅槃后  咸皆饶益于世间
  不思那由众生辈  供养彼佛舍利已
  当得甘露妙涅槃  三世诸佛之所赞
  若有称彼诸佛名  所获微妙胜善根
  当得成就有学道  值佛转获殊胜果
  犹如无量难思众  皆于我所种善根
  欣喜信乐清净心  当得值遇弥勒佛
  如是彼佛声闻众  从佛复至诸佛所
  常得值佛入众会  皆由供养彼舍利
  得闻如斯佛语已  一切大众生希有
  胜妙功德有威神  遍净诸天清信士
  及诸大众普欣喜  悉皆流注向菩提
  得知如来大势力  咸各顶礼世尊足

    大宝积经卷第六十八

    大宝积经卷第六十九

    北齐三藏那连提耶舍译

  菩萨见实会第十六之九广果天授记品第二十二

  尔时八亿广果诸天。见诸阿修罗伽楼罗龙及龙女鸠槃茶乾闼婆夜叉紧那罗摩睺罗伽。诃罗伽阇天。四天王天。三十三天。夜摩天。兜率陀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梵摩天。光音天。遍净天等。供养如来闻授记已。欣喜踊跃。皆得称心。入一一法门。从一一法门见无量法门。于一切法门。得无量辩不断辩相应辩解脱辩无著辩无碍辩微细辩甚深辩种种辩美妙辩相续辩。于诸辩才皆悉知已。于如来所敬信尊重。而作是言。世尊。有陀罗尼名无量门。若有菩萨修集是陀罗尼者。当知得彼不断辩等。于一切境界中心不迷惑。是诸境界无有一法非陀罗尼。是菩萨摩诃萨得是陀罗尼时。于诸法中悉得陀罗尼解辩才无碍。若菩萨住是无量法门陀罗尼时。于五阴入十二入入十八界。入于诸根。入四谛。入十二因缘。入于众生入及非众生。入于有入非有。入于取相入非取相。入于依入非依。入于空入于我。入于相入非相。入于愿入非愿。入于有为入无为。入如是一切处。得不坏辩才。是菩萨于阴入中得陀罗尼。所谓色阴者即非成就。何以故。无有少色法得成就者。何以故。地地界性非成就。如是水火风界性亦非成就。何以故。地性离故。若法无体性是名非成就。如是水火风性自离故。以法无体性。是故非成就。如是色非成就。以非成就故。不可说名过去现在及以未来。何以故。色非有法故。是故不可得。若色不生者即是不灭。以不生灭故。即不可说。复有如是说。所有过去色现在未来色。此等和合名为色阴。其色体性亦不可得。何有过去现在未来。是故色阴非是可说。受想行识亦复如是。是故阴入即是陀罗尼入。以陀罗尼入故。阴不可得。以阴不可得故。陀罗尼亦不可得。以陀罗尼入不可得。唯是但名但用但假。但是世俗。但是言说。但是施设。非阴非色亦非色入。亦非陀罗尼体性可得。何以故。所谓阴等非是作法。以非作法故。无有积聚。以积聚故。得名为阴。譬如世间多物积聚。假名城屋舍宅殿堂。重阁楼阙窗牖栏楯。城壁女墙却敌寮孔。周回具足名之为城。彼色性即不可得无有积聚。以无积聚故。即便无色亦无色阴。受想行识亦复如是。性不可得无有积聚。以无积聚故。即便无识亦无识阴。彼诸阴入应如是知。彼眼入者是谁入。谓苦入。何者是眼谓清净四大所造色名为眼。何等是四大。谓清净地界水火风界。彼净地界性自离故。以法体不可得。彼即非成就。如是清净水火风界体性自离。以法体不可得。彼即非成就。如是眼入非成就。是故不可说言过去现在未来。何以故。眼入非物。以非物故不生不灭。若不生灭者即是不可说。如是眼不生灭。入亦不生灭。以不生灭故。即是不可说。应当如是知。唯是但名但用但假。但是世俗但是言说。彼名名体亦离自性。何以故。无有一法得名为眼名为入名为苦。以名不可得。是故眼入亦不可得。以眼不可得即是陀罗尼入。是陀罗尼入亦不可得。何以故。性自离故。但名但用但假施设世俗言说。如是以眼入入得陀罗尼。得陀罗尼已便得辩才。当知耳鼻舌身意色声香味触法亦皆如是。于彼界入得陀罗尼眼。眼体不可得界体不可得。何以故。眼离眼性故。界离界性故。以法体不可得。彼即非物。以非物故即非成就。非成就者不生不灭。以不生灭故。彼即非过去非现在非未来。但名但用但假但世俗但言说但施设。彼名离名自性。乃至施设亦离施设自性。若法无自性不可得者。即是非物。以非物故即非成就。非成就者即非生灭。以不生灭故。彼即非过去非现在非未来。若于三世所不摄者。彼名即非相亦非想。非用非假。非有为非可说。非来非去。非可为他说非可显示。非可知非可识。非黑非白。非窟宅离窟宅故。非至非可至故。非得非可得故。非证非可证故。非凡夫亦非凡夫地。非声闻亦非声闻地。非缘觉亦非缘觉地。非菩萨亦非菩萨地。非佛亦非佛地。非地亦非非地。此即是真如不异如非非如。寂灭无相但用但假。谓如来者但世俗故说名如来。非第一义有如来也。何以故。彼法不可得故无如来。于彼界入。应当入如是眼耳鼻舌身意界法界意识界。如是一切余界亦应知。应当如是广入法界。世尊。彼法界说言阴时。而不坏彼法界本性。说言入时说言界时。说言四谛时。说言十二因缘时。亦不坏本法界体性。彼法界随所说处。一切诸法建立名字。皆不坏彼法界体性。世尊。譬如地界随其所在作异名字。而不坏彼本地界性。世尊。如是法界随其所在作异名字。亦复不坏法界本性。如是水火风界亦复如是。世尊。譬如虚空随其所在差别异用。而不坏彼虚空体性。世尊。如是法界随其所在差别名用。而不坏彼法界体性。世尊。入诸根时即是入法界。言诸根者。所谓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男根女根命根。乐根苦根喜根忧根舍根。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未知欲知根。知根知己根。彼眼眼体不可得根。根体不可得。何以故。是眼离眼自性故。以法无体性彼即非物。以非物故即非成就。非成就者彼即不生。若不生者即是不灭。以不生灭故。不可说言彼是过去现在未来。若于三世中不生灭者。彼即非眼亦非眼根。云何有用应。如是知。世尊。譬如空拳虚诳无物。但有名字乃至言说。于第一义中空拳。亦无如是眼及眼根。犹如空拳虚妄非实而现虚相诳惑凡夫。但有名字乃至言说。于第一义。眼及眼根俱不可得。如是世尊得一切智已。为度众生故说名为根。彼等诸根于第一义。性自离故根体皆空。其法体空者用亦虚妄。非有非实诳惑凡愚。离自性故不生不灭。不生灭者不得说言彼是过去现在未来。若于三世中无者彼即无名无相。非可说非可为他说。非生非可生。非已知非当知。非已闻非当闻。非识非可识。非已证非当证。非已得非当得。非已见非当见。非已到非当到。何以故。彼非有故。世尊。譬如有人于其梦中受乐喜笑呓语游戏。是人尔时从寐寤已忆念梦中受乐游戏。念已求之不见不得。何以故。彼人梦中受乐喜笑呓语游戏。尚自无实何况寤时。若见若得无有是处。世尊。如是诸根犹如梦中受乐游戏实不可得。如是一切诸法体性亦不可得。以不可得故。不可说言彼是。过去现在未来。若于三世中不可得者。彼即不可说。一切诸根当如是知。世尊。若入法界即入一切法。入一切法即是入法界。世尊。入四谛法即是入法界。何等为四。谓苦集灭道。世尊。亦说一切诸法皆悉是空。非众生。非命。非福伽罗。非想非相。我等于此法中无有疑虑。世尊。以无众生故亦复无苦。何以故。众生无处苦谛亦无。以无苦故集谛亦无。何以故。无如是因而无果者。
  世尊。以无集故灭谛亦无。何以故。无集谛故亦无断集。以无灭故道谛亦无。何以故。无有是道不断集者。
  世尊。道果者谓是灭谛。彼烦恼不可得断。烦恼灭亦不可得。以灭不可得故道亦不可得。无有如是道而无其果。此四圣谛但是分别虚妄非有。以非有故。不可说言过去现在及以未来。若于三世中不可得者。彼即非生非灭。非相非想。非设非可设。非示非可示。非显非可显。非语言非可语言。非言辞非可言词。非说非可说。非见非可见。非知非可知。非识非可识。非测非可测。非达非可达。非到非可到。非得非可得。非闻非可闻。非见非可见。非对非可对。非证非可证。非白非黑。非明非暗。非去非来。非浅非深。非清非浊。非畏非安。非缚非解。非憎非爱。非烦恼非清净。非智非非智。非路非非路。非坏非非坏。非摄受非非摄受。非生死非非生死。非可得非不可得。非众生非非众生。非命非非命。非寿者非非寿者。非我非非我。非物非非物。非空非不空。非相非非相。非愿非不愿。非依非不依。非有为非无为。非断非常。非邪非正。非实非妄。非妄想非非妄想。非处非非处。非宅非非宅。非知非不知。非舍非修。非生死非涅槃。非觉非不觉。非凡夫境界。非声闻境界。非缘觉境界。非菩萨境界。非佛境界。非境界非非境界。非作非不作。如是入谛即是入法界。入法界已即得陀罗尼。得陀罗尼已即得辩才。入十二因缘即是入法界。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渴爱。渴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忧悲苦恼。是众苦大聚。如是无明灭则行灭。乃至忧悲苦恼灭众苦大聚灭。世尊。彼无明无明体不可得。何以故。性自离故。若法无体性彼即非物。以非物故即非成就。非成就者非生非灭。非生灭者即非过去非现在非未来。若于三世中不可得者。无名无形无相无想亦非差别。唯是但名但假但用但世俗但言说。为教化一切凡夫众生故。彼无明于第一义实不可得。不可得者即非差别用亦不可说。世尊。若是但名乃至但施设。彼即非实唯是虚妄。言说分别觉观非定。但是戏论。彼无明若无自性者。云何能生行。无明无故行亦不生。以不生故。彼即不老不病不死不流转即不生。何以故。若不生者云何有老。以无老故乃至不生。若不生不死者。即是一切过现未来诸佛菩提。但世俗名字非第一义。所言无明即是菩提。当知诸有支亦复如是。如是入十二因缘。当知即是入于法界。世尊。如来不生。一切诸法亦不生。是故一切法即是如来。如来不灭。一切诸法亦不灭。是故一切法即是如来。世尊。如来无相。一切诸法亦无相。是故一切法即是如来。略而言之。如是无相不可得。非垢非净非爱非憎。法界不可识。亦复不可知。世尊。真如者即是如来。一切诸法即是真如。是故一切法即是如来。世尊。实际者即是如来。一切诸法即是实际。是故一切法即是如来。世尊。随所法中即有如来。于其法中即有一切法。是故一切法即是如来。世尊。若有人言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彼诸众生是计著见。何以故。如来不二。菩提亦不二。不二者不能觉寤于不二。世尊。若复有人作如是言。如来转于无上法轮。彼诸众生是执著见。何以故。如来非进退。世尊。若复有人作如是言。如来灭度无量众生。彼等一切皆是执见。何以故。一切诸法实无众生。是故无有得灭度者。世尊。若复有人作如是言。如来利益无量众生。彼等一切是取著见。何以故。如来不为利益众生。亦复不为不利众生出现于世。世尊。若复有人于未来世作如是言。如来舍寿。彼诸众生皆是执见。何以故。法界无摄受亦无舍故。世尊。若复有人作如是言。如来入于无余涅槃界。彼诸众生是计著见。何以故。法界非生死亦非涅槃。世尊。若复有人于我所说法。能决定知者。彼诸众生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皆不退转。世尊。假使法界有其变异。是诸善男子善女人能如是信者。必定当觉无上菩提无有变退。尔时八亿广果诸天。于世尊所演说自己所证法已。头面礼足右绕三匝却住一面。合掌而立异口同声以偈赞佛。
  敬礼善逝知法者  那罗延力大导师
  怜愍一切胜牟尼  方便示现于真实
  既自了知一切法  如实显示诸世间
  稽首无量功德身  智慧最胜无上士
  如是真实微妙法  圣说相应无有异
  世尊无等大医王  能令众生法眼净
  敷演八种真圣路  为得无上大菩提
  归敬无量功德身  智慧最胜无上士
  显示菩提正直道  毕定趣向大涅槃
  获得无等胜菩提  寂灭安隐最坚固
  度脱多亿那由他  轮回生死苦众生
  顶礼无量功德身  智慧最胜无上士
  观察五阴悉空无  阴体毕竟不可得
  彼阴即体离诸观  唯诳愚惑痴众生
  凡夫于此悉被缚  犹如猕猴胶所粘
  智者于斯得解脱  游行无碍如空风
  诸界即体性自空  一切智人如是说
  彼空亦空无自性  究竟求之不可得
  凡夫于此皆被缚  都由不知真实性
  智者观察得解脱  于其三界无所著
  诸入无体自空寂  一切智人如是说
  犹如空拳虚非实  诳惑愚痴众生辈
  凡夫妄起取著心  皆由于法生疑惑
  坠落生死皆丧坏  犹如商人没巨海
  彼等诸根性自空  毕竟推求不可得
  譬如镜中现面像  其像无实毕竟空
  凡愚无智于此著  正由不知真实法
  犹如众鸟入罗网  亦如渊中所钓鱼
  众生无体离生相  依真求之不可得
  譬如壁上彩画像  究竟无实众生性
  凡夫无智而取著  皆由不知真实义
  智者观彼得解脱  犹如卵生出于[穀-禾+卵]
  因缘生法悉无常  皆悉空寂离攀缘
  譬如梦中所受乐  非实诳惑痴凡夫
  愚无智慧为彼缚  由不思量妄分别
  智人观察得解脱  犹如飞鸟出笼网
  如佛功德不思议  一切诸法亦如是
  诸法无相如牟尼  法体寂灭如涅槃
  诸法无依如如来  于其三界不取著
  是故所有成佛者  皆由得知此义故
  诸法无怖如世尊  不起自身及他想
  诸法难思如导师  唯佛能知导群生
  法无分别如善逝  非是凡夫心所行
  是诸如来妙境界  唯佛大圣能了知
  若有无智作是言  佛证无等大菩提
  若复有人作是言  世尊已转妙法轮
  若复有人作是言  善逝已度那由众
  彼悉为见之所缚  皆由不知真实性
  若人谓佛如是说  杀害行阴及与命
  若言十力入涅槃  利益无量众生已
  彼人一切皆执见  入于魔罗之所缚
  不能解知真如法  以不知故不知佛
  若有善知是非者  彼皆能知大导师
  当获无上功德聚  成佛怜愍于世间
  斯即真如无变易  一切诸法离疑惑
  人中无上最胜尊  我等已知如是义
  如是广果诸天众  咸皆于法得尽知
  对佛导师自演说  现己内心净信解
  一切欣喜无疑虑  各自见已当成佛
  此是如来微妙法  彼即自受导师记

  尔时世尊知广果诸天深信具足于佛法中决定无疑。欲令大众种善根故。而现微笑。尔时慧命马胜以偈问世尊言。
  智慧导师功德山  非是无因而现笑
  我从善逝亲自闻  世尊现笑必有因
  如来示此微笑相  令众皆受清凉乐
  天人修罗大导师  唯愿演说笑因缘
  今见如来从面门  所现微笑甚清凉
  此诸众会悉怀疑  一心瞻仰如来面
  大悲最胜人中上  愿说希有微笑因
  世间若得从佛闻  决定必除疑惑心
  世尊彼等诸天众  咸皆演说自授记
  以何功德获何果  愿说成佛神通事
  开演微妙梵音声  唯愿普断诸有疑
  一切大众闻佛说  皆悉踊悦甚欣喜
  斯等合掌皆一心  净信瞻仰恭敬住
  佛子天众各思惟  悕求无上大菩提
  是诸众会有疑惑  唯愿如来为除断
  必当得力知是非  具足成就一切智
  得闻如来八种音  天众靡不皆喜悦
  当得护持如来教  随顺正法如说行
  观察知彼天心已  无上大智愿解说
  以是大众生欣喜  于佛法中得信解
  今于导师愿得闻  天众过去所修行
  若蒙如来解说已  所愿皆悉得满足
  广果诸天如法行  必得成就一切智
  当度世间诸群生  显示真如法体性

  尔时世尊即以偈答慧命马胜曰。
  善哉马胜汝知时  今者问我正是宜
  我为广果诸天辈  于此大众现微笑
  今当为汝分别说  咸皆一心共谛听
  所现微笑因缘义  汝及大众悉得闻
  如来具足一切智  观察因缘有三种
  二足德聚正观已  而现微笑示世间
  有乐住于涅槃者  少智微浅愿声闻
  复有乐住默然者  志求辟支佛菩提
  复有乐求世导师  成佛大力那罗延
  我观彼等深信已  随所乐欲而度脱
  为求声闻示现者  当知是其最下笑
  应当知我中品笑  为求辟支而示现
  马胜当知此上笑  为诸天众授佛记
  我说此三解笑因  所谓最下及中上
  善解世间胜导师  而作微笑现瑞相
  佛知众生欲三乘  愿乐求证于圣果
  为求声闻现笑者  微笑光明从足没
  为求辟支所示现  当知笑光入脐轮
  为受无上十力者  其光从佛顶上入
  马胜汝今应当知  微笑因缘有三种
  我向所现微笑光  彼光于我顶上没
  当知先所现微笑  悉为无上菩提记
  我今当更为汝说  微笑复有三种因
  善哉马胜及大众  一心静意俱谛听
  前现微笑为佛者  其光即从顶上入
  有光少时住身腰  须臾没者为辟支
  我现微笑放光明  暂时在于足前住
  斯光随乘而变现  当知此为声闻人
  今复更说微笑因  马胜谛听有三种
  导师所放诸光明  出已围绕于十力
  其光既出皆疏散  还复速聚绕身腰
  渐渐转复更增广  亦还右绕于如来
  有光初停后广大  渐渐右绕于我身
  彼光悉遍世尊形  与身俱等无有异
  其光庄严佛身相  晖赫犹如真金聚
  牟尼所放微笑光  当知此光记刹土
  有光出已犹如盖  于上遍覆世尊身
  有光如花空中住  其光照曜于导师
  彼光一切皆右旋  三匝围绕如来身
  当知此光记寿命  出世大智现斯瑞
  斯等三种微笑光  善逝随根差别现
  马胜汝今应当知  此是三种微笑因
  世间导师所现相  善知众生深信乐
  今于如来教法中  汝等闻此得除疑
  是诸广果天众等  其数满足有八亿
  广说微妙正法门  各于异刹得成佛
  寿命具足无有量  经由多劫住于世
  是故如来现斯瑞  广大光明五种色
  此诸天众于过去  三十有六僧祇劫
  常得值遇诸世尊  亲承供养习诸善
  又复经于三十六  阿僧祇劫广修行
  斯等大士住世间  供养如来未曾倦
  思惟救度众生故  数数勤修供养佛
  供养世尊应其宜  悕求无上大菩提
  彼诸天众未来世  当得作佛那罗延
  成妙牟尼功德山  其劫号曰胜金幢
  是诸如来各自住  清净庄严国土中
  彼佛同号日光轮  具足无量功德聚
  一一如来各住世  经于无量那由劫
  此诸善逝所集众  无量无边不可数
  一一导师成佛时  所有声闻弟子辈
  十力住经那由劫  算数彼众不可尽
  若有算师悉共聚  亦算彼众不能尽
  当时所有诸菩萨  倍多于彼声闻众
  皆悉发心住佛乘  愿得当成一切智
  于其清净国土中  悉当成佛具十力
  是诸菩萨所修行  皆如本师无有异
  彼诸如来灭度后  正法兴显久住世
  经于十二那由劫  为诸佛子所护持
  此诸佛法炽盛时  有发无上菩提心
  其数过于恒河沙  皆悉勤修菩萨行
  彼诸善逝灭度已  所有一切声闻众
  斯众皆悉得涅槃  过于大海诸沙数
  如是彼诸佛正法  具足兴显于世间
  饶益无量诸众生  彼教如法大兴盛
  如是闻佛所说已  一切大众皆信解
  必当得成佛世尊  广能利益诸群生
  是时众会悉欣喜  头面礼拜如来足
  无等恭敬于善逝  如法供养天人师
  是故踊跃发精进  犹如有人救头燃
  常应亲近善知识  勤修般若波罗蜜
  此是见实胜进行  汝等比丘应修习
  当成无上二足尊  功德如山利世间

    大宝积经卷第六十九

    大宝积经卷第七十

    北齐三藏那连提耶舍译

  菩萨见实会第十六净居天子赞偈品第二十三之一

  尔时净居诸天子。知无量众生得住菩提。于佛法中无有疑虑已。称意踊悦。各以妙偈赞佛功德。
  尔时信施天子。以偈赞曰。
  所爱妻子施  并舍所重身
  乃至王位财  我礼檀度者

  尔时乐持戒天子。以偈赞曰。
  如来本持戒  一切无所著
  获果到彼岸  我礼戒度者

  尔时乐忍天子。以偈赞曰。
  佛昔修忍辱  堪受解支节
  初无悔恼心  我礼忍度者

  尔时乐精进天子。以偈赞曰。
  不退勇健首  精进有大力
  已得上菩提  我礼进度者

  尔时乐禅天子。以偈赞曰。
  佛本修禅定  世间所不知
  三际得平等  我礼禅度者

  尔时威德天子。以偈赞曰。
  大雄于般若  相续而修行
  获得无尽慧  我礼智度者

  尔时界慧天子。以偈赞曰。
  布施及爱语  利益与同事
  以此度众生  我礼大导师

  尔时净慧天子。以偈赞曰。
  于大慈悲喜  长夜常修习
  以是济群生  归命大船师

  尔时净心天子。以偈赞曰。
  以度无诤行  调心大牟尼
  能调未调者  我礼调御师

  尔时无垢慧天子。以偈赞曰。
  广心柔软心  心调及诸根
  知诸众生心  我礼悉知者

  尔时净意天子。以偈赞曰。
  具足正念者  安住坚慧中
  明达悉了知  礼觉觉他者

  尔时庄严心天子。以偈赞曰。
  佛久心清净  亦净佛国土
  及净群生慧  我礼净法王

  尔时无胜天子。以偈赞曰。
  所愿无能坏  降伏魔怨力
  满足诸大愿  悦喻诸天众

  尔时速营事天子。以偈赞曰。
  如来速知法  亦疾净众生
  已见难见法  我礼速事者

  尔时坚精进天子。以偈赞曰。
  处处悉解脱  离痴无诸漏
  已度彼岸住  我礼坚固力

  尔时乐威仪天子。以偈赞曰。
  离欲无诸过  除闇得漏尽
  为世胜福田  我礼应供者

  尔时善住天子。以偈赞曰。
  世尊住正法  三界所供养
  一道安隐行  是故我敬礼

  尔时无动天子。以偈赞曰。
  佛如坚固山  不为风所动
  毁誉常平等  是故今敬礼

  尔时得平等天子。以偈赞曰。
  大雄色殊胜  具三十二相
  有大深智慧  我礼端正智

  尔时深慧天子。以偈赞曰。
  非身大身者  安住真如法
  显说于实际  世间无与等

  尔时无等碍慧天子。以偈赞曰。
  究竟同不二  勇健能伏魔
  不疑于深义  照法到彼岸

  尔时喜意天子。以偈赞曰。
  喜意本勇健  所学皆通利
  弃舍此三界  如蛇脱故皮

  尔时定意天子。以偈赞曰。
  譬如闇室灯  油尽故明灭
  智者如是灭  由闻佛法故

  尔时住舍摩他天子。以偈赞曰。
  如来普观察  为欲所结缚
  佛能断彼罥  由执智剑故

  尔时多舍摩他天子。以偈赞曰。
  定心及定行  定威仪境界
  佛能灭烦恼  我礼伏怨者

  尔时无畏舍摩他天子。以偈赞曰。
  学佛舍摩他  菩萨得名称
  正定导引故  成就定心佛

  尔时定食天子。以偈赞曰。
  寂灭一切法  大雄所演说
  解彼大智者  疾成于如来

  尔时常观天子。以偈赞曰。
  常观诸众生  悉随如来学
  获得胜菩提  满足大智慧

  尔时持德天子。以偈赞曰。
  如来智彼岸  菩萨修学故
  成世大威德  能见无量法

  尔时造光天子。以偈赞曰。
  彼得不思光  当获无垢乐
  照世如来所  得闻智境界

  尔时无垢光天子。以偈赞曰。
  诸法无分别  以善方便故
  修习如是智  故成妙丈夫

  尔时无所住天子。以偈赞曰。
  无住无触娆  诸法无所觉
  不觉于自他  佛依真实见

  尔时宅慧天子。以偈赞曰。
  诸法无窟宅  导师如是见
  为众生说故  随顺取法相

  尔时无依慧天子。以偈赞曰。
  诸法无所依  远离于彼此
  如来显真实  如掌庵罗果

  尔时虚空行天子。以偈赞曰。
  知法如虚空  不生亦不灭
  佛见法如是  故能离世间

  尔时无积聚天子。以偈赞曰。
  无求亦无慢  无觉无不觉
  依真无自性  是佛见世间

  尔时修慧天子。以偈赞曰。
  犹如巧幻师  幻作种种事
  非实而见实  故佛无与等

  尔时喜悟天子。以偈赞曰。
  譬如镜中像  虽见非真实
  佛如是见法  不迷于世间

  尔时除疑天子。以偈赞曰。
  佛如呼声响  诸法亦复然
  说闻俱非实  是佛见世间

  尔时无碍辩天子。以偈赞曰。
  安住正法者  辩才深妙说
  世尊久证法  故能具足辩

  尔时无障智天子。以偈赞曰。
  依真无自性  一切法如是
  如来如实知  故能除闇冥

  尔时无忧天子。以偈赞曰。
  无忧亦无恼  无静无娆浊
  诸法无垢染  佛见真实性

  尔时行具足天子。以偈赞曰。
  无来亦无去  诸法无所有
  如来真实见  如是为世说

  尔时胜慧天子。以偈赞曰。
  无染亦无净  非愚亦非智
  诸法无能所  佛依如实见

  尔时得无碍天子。以偈赞曰。
  非明亦非闇  非色非非色
  非缚非解脱  佛慧如实见

  尔时勇目天子。以偈赞曰。
  非局亦非遍  非有亦非无
  如梦受五欲  佛见法如实

  尔时不瞬天子。以偈赞曰。
  不生亦不灭  亦不住中间
  迷彼无智者  唯佛见真实

  尔时住空天子。以偈赞曰。
  非人非众生  非用非世财
  随说故有用  佛能真实见

  尔时住无相天子。以偈赞曰。
  所用一切法  彼皆悉无相
  诸法性相离  导师如是见

  尔时无愿天子。以偈赞曰。
  因法空无相  以是不起愿
  假设有愿求  唯佛如实知

  尔时三昧流注天子。以偈赞曰。
  已得解脱门  无有解脱者
  烦恼本亦无  佛见真实性

  尔时无毁天子。以偈赞曰。
  舍弃一切恶  集诸功德聚
  故佛无毁訾  亦无毁呰事

  尔时电云天子。以偈赞曰。
  犹如雷电云  降雨充大地
  佛注正法雨  充足诸群生

  尔时不唐愿天子。以偈赞曰。
  世尊辞无上  能转正法轮
  明达深法理  具足一切智

  尔时具智慧天子。以偈赞曰。
  无生亦无灭  诸法自性尔
  如来善知故  亦复转教他

  尔时师子吼天子。以偈赞曰。
  如来师子吼  演说空法时
  外道皆怖畏  如兽畏师子

  尔时业无放逸天子。以偈赞曰。
  现前无放逸  佛修成菩提
  导师于正法  无逸到彼岸

  尔时住无放逸天子。以偈赞曰。
  安住不放逸  增益佛正法
  十力及余行  佛法不思议

  尔时无放逸生天子。以偈赞曰。
  会于无放逸  助道得生长
  以此济群生  佛亦自解脱

  尔时成无放逸天子。以偈赞曰。
  无逸得成就  诸有依解脱
  声闻及菩萨  皆从如是学

  尔时不逸行天子。以偈赞曰。
  所有诸佛子  常不放逸行
  能取一切智  善观世间故

  尔时无逸护天子。以偈赞曰。
  佛修菩提时  守护不放逸
  逮得胜菩提  大悲庄严故

  尔时住不放逸天子。以偈赞曰。
  若住不放逸  拣择一相法
  佛子大勇健  当得父遗财

《大宝积经》 相关内容:

前一:4
后一:6

查看目录 >> 《大宝积经》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 单词 趣味历史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