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图集|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医部 > 各论类 > 辨证录 >

卷之十二

卷之十二

  [卷之十二] 安胎门(十则)

  妇人小腹作痛,胎动不安,如下坠之状,人以为带脉之无力也,谁知脾肾两亏乎。夫胞胎虽系于带脉,而带脉实关于脾肾,二经亏损,则带脉力微,胞胎何能胜任乎。然人致脾肾之亏者,非因于饮食之过多,即由于色欲之太甚,不补脾补肾,而带脉迫急,胞胎所以下坠也。第胞胎通于心肾,不通于脾,补肾可也,何必补脾?不知脾胃为后天,肾为先天,脾非先天之气不能化,肾非后天之气不能生,补肾不补脾,则肾之精正不能遽生也。补后天之脾,正所以补先天之肾;补先后天之脾肾,正所以固胞胎之气。盖胞胎原备先后天之气,安可不兼补先后天脾肾哉。方用安奠二天汤∶人参(一两)白术(一两)熟地(一两)山茱萸(五钱)山药(五钱)炙甘草(一钱)杜仲(三钱)枸杞子(二钱)扁豆(二钱)水煎服。一剂痛定,二剂胎安,不必三剂。

  夫胎动乃脾肾双亏之症,必须大用参、术、熟地补阴补阳之味,始能挽回于顷刻。世人往往畏用参、术,或少用以冀建功,反致寡效,此方正妙在多用也。

  用娱亲汤亦效。

  熟地(一两)白术(一两)甘草(一钱)人参(五钱)杜仲(五钱)山药(五钱)水煎服。

  妇人怀妊至三、四月,自觉口干舌燥,咽喉微痛,无津以润,以致胎动不安,甚则血流如经水,人以为火动之故也,谁知水虚之故乎。夫胎非男精不结,亦非女精不成,逐月养胎,古人每分经络,其实不能离肾水以养之也。故肾水足而胎安,肾水缺而胎动,又必肾火动而胎始不宁。盖火之有余,仍是水之不足,火旺动胎,补肾水则足以安之矣。惟是肾水不能遽生,必须上补肺金,则金能生水,而水有化源,无根之火,何难制乎。方中少加清热之品,则胎气易安。方用润燥安胎汤∶熟地(一两)山茱萸(五钱)益母草(二钱)黄芩(一钱)麦冬(五钱)生地(三钱)阿胶(二钱)五味子(二分)水煎服。二剂燥减,又二剂胎安,连服十剂,胎不再动矣。

  此方专添肾中之精,虽兼于治肺,然补肺无非补肾,故肾精不燥,火不烁胎,安得而不宁静乎。

  用遏炎散亦效。

  熟地(一两)玄参地骨皮麦冬(各五钱)北五味子甘草(各一钱)贝母(五分)炒枣仁(五钱)水煎服。

  妇人有上吐下泻,以致胎动下坠,痛疼难忍,急不可缓,人以为脾胃之寒极也,谁知脾胃之虚极乎。夫脾胃气虚,则胞胎无力,必有崩坠之虞。况加之上吐下泻,则脾胃愈虚,欲胞胎无恙得乎。然而胞胎虽疼痛,而犹不下者,盖脾胃虽损,而肾气尚固也。胞胎系于肾而连于心,肾未损则肾气交于心,心气通于胞胎,所以未至于胎坠也。且肾气能固,则肾之气必来生脾;心气能通,则心之气必来援胃。

  脾胃虽虚而未绝,则胞胎虽动而未落耳。治法可不急救其脾胃乎。然而脾胃将绝,止救脾胃而土气难生,更补助其心肾之火,则火能生土,尤易接续也。方用援土固胎汤∶人参(一两)白术(二两)肉桂(二钱)山药(一两)附子(五分)炙甘草(一钱)杜仲(三钱)续断(三钱)枸杞子(三钱)山茱萸(一两)菟丝子(三钱)砂仁(三粒)水煎服。一剂泻止,二剂吐止,腹中疼痛、急迫无不尽止也。

  此方救脾胃之土十之八,救心肾之火十之二。救火轻于救土者,岂土欲绝而火未绝乎?不知土崩,非重剂不能援,火息虽小剂亦可助。热药多用,必有太燥之虞,不比温补之品,可以多用。况怀妊胎动,原系土衰,非系火衰也,何必用大热之剂,过于助土以伤胎气哉。

  用脾胃两安汤亦效。

  白术(五钱)白茯苓人参(各三钱)陈皮(五分)砂仁(一粒)山药(一两)薏仁(五钱)水煎服。

  妇人有怀抱忧郁,以致胎动不安,两胁闷痛,如子上悬,人以为子悬之病,谁知是肝气之不通乎。夫养胎半系肾水,然非肝血相助,则肾水亦必有独力难支之势。

  使肝经不郁,则肝气不闭,而肝血亦舒,自然灌注于胞胎,以助肾水之不足。今肝因忧郁,则肝且闭塞不通,子无血荫,安得不上升以觅食乎。此子悬之所必至,乃气使之升,非子之欲自悬也。治法不必治子悬以泻子,但开肝气之郁结,补肝血之燥干,则子悬自定。方用解悬汤∶白芍(一两)当归(一两)炒栀子(三钱)枳壳(五分)砂仁(三粒)白术(五钱)人参(一钱)茯苓(三钱)薄荷(二钱)水煎服。一剂闷痛除,二剂子悬定,三剂全安。去栀子多服数剂尤妙。

  此方乃平肝解郁之圣药,郁开而肝不去克土,肝平而木不去生火。况方中又有健脾生胃之药,自然水谷生精,四布各脏,肝肾有润泽之机,则胞胎自无干涩之患,何至婴儿之上悬哉。

  用通肝散亦佳。

  白芍(一两)归身川芎茯苓(各三钱)郁金薄荷(各一钱)香附神曲(各二钱)陈皮(三分)苏叶(五分)白术(五钱)水煎服。

  妇人有跌闪失足,以致伤损胎元,因而疼痛,人以为外伤之故也,谁知仍是内伤之故乎。凡人跌、扑、闪、挫,亦能动胎,若作跌闪外治,未能奏功。且有因治反堕者,必须大补气血,少加行动之味,则瘀血自散,胎又得安。然补血宜多,补气宜少。方用救损汤治之。

  归身(五钱)白芍(三钱)白术(五钱)人参(一钱)生地(一两)甘草(一钱)苏木(三钱)乳香末(一钱)没药末(一钱)水、酒煎服。一剂疼痛止,二剂胎不堕矣,不必三剂。

  此方既能去瘀,又不伤胎,盖补血补气,复无停滞之忧,更少通滑之害。治无胎之跌闪,可建奇功,治有胎之跌闪,尤有殊绩者也。

  亦可用救伤散治之。

  归身熟地(各一两)白术白芍生地杜仲(各五钱)甘草(一钱)丹皮(二钱)水煎服。

  妇人有胎虽不动,腹亦不疼,然时常有血流出,人以为血虚胎漏也,谁知气虚不能摄血乎。夫血能荫胎,胎中之血必藉气以包之,气虚下陷,血乃随气亦陷矣。

  夫气虚则血必旺,血旺则血必热,血寒则静,血热则动,动则必有跃跃欲出之兆,况加气虚,安得不漏泄乎。犹幸其气之虚也,倘气旺血热,则血必大崩不止,些些之漏出矣。治法补气之不足,泻火之有余,则血不必止而自止。方用助气补漏汤∶人参(一两)甘草(一钱)白芍(五钱)黄芩(三钱)生地(三钱)益母草(二钱)续断(二钱)水煎服。一剂血止,再剂不再漏也。

  此方用人参以补阳气,用黄芩以泻阴火,火泻则血不热,无欲动之机,气补则血能包,无可漏之窍,自然气摄血而血归经,宁有漏泄之患哉。

  用摄血丹亦效。

  黄白术(各五钱)人参(二钱)甘草荆芥破故纸(各一钱)续断(二钱)肉果(一枚)水煎服。

  妇人有怀妊至七、八月,忽然儿啼腹中,腹亦隐隐作痛,人以为胎热之故也,谁知气虚之故乎。夫儿在胎中,母呼亦呼,母吸亦吸,未尝有一刻之间断也。然婴儿至七、八月,母之气必虚,儿不能随母之气以呼吸,则子失母气而作啼矣。腹中声啼,似乎可异,其实不必异也。治法大补其气,使母之气能哺于子,则子之气既安,而子之啼亦息。方用止啼汤∶人参(一两)黄(一两)当归(五钱)麦冬(一两)橘红(五分)甘草(一钱)天花粉(一钱)水煎服。一服即止啼,二服断不再啼也。

  此方用参、、归、冬、以补肺气,以肺主气也。肺气旺而胞胎之气不弱,胞中之子自安矣。所以一、二剂而奏功耳。

  用接气饮亦效。

  人参白术黄麦冬(各五钱)茯苓(三钱)当归(三钱)贝母神曲(各一钱)炮姜(五分)水煎服。一剂即止啼,四剂不发。

  妇人有口渴出汗,大饮凉水,烦躁发狂,腹痛腰疼,以致胎动欲堕,此乃胃火炽炎,熬干胞胎之水故耳。夫胃为水谷之海,多气多血,以养各脏腑者也。万物皆生于土,土气浓而物生,因土中有火也。然则火在胃中,宜乎生土,何以火盛反致太干以害土乎?不知无火难以生土,而多火又能烁水也。土中有火则土不死,土中无水则为焦土,使胃火过旺,必致先烁肾水,而土中燥裂,何以分润于胞胎哉。土烁之极,火势炎蒸,犯心而神越,以致婴儿逼迫,安得不下堕乎。治法必须急泻其火,济之以水,水旺而火自衰,火衰而胎自定也。方用止焚定胎饮∶玄参(二两)甘菊(三钱)青蒿(五钱)茯苓(三钱)生地(一两)知母(二钱)白术(五钱)人参(三钱)天花粉(二钱)水煎服。一剂狂少平,二剂狂大定,三剂火尽解,胎亦安也,不必四剂。

  此方药料颇大,恐有不胜之忧,第怀妊而火盛若此,非用大剂之药,火不肯息,狂不肯止,而胎不肯宁也。然而药料虽多,均是补水之味,亦正有益无损,不必顾忌耳。

  用滋胎饮亦效。

  麦冬(二两)黄芩(三钱)生地归身(各一两)天花粉(二钱)甘草(一钱)水煎服。二剂狂定,四剂愈。

  妇人怀子在身,痰多吐涎,偶遇鬼祟,忽然腹痛,胎向上顶,人以为子悬之病也,谁知亦有中恶而胎不宁乎。凡不正之气,最能伤胎。盖阴邪阳祟多在神宇,潜踪幽阴岩洞,实其往来之所,触之最易相犯,故孕妇不可不戒也。治法似宜治痰为主,然而治痰必至耗气之虚,则痰虽消化,胎必动摇,必须补气以生血,补血以治痰,少加消痰之味,则气血不亏,痰又易化,方用消恶安胎汤∶白术(五钱)甘草(一钱)白芍(一两)陈皮(五分)苏叶(一钱)沉香末(一钱)乳香末(一钱)天花粉(三钱)当归(一两)人参(三钱)茯苓(五钱)水煎调服。一剂腹痛定,鬼神亦远矣。

  此方大补气血,惟图顾本,正足而邪自消,痰清而胎自定也。

  用散恶护胎丹亦效。

  人参(三钱)茯苓(五钱)白术(五钱)半夏(一钱)贝母(一钱)甘草(一钱)白薇(一钱)管仲(三钱)水煎服。一服胎安。

  妇人怀妊之后,未至成形,或已成形,其胎必堕,而性又甚急,时多怒气,人以为气血之衰,不能固胎,谁知肝火之盛,常动而不静乎。盖木中实有相火也,相火宜静不宜动,静则安,动则炽。然而木中之火,又最易动而难静,况加大怒,则火更动而不可止遏,火势飞扬,不能生气化胎,反致食气伤精,自然难荫而易堕。

  治法必须平其肝中之火,大利其腰脐之气,使气生血,而血清其火也。方用利气泻火汤∶白术(一两)当归(三钱)甘草(一钱)黄芩(二钱)人参(三钱)白芍(五钱)熟地(五钱)芡实(三钱)水煎服。服二月,胎不堕矣。

  此方名为利气,其实乃补气也。补气而不加之泻火之药,则气旺而火不能平,转害夫气矣。加黄芩于补气之中,益以熟地、归、芍之滋肝,则血不燥而气益和,气血既和,不必利气而无不利矣。况白术最利腰脐者哉。

  用息怒养妊汤亦佳白芍(二两)茯苓(五钱)人参(三钱)陈皮(五分)甘草(一钱)熟地(一两)生地(五钱)白术(五钱)神曲(一钱)水煎服。

  [卷之十二] 小产门(五则)

  妇人因行房颠狂,遂至小产,血崩不止,人以为火动之极也,谁知是气脱之故乎。凡怀孕妇人,惟藉肾水荫胎,水原不足,水不足而火易沸,加之久战不已,则火必大动。若至颠狂,则精必大泄,肾水益干,肾火愈炽,水火两病,胎何能固。

  胎堕而火犹未息,故血随火崩,有不可止之势。治法自当以止血为主,然而火动由于水亏,血崩本于气脱,不急固其气,则气散不能速回,血将何生。不大补其精,则精涸不能遽长,火且益炽。方用固气填精汤治之。

  人参(一两)熟地(一两)白术(五钱)当归(五钱)黄(一两)炒黑荆芥(二钱)三七根末(三钱)水煎调服。一剂血止,再剂身安,四剂全愈。

  此方全不清火,惟补气补精,救其匮乏,奏功独神者,以诸药甘温能除大热也。

  盖此热乃虚热,非实热耳。实热可以寒折,虚热必须温补,故补气自能摄血,补精自能止血也。

  用固气止脱汤亦效。

  人参熟地山茱萸(各一两)白术麦冬(各五钱)甘草(一钱)丹皮(三钱)水煎服。

  妇人因跌、扑、闪、损遂至小产,血流紫块,昏晕欲绝,人以为瘀血之作祟也,谁知是血室伤损乎。夫妇人血室与胞胎相连,胞胎损而血室亦损。然伤胞胎而流血者,其伤浅;伤血室而流血者,其伤深矣。伤浅者,漏在腹;伤深者,晕在心。

  同一跌闪之伤也,未小产与已小产治各不同。未小产而胎不安者,宜顾其胎,不可轻去其血;已小产而血大崩者,宜散其血,不可重伤其气。盖胎已堕矣,血既尽脱,则血室空虚,惟气存耳。倘又伤其气,保无气脱之忧乎。故必须补气以生血,新血生而瘀血可止也。方用理气止瘀汤∶人参(一两)黄(一两)当归(五钱)红花(一钱)丹皮(三钱)炒黑干姜(五分)茯苓(三钱)水煎服。一剂瘀血止,二剂昏晕除,三剂全安。

  此方用人参、黄以补气,气旺而血可摄也。用当归、丹皮以补血,血生而瘀难留也。用红花、黑姜以活血,血活而晕可除也。用茯苓以利水,水流而血易归经也。

  用加味补血汤亦神。

  黄(二两)当归人参(各一两)丹皮(三钱)荆芥(三钱)益母草(三钱)水煎服。

  妇人怀娠,口渴烦躁,舌上生疮,两唇肿裂,大便干结,至数日不通,以致腹痛小产,人以为大肠之火也,谁知是血热烁胎乎。夫血所以养胎者也,然血温则胎受其利,血热则胎受其损。儿在胞中,不啻如探汤之苦,如何存活,自然外越下奔,以避炎氛之逼耳。夫血乃阴水所化,血日荫胎,则取给甚急,阴水不能速生以变血,则阴虚火动,阴中无非火气,则血中亦无非火气矣。两火相合,焚逼儿胎,此胎之所以下堕也。治法清胞中之火,补肾中之精始可矣。盖胎中纯是火气,此火乃虚火,非实火也。实火可泻,虚火宜于补中清之。倘一味用寒凉之药,以降其火,全罔顾胎之虚实,势必寒气逼人,胃中生气萧索,何以化精微以生阴水乎?不变为痨瘵者几希矣。方用四物汤加减治之。

  熟地(五钱)白芍(三钱)川芎(一钱)当归(一两)山茱萸(二钱)山药(三钱)栀子(一钱)丹皮(二钱)水煎服。连服四剂,余血净而腹痛全消。

  用生地饮亦神。

  生地二两,于未小产前救之。若已小产,此方亦可用或减半用之,尤为万安也。

  娠妇有畏寒腹痛,因而落胎者,人以为下部太寒也,谁知气虚而又加寒犯,遂至不能摄胎而下堕乎。夫人生于火,亦养于火,然火非气不充,气旺而后火旺,气衰则火不能旺矣。人之坐胎者,受父母先天之火也。先天之火即先天之气成之,故胎成于气,亦摄于气。气旺则胎牢,气衰则胎弱,胎日加长,气日加衰,安得不堕哉。况遇寒气之外侵,则内之火气更微,当其腹痛时,即用人参、干姜之药,则痛止胎安。无如人之不敢用也,因致堕胎,仅存几微之气,不急救其气,用何法以救之乎。方用黄补血汤∶黄(二两)当归(一两)肉桂(五分)水煎服。一剂而血止,三剂而气旺,庶不致有垂绝之忧也。

  倘认定是寒,大用辛热之品,全不补其气血,则过于燥热,必至亡阳,又为可危耳。

  用加味参术汤亦效。

  人参(一两)白术(五钱)甘草(一钱)肉桂(一钱)白扁豆(三钱)水煎服。

  妊妇有大怒之后,忽然腹痛,因而堕胎,及胎堕之后,仍然腹痛者,人以为肝经之余火未退也,谁知血不归经而痛乎。夫肝藏血,大怒则血不能藏,宜失血而不宜堕胎,胡为血失而胎亦堕乎?不知肝性最急,血门不闭,其血直捣于胞胎,而胞胎之系通于心肾之间,肝血来冲,心肾路断,而胎气一时遂绝,此胎之所以堕也。

  胎既堕而血犹未尽,故余痛无已也。治法引其肝血仍入于肝中,而腹痛自止。然而徒引肝血,不平其肝木之气,则气逆不易转,即血逆不易归也。方用引气归血汤∶白芍(五钱)当归(五钱)炒黑荆芥(三钱)白术(三钱)丹皮(三钱)炒黑干姜(五分)香附(五分)郁金(一钱)甘草(一钱)麦冬(三钱)水煎服。

  此方名为引气,其实仍皆引血也。气血两归,腹犹作痛,余不信也。

  用归经佛手散亦神。

  当归(一两)川芎白术(各五钱)荆芥(三钱)炒黑干姜(一钱)甘草(一钱)人参(三钱)熟地(一两)水煎服。

  [卷之十二] 鬼胎门(一则)

  妇人有怀妊,终年不产,面色黄瘦,腹如斗大,肌肤消削,常至二、三年未生者,此鬼胎也。或入神庙山林,起交感之念,皆能召祟成胎。幸其人不至淫荡,见祟惊惶,遇合愧恧则鬼祟不能久恋,一交媾而去,然而淫气妖氛已结于腹,遂成鬼胎。其先人尚未觉,迨后渐渐腹大。盖人身之气血不行,内外相包,一如怀胎之兆,有似血臌之形,其实非胎非臌也。治法必用逐秽之药为主。但人至怀胎数年,即非鬼胎,其气血必衰,况非真妊,则邪气甚旺,正不敌邪,虚弱可知,乌可以迅利之药竟用祛荡乎。自必从补中逐之为得。方用荡鬼汤∶雷丸(三钱)大黄(一两)红花(三钱)枳壳(一钱)浓朴(一钱)桃仁(二十粒)当归(一两)人参(一两)牛膝(三钱)丹皮(三钱)水煎服。一剂腹必大鸣,泻出恶物半桶,再服二煎,又泻恶物而愈,断不可用三剂也。

  此方用雷丸以祛秽,又得大黄之扫除,佐之红花、浓朴等药,皆善行善攻之品,亦何邪能留于腹中,自然尽情逐下。然用参、归以补气血,则邪去而正又不伤,否则单用雷丸、大黄以迅下之,必有血崩气脱之害矣。倘或自知鬼胎,如室女寡妇之人,一旦成形,虽邪气甚盛,而真气未漓,可用岐天师新传红黄霹雳散∶红花半斤,大黄五钱,雷丸三钱,水煎服,亦能下胎。然未免过伤血气,不若荡鬼汤,有益无损之更佳也。亦在人斟酌而善用之耳。

  用追祟丹亦神效。

  大黄(五钱)枳实(三钱)丹皮(一两)红花(半斤)附子(二钱)当归尾(一两)人参(五钱)牛膝(五钱)麝香(一钱)鳖甲(一两)半夏(三钱)南星(三钱)桃仁(十四粒)水煎服。一剂而胎破矣,不须二剂。泻出恶物之后,单用当归三两,红花一两,水煎服。自然败血净而新血生也。连用四剂,自庆安然。

  [卷之十二] 难产门(六则)

  妇人腹痛数日,不能生产,人以为气虚力弱,不能送子出产门也,谁知血虚胶滞,胎中无血,儿不易转身乎。夫胎之成由于肾之精,而胎之养半资于五脏六腑之血,故血旺者子易生,血衰者子难产。所以临产之前,必须补血,虽血难骤生,补气正所以生血也。然徒补其气,不兼补其血,则阳过于旺,而阴反不足,偏胜之害,恐有升而不降之虞。故又宜气血之兼补,气能推送,而血又足以济之,则汪洋易于转头,何至有胶滞之忧哉。方用送子丹治之。

  黄(一两)当归(一两)川芎(三钱)熟地(五钱)麦冬(一两)水煎服。二剂子生,且无横生倒养之病。

  此方补气补血之药也。二者相较,补血重于补气,补气止有黄,其余无非补血之品,无论气血两平,阴阳交泰,易于生产。而血旺于气,则胞胎之内,无非血也。譬如舟遇水浅之区,虽用尽人功,终难推展,忽得春水泛滥,则舟能自行,又遇顺风之送,有不扬帆而迅走者乎。血犹水也,气犹风也,无水则风虽顺何益哉,故补气必须补血耳。

  用麦冬升麻汤亦效。

  麦冬(四两)升麻(二钱)水煎服。而儿身即转,易于速下也。

  妇人有儿已到门,竟不能产,此危急存亡之时,人以为胞胎先破,水不能推送之故,谁知交骨不开乎。盖产门之上,原有骨二块,两相斗合,未产之前,其骨自合,将产之际,其骨自开,故交骨为儿门之关,亦为妇人阴门之键。然其能开能合者,气血主之也。无血而儿门自闭,无气而儿门不开。欲儿门之开阖,必须交骨顺滑,自非大补气血不可。然而闭之甚易,开之甚难。其不开者,因产前之贪色也,过于泄精,则气血大亏,交骨粘滞而不易开。故开交骨,必须于补气补血之中用开交骨之药,两相合治,不必推生,子自迅下。方用降子散∶当归(一两)人参(五钱)川芎(五钱)红花(一钱)牛膝(三钱)柞木枝(一两)水煎服。一剂儿门一声响亮,骨如解散,子乃直降矣。

  此方用人参补气,用归、芎补血,用红花活血,用牛膝下降,用柞木开关,君臣佐使,同心协力,所以取效甚神,用开于补之内也。虽单服柞木亦能骨开,但无补气补血之药,则开不易合。儿门不关,不无风入之忧,不若用此方而能开能闭之为妙也。至于儿未到门,万不可先用柞木以开其门,然用降子散亦正无碍,以其补气、补血耳。若单用柞木,必须俟儿头到门,而后用之也。

  用突门散亦效。

  黄(二两)败龟板(一个,捣碎)牛膝川芎(各五钱)附子(三分)水煎服。一剂而儿门开,儿即生矣。加当归亦可,加人参更神。

  妇人生产,有脚先下者,有手先出者,人以为横生倒产,至危之病,谁知气血甚衰之病乎。凡儿在胎中,儿身正坐,惟男向内坐,女向外坐,及至生时,则头必旋转而后生,此天地造化之奇,实非人力所能勉强。虽然先天与后天未常不并行而不悖,天机之动,必得人力以济之。人力者,非产母用力之谓也,谓产母之气血耳。

  气血足而胎必顺,气血亏而胎多逆。盖气血既亏,则母身自弱,子在胎中,何能独强。势必子身怯弱,虽转头而往往无力,故破胞而出,此手足之所以先见。当是时,急以针刺儿手足,则儿必惊缩而入,急用转天汤救之。

  人参(一两)当归(二两)川芎(五钱)升麻(四分)牛膝(三钱)附子(一分)水煎服。一剂而儿转身矣,急服二剂,自然顺生。

  此方用人参、归、芎以补气血之亏,人尽知其义,乃用升麻,又用牛膝、附子,恐人未识其妙。盖儿已身斜,非用提挈则头不易转。然既转其头,非用下行,则身不速降,二者并用,非加附子则不能无经不达,使气血之迅达推生也。

  用转气催生汤亦神。

  人参(二两)川芎(五钱)当归黄龟膏(各一两)升麻旋覆花(各一钱)水煎服。一剂儿即转身而生矣。

  妇人有生产三、四日,子已到门,交骨不开,子死而母未亡者,服开交骨之药不验,必有死亡之危,今幸不死者,正因其子之死,则胎胞已堕,子母离开,子死而母气已收,未至同子气之俱绝也。治法但救其母,不必顾其子矣。然死子在门,塞住其口,亦危道也。仍宜用补血、补气,使气血两旺,死子可出矣。倘徒用祛除降堕之剂,以下其子,则子未必下,母先脱矣。方用救母丹∶当归(二两)川芎(一两)人参(一两)荆芥(三钱)益母草(一两)赤石脂末(一钱)水煎服。

  一剂子下。

  此方用芎、归以补血,用人参以补气,气血既旺,上能升而下能降,气能推而血能送,安得有阻滞之忧乎。况益母草善下死胎,赤石脂复易化瘀血,自然一涌而齐出耳。

  用牛膝益母汤亦效。

  牛膝(三两)益母草(一两)水煎服。一剂而死子立下矣。后用人参、当归各一两,川芎五钱,肉桂一钱服之,保无变生也。

  妇人生产六、七日,胞水已破,子不见下,人以为难产之故也,谁知其子已死于腹中乎。儿在门边未死者,儿头必能伸能缩;已死者,必安然不动也。若系未死,少拔其发,儿必退入矣。若只子死腹中者,产母之面必无黑气,母不死也。若产母有黑气现面,兼唇黑舌黑者,子母两死。既知儿死于腹中,而母不死,不能用药以降之,亦危道也。虽然生产至七日,若用霸道之药,其气血困乏,子下而母且立亡,必须仍补其母,补母而子可自出矣。方用疗儿散∶人参(一两)当归(二两)川芎(一两)牛膝(五钱)鬼臼(三钱)乳香末(二钱)水煎服。一剂而死儿下矣。

  凡儿生必转其头,原因气血之虚,致儿头之难转,世人往往用催生之药,耗儿气血,则儿不能通达,反致闭闷而死,此等之死,实医杀之也。所以难产之病,断不可轻用催生之药。一味补气补血,全活婴儿之命,正无穷也。此方救儿死之母,仍用大补气血,所以救其本也,谁知救本正所以催生哉。

  用参救母汤亦神效。

  人参黄(各一两)当归(二两)升麻(五分)龟板(一个)母丁香(三枚)水煎服。一剂而死子下生矣。

  妇人产数日而胎不下,服催生药皆不效,前条曾言交骨难开,不知又有气结而不行者。夫交骨不开,固是难产,然儿头到门不能下者,乃交骨之不开也,自宜用开骨之剂。若儿未到门而不产者,非交骨不开之故也。若开其交骨,则儿门大开,儿头不转,必且变出非常,万万不可轻开儿门也。大约生产之时,切忌坐草太早,儿未转头,原难骤生。乃早于坐草,产妇见儿不下,未免心怀惧恐,恐则神祛,神祛则气下而不升,气既不升,则上焦闭塞,而气乃逆矣。上气既逆,上焦胀满,气益难行,气阻于上下之间,不利气而催生,则气愈逆而胎愈闭矣。治法但利其气,不必催生,胎自下也。方用舒气饮∶人参(一两)紫苏(三钱)川芎(五钱)当归(一两)陈皮(一钱)白芍(五钱)牛膝(三钱)柴胡(八分)水煎服。葱白七寸同煎。一剂逆转,儿即下矣。

  此方利气而实补气也。气逆由于气虚,气虚则易于恐惧,补其气恐惧自定,恐惧定而气逆者不知其何以顺也。况方中紫苏、柴胡、白芍、牛膝之类无非平肝疏肺之品,佐人参、芎、归实有补利之益也,何必开交骨之多事哉。

  亦可用归术降胞汤治之。

  当归(二两)白术(二两)柴胡(一钱)牛膝(三钱)丹皮(三钱)红花(五钱)荆芥(三钱)益母草(五钱)水煎服。

  一剂即产,又不伤胎。

  [卷之十二] 血晕门(二则)

  妇人甫产后,忽眼目昏晕,恶心欲吐,额上、鼻尖有微汗,鼻出冷气,神魂外越,人以为恶血冲心之患也,谁知气虚欲脱而血晕乎。盖新产之后,血已尽倾,血舍空虚,止存微气,倘其人阳气素虚,则气祛原不能生血,及胎破而心血随胎而堕,则心无血养,所望者气以固之也。今气又虚脱,心君无护,所剩残血非正血,不可归经,内庭变乱,反成血晕之症矣。治法必须大补气血,不宜单治血晕也。补血以生新血,正活血以逐旧血也。然血乃有形之物,难以速生,气乃无形之物,易于迅长。补气以生血,不更易于补血以生血乎。方用解晕汤∶荆芥(三钱)人参(一两)当归(一两)炮姜(一钱)黄(一两)水煎服。一剂晕止,二剂心定,三剂气旺,四剂血生,不再晕也。

  此方实解血晕之圣方。凡产后能服此方,断无退母之症,或人参力不能用,减去大半,或少用一、二钱,余如分两,多服数剂,无不奏功也。

  用参归荆芥汤亦效甚。

  人参(一两)荆芥(三钱)当归(一两)水煎服。

  妇人子方下地,即昏晕不语,此气血双脱也,本在不救。我受岐天师秘传,以救万世产亡之妇,当急用缝衣针刺其眉心之穴,得血出即出语矣。然后以独参汤∶人参一两,急煎灌之,无不生者。倘贫家之妇,无力买参,用当归补血汤∶黄二两,当归一两,煎汤一碗灌之亦生。万不可于二方之中轻加附子。盖附子无经不达,反引气血之药走而不守,不能专注于胞胎,不若人参、归、直救其气血之绝,聚而不散也。盖产妇昏晕,全是血舍空虚,无血养心,以致血晕。舌为心之苗,心既无主,舌又安能出声。眉心者,上通于脑,而下通舌系,则连于心,刺眉心则脑与舌俱通,心中清气上升,则瘀血自然下降。然后以参、、当归补之,则气血接续,何能死亡乎。虽单用参、、当归亦能生者,然终是刺眉心则万无一失。瘀血冲心,所以昏晕不语,解其瘀血之冲,真所谓扼要争奇也。世人但知灸眉之法,谁知刺胜于灸乎。盖灸缓而刺急,缓则难以救绝,急则易于回生耳。

  亦可用参附益母汤治之。

  人参(一两)附子(一钱)益母草(二钱)水煎。遇此等症,急用一人抱住产母,头顶心解开,以艾火急灸之,必然出声。然后以参附益母汤救之,多有生者。

  妇人有产后三日,发热恶露不行,败血攻心,狂言呼叫,甚欲奔走,拿捉不定,人以为邪热之在胃也,谁知血虚而心无以养乎。产后之血尽随胎胞外越,则血室空虚,五脏皆无血养,当是之时,止心中之血尚存些微,以护心也。而各脏腑皆欲取给于心,心包为心君之相,拦绝各脏腑之气,不许入心,故心安神定,是护心者,全藉心包也。然心包亦虚,倘不能障心,各脏腑之气遂直入心中,以分取心血。而心包情极,既不能顾心,又不能御众,于是大声疾呼,本欲召脏腑以救心,而迹反近于狂悖,有无可如何之象,故病似热而非实热也。治法大补其心中之血,使各脏腑分取之以自养,不必再求于心君,则心安而心包亦安。方用安心汤∶干荷叶(一片)生地黄(五钱)丹皮(五钱)当归(二两)川芎(一两)生蒲黄(二钱)水煎调服。

  一剂即定,而恶露亦下矣。

  此方用归、芎以补血,何又用生地、丹皮之凉血,似非产后所宜,不知恶血奔心,未免因虚热而相犯,吾于补中凉之,则凉不为害,况益之干荷叶,则七窍相通,能引邪外出,不内害于心,转生蒲黄以分解恶露也。但此方止可暂用一剂以定狂,不可多用数剂以取胜,不可不慎也。

  用参归荆枣益母汤亦效。

  人参当归炒枣仁(各一两)荆芥益母草(各三钱)水煎服。

  [卷之十二] 胞衣不下门(三则)

  妇人儿已生地,而胞衣尚留于腹,三日不下,心烦意躁,时欲晕去,人以为胞胎之蒂未断也,谁知血少干枯粘连于腹乎。世见胞衣不下,心怀疑惧,恐其上冲于心,有死亡之兆,然胎衣何能冲于心也。但胞衣未下,则瘀血未免难行,有血晕之虞耳。治法仍大补气血,使生血以送胎衣,则胎衣自然润滑,生气以助生血,则血生迅速,尤易推堕也。方用送胎汤∶当归(二两)川芎(五钱)乳香末(一钱)益母草(一两)没药末(一钱)麝香(半分,研)荆芥(三钱)水煎调服。立下。

  此方以当归、川芎补其气血,以荆芥引气血归经,用益母草、乳香等药逐瘀下胎。新血既长,旧血难存,气旺上升,瘀浊自然迅降,无留滞之苦也。盖胞衣留腹,有回顾其母胎之心,往往有六、七日不下,胞衣竟不腐烂,正以其有生气也。可见胎衣在腹,不能杀人,补之自降也。或谓胞衣既有生气,补气补血,则胞衣宜益坚牢,何补之反降?不知子未下,补则益于子,子已下,补则益于母,益子而胞衣之气连,益母而胞衣之气脱,实有不同。故此补气、补血,乃补各经之气血,以推送之,非补胞胆之气血,是以补气、补血,而胎衣反降也。

  用加味佛手散殊效。

  当归(二两)川芎(一两)益母草(五钱)乳香末(一钱)败龟板(一具)水煎服。一剂即下也。

  妇人子生五、六日,胞衣留于腹中,百计治之,竟不肯下,然又绝无烦躁昏晕之状,人以为瘀血之粘连也,谁知气虚不能推送乎。夫瘀血在腹,断无不作祟之理,有则必然发晕,今安然无恙,是血已净矣。血净宜清气升而浊气降,今胞胎不下,是清气下陷难升,遂至浊气上浮难降。然浊气上升,必有烦躁之病,今反安然者,是清浊之气两不能升也。然则补其气,不无浊气之上升乎?不知清升而浊降者,一定之理也。苟能于补气之中,仍分其清浊之气,则升清正所以降浊矣。方用补中益气汤∶人参(三钱)黄(一两)当归(五钱)升麻(三分)柴胡(三分)陈皮(二分)甘草(一分)白术(五钱)加萝卜子(五分)水煎服。一剂胎衣自下。

  夫补中益气汤补气之药,即提气之药也。并非推送之剂,何能下胎衣如此之速?不知浊气之下陷者,由于清气之不升也。提其气,则清气升而浊气自降,腹中所存之物无不尽降,正不必又去推送之也。况方中又加萝卜子数分,能分理清浊,不致两相格,此奏功之所以神耳。

  用加味补血汤亦神效。

  黄(二两)当归(一两)升麻(五分)益母草(三钱)水煎服。一剂即下。

  [卷之十二] 产后诸病门(十一则)

  妇人产后,小腹疼痛,甚则结成一块,手按之益痛,此名儿枕痛也。夫儿枕者,前人谓儿枕头之物也。儿枕之不痛,岂儿生不枕而反痛乎?是非儿枕可知。既非儿枕,何故作痛?乃瘀血成团未散之故也。此等之痛,多是健旺之妇,血之有余,非血之不足,似可用破血之药。然血活则瘀血自除,血结则瘀血作祟,不补血而败血,虽瘀血可消,毕竟耗损血气,不若于补血中行其逐秽之法,则瘀血既去,气血又复不伤。方用散结安枕汤∶当归(一两)川芎(五钱)山楂(十粒)丹皮(二钱)荆芥(二钱)益母草(三钱)桃仁(七个)乳香(一钱)水煎调服。一剂痛即止,不必再剂。

  此方逐瘀于补血之中,消块于生血之内,不专攻痛而其痛自止。人一见儿枕之痛,动以延胡、苏木、蒲黄、五灵脂之类以化块,何足论哉。

  用归荆安枕汤亦神。

  当归(五钱)丹皮(一钱)荆芥(三钱)山楂(十粒)水煎服。一剂即止痛。

  产后小腹痛,按之即止,人亦以为儿枕之痛也,谁知血虚之故乎。产后亡血过多,则血舍空虚,原能腹痛,但痛实不同。如燥糠触体光景,此乃虚痛,非实痛也。

  凡虚痛宜补,而产后之虚痛尤宜补。惟是血虚之病,必须用补血之剂,而补血之味,大约润滑居多,恐与大肠不无相碍。然而产后则肠中干燥,润滑正相宜也。故补血不特腹中甚安,肠中亦甚便耳。方用腹宁汤∶当归(一两)续断(二钱)阿胶(三钱)人参(三钱)麦冬(三钱)炙甘草(一钱)山药(三钱)熟地(一两)肉桂(二分)水煎服。一剂痛轻,二剂痛止,多服更美。

  此方补气补血之药也。然补气无太甚之忧,补血无太滞之害,气血既生,不必止痛而痛自止矣。

  用术归桂草汤亦神。

  白术当归(各五钱)肉桂(五分)炙甘草(一钱)水煎服。二剂愈。

  产后气喘最是危症,苟不急治,立刻死亡,人以为气血之两虚也,谁知气血之两脱乎。夫气血既脱,人将立死,何故又能作喘?此血已脱,而气犹未脱也。血脱欲留,而气又不能留,血之脱,故气反上喘。但其症虽危,而可救处正在于作喘。

  肺主气也,喘则肺气若盛,而不知是肺气之衰。当是时,血虽骤生,止存些微之气,望肺之相救甚急,肺因血失,气实无力,难以提挈,则气安保不遽脱乎。是救气必须提气,而提气必须补气。方用救脱活母丹∶人参(二两)肉桂(一钱)当归(一两)麦冬(一两)山茱萸(五钱)熟地(一两)枸杞子(五钱)阿胶(三钱)荆芥(炒黑三钱)水煎服。一剂喘轻,二剂喘又轻,三剂喘平,四剂全愈。

  此方用人参以接续元阳,然徒补其气,不补其血,则血燥而阳旺,虽回阳于一时,而不能制阳于永久,亦旋得旋失之道也。即补其血矣,不急补其肾肝之精,则水实不固,阳将安续乎。所以又用熟地、茱萸、枸杞以补其肝肾之精,后益其肺气,则肺气健旺,升提有力也。又虑新产之后,用补阴之药,腻滞不行,加入肉桂以补其命门之火,非惟火气有根,易助人参以生气,且能运化地黄之类,以化精微也。然过于助阳,万一血随阳动,瘀血上行,亦非万全之计。更加荆芥引血归经,则肺气更安,喘尤速定也。

  用蛤蚧救喘丹亦佳。

  人参(二两)熟地(二两)麦冬(三钱)肉桂(一钱)苏子(一钱)蛤蚧(二钱)半夏(三分)水煎服。三剂喘定,十剂全愈。

  妇产后恶寒恶心,身颤发热作渴,人以为产后伤寒也,谁知气血两虚,正不敌邪之故乎。凡人正气不虚,则邪断难入。若正气已虚,原不必户外之风袭体,即一举一动,风即乘虚而入矣。虽然产妇风入易而风出亦易,凡有外邪,俱不必祛风。

  况产妇恶寒者,寒由内生,非由外进也。发热者,热因内虚,非由外实也。治其内寒,而外寒自散;治其内热,而外热自解矣。方用十全大补汤∶人参(三钱)黄(一两)白术(五钱)茯苓(三钱)甘草(一钱)熟地(五钱)白芍(二钱)川芎(一钱)当归(三钱)肉桂(一钱)水煎服。二剂寒热解,身凉矣。

  此方但补其气血之虚,绝不去散风邪之实,正以正气既足,邪气自除。况原无邪气乎,所以治之奏功也。

  用正气汤亦效。

  人参当归(各一两)肉桂炮姜(各一钱)白术(五钱)甘草(五分)水煎服。二剂愈。

  产后恶心欲呕,时而作吐,人以为胃气之寒也,谁知肾气之冷乎。夫胃为肾之关,胃气寒则胃不能行于肾中,肾气寒则胃亦不能行于肾内,是胃与肾原不可分为两治也。惟是产后失血,肾水自涸,宜肾火之炎上,不宜胃有寒冷之虞,何肾寒而胃亦寒乎?盖新产之余,其水遽然涸去,其火尚不能生,而寒象自现。治法当补其肾中之火矣。然肾火无水以相济,则火过于热,未必不致阴虚火动之虞,必须于火中补火,肾中温胃,而后肾无太热之病,胃有既济之欢也。方用温胃止呕汤∶人参(三钱)橘红(五分)白豆蔻(一粒)巴戟天(一两)白术(一两)茯苓(二钱)炮姜(一钱)熟地(五钱)山茱萸(五钱)水煎服。一剂吐止,二剂不再吐也,四剂全愈。

  此方治胃之药多于治肾。然治肾仍是治胃,所以胃气升腾,寒气尽散,不必用大热之味,以温胃而祛寒也。

  用全母汤亦神。

  白术人参熟地(各一两)肉桂(二钱)炮姜(五分)丁香(五分)山药(五钱)水煎服。一剂即止呕吐。

  产后肠下者,亦危症也。人以为儿门不关之故,谁知气虚下陷而不收乎。夫气虚下陷,宜用升提之药以提气矣。然而新产之妇,恐有瘀血在腹,若提气,并瘀血亦随之而上升,则冲心之症,又恐变出非常,是不可竟提其气,补其气则气旺而肠自升。惟是补气之药少,则气衰力薄,难以上升,必须多用,则阳旺力大,而岂能终降耶。方用升肠饮∶人参(一两)黄(一两)白术(五钱)当归(一两)川芎(三钱)升麻(一分)水煎服。一剂而肠升矣。

  此方纯乎补气,绝不去升肠,即加升麻之一分,但引气而不引血,盖升麻少用则气升,多用则血升也。

  产后半月,血崩昏晕,目见鬼神,人以为恶血冲心也,谁知不慎于房帏乎。夫产后半月,其气血虽不比初产之一、二日,然气血新生,未能全复,即血路已净,而胞胎之伤损如故,断不可轻易交合,以重伤其门户。今血崩而至昏晕,且目见鬼神,是心肾两伤,不止损坏胞胎门户已也。明是既犯色戒,又加酣战,以致大泄其精,精泄而神亦脱矣。此等之症,多不可救,然于不可救之中,思一急救之法,舍大补其气,无别法也。方用救败求生汤∶人参(三两)熟地(一两)当归(二两)川芎(五钱)白术(二两)附子(一钱)山茱萸(五钱)山药(五钱)枣仁(五钱)水煎服。一剂神定,再剂必晕止而血亦止。否则不可救矣。倘一服见效,连服三剂,减半,再服十剂,可庆更生。

  此方补气回元阳于无何有之乡,阳回而气回矣。气回可以摄血以归神,可以生精以续命,不必治晕而晕除,不必止崩而崩断也。

  用救死丹治之亦可。

  黄(二两)巴戟天(一两)附子(一钱)白术(一两)菟丝子(一两)北五味(一钱)水煎服。一剂神定,便有生机,可再服也,否则不救。

  妇人生产之时,因收生之婆手入产门,损伤尿胞,因致淋漓不止,欲少忍须臾而不能,人以为胞破不能再补也。夫破伤在皮肤者,尚可完补,岂破伤在腹独不可治疗乎。试思疮疡之毒,大有缺陷,尚可服药以长肉,况收生不谨,少有伤损,并无恶毒,何难补其缺陷耶。方用完胞饮∶人参(一两)白术(一两)当归(一两)川芎(五钱)桃仁(十粒)黄(五钱)茯苓(三钱)红花(一钱)白芨末(一钱)益母草(三钱)以猪、羊胞先煎汤后熬药,饥服。二十日全愈。

  盖生产,致收生之婆以手探胞,其难产必矣。难产者,因气血之虚也。因虚而损,复因损而虚,不补其气血,而脬破何以重完乎。今大补气血,则精神骤长,气血再造,少有损伤,何难完补,故旬日之内,即便成功耳。

  用补胞散亦神效。

  人参(二两)黄(一两)麦冬(一两)白术(四两)穿山甲三片,陈土炒松,研细末象皮三钱,人身怀之,研细末)龙骨(醋,研末)水煎药汁一碗,空腹将三味调服,即熟睡之,愈久愈效。不须三服全愈,真神方也。

  妇有产子之后,四肢浮肿,寒热往来,气喘咳嗽,胸膈不利,口吐酸水,两胁疼痛,人以为败血流入经络,渗入四肢,以致气逆也,谁知肾肝两虚,阴不能入于阳乎。夫妇当产后,气血大亏,自然肾水不足,肾火沸腾,水不足则不能养肝,而肝木大燥,木中无津,火发于木,而肾火有党。子母两焚,将火焰直冲而上,金受火刑,力难制肝,而咳嗽喘满之病生。肝火既旺,必克脾土,土衰不能制水,而浮肿之病出。然而肝火之旺,乃假旺,非真旺也。假旺者,气若盛而实衰,故时热时寒,往来无定,非真热真寒,是以气逆于胸膈而不舒。两胁者,尤肝之部位也,酸乃肝木之味,吐酸胁痛,皆肝虚而肾不能荣之故也。治法补血养肝,更宜补其精以生血,精足而血亦足,血足而气自顺矣。方用∶人参(三钱)熟地(一两)山茱萸(三钱)白芍(五钱)当归(五钱)破故纸茯苓芡实(各三钱)山药(五钱)柴胡(五分)白术(三钱)水煎服。

  方名转气汤。方中多是补精补血之品,何名为转气耶?不知气逆由于气虚,气虚者,肾肝之气虚也。今补其肾肝之精血,即所以补其肾肝之气也。气虚则逆,气旺有不顺者乎,是补气即转气也。气转而各症尽愈,阴入于阳,而阳无格之虞矣。

  用归气救产汤亦效。

  人参(三钱)熟地(五钱)白芍(二钱)茯苓(一钱)山药(五钱)白术(五钱)柴胡(三分)砂仁(一粒)水煎服。

  妇人产后,水道中出肉线一条,长三、四尺,动之则痛欲绝,此带脉之虚脱也。

  夫带脉束于任、督之脉,任前而督后。两脉有力,则带脉坚牢;两脉无力,则带脉崩堕。产后亡血过多,无血以养任、督,而带脉崩堕,力难升举,故随溺而随下也。

  带脉下垂,每作痛于腰脐,况下堕而出于产门,其失于关健也更甚,安得不疼痛欲绝哉。治法大补其任、督之气,则带脉自升矣。方用两收丹∶白术(二两)人参(一两)川芎(三钱)巴戟天(三钱)山药(一两)芡实(一两)白果(十枚)扁豆(五钱)杜仲(五钱)熟地(二两)山茱萸(四钱)水煎服。一剂收半,再剂全收。

  此方补任、督而仍补腰脐者,以任、督之脉联于腰脐。补任、督而不补腰脐,则任、督无力,而带脉何以升举哉。惟兼补之,任、督得腰脐之助,则两脉气旺,何难收带于顷刻乎。

  用收带汤亦效。

  白术杜仲人参(各一两)荆芥(二钱)水煎服。一剂即收大半,二剂全收,亦不痛也。

  妇人产后--内一物垂下,其形如帕,或有角,或二岐,人以为产颓也,谁知肝痿之病乎。夫产后何以成肝痿也?盖因产前劳役伤气,又触动恼怒,产后肝不藏血,血亡过多,故肝之脂膜随血崩堕,其实非子宫也。若子宫下堕,状如茄子,止到产门,不越出产门之外。肝之脂膜,往往出产门者至六、七寸许,且有粘席干落者一片,如掌大,使子宫堕落,人且立死矣,安得重生乎。治法大补其气血,而少用升提之法,则脾气旺而易升,肝血旺而易养,脂膜不收而自收矣。方用收脂汤∶黄(一两)人参(五钱)白术(五钱)升麻(一钱)当归(三钱)白芍(五钱)水煎服。

  一剂即收。

  或疑产妇禁用白芍,何以频用奏功?嗟乎!白芍原不可频用也。然而病在肝者,不可不用,况用之于大补气血之中,在芍药亦忘其酸收矣,何能作祟乎。且脂膜下堕,正藉酸收之味,助升麻以提气血,所以无过而反能奏功耳。

  用葳蕤收阴汤亦效。

  葳蕤(二两)人参(一两)白芍(三钱)当归(一两)柴胡(五分)水煎服。四剂愈,十剂全愈。

  [卷之十二] 下乳门(二则)

  妇人产后数日,绝无点滴之乳,人以为乳管之闭也,谁知气血之涸乎。夫无血不能生乳,而无气亦不能生乳。乳者,气血所化也。然二者之中,血之化乳,又不若气之化乳为速。新产之后,血已大亏,生血不遑,何能生乳,全藉气以行血而成乳也。今数日乳不下,血诚少,而气尤微。世人不知补气之妙,一味通乳,无气则血从何生?无血则乳从何化?不几向乞人而求食,问贫儿而索金耶。治法补其气以生血,不可利其窍而通乳也。方用通乳丹∶人参(一两)当归(二两)麦冬(五钱)黄(一两)猪蹄(二个)木通(三分)桔梗(三分)水煎服。二剂而乳如泉流矣。

  此方但补气血以生乳,正以乳生于气血也。

  用化乳丹亦佳。

  当归熟地黄(各一两)麦冬(三钱)山茱萸(四钱)川山甲(一片)菟丝子(五钱)枸杞子(三钱)水煎服。

  连用四剂,即多乳矣。

  有壮妇生产后数日,或闻丈夫之嫌,或听公姑之啐,遂至两乳胀满作痛,乳汁不通,人以为阳明之火也,谁知肝气之郁结哉。夫阳明多气多血之腑,乳汁之化,原属阳明,然而阳明属土,必得肝木之气相通,则稼穑作甘,始成乳汁,未可全责之阳明也。壮妇产后,虽亡血过多,而气实未衰,乳汁之化,全在气而不尽在血也。

  今产数日而两乳胀满作痛,是欲化乳而不可得,明是有郁而肝气不扬,阳明之土气亦因之同郁,木土不相合而相郁,安得而化乳哉。治法大抒其肝木之气,则阳明之气血自通,不必通乳而乳自通也。方用通肝生乳汤∶白芍(五钱)当归(五钱)麦冬(五钱)通草(一钱)柴胡(二钱)白术(五钱)甘草(三分)熟地(一两)远志(一钱)水煎服。一剂即通。

  此方药味太重,治产妇似乎不宜。不知健妇抱郁,不妨权宜用之,若非少壮之女,虽因郁少乳,不可全用。减半治之,亦不全失,又在临症时裁酌之也。

  用生汁汤亦佳。

  当归(二两)川芎(四钱)通草(一钱)柴胡(五分)麦冬(四钱)白术(五钱)甘草(三分)熟地(一两)水煎服。四剂必大通。

《辨证录》 相关内容:

前一:卷之十一
后一:卷之十四

查看目录 >> 《辨证录》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 单词 趣味历史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