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图集|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卷一

  [卷一\证治] 背上
  〔总诀〕太阳与肺气如天,统主诸阳背上旋。实证最多虚证少,无分虚实总驱寒。

  背恶寒冷,由于外感发热者,太阳经伤寒也。宜人参败毒散。

  羌活(一钱)独活(一钱)柴胡(二钱)前胡(二钱)川芎(八分)枳壳(一钱)沙参(二钱)桔梗(二钱)杏仁(三钱)茯苓(三钱)甘草(一钱)生姜(三片)大枣(二枚)葛根(三钱)歌曰∶背冷多因外感寒,柴前羌独枳芎攒。

  参苓桔杏同甘草,葛枣生姜发表安。

  (伯未按∶可用刮痧法佐之。)背恶寒冷,或兼手足清冷者,太阳经阳虚也。宜原方附子汤。

  附子(三钱)白术(三钱)人参(三钱)白芍(三钱)云苓(三钱)生姜(三钱)歌曰∶背兼手足冷凄凄,参术姜苓芍附齐。

  要识阳虚宜补气,不妨斟酌进刀圭。

  背痛连项,或兼发热恶寒者,太阳经风寒也。宜人参败毒散。

  羌活(一钱)独活(一钱)柴胡(二钱)前胡(二钱)川芎(八分)枳壳(一钱)沙参(二钱)桔梗(二钱)杏仁(三钱)茯苓(三钱)甘草(一钱)生姜(三片)大枣(二枚)葛根(三钱)歌曰∶背痛缘何与项连,人参败毒总当先。

  柴前羌独枳芎草,杏桔芩姜葛枣全。

  背痛连肩,或兼吐痰咳嗽者,肺经有痰饮也。宜加味苏子汤。

  羌活(一钱五分)独活(一钱)柴胡(一钱)前胡(二钱)枳壳(一钱)桔梗(三钱)大枣(二枚)云苓(二钱)杏仁(三钱)苏子(二钱)黄芩(二钱)生姜(三片)竹茹(二钱)歌曰∶背痛连肩咳嗽兼,柴前羌独杏苏添。

  枣茹枳桔姜芩茯,涤尽顽痰唾不粘。

  [卷一\证治] 头骨

  [总诀〕头乃三阳所总司,药分三面按经施。若还眩运分虚实,泻实滋虚两路驰。头痛在后,或兼发热恶寒者,太阳经伤寒也。宜加味败毒散。

  沙参(二钱)羌活(二钱)独活(二钱)柴胡(二钱)前胡(三钱)川芎(一钱)桔梗(三钱)云苓(三钱)枳壳(一钱)甘草(一钱)葛根(二钱)大枣(二枚)葱白(一根)生姜(三片)歌曰∶后面头疼败毒汤,柴前芎桔独参羌。

  枳苓葱葛甘和枣,引用生姜入太阳。

  (伯未按∶民间用生姜片贴两太阳,亦有帮助。)头痛在侧,或兼寒热往来者,少阳经伤风也。宜加味柴胡汤。

  半夏(三钱)柴胡(三钱)竹茹(三钱)玉竹(三钱)黄芩(三钱)白芍(三钱)钩藤(三钱)甘草(一钱)生姜(三片)大枣(二枚)歌曰∶头痛在侧少阳风,祛邪专赖夏柴功。竹茹玉竹姜和枣,甘草钩藤芩芍同。

  (伯未按∶蜀刻本钩藤作荆芥。)头痛在前,或兼发热口渴者,阳明经伤热也。宜加味升葛汤。

  白芍(三钱)葛根(三钱)黄芩(三钱)白芷(三钱)花粉(四钱)升麻(一钱)甘草(一钱)歌曰∶头痛在前热渴加,芍芩葛根暨升麻。草偕花粉能生液,白芷祛邪力最赊。

  雷头风痛,或偏在左在右者,阳虚中风寒也。宜艾灸盐摩法。

  艾茸、麝香作小粒灸痛处,附子末和盐摩之(再服加味白通汤,方见下节)。

  歌曰∶雷头风痛附盐摩,麝艾同烧不在多。

  加味白通姜附术,葱参草与调和。

  (伯未按∶清震汤亦可服,用升麻八分,苍术一钱,荷叶一角。)头痛如碎,每遇阴雨更甚者,真阳不上头也。宜加味白通汤。

  白术(三钱)黄(三钱)党参(三钱)附子(三钱)干姜(二钱)甘草(一钱)葱白(三根)歌曰∶每逢阴雨痛无休,只为真阳不上头。

  仍用白通加味服,但须一剂病全瘳。

  头痛如破,兼见呕吐涎沫者,肝经寒饮逆也。宜加味吴萸汤。

  吴萸(二钱)党参(三钱)云苓(三钱)桂尖(三钱)半夏(三钱)白芍(三钱)细辛(五分)甘草(一钱)大枣(三枚)生姜(三片)歌曰∶头痛如破吐痰涎,饮逆肝寒姜枣全。

  参草吴萸辛桂用,云苓夏芍入汤煎。

  头晕郁冒,其人烦渴闷满者,火挟痰上泛也。宜加味银菊汤(头重加酒军)。

  白菊(一钱)银花(三钱)花粉(三钱)云苓(三钱)甘草(一钱)枳壳(一钱)旋复(炙,三钱)黄芩(三钱)柴胡(三钱)杏仁(三钱)薄荷(一钱)竹茹(三钱)歌曰∶头晕郁冒银菊医,柴苓花粉杏旋施。

  竹茹芩枳和甘草,加入薄菏能散之。

  (伯未按∶蜀刻本无白菊、银花、花粉、枳壳。)头晕飘摇,其人两颧发赤者,肾经虚火动也。宜加味地黄汤。

  熟地(四钱)山茱萸(三钱)茯苓(三钱)丹皮(三钱)山药(三钱)泽泻(三钱)安桂(一钱)牛膝(二钱)附子(三钱)川芎(一钱)细辛(五分)麦冬(三钱)元参(三钱)磁石研,三钱)歌曰∶飘摇头晕肾经虚,地泽丹元山药俱。

  桂附芎辛磁膝引,冬苓滋养佐茱萸。

  (伯未按∶倏时头眩眼花无所见者,用熟地一两,党参五钱,煎服。)

  [卷一\证治] 两耳

  [总诀]耳虽肾窍辨声音,绕耳游行是胆经。时辈不知清木火,漫将滋肾诩高明。耳鸣耳聋,或兼口苦寒热者,少阳经风热也。宜仲景柴胡汤。

  柴胡(三钱)人参(二钱)黄芩(三钱)半夏(三钱)甘草(一钱)生姜(三片)大枣(二枚)歌曰∶耳鸣寒热或兼聋,枣草参苓姜夏同。

  风中少阳柴作引,方原仲景妙无穷。

  (伯未按∶耳暴聋,木香研末,酒浸一宿,以酒滴耳中。)耳鸣耳聋,或兼胁痛善怒者,肝经之火郁也。宜加味泻肝汤。

  当归(三钱)生地(三钱)柴胡(三钱)黄芩(三钱)栀子(三钱)泽泻(三钱)木通(二钱)胆草(三钱)车前子(三钱)牡蛎(三钱)青皮(一钱)甘草(一钱)歌曰∶耳鸣胁痛泻肝汤,龙胆车前牡蛎匡。

  通泽栀芩柴地用,青皮归草合成方。

  (伯未按∶夏枯花五钱,浓煎服之,极简效。)耳鸣耳聋,并无障碍壅闭者,肾虚阴气逆也。宜加味磁朱丸。

  磁石(三钱)朱砂(一钱)熟地(四钱)山药(三钱)云苓(三钱)泽泻(三钱)丹皮(三钱)山茱萸(三钱)五味子(五分)菖蒲(一钱)歌曰∶肾虚亦使耳聋鸣,磁石朱砂研要精。

  苓泽山丹蒲味具,山萸熟地使阴生。

  [卷一\证治] 眼目

  [总诀]眼皮肿痛贵分观,按经清散自然安。若还云雾晕花见,补泻随宜属肾肝。

  大眼角肿,或兼头痛恶寒者,太阳经风热也。宜加减败毒散。

  羌活(一钱)独活(一钱)柴胡(三钱)前胡(二钱)赤芍(二钱)黄芩(三钱)玉竹(三钱)归尾(三钱)木贼(一钱)花粉(三钱)甘草(一钱)连翘(一钱)银花(一钱)蝉蜕(七个)歌曰∶眼肿兼寒属太阳,柴前羌独芍芩详。

  银蝉木贼天花粉,甘草翘归玉竹襄。

  小眼角肿,或兼口苦耳鸣者,少阳经风火也。宜加减柴胡汤。

  沙参(三钱)白芍(三钱)柴胡(三钱)黄芩(三钱)当归(三钱)胆草(三钱)牡蛎(三钱)木贼(一钱)青皮(一钱)蝉蜕(七个)银花(一钱)菊花(二钱)甘草(一钱)生姜(三片)歌曰∶眼伤风火耳兼鸣,木贼柴芩参芍清。

  胆草归蝉银菊蛎,青皮姜引使肝平。

  下眼皮肿,以及绕眼红锁者,阳明经风热也。宜加味银翘汤。

  连翘(一钱)葛根(二钱)白芍(三钱)甘草(一钱)黄芩(三钱)生地(三钱)枳壳(一钱)银花(一钱)白芷(三钱)花粉(三钱)蝉蜕(七个)青葙(三钱)石膏(三钱)红花(一钱)歌曰∶阳明风热眼皮伤,芩葛银翘芷芍将。

  草地蝉花和枳壳,石膏花粉共青葙。

  (伯未按∶蜀刻本无连翘、红花、枳壳、多大力子。)(又按∶赤眼以黄丹、白蜜调贴太阳穴,亦能止痛。)目内痒痛,以及赤白云翳者,肝经风湿热也。宜加减泻肝汤。

  归尾(三钱)元参(三钱)栀子(二钱)黄芩(二钱)胆草(二钱)蝉蜕(七个)木贼(一钱)木通(一钱)银花(二钱)赤芍(二钱)泽泻(二钱)柴胡(二钱)防风(二钱)车前子(二钱)荆芥(二钱)青皮(一钱)枳壳(一钱)细辛(五分)酒军(五分)红花(一钱)甘草(一钱)歌曰∶目中痛翳芍芩栀,柴泽荆防辛枳皮。

  通贼银蝉归胆草,花前参草酒军施。

  目光晦涩,恍惚不能近视者,肝肾真阴虚也。宜杞菊地黄汤。

  人参(三钱)白术(三钱)远志(一钱)黄(三钱)当归(三钱)磁石(,三钱)枣仁(三钱)龙眼(三枚)益智(一钱)五味(五分)甘草(一钱)朱砂(研,一钱)歌曰∶不能远视缺真阳,参术磁朱远志良。

  益智枣仁龙眼并,草归味细推详。

  [卷一\证治] 唇口

  [总诀]口内时含五脏和,偶然变味即为。须知脾窍原通胃,胃火为殃病最多。口吐酸水,或兼腹满头痛者,肝木侮脾土也。宜加味吴萸汤。

  吴萸(二钱)党参(三钱)黄连(三钱)生姜(三钱)大枣(三枚)歌曰∶吐酸只为木乘脾,姜枣吴萸治总宜。

  再入参连同煮服,头疼腹满照方施。

  口苦而渴,或兼咽干目眩者,少阳经相火也。宜加减柴胡汤。

  柴胡(三钱)黄芩(三钱)党参(三钱)花粉(三钱)生姜(三片)甘草(一钱)歌曰∶口苦咽干眩渴连,柴芩参草药当先。

  生津专赖天花粉,发散生姜力量全。

  口甜而腻,或兼不思饮食者,脾经伤浓味也。宜加味香砂汤。

  神曲(一钱)半夏(三钱)砂仁(研,一钱)云苓(三钱)藿香(三钱)楂肉(一钱)歌曰∶口中甜腻是脾伤,半夏云苓与藿香。

  楂肉砂仁加入曲,六般煎服效堪彰。

  (伯未按∶蜀刻本多白术、党参、甘草、老莲、生姜、槟榔、白芍。)(又按∶此即《内经》口甘证,可时泡佩兰汤饮之。)口淡无味,兼见腹满多唾者,脾虚中有寒也。宜加味理中汤。

  党参(三钱)白术(三钱)生姜(二钱)茯苓(四钱)炙草(二钱)陈皮(三钱)歌曰∶口中无味唾偏多,参术姜苓炙草和。

  漫道陈皮非补药,善调胃气莫嫌他。

  (伯未按∶可时啖糖姜。)口中肿痛,兼见发渴饮水者,胃中火上冲也。宜时方甘露饮∶天冬(三钱)麦冬(三钱)生地(三钱)熟地(三钱)黄芩(三钱)枳壳(一钱)茵陈(三钱)石斛(三钱)枇杷叶(去毛蜜炙,三钱)甘草(一钱)歌曰∶口中肿痛渴烦加,二地二冬及枇杷。

  芩枳茵陈兼石斛,草梢引服效无瘥。

  (伯未按∶外用芦根泡,代茶。)口燥舌干,或兼消渴引饮者,胃中阴液枯也。宜加减地黄汤。

  熟地(三钱)山药(三钱)党参(三钱)麦冬(三钱)泽泻(三钱)五味(一钱)元参(三钱)花粉(三钱)山茱萸(三钱)葛根(三钱)歌曰∶口干舌燥胃阴枯,不解滋阴病不除。

  萸地参冬山泽味,元参花粉葛根扶。

  口中腥臭,或兼吐血衄血者,胃中血燥热也。宜清阳宁血汤。

  当归(三钱)白芍(三钱)黄芩(三钱)黄连(二钱)党参(三钱)麦冬(三钱)藕节(三钱)生地(三钱)蒲黄(二钱)酒军(八分)枳壳(一钱)甘草(一钱)歌曰∶口中腥臭血当清,归芍芩连并党参。

  藕地军蒲甘草枳,麦冬清热燥斯平。

  [卷一\证治] 鼻孔

  [总诀]肺气通调鼻自安,只宜疏散肺风寒。却因挟孔阳明脉,惹出乾清燥热端。

  鼻流清涕,如有窒塞不通者,肺经受风寒也。宜加味香苏饮。

  香附(二钱)陈皮(二钱)紫苏(三钱)薄荷(一钱)甘草(一钱)杏仁(三钱)辛夷(二钱)桔梗(三钱)歌曰∶鼻流清涕窒难通,甘杏香陈苏薄同。

  温肺辛夷偕桔梗,散寒通窍奏奇功。

  (伯未按∶可加本八分。)鼻根红赤,孔内干燥结煤者,阳明经燥气也。宜加味升葛汤。

  升麻(一钱)葛根(三钱)石膏(研,四钱)黄芩(三钱)生地(三钱)白芍(三钱。)枳壳(一钱)杏仁(三钱)甘草(一钱)花粉(三钱)白芷(二钱)银花(二钱)连翘(二钱)歌曰∶鼻根红赤属阳明,升葛膏芩地芍平。

  枳杏草同花粉用,银翘白芷火能清。

  鼻中流血,或兼头晕口渴者。阳明经血燥也。宜加味甘露饮。

  生地(三钱)熟地(三钱)黄芩(三钱)麦冬(三钱)天冬(三钱)茵陈(三钱)石斛(三钱)枳壳(一钱)茅根(二钱)赤芍(二钱)藕节(三钱)蒲黄(一钱)银花(一钱)甘草(一钱)歌曰∶鼻因燥热血长流,二地二冬芩芍优。

  石斛茵陈蒲枳共,银茅藕节草均收。

  (伯未按∶可先用新絮蘸浓京墨汁,或鲜生地塞鼻中,更以手巾浸冷水掩额上,以暂止之,然后服药。)鼻中生疮,无论肿痛塞痒者,肝肺经痰火也。宜三白注鼻丹(内可服加味升葛汤,见前二节)。

  白矾(一钱)火硝(一钱)硼砂(一钱)歌曰∶鼻内生疮痛痒频,硝矾注鼻法当循。

  涤痰除火无余策,再入硼砂研要匀。

  [卷一\证治] 齿牙

  [总诀]胃主牙床肾主牙,补虚清热各专家。倘因风化生虫,抵穴探巢外治夸。

  牙齿疼痛,由于生虫蚀剥者,风湿热所化也。宜外用乌梅化虫散。

  乌梅(三枚)川椒(一钱)干姜(一钱)黄连(二钱)细辛(五分)黄柏(一钱)石膏(三钱)枯矾(五分)明雄(一钱)铅粉(一钱)歌曰∶虫蚀牙疼姜与辛,椒连黄柏石膏遵。

  乌梅再入枯矾碾,铅粉雄黄药要真。

  (伯未按∶若因风寒而痛者,以细辛嵌齿缝中。)牙齿肿痛,或兼口舌皆痛者,胃经之风火也。宜清热去风汤。

  枯芩(三钱)石膏(三钱)知母(二钱)枳壳(一钱)丹皮(三钱)白芍(三钱)白芷(二钱)防风(二钱)银花(三钱)连翘(二钱)山豆根(二钱)甘草(一钱)牛膝(一钱)牛蒡子(一钱)歌曰∶胃经风火肿伤牙,知芍膏芩牛蒡加。

  枳膝丹防甘草引,豆翘白芷与银花。

  (伯未按∶可用冰硼搽肿处,或针刺出血少许,勿令化脓。)牙痛不肿,或肿不利凉药者,肾中之虚火也。宜加减八味丸。

  熟地(三钱)山药(三钱)云苓(三钱)泽泻(三钱)丹皮(三钱)山茱萸(三钱)白芍(三钱)牛膝(一钱)麦冬(三钱)安桂(八分)骨碎补(三钱)附子(一钱五分)歌曰∶牙疼不肿肾虚浮,地药苓丹桂附求。

  碎补山萸冬共泽,芍同牛膝降兼收。

  (伯未按;外治法用生附子、熟地同捣,敷足底心。)

  [卷一\证治] 舌本

  [总诀]舌乃心苗胃亦诊,赤红便作火来侵。有胎属火分真假,枯润之间仔细详。

  凡舌有胎,或兼口苦溺黄者,三焦经郁热也。宜加味柴胡汤。

  柴胡(二钱)黄芩(二钱)甘草(一钱)当归(三钱)白芍(三钱)麦冬(三钱)车前子(三钱)花粉(三钱)知母(三钱)滑石(三钱)歌曰∶舌胎不论白和黄,但有皆为热五内。

  加味柴胡芩草粉,知冬前滑芍归良。

  舌尖赤痛,或生巨齿红点者,心经之游火也。宜加减泻心汤。

  黄芩(三钱)黄连(二钱)当归(三钱)赤芍(三钱)丹皮(三钱)生地(三钱)花粉(三钱)连翘(二钱)车前子(三钱)木通(一钱)甘草(一钱)牛蒡子(三钱)歌曰∶舌尖赤痛用芩连,牛蒡翘归地芍先。

  花粉车前丹草和,木通泻热火全捐。

  (伯未按∶舌胀满口,生蒲黄末搽舌上,若舌胀退场门,冰片一钱研敷。)舌胎黄燥,兼见消渴引饮者,胃中有热邪也。宜加味虎汤。

  知母(三钱)石膏(三钱)花粉(三钱)酒军(一钱)甘草(一钱)生地(三钱)枳壳(一钱)歌曰∶舌胎黄燥用知膏,花粉军甘地枳调。

  白虎西方金气禀,再加清品散凉。

  舌胎滑润,兼见二便清利者,真寒而假热也。宜加味益元汤。

  干姜(二钱)附片(三钱)黄连(二钱)知母(二钱)党参(三钱)白术(三钱)五味(八分)吴萸(二钱)麦冬(三钱)艾叶(一钱)葱白(三根)童便(一杯)歌曰∶舌胎滑润便清和,假热真寒姜附科。

  冬味知连葱便引,艾萸参术不嫌多。

  舌黑生刺,手足日晡潮热者,胃中有燥屎也。宜调胃承气汤。

  芒硝(二钱)大黄(二钱)枳壳(二钱)浓朴(二钱)甘草(五分)歌曰∶燥屎留中舌刺芒,热潮日晡细端详。

  硝黄枳朴同甘草,调胃长沙有妙方。

  舌黑生刺,心烦不得安卧者,心火之亢热也。宜银翘泻心汤。

  黄柏(二钱)炒栀(二钱)黄连(二钱)黄芩(三钱)生地(三钱)白芍(二钱)花粉(三钱)银花(二钱)连翘(一钱)竹茹(二钱)草梢(一钱)灯心(一束)歌曰∶舌生黑刺卧难安,栀柏芩连用苦寒。

  地芍银翘花粉共,灯心甘草竹茹餐。

  [卷一\证治] 咽喉

  [总诀]最重咽喉出纳关,那禁邪气壅其间。清心开肺还平胃,惟望医师妙转旋。

  咽喉红肿,其色多带痰粘者,风火之壅塞也。宜加味甘桔汤。

  山豆根(一钱)连翘(一钱)炒栀(一钱)甘草(一钱)杏仁(三钱)荆芥(一钱)薄荷(五分)桔便(二钱)枳壳(八分)花粉(二钱)枯芩(二钱)贝母(三钱)旋复(二钱)射干(二钱)歌曰∶咽喉红肿豆翘栀,甘杏荆荷枳桔宜。

  花粉枯芩清火用,射旋贝母涤痰施。

  (伯未按∶蜀刻本无花粉、旋复。)(又按∶若大便燥结者,当用凉膈散三钱入煎。)咽喉白烂,其声嘶小不出者,火热乘肺金也。宜滋肺百合汤。

  百合(一钱)知母(一钱)天冬(二钱)麦冬(三钱)花粉(二钱)杏仁(三钱)银花(一钱)生地(三钱)紫菀(一钱)甘草(一钱)桑叶(一钱)五倍子(一钱)歌曰∶咽喉白烂总宜滋,杏草银桑合倍医。

  知母二冬和紫菀,地黄花粉咽徐徐。

  (伯未按∶须防白喉,切勿大意。)咽中疼痛,生黄起泡起点者,湿热之结气也。宜清散薄荷汤。

  薄荷(五分)荆芥(一钱)柴胡(一钱)知母(三钱)黄芩(三钱)槟榔(一钱)草果(一钱)羌活(五分)枳壳(一钱)连翘(一钱)射干(二钱)杏仁(三钱)僵蚕(三钱)蝉蜕(五个)歌曰∶咽疼起泡薄柴荆,羌枳翘干芩母清。

  草果槟榔除湿积,僵蚕蝉杏热俱平。

  咽中生蛾,壅塞关隘不通者,心经火上逆也。宜加减导赤散。

  生地(三钱)知母(二钱)枳壳(一钱)甘草(一钱)薄荷(七分)羌活(七分)木通(一钱)竹叶(三钱)灵仙(一钱)皂刺(三钱)黄连(三钱)酒军(一钱)山甲(炒,二片)牛蒡子(三钱)歌曰∶灵仙皂刺破喉蛾,山甲知连及薄荷。

  牛蒡军甘羌地枳,木通竹叶与调和。

  (伯未按∶乳蛾症于结喉两旁,按之有核,可购贴喉异功散,置太乙膏上,贴之半日,即起泡,用针刺破,易红膏药贴之。)凡红喉证,无论痈蛾肿起者,总属血分热也。宜点胆矾丸。

  胆矾(三分)熊胆(一钱)皂刺(一钱)硼砂(一钱)火硝(一钱)麝香(一分)蜣螂(二枚)大黄(五分)郁金(一钱)牛黄(一分)为末,蜜丸,点喉间,有痰则吐去。

  歌曰∶胆矾熊胆点红喉,皂刺蜣螂一例收。

  硼麝二黄硝合研,郁金加入症全瘳。

  (伯未按∶可另购玄参三钱泡,代茶饮。)凡白喉证,无论癣烂疳蚀者,总属气分热也。宜吹珠黄散。

  珍珠(一钱)牛黄(三分)麝香(一分)明雄(一钱)硼砂(一钱)甘草(一钱)歌曰∶雄麝珠黄点白喉,硼砂甘草一分求。

  须知白烂关虚热,不与红喉一例投。

  [卷一\证治] 胸前

  [总诀]上焦心肺属胸中,空阔无尘比太空。寒热血痰相阻滞,开提升降具全功。

  胸前胀满,兼见口渴胁痛者,少阳气不畅也。宜加减柴胡汤。

  柴胡(一钱)半夏(二钱)人参(二钱)黄芩(二钱)杏仁(二钱)栝蒌(二钱)枳壳(一钱)旋复(二钱)甘草(一钱)大枣(二枚)生姜(三片)荷梗(三钱)歌曰∶胀痛胸前引胁旁,柴胡栝蒌夏芩姜。

  枳甘参枣旋花杏,荷梗兼能达少阳。

  (伯未按∶蜀刻本无旋复、荷梗。)胸前痹痛,兼见痛而彻背者,心肺之阳郁也。宜栝蒌薤白汤。

  桂枝(三钱)生姜(三钱)枳壳(一钱)栝蒌(三钱)薤白(三钱)清酒(一盏)歌曰∶胸前痹痛势连绵,彻背疼时更不堪。

  蒌桂枳姜添薤白,宣阳还要酒来煎。

  胸前胀满,饭后更觉痞满者,胃虚而生痰也。宜香砂六君汤。

  木香(一钱)砂仁(二钱)白术(三钱)云苓(三钱)党参(三钱)陈皮(三钱)半夏(二钱)生姜(三片)大枣(二枚)歌曰∶饭后胸前胀满增,香砂陈术解痰凝。

  参苓姜夏甘和枣,补胃调中效可凭。

  胸前结痛,不可触近按摩者,水火相搏结也。宜消息陷胸汤。

  葶苈(一钱)甘草(五分)枳壳(一钱)杏仁(三钱)黄连(一钱)大黄(炒,一钱)栝蒌(整枚捣)歌曰∶陷胸葶苈枳黄攻,甘杏黄连力倍充。

  全仗栝蒌除积痛,膈中水火两消融。

  (伯未按∶蜀刻本此方作甘遂、大黄、芒硝三味,与消息之义不合。)胸前胀满,游走有声而呕者,膈上有水饮也。宜加味二陈汤。

  陈皮(二钱)云苓(三钱)法夏(三钱)贝母(二钱)桔梗(二钱)甘草(一钱)枳壳(一钱)白芥子(一钱)苡仁(三钱)苏子(二钱)白术(三钱)生姜(三钱)歌曰∶水满胸前走有声,二陈加味最详明。

  芥苏桔贝苓甘夏,苡枳姜陈术用生。

  胸前疼痛,彻背彻心不止者,寒气相攻冲也。宜乌头赤丸方。

  干姜(三钱)附子(三钱)乌头(三钱)赤石脂(三钱)蜀椒(二钱)歌曰∶彻心彻背痛无休,附子姜椒一剂投。

  赤石朱砂蜂蜜裹,散寒专取炮乌头。

  胸前烦痛,口酸口苦闷郁者,火气之结滞也。宜整肃舒气汤。

  柴胡(二钱)黄芩(二钱)桔梗(二钱)枳壳(一钱)丹参(二钱)菖蒲(一钱)当归(二钱)旋复(二钱)尖贝(二钱)云苓(二钱)车前子(二钱)甘草(一钱)炒栀(二钱)生姜(三片)歌曰∶口苦兼酸病在胸,柴芩桔枳有奇功。

  参归旋贝菖栀炒,前草姜苓一样同。

  (伯未按∶蜀刻木无柴胡、黄芩、旋复、多吴萸、川连、栀子。)

  [卷一\证治] 大腹

  [总诀]大腹中州总属脾,虚寒实热辨毫厘。木邪水湿皆为寇,痰血蛔虫亦易治。

  (伯未按∶腹痛症极多变化,宜及早检查。)大腹绞痛,闭闷不得吐泻者,脾实而热闭也。宜加味三物汤。

  枳壳(一钱)浓朴(一钱)大黄(一钱)白芍(三钱)黄芩(三钱)杏仁(三钱)甘草(一钱)歌曰∶腹中闭闷痛难禁,三物汤加芍与芩。

  脾实当攻休畏忌,大黄枳朴杏甘寻。

  腹中切痛,兼见吐泻厥冷者,脾虚发霍乱也。宜仲景理中汤。

  人参(三钱)白术(三钱)干姜(三钱)甘草(炙,二钱)歌曰∶霍乱多缘土气虚,腹间切痛势难舒。

  干姜草术同参用,调理中宫病自祛。

  (伯未按∶危殆时,急用生姜蘸高粱酒擦四肢。)腹中胀满,饭后倦怠反饱者,脾虚少运化也。宜加味六君汤。

  木香(一钱)砂仁(二钱)白术(三钱)云苓(三钱)人参(三钱)甘草(一钱)陈皮(二钱)半夏(二钱)生姜(三钱)大枣(三枚)芡实(三钱)麦芽(一钱)歌曰∶饭余反饱用参苓,术半香砂效最灵。

  姜芡麦芽除腹满,陈皮甘枣善调停。

  腹中胀满,兼见大便溏泄者,湿甚则濡泄也。宜时方胃苓汤。

  云苓(三钱)猪苓(三钱)苍术(三钱)白术(三钱)陈皮(二钱)大枣(二枚)桂枝(二钱)白芍(二钱)甘草(一钱)浓朴(一钱)泽泻(二钱)生姜(三片)歌曰∶腹满还兼大便溏,二苓二术枣陈姜。

  建中桂芍甘同朴,除湿仍加泽泻详。

  腹中疼痛,有物自脐冲上者,肾气之奔豚也。宜肾气奔豚汤。

  桂枝(三钱)云苓(三钱)白术(二钱)甘草(二钱)苡仁(三钱)大枣(二枚)附子(炮,三钱)歌曰∶肾气奔豚脐上冲,桂苓术草古方宗。

  苡仁附子重加入,大枣和中煮要浓。

  腹中疼痛,有物自左冲上者,肝气之奔豚也。宜肝气奔豚汤。

  吴萸(一钱)黄连(三钱)云苓(二钱)荔核(研,三枚)乌梅(二枚)香附(研,三钱)牡蛎(研,三钱)歌曰∶奔豚冲左属肝经,荔核梅连取用灵。

  香附吴萸同理气,再加牡蛎及云苓。

  (伯未按∶可加李根白皮二钱,效尤捷。)腹中大痛,有物突起拒摩者,虚寒见实象也。宜大建中原方。

  人参(三钱)蜀椒(二钱)干姜(二钱)饴糖(三钱)歌曰∶有物攻冲拒按摩,腹间突起痛难过。

  虚寒实象姜椒用,参共饴糖胃气和。

  腹痛喜按,舌上有白花点者,内有蛔虫扰也。宜醋制乌梅丸。

  当归(三钱)党参(三钱)黄连(三钱)黄柏(二钱)细辛(一钱)桂枝(三钱)附片(三钱)干姜(二钱)川椒(二钱)乌梅(蒸去核,七枚)歌曰∶舌上缘何起白花,蛔虫内扰痛频加。

  归参连柏辛椒共,桂附姜梅醋制夸。

  (伯未按∶小儿可用使君子炒食。)腹中绞痛,串走两胁鸣痛者,痰饮之积聚也。宜加味二陈汤。

  陈皮(三钱)半夏(三钱)云苓(三钱)前胡(二钱)甘草(一钱)白芥子(二钱)苏枝(二钱)歌曰∶腹中绞痛胁常鸣,陈夏云苓甘草行。

  再用苏枝通络脉,前胡白芥使痰清。

  (伯未按∶服之不验,可加芫花五分。)腹中刺痛,脉涩痛如刀锥者,瘀血之阻滞也。宜加减桃仁汤。

  桃仁(三钱)蒲黄(三钱)赤芍(三钱)白芍(三钱)归尾(三钱)灵脂(二钱)黄芩(三钱)川芎(一钱)香附(三钱)甘草(一钱)郁金(一钱)青木香(二钱)歌曰∶腹中刺痛主桃仁,二芍芩归芎草均。

  香附蒲黄脂郁木,酒军慎用告医人。

  腹中猝痛,由伤风邪而得者,肝气侮脾土也。宜柴胡桂枝汤。

  柴胡(二钱)桂枝(二钱)半夏(三钱)人参(三钱)青皮(一钱)黄芩(二钱)白芍(二钱)甘草(一钱)大枣(二枚)生姜(三片)歌曰∶腹中猝痛系风伤,土侮脾经参枣姜。

  夏草青皮芩桂合,柴胡白芍细商量。

  腹中猝痛,由伤邪祟而得者,皆血乱正气也。宜加减正气散。

  苍术(三钱)陈皮(一钱)木香(一钱)党参(三钱)云苓(三钱)桂心(二钱)天麻(二钱)半夏(二钱)大枣(三枚)生姜(五片)龙骨(三钱)麝香(少许)歌曰∶邪祟伤人腹痛增,苍苓陈夏有奇能。

  天麻麝木同龙骨,桂枣姜参正气升。

  [卷一\证治] 小腹

  [总诀]膀胱胞室与肝经,时辈犹知此数层。独于瘕气和寒疝,此意从来少识人。

  小腹满痛,由于小便不通者,膀胱之水结也。宜加味五苓散。

  白芍(三钱)白术(三钱)云苓(三钱)猪苓(三钱)泽泻(三钱)杏仁(三钱)桂枝(二钱)歌曰∶小腹疼时便溺穷,膀胱水结二苓攻。

  术和桂泽心阳导,芍杏还从肝肺通。

  小腹满痛,小便仍然通利者,胞宫之血结也。宜加减桃仁汤(重者加大黄)。

  桃仁(一钱)蒲黄(三钱)赤芍(二钱)白芍(二钱)灵脂(三钱)郁金(一钱)归尾(三钱)木香(一钱)香附(三钱)黄芩(二钱)甘草(一钱)川芎(八分)歌曰∶疼居少腹便犹通,归郁灵桃蒲草攻。

  二芍木香香附子,芎芩或与大黄同。

  小腹绞痛,绕脐上下难忍者,下焦之寒疝也。宜乌头羊肉汤。

  当归(三钱)生姜(三钱)羊肉(四两)乌头(二钱炮)歌曰∶绕脐疼痛下焦寒,羊肉乌头姜共餐。

  更有当归宜合用,须知四药总温肝。

  (伯未按∶感寒腹痛,用食盐川椒炒热,熨脐四周。)小腹旁痛,以及软肋俱痛者,厥阴血不和也。宜当归四逆汤。

  当归(三钱)桂枝(二钱)细辛(五分)白芍(二钱)木通(一钱)生地(二钱)云苓(二钱)香附(二钱)灵脂(二钱)甘草(一钱)橘叶(三钱)艾叶(二钱)川芎(一钱)台乌药(二钱)歌曰∶小腹疼连软胁旁,归辛桂芍地通尝。

  芎灵香附台乌草,橘叶云苓艾煮汤。

  小腹疼痛,得屁腹鸣乃快者,小肠气不和也,宜普明橘核丸。

  楂核(二钱)荔枝(三钱)吴萸(一钱)橘核(三钱)香附(三钱)小茴(一钱)楝子(三钱)歌曰∶腹鸣得屁痛方轻,楂荔吴萸橘核呈。

  香附小茴和楝子,小肠疼痛此方平。

  小腹疼痛,由于淋血虚者,胞宫瘀与热也。宜下瘀清热汤。

  黄柏(二钱)黄芩(三钱)白芍(二钱)赤芍(二钱)桃仁(三钱)牛膝(一钱)丹皮(三钱)茜草(一钱)归尾(三钱)生地(三钱)甘草(一钱)歌曰∶小腹疼因血结胞,柏芩二芍并甘梢。

  桃仁牛膝丹和茜,归地浓煎煮作胶。

  [卷一\证治] 胁肋

  [总诀]侧边肝胆所分司,和畅阴阳两得宜。若绑定疼宜破利,非痰即血莫迟疑。

  两胁下痛,难于俯仰屈伸者,少阳气不和也。宜加减柴胡汤。

  党参(三钱)柴胡(二钱)黄芩(二钱)半夏(二钱)归尾(三钱)青皮(一钱)牡蛎(三钱)生姜(三片)甘草(一钱)竹茹(三钱)歌曰∶胁下疼时碍屈伸,参柴芩草用通神。

  竹茹牡蛎姜归入,半夏青皮总要陈。

  (伯未按∶两胁不时作痛者,枳壳二钱为末,盐酒调服。)两胁下痛,穿透游走有声者,肝脾之痰饮也。宜加味二陈汤。

  陈皮(二钱)半夏(二钱)云苓(三钱)甘草(一钱)白术(二钱)前胡(二钱)紫苏枝(三钱)歌曰∶胁疼串走有声音,陈夏云苓甘草斟。

  白芥前胡痰饮涤,苏枝通络免寒侵。

  两软胁痛,以及小腹俱痛者,厥阴血不和也。宜血府逐瘀汤。

  当归(三钱)生地(二钱)桃仁(三钱)红花(一钱)枳壳(一钱)赤芍(二钱)柴胡(一钱)川芎(一钱)桔梗(二钱)牛膝(三钱)甘草(一钱)歌曰∶胁同小腹痛牵连,四物归芎地芍全。

  桃核红花牛膝共,枳柴桔草逐瘀先。

  胁下偏痛,痞结硬满不去者,血、气、痰三积也。宜三消去痞汤。

  附子(二钱)细辛(五分)大黄(一钱)白芥子(三钱)灵脂(三钱)香附(三钱)歌曰∶胁下缘何痛一偏,气痰与血积经年。

  辛军附芥同香附,灵脂加来喜破坚。

  [卷一\证治] 腰中

  [总诀]腰为肾窍宜补温,湿着血瘀皆令疼。亦有痛连肩背者,太阳经病讨根源。

  腰间沉痛,如带五千钱重者,肾经受寒湿也。宜时方肾着汤。

  干姜(三钱)白本(三钱)云苓(五钱)甘草(二钱)歌曰∶肾着腰疼若带钱,姜苓白术草梢连。

  除寒利湿无他术,漫道时方力不全。

  (伯未按∶《三因方》原注“如大便泄者,加苍术、陈皮、丁香”。)腰痛难忍,有如刀锥刺割者,瘀血积腰际也。宜鹿角利腰汤。

  鹿角(三钱)归尾(三钱)白芍(三钱)丹皮(三钱)红花(一钱)牛膝(二钱)续断(三钱)歌曰∶腰疼难忍似锥刀,归芍丹皮等分熬。

  鹿角红花同续断,再加牛膝煮成膏。

  腰痛软弱,或兼小便不利者,虚劳肾气弱也。宜金匮肾气丸。

  熟地(四钱)山药(三钱)云苓(三钱)附子(三钱)安桂(一钱)泽泻(三钱)丹皮(三钱)山茱萸(三钱)歌曰∶腰疼软弱肾元虚,桂附丹萸药笼储。

  山药云苓兼泽泻,地黄滋补渐宽舒。

  (伯未按∶可用陈酒煮猪腰子啖之,或加杜仲、续断亦佳。一方用核桃肉四两、补骨脂一两同捣,日食三四钱。)腰痛连背,或兼寒热头痛者,风寒袭太阳也。宜人参败毒散。

  羌活(一钱)独活(一钱)柴胡(二钱)前胡(二钱)川芎(八分)枳壳(一钱)沙参(二钱)桔梗(二钱)杏仁(三钱)茯苓(三钱)甘草(一钱)生姜(三片)大枣(二枚)葛根(三钱)歌曰∶头疼腰痛总因风,药用人参败毒攻。

  二活柴前芎枳桔,苓甘葛枣杏姜通。

  腰痛溺赤,或兼曲而不伸者,阴虚筋骨缩也。宜加味补阴丸。

  生地(三钱)知母(二钱)黄柏(二钱)龟板(炙,三钱)续断(三钱)山茱萸(三钱)丹皮(二钱)葳蕤(二钱)竹茹(一钱)牛膝(一钱)鹿角屑(一钱)歌曰∶腰痛缘何曲不伸,阴虚筋缩地宜生。

  丹皮续断知萸柏,龟鹿茹蕤牛膝行。

  [卷一\证治] 手臂

  [总诀]手为四末属脾经,两掌中心属少阴。厥热两条须辨治,热潮时节要分明。

  手发厥冷,或兼泄利清谷者,脾肾之虚寒也。宜附子理中汤。

  干姜(三钱)附子(三钱)党参(三钱)白术(三钱)甘草(炙,二钱)歌曰∶脾肾虚寒手冷僵,不离术附与干姜。

  再加参草调中胃,四末阳回正气昌。

  手发潮热,兼见谵语舌黑者,胃中有燥屎也。宜调胃承气汤。

  枳壳(二钱)朴硝(三钱)大黄(二钱)浓朴(二钱)甘草(一钱)歌曰∶手热还同谵语增,胃中燥屎有明征。

  草梢枳朴能调胃,加入硝黄气可承。

  手心发热,多在入夜以后者,瘀血在阴分也。宜四物化瘀汤。

  生地(三钱)当归(三钱)川芎(一钱)白芍(三钱)丹皮(三钱)桃仁(三钱)荆芥(炒,二钱)麦冬(三钱)桑叶(三钱)浮麦(三钱)竹叶(三钱)灯心(一钱)蒲黄(二钱)地骨皮(二钱)歌曰∶手心夜热地归芎,化血桃丹芍芥同。

  桑竹全蒲灯草心,麦冬浮麦养阴崇。

  手腕疼痛,或兼身痛拘急者,风、寒、湿合痹也。宜五物逐瘀汤。

  桂枝(二钱)当归(三钱)黄(二钱)苡仁(三钱)甘草(一钱)生姜(三片)歌曰∶手及身疼风湿痹,逐瘀汤内用归。

  苡能除湿甘能缓,再入生姜与桂枝。

  (伯未按∶可加姜黄、秦艽各二钱。)手心发热,必在午饭以后者,脾胃停饮食也。宜加味平脾汤。

  苍术(二钱)浓朴(二钱)陈皮(二钱)甘草(一钱)神曲(二钱)白芍(二钱)酒军(一钱)歌曰∶手心饭后热脾伤,苍术陈皮浓朴良。

  再入草梢同建曲,酒军白芍细推详。

  手腕麻木,通腕皆痛不仁者,血虚生风湿也。宜养血消风汤。

  当归(三钱)白芍(三钱)川芎(一钱)秦艽(二钱)苡仁(二钱)桑皮(二钱)竹茹(二钱)僵蚕(二钱)红花(一钱)荆芥(一钱)续断(二钱)生地(三钱)钩藤(二钱)清酒(一杯)歌曰∶血虚腕痛总因风,和血艽归地芍芎。

  苡竹桑藤蚕作引,红花芥续酒煎同。

  (伯未按∶大活络丹亦可服。)

  [卷一\证治] 脚腿

  [总诀]足居下部肾之分,又属阳明灌大筋。寒热肿疼根据法治,总于胃肾问原因。

  脚冷厥逆,或兼下利清谷者,脾肾之虚寒也,宜加味四逆汤。

  干姜(二钱)附片(三钱)甘草(二钱)白术(三钱)茯苓(三钱)歌曰∶洞泻脾虚肾亦虚,阳微足冷厥难舒。

  茯苓术草和中胃,姜附回阳暖气嘘。

  脚发热厥,夜睡不欲被复者,肾中真阴虚也。宜六味地黄丸。

  熟地(五钱)山萸(三钱)山药(四钱)茯苓(三钱)丹皮(三钱)泽泻(三钱)歌曰∶夜中足热肾阴亏,苓地山萸泽泻宜。

  山药滋阴当重用,再加凉血牡丹皮。

  脚跗肿大,青白如蚕明亮者,寒湿之气注也。宜神仙鸡鸣散。

  吴萸(二钱)苍术(二钱)紫苏(二钱)生姜(三钱)苡仁(三钱)木瓜(二钱)陈皮(二钱)槟榔(一钱)桔梗(二钱)云苓(三钱)歌曰∶脚肿皮光白似蚕,吴萸苍术苡瓜探。

  槟榔陈桔姜苏入,除湿云苓性要参。

  (伯未按∶当在五更时冷服,故名“鸡鸣”。)脚跗赤肿,以及生疮溃烂者,湿热之下注也,宜苍术知母汤。

  苍术(二钱)知母(三钱)白术(二钱)云苓(二钱)黄芩(二钱)白芍(二钱)续断(二钱)秦皮(二钱)茵陈(二钱)桑皮(二钱)地骨皮(二钱)甘草(一钱)防己(一钱五分)歌曰∶足跟赤肿或生疮,二术三皮知芍匡。

  苓续茵陈防己入,枯芩甘草共清凉。

  脚痛瘦削,无论干枯发热者,肝肺之痿弱也。宜去痿治血汤。

  生地(三钱)当归(三钱)元参(二钱)白芍(二钱)杏仁(二钱)丹皮(二钱)麦冬(三钱)知母(二钱)胆草(二钱)秦艽(二钱)歌曰∶脚疼瘦削属痿痹,药用元参归地施。

  杏芍麦冬知共胆,秦艽再入牡丹皮。

  妇人脚心疼痛,如刀锥刺者,少阴经瘀血也。宜仲景温经汤。

  当归(三钱)白芍(二钱)阿胶(二钱)川芎(一钱)桂枝(二钱)丹皮(三钱)麦冬(四钱)半夏(二钱)人参(二钱)吴萸(一钱)甘草(一钱)生姜(三片)歌曰∶脚底烦疼痛似锥,妇人瘀血用丹皮。

  归芎胶芍同姜桂,参草吴萸冬夏施。

  [卷一\证治] 前阴

  [总诀]男女前阴总属肝,肝经萦绕在其端。气抟湿热求真诀,按法施方本已探。

  前阴痒湿,以及赤肿生疮者,肝经之湿热也。宜龙胆泻肝汤。

  胆草(二钱)泽泻(二钱)车前(二钱)甘草(一钱)栀子(二钱)木通(一钱)柴胡(一钱)生地(三钱)当归(二钱)黄芩(三钱)歌曰∶前阴痒湿总医肝,归地柴芩栀草攒。

  前泽木通和胆草,湿除热退治何难。

  阴囊胀结,痛引小腹以内者,肝经之疝气也。宜茴香五苓散。

  小茴(二钱)荔核(二钱)橘核(一钱)楝核(一钱)归尾(三钱)香附(三钱)白术(二钱)台乌药(二钱)猪苓(二钱)泽泻(二钱)桂尖(一钱)槟榔(一钱)云苓(三钱)白芍(二钱)歌曰∶阴囊胀结用茴香,归芍云苓香附匡。

  白术乌药猪共泽,荔枝楝橘与槟榔。

  (伯未按∶方中酌加柴胡钱半。)前阴暴缩,或兼转筋入腹者,肝肾之虚寒也。宜加味四逆汤。

  干姜(二钱)附子(二钱)乌头(炮,一钱)当归(三钱)人参(二钱)云苓(三钱)甘草(炙,二钱)歌曰∶前阴暴缩总虚寒,姜附乌头急与餐。

  苓草参归仍共济,不难填肾与温肝。

  阴囊缩入,兼见舌卷心热者,肝经之热邪也。宜生犀泻肝汤。

  生地(三钱)犀角(二钱)白芍(三钱)大黄(一钱)当归(二钱)知母(三钱)苁蓉(三钱)歌曰∶阴囊缩入舌兼收,地芍犀黄要急投。

  知母当归清血热,苁蓉加入病能瘳。

  --虫蚀,以及妇人阴蚀者,古之狐惑病也。宜外洗苦参汤。

  苦参、雄黄煎洗(亦可内服龙胆泻肝汤)。

  歌曰∶--虫蚀泻肝汤,龙草柴芩归地良。

  前泽木通和胆草,苦参外洗合雄黄。

  [卷一\证治] 后阴

  [总诀]后阴肛脱乃为虚,以外俱将实证医。大抵燥金多燥热,即从燥气定权舆。

  后阴脱出,屎后良久乃入者,中气下陷故也。宜补中益气汤。

  党参(三钱)白术(三钱)黄(三钱)当归(二钱)大枣(三枚)柴胡(一钱)升麻(二钱)生姜(三片)甘草(炙,一钱)陈皮(一钱)歌曰∶脱肛气陷用柴升,参术归姜草增。

  大枣陈皮调胃剂,补中益气服之灵。

  (伯未按∶升麻宜醋炒,若小儿脱肛,鳖头烧灰敷之。)后阴疮痔,一切肿痛诸苦者,阳明之血燥也。宜麻仁地榆汤。

  麻仁(三钱)地榆(三钱)当归(三钱)白芍(二钱)杏仁(二钱)银花(一钱)黄芩(三钱)黄连(一钱)槐实(二钱)桔梗(一钱)生地(三钱)牛蒡子(二钱)歌曰∶和血能将痔漏除,槐榆归芍总当储。

  芩连牛蒡同麻杏,地桔银花燥热祛。

  [卷一\证治] 大便

  [总诀]大便无分结与溏,只将寒热细评章。至于痢证尤难治,还望医师妙主张。

  大肠不通,口渴而小便黄者,阳明之燥结也。宜加味承气汤。

  生地(三钱)花粉(三钱)大黄(二钱)芒硝(一钱)枳壳(一钱)浓朴(二钱)甘草(一钱)歌曰∶阳明燥结便难通,口渴硝黄枳朴攻。

  甘草兼能清胃火,生津花粉地黄同。

  大便不通,口和而小便清者,脾寒气凝结也。宜加味理中汤。

  当归(三钱)白芍(炒,三钱)人参(二钱)白术(二钱)干姜(一钱)甘草(一钱)歌曰∶小便清和大便难,归参姜术治脾寒。

  再加白芍和甘草,气顺肠通腹自宽。

  大便溏泄,其色青白完谷者,脾经寒湿气也。宜加味胃苓汤。

  苍术(二钱)陈皮(二钱)甘草(炙,一钱)茯苓(三钱)桂枝(二钱)附子(二钱)大枣(四枚)白术(三钱)党参(二钱)猪苓(二钱)泽泻(二钱)肉蔻(一钱)干姜(一钱)白芍(二钱)歌曰∶大便溏时谷尚完,总宜桂附蔻姜攒。

  二苓二术和陈朴,枣芍熬同泽草餐。

  (伯未按∶久泻不愈,生葱杵烂,入黄丹为丸如豆大,填脐中。)大便溏泻,其色浊垢胶腻者,肠中之湿热也。宜清热涤肠汤。

  杏仁(三钱)滑石(二钱)木通(二钱)浓朴(二钱)黄芩(三钱)车前子(一钱)栀子(二钱)绿豆(三钱)甘草(二钱)泽泻(二钱)生地(三钱)白芍(三钱)黄连(二钱)当归(二钱)歌曰∶便溏浊垢法当清,杏芍芩连绿豆烹。

  归地黄前同滑泽,甘和栀朴煮汤成。

  大便溏泻,必在五更时分者,肾寒而侮脾也。宜加味四神丸。

  附子(二钱)肉蔻(二钱)白术(三钱)云苓(三钱)大枣(四枚)甘草(炙,一钱)吴萸(二钱)干姜(一钱)人参(三钱)五味(一钱)生姜(三片)粟壳(一钱)歌曰∶五更泻泄附姜投,参术吴萸甘枣收。

  肉蔻味苓姜粟壳,肠鸣无复水幽幽。

  大便完谷,食入即刻利出者,肺热而暴注也。宜泻肺止利汤。

  黄芩(二钱)知母(三钱)黄连(二钱)大黄(一钱)石膏(三钱)桔梗(一钱)葛根(二钱)桑皮(二钱)人参(二钱)生地(三钱)白芍(二钱)粟壳(一钱)歌曰∶莫将完谷认虚寒,协热偏宜知地餐。

  参芍芩连桑与葛,大黄粟壳桔膏攒。

  便泻赤白,下部逼胀难通者,湿热郁为痢也。宜加减芍药汤。

  柴胡(一钱)当归(二钱)白芍(三钱)甘草(一钱)槟榔(二钱)葛根(三钱)杏仁(三钱)桔梗(二钱)木香(二钱)黄芩(二钱)黄连(二钱)绿豆(三钱)银花(一钱)荷叶(二钱)歌曰∶痢症都缘湿热侵,兼红兼白用归芩。

  槟榔银葛香柴芍,杏草连荷桔豆寻。

  (伯未按∶用陈红茶叶、山楂炭、红白沙糖各三钱,煨姜一钱,极简效。)便痢纯赤,或见口渴溺赤者,热结在血分也。宜地榆白头汤。

  黄连(二钱)黄芩(二钱)黄柏(二钱)秦皮(三钱)地榆(二钱)白头翁(三钱)当归(二钱)白芍(三钱)银花炭(一钱)丹皮(二钱)歌曰∶红痢当从血分医,丹秦榆柏芍归随。

  白头翁与芩连共,再入银花病自离。

  (伯未按∶或用一味白头翁煎服,或用鸦胆子七粒,桂圆肉包,吞服。)下痢纯白,但见里急下重者,热郁在气分也。宜膏芩清痢散。

  黄芩(二钱)石膏(二钱)兜铃(二钱)防己(二钱)银花(二钱)知母(三钱)杏仁(三钱)滑石(二钱)枳壳(一钱)荷梗(三钱)芍药(三钱)甘草(一钱)歌曰∶痢如纯白治如何,膏杏银防枳与荷。

  滑草兜铃知共芍,服之病气渐调和。

  下痢禁口,其人饮食不纳者,邪热伤中气也。宜人参开禁汤。

  人参(三钱)黄连(二钱)黄芩(三钱)石膏(三钱)知母(三钱)连翘(二钱)木香(一钱)花粉(三钱)麦冬(三钱)桔梗(一钱)葛根(二钱)银花(一钱)荷梗(二钱)甘草(一钱)歌曰∶禁口多缘津液枯,膏冬参粉极滋濡。

  银翘葛根芩连共,知桔香荷甘草俱。

  大便久痢,诸药不能禁止者,寒热之错杂也,宜姜连四神丸。

  干姜(二钱)黄连(二钱)乌梅(四枚)白芍(三钱)甘草(一钱)歌曰∶久痢诸汤治不灵,姜连梅芍草梢增。

  症兼寒热宜斟酌,漫借经方炫己能。

  [卷一\证治] 小便

  [总诀]三焦决渎为出路,肺主通调脾转布。但治小肠与膀胱,世人那得知其故。

  小便赤短,别无外证内伤者,小肠经火气也。宜加味导赤散。

  生地(三钱)木通(二钱)草梢(一钱)竹叶(一钱)滑石(二钱)山栀(三钱)黄芩(三钱)歌曰∶小便缘何见赤黄,木通甘草地芩详。

  山栀竹叶同锅煮,滑石煎汤病即康。

  (伯未按∶以银花、生地及通天草代饮,轻者亦能已。)小便白浊,甚则尽如米饮者∶脾经之湿气也。宜萆厘清饮。

  萆(一钱)菖蒲(二钱)甘草(一钱)益智(二钱)乌药(三钱)神曲(一钱)青盐(五分)歌曰∶脾经湿气犯膀胱,小便虽通浊似浆。

  萆菖蒲盐曲共,草梢乌药智仁匡。

  (伯未按∶宜少食油类。)小便短涩,每溺则涩而痛者,膀胱之热淋也。宜车前五淋散。

  当归(三钱)白芍(三钱)赤苓(三钱)栀仁(三钱)甘草(一钱)灯心(三分)车前子(二钱)歌曰∶热结膀胱用五淋,茎中痛涩芍归寻。

  车前甘草山栀共,赤茯苓加灯草心。

  小便不通,点滴俱不能出者,膀胱之热结也。宜滋肾通关丸。

  黄柏(三钱)知母(三钱)安桂(三分)歌曰∶膀胱热结便殊艰,知柏滋阴岂等闲。

  安桂少加为反佐,蜜丸汤下号通关。

  小便带血,或兼茎中割痛者,热动胞中血也。宜加味五苓散。

  当归(三钱)赤芍(二钱)甘草(一钱)牛膝(一钱)郁金(一钱)生地(三钱)胆草(一钱)白芍(三钱)栀仁(二钱)灯心(五分)桃仁(三钱)木通(一钱)车前子(一钱)麝香(三厘)歌曰∶小便缘何带血丝,桃归二芍郁金施。

  地前通胆栀和麝,牛膝灯心甘草随。

  (伯未按∶生地汁、茅根汁和服,亦有效。)小便不通,诸药俱不效验者,气道迫塞故也。宜通气麻杏汤。

  麻黄(七分)杏仁(三钱)甘草(一钱)歌曰∶小便难通治法穷,麻黄甘杏奏奇功。

  只缘气道多坚阻,透达元阳水自融。

  (伯未按∶当予导尿。)小便过多,以及遗溺不禁者,膀胱与肾寒也。宜附子温肾丸。

  附子(二钱)安桂(一钱)熟地(三钱)山萸(三钱)白术(三钱)青盐(五分)歌曰∶小便嫌多肾要温,山萸桂附术盐吞。

  加来熟地兼滋补,遗溺方须究本原。

  (伯未按∶初期可买缩泉丸,吞服三钱。)

《医学见能》 相关内容:

前一:卷首
后一:卷四

查看目录 >> 《医学见能》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 单词 趣味历史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