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图集|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卷首

  [卷首\诊法] 五脏
  心火脏。主生血,主藏神,主周身脉络,主喜,主笑,开窍于舌。

  肝木脏。主行血,主藏魂,主周身筋膜,主怒,主惊,开窍于目。

  脾土脏。主饮食,主藏意,主周身肌肉,主思,主噫,开窍于口。

  肺金脏。主行气,主藏魄,主周身皮毛,主悲,主咳,开窍于鼻。

  肾水脏。主生气,主藏志,主周身精髓,主恐,主欠,开窍于耳。

  外有包络,即心外衣,为阴血布化之源。

  又有命门,即肾中系,为真阳生气之根。

  [卷首\诊法] 六腑

  小肠者,心之腑,属火。主化食为液,上奉心血。胆者,肝之腑,属木。主升清降浊,疏利中土。

  胃者,脾之腑,属土。主纳受水谷,化气化血。

  大肠者,肺之腑,属金。主传送糟粕,消利滞气。

  膀胱者,肾之腑,属水。主气卫皮毛,通达小便。

  三焦者,胞络命门之腑,兼属水火。主行水化气,通阴达阳。

  (伯未按∶心恶热,肺恶寒,肝恶风,肾恶燥,脾恶湿。胃喜凉,肠喜热,胆喜温。亦不可不知。)

  [卷首\诊法] 经气

  (足手)太阳(膀胱小肠)经,司(寒水火化)之气,手从足化,统称寒水,经行身之后。

  (足手)阳明(胃大肠)经,司(燥土燥金)之气,足从手化,统称燥金,经行身之前。

  (足手)少阳(胆三焦)经,司(木火相火)之气,足从手化,统称相火,经行身之侧。

  (足手)太阴(脾肺)经,司(湿土清金)之气,手从足化,统称湿土,分部于大腹。

  (足手)少阴(肾心)经,司(水阴君火)之气,足从手化,统称君火,分部于小腹。

  (足手)厥阴(肝包络)经,司(风木相火)之气,手从足化,统称风木,分部于软胁。

  (伯未按∶十二经之部位,手之三阴,从脏走手,手之三阳,从手走头。足之三阳,从头走足,足之三阴,从足走腹。又有督脉,起于会阴,循背而行身之后,所以督率诸阳。任脉起于会阴,循腹而行身之前,所以担任诸阴。冲脉亦起于会阴,夹脐而上散胸中,当诸气之冲要。一源而三岐,统谓之奇经。)

  [卷首\诊法] 望色

  青色属肝,风邪也,亦主脾寒。

  黄色属脾,湿气也,亦主食积。

  赤色属心,火热也,亦主假热。

  白色属肺,虚寒也,亦主血脱。

  黑色属肾,水气也,亦主肾虚。

  [卷首\诊法] 闻声

  肝志怒,其声呼,其变骂詈。

  心志喜,其声笑,其变谵语。

  脾志思,其声歌,其变郑声。

  肺志忧,其声哭,其变失音。

  肾志恐,其声呻,其变气短。

  [卷首\诊法] 问证

  问病因∶七情六欲,风寒暑湿,饮食起居,损伤惊恐之类是。

  问病形∶痛痒寒热,喘咳烦渴,吐利胀满,便闭抽掣之类是。

  问病机∶朝甚暮愈,暮热朝寒,进退盛衰,变证兼证之类是。

  问病情∶恶寒恶热,苦呕苦满,欲食不食,心烦不寐之类是。

  [卷首\诊法] 切脉

  浮脉∶轻按即见。主表实,亦主里气内虚。

  沉脉∶重按乃见。主里实,亦主里气内虚。

  迟脉∶一息三至。主虚寒,亦主在脏之病。

  数脉∶一息六至。主实热,亦主真寒假热。

  虚脉∶三部无力。主诸虚,亦主素禀不足。

  实脉∶三部有力。主诸实,亦主素禀有余。

  大脉∶应指洪阔。主病进,亦主正气内虚。

  缓脉∶应指柔和。主病退,亦主胃气有余。

  长脉∶过于三指。主气盛,亦主阳盛阴虚。

  短脉∶不满三指。主气损,亦主中有窒塞。

  滑脉∶往来流利。主血走,亦主痰饮为病。

  涩脉∶往来艰滞。主血虚,亦主瘀血凝积。

  洪脉∶涌沸有力。主实热,亦主内虚不足。

  紧脉∶劲急无定。主寒实,亦主身体疼痛。

  细脉∶窄小不粗。主冷气,亦主血脉不足。

  微脉∶模糊不显。主阳虚,亦主元气败绝。

  芤脉∶浮大中空。主血亡,亦主遗精小产。

  弦脉∶端直中劲。主木旺,亦主痰饮内痛。

  革脉∶浮极有力。主阴亡,亦主阳不入阴。

  牢脉∶沉极有力。主寒实,亦主内有积聚。

  濡脉∶浮细无力。主气虚,亦主外受湿气。

  弱脉∶沉细无力。主血虚,亦主胃气不盛。

  动脉∶摇曳在关。主惊气,亦主阴阳相搏。

  伏脉∶沉潜着骨。主邪闭,亦主阴寒在内。

  促脉∶数中时止。主热郁,亦主邪气内陷。

  结脉∶迟中时止。主寒结,亦主气血渐衰。

  代脉∶止有定候。主气绝,亦主经隧有阻。

  散脉∶去来撩乱。主气散,亦主产妇之吉。

  浮沉分表里,迟数定寒热,虚实分盛衰,大缓辨进退。长有余而短不足,滑流利而涩艰难。寒热紧洪俱属实,细微血气总为虚。芤中空而血亡故道,弦中劲而木侮脾经。革则阳气外越,牢则阴邪内固。濡气虚,弱血虚,虚各有别。动气搏,伏气闭,气总乖和。结阴促阳,辨迟与数。代亡散绝,有去无来。脉法多端,此为总索。

  (伯未按∶滑伯仁云,脉之纲要,不外浮沉迟数滑涩六者,以其足统乎表里阴阳虚实冷热风寒湿燥脏腑气血之病也。)(又按∶中医论生理,主重脏腑经络,论诊断,主重望闻问切,以现代科学视之,目多缺陷。但中医辨症用药,全赖于此,越此范畴,便无头绪,故唐氏此书,本为不知医者说法,而首先提出,殆有深意。)

《医学见能》 相关内容:

前一:原叙
后一:卷四

查看目录 >> 《医学见能》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 单词 趣味历史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