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文言文译文 >

《梁书·乐蔼传》

输入关键字:

《梁书·乐蔼传》


梁书
原文
    乐蔼,字蔚远,南阳淯阳人。其舅雍州刺史宗悫,尝陈器物,试诸甥侄。蔼时尚幼,而所取惟书,悫由此奇之。又取史传各一卷授蔼等,使读毕,言所记。蔼略读具举,悫益善之。宋建平王景素为荆州刺史,辟为主簿。迁龙阳相。以父忧去职,吏民诣州请之,葬讫起焉。时齐豫章王嶷为武陵太守,雅善蔼为政,及嶷为荆州刺史,以蔼为骠骑行参军,参知州事。嶷尝问蔼山川险易,蔼随问立对,若按图牒,嶷益重焉。州人嫉之,或谮蔼廨门如市,嶷遣觇之,方见蔼闭阁读书。嶷还都,以蔼为太尉刑狱参军。永明八年,荆州刺史巴东王子响称兵反,既败,焚烧府舍,官曹文书,一时荡尽。武帝引见蔼,问以西事,蔼上对详敏,帝悦焉。用为荆州治中,敕付以修复府州事。蔼还州,缮修廨署数百区,顷之咸毕,而役不及民。荆部以为自晋王悦移镇以来,府舍未之有也。九年,豫章王嶷薨,蔼解官赴丧,率荆、湘二州故吏,建碑墓所。迁步兵校尉,求助戍西归。梁台建,迁镇军司马、尚书左丞。时营造器甲,舟舰军粮,及朝廷仪宪,悉资蔼焉。天监初,迁骁骑将军,领少府卿。蔼性公强,居宪台甚称职。时长沙宣武王将葬,而车府忽于库失油络①,欲推主者。蔼曰:“昔晋武库火,张华以为积油万石必然。今库若有灰,非吏罪也。”既而检之,果有积灰。时称其博物弘恕焉。二年,出为广州刺史。前刺史徐元瑜罢归,道遇始兴人士反,逐内史崔睦舒,因掠元瑜财产。元瑜走归广州,借兵于蔼,托欲讨贼,而实谋袭蔼。蔼觉之,诛元瑜。寻进号征虏将军,卒官。 
(节选自《梁书》卷第十九,有删改) 
〔注〕 ①油络:车上悬垂的丝绳。 

译文
    乐蔼,字蔚远,是南阳郡淯阳人。他的舅舅是雍州刺史宗悫,他曾经摆了一些器物,试探他的几个外甥和侄子。乐蔼当时的年纪还小,而他所取的却只有书,宗悫因此认为他不寻常。宗悫又取来史书和传记各一卷交给乐蔼等人,让他们读完后,说说书上的内容。乐蔼大体一读,就能把内容全都说出来,宗悫更加喜爱他。南朝宋建平王景素任荆州刺史,征召乐蔼为主簿。迁任龙阳相。乐蔼因为父亲去世而离职,当地的官员和百姓到州里去请求让他留任,安葬好父亲后就被恢复职务。当时齐的豫章王嶷做武陵郡太守,他非常欣赏乐蔼治理政事的能力,等到王嶷任荆州刺史时,让乐蔼做骠骑行参军,参知州事。王嶷曾经向乐蔼询问山川险阻平坦的情况,乐蔼紧接着问话马上回答出来,就像依照图籍表册一样,王嶷更加器重他。州里有人嫉妒乐蔼,造谣说他的官署门前热闹如集市,王嶷派人偷偷观察他,看见乐蔼正闭门读书。王嶷回到京都,就让乐蔼任太尉刑狱参军。永明八年,荆州刺史巴东王子响起兵反叛,失败后,就焚烧官府房舍,官署里的文书档案一时间都被烧得干干净净。武帝召见乐蔼,向他询问西部的事情,乐蔼的回答详细而敏捷,皇帝十分高兴。任用他做荆州治中,命令把修复府州官署的事交付给他。乐蔼回到州里,修缮官署数百所,很快就全部完工了,而且没有让百姓出工役。荆州人认为这是自从晋王悦治所迁移到这里以来未曾有过的府舍。九年,豫章王嶷去世,乐蔼辞官来奔丧,他率领荆、湘二州的旧吏官员们,在豫章王嶷的墓前立碑。乐蔼后被任命为步兵校尉,他请求回到西部帮助戍守边境。梁朝建立后,乐蔼被任命为镇军司马、尚书左丞。当时诸如营造器甲,舟舰军粮以及朝廷的礼仪宪法等事情,全都要向乐蔼询问。天监初年,任骁骑将军,兼任少府卿。乐蔼秉性公正刚强,居宪台时非常称职。当时长沙宣武王将要下葬,而车府官却忽然发现库里丢失了车上的丝绳,想追究主管官吏的责任。乐蔼说:“当年晋朝的武器库失火,张华认为存积油料万石必定会导致失火。现在如果发现库里有灰,那么就不是车府官的罪过了。”之后经过检查车府库,果然发现有积灰。当时人们称赞乐蔼的博阅广识、宽宏大度。二年,乐蔼出任广州刺史。前广州刺史徐元瑜罢官回乡,在路途上遇到始兴人士反叛,反叛者驱逐内史崔睦舒,并趁机抢掠了徐元瑜的财产。徐元瑜赶忙逃回广州,向乐蔼借兵,借口要讨伐盗贼,而实际上是想袭击乐蔼。乐蔼觉察到了他的企图,就杀了徐元瑜。不久,乐蔼被封为征虏将军,在官任上去世。 

《梁书·乐蔼传》    


《隋书·燕荣传》
《隋书·万宝常传》
《隋书·列女传》
《隋书·韦鼎传》
《隋书·史祥传》
《隋书·崔仲方传》
《隋书·王世积传》
《隋书·宇文庆传》
《隋书·杨尚希传》
《隋书·崔弘度传》
《隋书·豆卢勣传》
《北史·陆俟传》
《旧唐书·崔知温传》
《旧唐书·张濬传》
《旧唐书·苏弁传》
《旧唐书·诸遂良传》
《旧唐书·毕諴传》
《旧唐书·李芃传》
《旧唐书·白居易传》
《旧唐书·魏玄同传》
《旧唐书·魏征传》
《旧唐书·颜籀传》
《旧唐书·王雄诞传》
《旧唐书·孔述睿传》
《旧唐书·刘乃传》
《旧唐书·苏世长传》
《旧唐书·李尚隐传》
《旧唐书·杨绾传》
《旧唐书·罗艺传》
《旧唐书·吴少诚传》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